关喆想起了爷爷极力的反对他留在浙大,但当爷爷听到周老说了一句“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后,竟然答应了,关喆当时的想法是觉得周老和爷爷应该认识,因为从年龄上看,他们的年龄相仿。现在他知道了爷爷的经历,爷爷至少要比周老大十多岁,他们是怎么认识的呢?难道是爷爷“失踪”的十五年,他认识了周老?
“你认识周平吗?‘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是周老说的。”关喆小心翼翼的问道。
“周平?我不认识。原来他叫周平?”爷爷反问道。
本来关喆觉得爷爷和周老之间一定有故事,没想到却得到这样的回答,他不能理解爷爷当时为什么会听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的话,甚至可以不顾家里的祖训。
爷爷眼神有些飘忽不定,似乎在努力回忆着什么,说道:“我在去东北大学读书的前一天晚上,家里人发现已经不能阻止我外出读书了,于是我的爷爷对我说,祖上有个传说,只要有人对你说出‘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这句话,这个人就一定是全力帮助你的人,他是我们家族忠诚的庇佑人。但是这只是一个传说,我出去的十五年中,没人对我说过这句话,甚至从来没听说过我们祖先遇到这样的人,所以只能算是一个传说。没想到这样奇怪的事情能发生在你身上,这也说明祖先的传说是真的。”
爷爷说完这番话,开始了沉默。关喆觉得爷爷在思考什么问题,就没做打扰,而是开始吃饭。关喆平时喜欢喝酒,现在茅台酒摆在桌面上,但是他不敢喝,他从小就收到过这样的教育,和长辈人不能同桌吃饭,即使是长辈允许了,也不能喝酒,这是对长辈的最起码的尊重。
静默的爷爷看到关喆已经吃的差不多了,上下打量着关喆问道:“小六子,我怎么发现你和以前不一样了呢?”老爷子发现关喆不一样,其实是在关喆回来看老黄刚进门的时候就发现了,关喆的气质和以前完全不同。以前的关喆是个体育生,举手投足都有一种难以掩盖的“匪气”,说出话来也是没有什么分寸,但眼前的关喆已经变成一名儒雅的后生,每个动作都是那么的大方得体。
“我没什么变化啊?”关喆用手摸摸了鼻子,笑了笑回答道。
爷爷瞋目竖眉道:“你小子还想骗我,我还不知道你?就凭你的学习成绩,能考全校第一,能考上浙大,是不是考试的时候做了手脚?”
关喆知道瞒不过爷爷,于是就把他生日那天发生的离奇事儿对爷爷说了,说的过程中,一些不符常理的情节,他还有意的回避。本来还担心爷爷不能接受,没想到爷爷听得很认真。
关喆看到爷爷的心情很好,试探的问道:“爷爷,你也是十七岁左右考上大学的,是不是你也有这样的经历,难道我们家的人都会这样奇怪的经历吗?”
“胡说什么呢?当年我考上大学,是先生用教鞭打出来,是真才实学,我可没你这么好的经历,你刚才说的事不是骗我玩呢吧,真的可以做到过目不忘?”爷爷好奇的问道。
关喆点点头回答道:“嗯!是真的,不信你可以考我!”
爷爷还是有些怀疑,转身从身后的小书柜中拿出了一本颜色已经泛黄的书放在关喆面前,说道:“如果你能把这本书记下来,我就相信你说的话。”
爷爷的小书柜,一直是关喆童年的一个迷,那里是全家人的禁区,不允许任何翻看,即使从小淘气的关喆也不敢越雷池半步。关喆偷偷向书柜瞟了一眼,书柜中竟然是空的,也就是说这本书是其中唯一的一本。
关喆看到放在桌子上的书,心中暗喜,因为这本书实在是太小了,没有装订,类似册页,也不是很厚,大概也就是二十多页的样子。对于这样的书,关喆甚至有把握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倒背如流。他小心的展开册页,脸上的喜悦顿时荡然无存。
这本书的内容不是平常说的文字,通篇由大写数字构成,就像是一个超级的密码一样,没有标点也没有空格。关喆能判断出这本书应该是手写,字的大小和普通的黄豆差不多,每页上至少有五百多个,这样算下来,这本书应该有一万多字。如果是一万字的一篇小说,关喆可以很轻松的记住,但是这样的数字,他真的没有把握。
关喆沮丧的表情被爷爷洞察,爷爷坏笑着说道:“就是这本书,我研究了一辈子都没弄明白,你把他背下来吧!”
“爷爷,你老就别糊弄我了,这哪里是书啊,这明明就是密码本,每个数字毫无关联,要记住这么多的数字,怎么可能?”关喆委屈地说。
“你要是记不下来,就说明高考的时候,你作弊了。我听说有特异功能的人,还没听说过目不忘的呢!”爷爷继续坚持要求关喆背这本书。
关喆看着密密麻麻的数字,一阵头大,问道:“我能看出这书有些年头了,从墨迹和纸张上看,应该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但是当时的人写这些做什么?”
