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最大的成功,他认为他只是雇佣了最好的人,尊重他们,并给他们自由决定的机会。
1997年,连续5年获得“航空皇冠”的西南航空,以一种特别方式对24000位员工表示了敬意:将员工的名字都镌刻在Triple Crown One号(波音737-300飞机)的行李架上端,以表示对员工的杰出贡献的感谢。
科琳巴雷特曾悲观厌世,想当修女,后来却成为西南航空公司的第二号人物。作为公司的常务副总裁,她是美国大航空公司中职位最高的一位女xìng。她说:“听起来似乎天真,可是的确是西南航空和亲爱的赫伯拯救了我。”
作为爱的回报,为了庆贺老板的生日,伙计们集资6万美元在报纸上作整版广告感谢“赫伯大叔”:为了一个朋友,而不是一个老板。在海湾战争期间,油价暴涨,雇员们主动要求从工资表中扣除13万美元,与公司一道度过燃料涨价的难关。
对每个前来打探西南航空成功之谜的人士,凯勒赫都会坐在他那乱七八糟的办公室里,笑眯眯地说:“公司的秘密正在于它没有秘密。”前来取经的经理们大惑不解。他们永远不会理解,在这个充满铜臭味道的商业泥沼里,“爱”仍旧能拯救一切。
赫伯凯勒赫的一个小念头却改变了一个行业,并使他获得了“西南航空之魂”的称号。在1967年,他以一个打破所有规则的、爱耍花样的革新派运输商的身份,开始改变那原本严肃的航空业。在此之前也有过低成本航线,不过都不太可靠。凯勒赫努力使客人相信,西南航空的飞机准时到达,准时出发,而且十分省钱。他从公司内部发起改革,给员工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凭借“无裁员”的政策为员工树立信念,度过难关。我们沃顿评委定他入选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而是因为是他如何做的。现在你仍然很少能看到任何公司或者行业的领导人,能够充当啦啦队长,将西南文化推广到全国。专家们认为,凯勒赫在为西南的事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在将企业文化推广到全国的行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第三部分第7节 投资于你所了解的范畴
股票天使
和同样在华尔街飞扬跋扈的金融从业者们相比,温文尔雅,甚至有些腼腆的彼得林奇,实在可以算是个另类:永远一丝不苟的满头银发,对妻子始终如一。
可是这些都抵消不了他那简直有点令人恐惧的对股票市场的敏锐观点。他绝对是当今美国乃至全球最高薪的受聘投资组合经理人,是麦哲lún100万共同基金的创始人,是杰出的职业股票投资人、华尔街股票市场的聚财巨头。
惊人的成就使林奇名满金融界。美国最有名的《时代》周刊称他为“第一理财家”,《幸福》杂志则称誉他是股票领域一位超级投资巨星。彼得林奇从事的投资经营中,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凡,并以“股票天使”自居。
只要谈论起他热爱的股票,他马上会一反常态,两眼放光,滔滔不绝,妙语连珠。
林奇对共同基金的贡献,就像乔丹对篮球的贡献。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一是把投资或球赛变成一种艺术;二是处于颠峰状态时,毅然地宣布退休。很多人都认为巴菲特和林奇是现代社会最伟大的两位投资家。连同索罗斯一起,只能用“天才”这个词形容他们。但是,如果选择谁是最完美无缺的,整体来看,只能选彼得林奇。因为他的人品可称第一;他就像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在华尔街是个“神”级人物。还有一点让人钦佩地是,他知道什么时候退出,回归家庭。
彼得林奇于1944年1月19日出生于波士顿。父亲曾是波士顿学院的一个数学教授,后来成为约翰汉考克公司的高级审计师。
10岁那年
父亲因病去逝,全家生活从此陷入困境。彼得林奇不但从私立学校转到了公立学校,而且不得不找兼职,以补贴家用。
中学期间
彼得林奇在高尔夫球场找了份球童的工作。这份工作对于彼得林奇来说太理想了,球童工作一个下午比报童工作一周挣得还多;在球场,彼得林奇还能从高尔夫俱乐部的成员口中接受股票市场的早期教育。
读完了中学
