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迈倒是对季清菱印象颇深,从前她做个小男孩儿打扮,拿着那几本《困学纪闻》去典让,行事做派均有大家风范,后来虽然事情有了变化,那几册书也被自认做是仿造,可一样极有价值,当中许多内容让他豁然开朗。
    如今几册《困学纪闻》已经送去京中,被翰林院中许多老儒供起来研究,蓟县也因此大出了一番风头。
    此时听钱孙氏提起,他听不出老妻这一句问话后头的隐语,只点一点头,简单解释了几句,因觉这个小孩子人极有意思,话语中不由自主便多了些维护与欣赏。
    钱孙氏立场不同,自然想法也同他不一样,越想越觉得不对。自古嫁女儿除了怕嫁到寡母之家,一样怕遇上多事的小姑子,这顾延章只有一个妹妹,两人一处住着,今日为了她还连学都不上,从中能看出两人感情甚好。
    顾家的妹妹才十余岁,上无父母长辈,外无族亲,只顾延章这一个哥哥在,且不说人品相貌如何,就这样的出身,将来要出嫁定会是一桩麻烦事。
    听丈夫这语气,应当是个识文断字的,越是这样,以后越是不妥。女儿已是当嫁之年,若是说定了人家,这一两年间就要出阁,真个进了顾家,至少还有好几载要同那小妹妹相处,长嫂如母,虽才大了几岁,将来少不得要帮着说人家。
    这样一个人,上不得,下不得,高不成,低不就,说得好是理所当然的,万一说的不好——十有八九难说好,以后就没完没了了。
    钱孙氏是嫁过几个女儿的,但凡进了寒门,当真没一个过得好,虽然说出去好听,丈夫都是进士,前途无量,可这都是摆给外人听的,诰命了许多门当户对的道理。
    钱芷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虽觉母亲说的许多话着实有些骇人,可想到顾延章那一笔文章,那样一个人,又觉得世上哪有好事占尽的。她想了又想,还是忍不住道:“娘……爹爹说,那顾延章有状元之才……”
    她嘴上用着“爹爹说”这个名头,可这一句“状元之才”,明显是出自己心。
    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又在眼皮子底下养到这么大,小女儿脑子里想些什么,钱孙氏又怎会看不出来,她有些恼火,却也晓得这火不能冲着女儿发,只耐着性子道:“你这孩子,怎的跟你爹一样的性子!状元是那样好考的?天下英才比之过江之鲫,三年才取一个顶上的,那顾延章哪怕真有状元之才,也未必能得这状元之名。”
    她也是诗书之家出身,也看过顾延章的文章,十分明白这一位才气确实是极好,可正因为她见多了科举取士,更清楚其中的艰辛,科考,考的决计不只是文章而已。
    世家子弟比之寒门要更容易出一头地,他们有足够的资源去了解主考官的喜好,去推测考题的方向,去迎合上意。考中之后,也有更多的办法去运作得官。
    顾延章与杨义府,将来若是得了同样的名次,后者决计能比前者混得更好,无他,背景故耳。
    女儿也已经不小了,钱孙氏把心里话掰碎了说与她听,说完一通,又道:“你也不是那等蠢笨的,真要得一个状元,五分靠才气,三分靠名气,两分靠运气,个中关窍,你从小听你爹说,总该比我清楚……”
    ******分割线******
    谢谢云雾和尚送的香囊:)
    多谢尚秋水、昵称已用、曲明初、ichichin、asd21323五位亲的打赏=3=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