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国,你介绍一下公司《香江日报》现在的情况。”张羡水说道。
“公司现在的管理人员有8个,员工有40个,其中报社的员工有31个,出版社的员工有6个,销售有1个,财务有1个,前台有1个。”赵志国回答道。
张羡水听到公司的人员情况,只感觉一阵阵头疼,员工虽然不是很多,但部门管理混乱。
像财务,行政,前台这些人都是报社和出版社共用的。
共用带来的后果就是各种权责不清,互相推诿。
但报社和出版社的员工加在一起才四十个人,当初为了节约人员工资,就这么一直延续了下来。
“去年出版的书的销量有多少?”
“去年出版的书有6万册的销量,今年到现在为止,书籍销量是3万册。”
“报纸每天的销量是多少?”
“8200份。”
“报纸的覆盖范围?”
“主要在香港市区。”
“新界和九龙呢?”
“老板,新界和九龙在乡下,乡民大多不识字,购买报纸的人比较少,送过去基本没有销量,而且还要增加成本,所以就放弃了。”
张羡水问了很多报社的事情,再一次揉了揉眉头,可以说报社就是一团乱麻。
“出版社有正在出版的书吗?”张羡水问道。
“刚接到一本书稿,正准备出版。”一个头发微微发白的中年男人回答道。
中年男人是出版社的主编黄石,张羡水看了他一眼说道:“退掉这本书稿,之后印刷这本《飘渺之旅》。”
“好的。”黄石迅即答道,心中想到,反正出版社是你们张家的,随便你怎么折腾。
接着张羡水把一叠纸递给旁边报社的主编李青说道:“李青,这是我在家写的新小说,《香江日报》从明天开始连载这本小说。”
报社的主编李青,42岁,同样工作了十多年,经验丰富,负责安排编辑人员、确定编辑分工,乃至裁决出版物的封面、版式、装帧等。当年是爷爷重金从《明报》挖过来的人才,刚来时,在《明报》不受重视的他颇有一番大干一场的雄心壮志,只是后来随着报社销量的下滑,人也变得越来越沉默。
李青猛地一听张羡水的话,心里咯噔一下,这富家子公子哥来报社果然没安啥好心,难道是想来报社借机发表自己的小说,以此扬名,好勾搭外面的靓女。
李青是报社的老人了,当然知道张羡水爷爷当年创立报社的原因,心里想到,难道这个张家的人都有写小说的传统。自己也不撒泡尿照一下,自己有那个本事嘛。
这个二代来管理报社,恐怕只是把报社当成玩具,随意玩耍,随意丢弃。
心中虽然不以为然,但毕竟自己还要养家,还需要这份工作养家,只能把自己脑海里的想法摁下去。天大地大,老母的的港币最大。
李青不动声色的接过张羡水递过来的小说稿纸,一翻开,一入眼就发现文稿中的钢笔字非常大气,暗叹一声,看来这个公子哥也不是一无是处,就是不知道里面的内容是不是绣花枕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李青沉下心来,接着看下去,发现小说是很少有人写的仙侠小说,越看越入迷,旁若无人的沉浸在《飘渺之旅》中,其他人想催促他快点看完,现在正在开会,张羡水制止了他们。
结果会议室里的人都安静的看着约李青若无人的翻看小说,场面十分诡异,这些人感觉很别扭,也很好奇。
李青的自负,整个公司的人都知道,平时一直在公司吹嘘自己曾经是《明报》的著名记者,看不上这个,看不起那个。
现在这个自大的李青,被张羡水的小说吸引住,他们很想知道纸上的内容是什么,能让李青如此失态。
“总经理,这本小说绝对能提高报纸的销量,我预计至少提高50的销量。”李青激动的站起来大声对张羡水说道。
《香江日报》的销量每况日下,去年还有9000份的销量,今年降到8200份。
他作为《香江日报》的主编,又是张羡水爷爷亲自请来的,还是很想报社在他手中壮大,可事与愿违,因为各种原因,报社的情况一日不如一日。
现在有一部能提高报纸销量的小说放在他面前,他真是非常激动,以致于忘记下属和上司说话时不可大声的规矩。
“只能提高50的销量吗?”张羡水摸了摸下巴说道:“你好好运作这本小说,尽可能展现出它的威力,提高报纸销量。”
报纸连载小说,然后小说提高报纸销量,这在香港是很常见的做法,《明报》初期就是依靠金镛的小说才发展起来的。
现在张羡水没时间没金钱,不可能大量招人,在世界各地建立起通讯社,依靠及时的国外政治财经消息来吸引读者,只能用连载小说的方法提高报纸销量。
现阶段只能依靠国外报社驻港机构,购买和翻译新闻消息。只有等他有钱了,再招人把报社壮大,做成华人第一大报。
看来光靠小说还是不行,只能再想想其他办法了。
当张羡水来到这个时代,第一次看到《香江日报》时,就注意到此时的《香江日报》与后世报纸的不同。
之后在家写作的几天时间里,他又让李文怀把市面上所有能买得到的报纸都购买一遍。
所有的港报,头版如此重要的版面。居然大部分都是广告,而且基本是昂贵的地产广告。最多只有重要消息的导读属于新闻。
后来经过询问,才知道这个时代大部分报纸期刊的发行方面都不赚钱,维持他们运作的大部分都是来源于地产和银行的广告费用。
其次,香港所有的报纸。只有副刊或者风月版、广告版属于彩印,其他版面都是黑白的。排版、配图这些,也都死板古董,给人的阅读体验非常之差,包括销量最高的《明报》和《东方日报》都是如此。
张羡水了解情况后,心里面就有想要进行报纸改革的想法,只是由于担心在改版的过程中,可能要消耗不少的时间,因此只能把这个想法摁了下去。
现实给了自己当头一棒,如果不改革的话,就只能依靠小说的连载,但是同时也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口碑发酵,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销量也不可能突然间就暴涨。
磨刀不误砍柴工,看来改革是势在必行的。算了,早改晚改都一样,现在提前进行,算是一劳永逸了。
看了眼会议室中一言不发的众人,张羡水忽然开口道:
“现在报社销量不佳,我在美国上学时,就发现美国的报纸与香港的报纸排版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我觉得改版可能会标新立异,使读者的阅读体验变得更好,从而吸引消费者,所以我决定对报纸进行改版,取消头版广告,并采用全彩色印刷。”
张羡水的语气不容置疑,看来是下定决心了。
张羡水的话一说完,会议室里的众人就惊呆了。
众人中有低头不语,一言不发,但大部分的还是交头接耳,私下里窃窃私语,看样子大多是不支持改革的。
这时,作为原来的总经理赵志国不得不起身道:“老板,如果我们这样做的话,报纸会对年轻人有一定吸引力,不过全彩印刷成本太高,而且取消头版广告也大大降低了报纸的收入。如果销量没有极大起色的话,这对于报社的将产生极大地影响,搞不好报社会陷入经营困境的。”
“难道报社之前就没有处于困境当中吗?”
赵志国的脸色瞬间变得一阵红,一阵白。
张羡水没有给赵志国面子,这些老古董还沉浸在过去的时光里,思维已经跟不上新时代了。
虽然张羡水心里也没有绝对的把握,也不知道现在的香港市民能不能接受这样的版面设计。但是不改肯定是死路一条,改了至少还有一次搏命的机会。
“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张羡水问道。
“没有。”众人现在已经被老板今天所透露出来的王霸之气给惊呆了,急需时间好好了解老板的行事风格,免得向赵志国一样被弄得下不了台。
“既然大家都没问题,那就散会。对了,新闻部部长十分后去一下我的办公室。”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