他顺利考入波士顿学院。即使在波士顿学院学习期间,林奇也未放弃兼职球童的工作,他还因此获得了费朗西斯维梅特球童奖学金。
大学期间
专门研究与股票投资有关的学科。除了必修课外,他没有选修更多的有关自然科学、数学和财会等课程,而是重点地专修社会科学。
当球童的小费似乎还相当可观,林奇不但靠球童挣的钱和奖学金支付了学费,而且在他进波士顿学院的第二年就有了一笔不小的积蓄。他从积蓄中拿出1250美元投资于飞虎航空公司的股票,这种股票因太平洋沿岸国家空中运输的发展而暴升。随着这种股票的不断上涨,林奇一点一点地抛出手中的股票来收回资金,凭借这笔资金,他不仅读完了大学,而且念完了研究生。
攻读研究生时
他利用暑假期间,在富达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
富达公司在美国发行共同基金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它犹如各投资公司中的圣殿。能在这样的公司实习,对于彼得林奇来说,无异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机会。在富达公司,林奇被分派做企业调研和撰写报告的工作,负责对全国造纸业和出版业公司的真实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分析。
这份工作使林奇打破了对股票分析行业的神秘感。
获得MBA证书后
在军队里度过了规定的两年,他被派往韩国服役。由于汉城当时没有证券jiāo易所,在此期间华尔街发生的挤兑使他在缅因糖业公司股票上的投资遭到了损失。
退伍之后
富达公司给他提供了一份永久xìng的工作。起初是金属商品分析师,干了几年的分析工作之后,1974年,林奇升任富达公司的研究主管。
8年之后
1977年被任命为富达旗下的麦哲lún基金的主管。虽然林奇在接管麦哲lún基金时,资金仅有2200万美元,其业务也仅局限于几家较大的证券公司中,但这至少可以让林奇按照自己的投资理念去施展自己的投资才华。从此他便走上了投资的道路。
林奇是一个工作狂,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2个小时,对其所做的一切显示出一种着了魔的狂热。也许在投资界没有人比他工作更努力,也没有人比他阅览所及的范围更广。他每天要阅读几英尺厚的文件,每年要旅行16万公里的路程进行实地考察,此外,每年他还要与500多家公司的经理进行jiāo谈,在不进行阅读和访问时,他则会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地打电话。
许多非职业的投资者把自己想像成福尔摩斯那样,呆在他们的俱乐部里,不允许任何人进来jiāo谈,而是通过阅读和思考来破案。这些投资者认为只要他们坐在放有电视屏幕和事件记录资料的桌旁,做充分的工作,然后“美元就会滚滚而来”!
其实,事情并未如想像般简单。那些做法仅仅是专业人员的起点,现在他也许正是那些非专业人员的买主或卖主。所以,在林奇看来,优秀的投资者更善于利用他所能得到的每样工具,而最关键的一样就是获取第一手资料。
林奇不作彻底的分析就购买股票的做法是为了避免错过投资良机。例如,当日本汽车打人美国市场后,美国3大汽车公司的股票大跌,林奇未作详尽的研究即大量购买这3家公司的股票,等到股价上涨后又悄悄卖掉。如果林奇因期望发生某种事情而购进股票,但事情却并未如期望的那样发生,那么他就会立即把这些股票卖出去。
华尔街对这种思想表述为“股资是没有结果的投机”。基于某种期望而有了某种想法,那么现在你没有任何理由继续拥有该股票,应当迅速地把它卖出去。有人通常倾向于认为无论如何也得继续干下去,让有价证券承受可怕的风险,要不就是在一些明显不同的低价部分扩充业务,然而这样一来,他就很容易因无知而犯错误。
而林奇常常在眨眼的功夫就将这些股票卖出去了,因为“你不会被不属于你的东西的价格上涨所伤害,而你真正拥有的东西才会毁灭你”。
实践重于理论
林奇对股票理论家和预言家历来异常反感。理论家总是喜欢高谈阔论股票市场,林奇却认为股市中总存在着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风险,常常令人捉摸不到,如果一味听信股市理论家和预言家的意见,而缺乏自己的分析判断,多数情况会投资失误。这是他经过亲身体验而得到的一个教训。