“解放前,一个朝鲜人要死了,将这本书送给我,让我一定要好好保管。后来国家‘破四旧’,我的很多书都被没收,但这本书一直没舍得交上去,因为我不知道它上面数字的含义,今天拿出来给你看,已经是很关照你了,知足吧!”爷爷语速平缓,貌似很平静,显然提到这本书的来历,让他回忆起了一些不愿意再提的往事。
爷爷的坚持,让关喆的视线不得不又回到这本书上。一万字如果逐字去读,至少也要读半个小时,关喆不想在这枯燥的数字之间浪费这么长时间,当他读到大概一页的时候,就开始了默读,这样速度果然快了很多,到了最后,他几乎是每秒钟一页,很快就把整本书看完了。
这时,关喆在飞机上发现人体肌肉运动奥秘给他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每个数字就印章一样由他的视神经输送到了大脑的记忆中心,留下了清晰可鉴的印记。关喆惊讶之余不得不感叹——印象这个词也许就是这么来的吧。
关喆把书交给爷爷,然后恭敬的说道:“爷爷您考我吧,我应该是记住了。”
爷爷随意的找了几段数字让关喆背诵,关喆都能对答如流,爷爷很满意,好像一个悬着心放了下来。说道:“我同意出去读书,那个姓周的应该是命中注定帮助你的人,你要好好珍惜。”
“其实我到浙大的目的也不是要真的去读书,自从生日那天以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遇到这样的事儿,这不科学,于是就想到也许在古书里能找到答案,所以才不辞而别去了浙大。”关喆终于对爷爷说出实话。
爷爷对关喆离奇经历也很好奇,关心地问道:“你找到答案了吗?
关喆摇摇头,说道:“没呢,我一直都没时间去图书馆,等这次回去以后,争取能找到答案。对了,爷爷,我听说关家沟是鳌拜后代避难的地方,我们家是不是鳌拜的后代,鳌拜名声不怎么好,但是功夫很好,听说是清朝开国的著名将领,我会不会是继承了鳌拜的基因啊?”
爷爷不做思索地答道:“不可能,这个问题我也研究过,我家是日俄战争时候到的关家沟,据老辈人讲,我们家一直姓关,虽然是满族,但是从来就没姓过满族的姓。”
关于自己的姓氏问题,关喆也没少查资料,知道满族八旗中xhq瓜尔佳氏,后来改了汉姓,其中苏完瓜尔佳氏应该改姓为“苏”,也有姓关的,但是总觉得哪里不对,因为自己虽然是满族,却从来没听说家里人说满语,也没见过谁写满族文字。
历史的长河中很多事情都被泥沙掩盖,已经找不到当初的蛛丝马迹。有一点关喆还是确信的,自己的经历看似偶然,但是其中一定暗含某种必然,正向爷爷说的那样,关家的子弟外出如果赚不到钱,都没脸回来。爷爷的爷爷,离开长白山,那个时候正是日俄战争,根本没有生意可做,却能捡到一整盒的金条,爷爷年轻时期做军火生意,还有英年早逝的老叔,都是生意兴隆,日进斗金。再想想自己这些天的经历,首先是鲁园和杭城淘宝捡漏,一下就赚到了二百多万,现在怀里还藏着一个北宋时期的天青汝窑洗,这洗如果卖出去的话,关喆会一夜间摇身变成亿万富翁,这一切好像都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
接下来,关喆把这段时间他的一些经历向爷爷做汇报,其中包括周老让他看的那本书,结识了国家跆拳道冠军陈敏,当然还有人体肌肉的秘密,但是关于汝窑的事情,却只字未提,他不想让爷爷为他担心。关喆这二十多天的经历,完全颠覆了一个百岁老人的认知。爷爷对关喆的最后的评语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李筱竹的电话已经充了一些电,她的第一个电话打给了他的爸爸。李筱竹大概说一下发现天青汝窑洗的事情,由于法律规定,发现无主埋藏物应该归国家所有,李筱竹特意把这个说成是关喆家传的宝贝,这样可以避免以后很多的麻烦。李父听说这个事情后表示不可思议,而且当场表态,如果这个汝窑是真的,他也没能力保全,需要找更有能力的人才能做到。于是李父找到浙大历史系教授郭振邦,得到答复是郭老也说没有能力保全汝窑,最后郭老竟然找到周平,由周平出面去解决这个问题。
关喆和爷爷的谈话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一直在外面等待的师师和李筱竹有些坐立不安。她们担心关喆这次回到家是自投罗网,爷爷会把关喆留在家里,不让再他去浙大。
场院里的人少了很多,但是戏台上还是有几个乐队师傅在忙碌着,宋师师和李筱竹生平第一听到真正的二人转,和她们在电视上看到完全不同,二人转中调侃和放荡不羁的动作,看得她们两个女学生一阵阵的脸红。
一个中年妇女走了过来,对关毅招了招手:“三小子,你来,有点事问你!”
关毅连忙起身,恭敬地说道:“二婶,我刚才怎么一直都没看到你呢,二叔去哪了?”
关毅说的二婶,其实就是关喆的妈妈。关喆的妈妈姓佟,佟这姓在满族姓氏里算是真正的贵族,和清朝皇帝有着同根同源的关系。但这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站在眼前的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只不过身材比一般人要高一些,即使是已经五十岁上下的年纪,身高还是要超过一米七,关喆身高一米九四一定是遗传了妈妈的基因。
“刚才我在后屋准备皮影,你爷爷说的今天要给全村人演皮影戏,你二叔和你爸都在做准备呢,我知道关喆回来了,怎么没见到他人影儿呢?”关喆的妈妈反问道。
“二婶,别提了,老六刚回来就被爷爷叫到屋里去了,两个小时了都没出来!”关毅无奈的答道。
关喆妈妈的目光扫射到了宋师师和李筱竹,原本还算严厉的表情突然转变了,眼睛眯成了一条细线,转头问关毅:“我听说关喆带对象回来了,这两个俊俏的姑娘,哪个是关喆的对象?还不赶紧的给我介绍一下!”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