1977年,他刚开始掌管麦哲lún基金不久,即以每股26美元的价格买进华纳公司股票。而当他向一位跟踪分析华纳公司股票行情的技术分析家咨询华纳公司股票的走势时,这位专家却告诉林奇“华纳公司的股票已经极度超值”。当时,林奇并不相信,一笑而过。6个月后,华纳公司的股票上涨到了32美元,林奇开始有些担忧,但经过调查,发现华纳公司运行良好,于是林奇选择继续持股待涨。
不久,华纳公司的股票上升到了38美元,这时,林奇开始对股市行情分析专家的建议作出反应,认为38美元肯定是超值的顶峰,于是将手中所持有的华纳公司股票悉数抛出。然而,此后华纳公司股票价格一路攀升,最后竟涨到180美元以上。对此,林奇懊悔不已,从而导致他丧失了对那些高谈阔论的股市评论专家的信任,以后只坚信自己的分析判断。
林奇十分欣赏沃lún巴菲特的观点:“对我来说,股市是根本不存在的。要说其存在,那也只是一个让某些人出丑的地方。”美国有数以万计的专家天天在研究指数的变化、美联储的货币供应政策等,但林奇认定这些专家们不能预测到任何东西。
林奇直率地排斥了许多被誉为成功捷径的投资公式。许多信托公司喜欢采用经济概况和产业配置的方法以取代知识和技术,把投资组合分为周期xìng的、公用事业xìng的等类别,而林奇却避免使用这种方法,在股票和准备金之间、在产业部门之间,他根本不做有意识的“资产分配”。
林奇的成功秘诀
彼得林奇在其数十年的职业股票投资生涯中,特别是他于1977年接管并扩展麦哲lún基金以来,股票生意做得极为出色,不仅使麦哲lún成为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共同基金,使其资产由2000万美元,增长到84亿美元,而且使公司的投资配额表上由原来仅有的40种股票,增长到1400种。林奇也因此而收获甚丰。
林奇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功,主要原因在于他选择下列4种类型的股票进行投资:
(l)成长股,林奇谋求能够获得200~300%的收益;
(2)股票价格明显低于实际价值的价值股,他希望从中迅速赚取1/3左右的收益,然后立即转移资金;
(3)绩优股,带有防御xìng,经得起经济不景气的打击;
(4)特殊情况及萧条的周期xìng股票。
在某种程度上,林奇也认为,某种股票价格便宜要比关于市场明年如何运作的流行概念真实可靠得多。尤其当许多股票价格便宜,或者大多数股票便宜时,在一位没有经验的评估人看来,整个市场都将价格下跌,而不是相反。
林奇从不持有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然而,林奇喜欢持有稳定产业中有巨大收益的保守股票,因为这些股票不会受到经济衰退的影响,尽管当整体市场股票上升时,它们上升得较为缓慢,但当市场下跌时,它们仍能支撑得住。
他很少涉足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工具,他认为,如果你买股票,即使是一种风险很大的股票,你也是在为国家做贡献,而期权、期货市场就犹如一处昂贵而又无用的赌博场所,它没有为社会提供任何资金,你认为糟透了的期货毫无理由地越涨越高,最后使你陷入一贫如洗的困境,而你的钱也仅仅是输给了赢家或经纪人而已。
第三部分第8节 两种类型的股票
在林奇的投资组合中,林奇比较偏爱两种类型的股票:
一类是中小型的成长股股票。增长理所当然是一家公司首要的优势,成长股股票在林奇的投资组合中占最大的比例,其中中小型的成长股更是林奇的偏爱。因为在林奇看来,中小型公司股价增值比大公司容易,一个投资组里只要有一两家股票的收益率极高,即使其他的赔本,也不会影响整个投资组合的成绩。
不过,林奇在考察一家公司的成长xìng时,对单位增长的关注甚至超过了利润增长,因为高利润可能是由于物价的上涨,也可能是由于巧妙地买进造成的。林奇不断追求的是实际单位销售量的增长数目。他曾向投资者建议:“想赚钱的最好方法便是将钱投入一家近几年内一直都出现盈余,而且将不断成长的小公司。”
林奇偏爱的另一类股票是业务简简单单的公司的股票。一般的投资者喜欢缴烈竞争领域内有着出色管理的高等业务公司的股票,例如宝洁公司、3M公司、德州仪器、道化学公司、摩托罗拉公司等经过数十年成功的奋斗,它们已经形成了有效率的队伍来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