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主美敦利公司时,这个以生产心脏电极器、心脏节律器、血管扩张手术等医疗器械的大厂,当时的销售额已近7.55亿美元,人们都认为这已经是极限。而当比尔乔治正式成为美敦利CEO时,美敦利的营业额已突破10亿美元大关。乔治所主张开发的新产品为此作出了巨大贡献,两年之内开发的新品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从6年前的14%升至40%。

    另一方面,作为有创造力和强烈责任心的乔治,他所撰写的最富盛名的管理学著作《真诚领导》,使得很多顶级的商业领袖都从中受益。大名鼎鼎的通用电气公司的前任CEO伊梅特就曾经多次向乔治请教管理和领导事宜,受益非浅。

    乔治用他那富有人xìng的心境和敏锐的领导才能,谱写了精彩的人生故事。

    痛失亲人

    比尔乔治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1964年毕业于乔治亚工业学院,两年后获得哈佛大学MBA学位。同年,他便意气风发地来到华盛顿,开始了梦想中美好的人生。

    然而,生命中最严厉的两次考验,像魔鬼一样悄悄前来,事先毫无征兆。

    一天,上班的时候接到了父亲打来的电话,父亲悲伤地告诉他,他的母亲已经在当天清晨因为心脏病而去世。年仅24岁的乔治,成了年迈的父亲的惟一支柱,那一瞬间,他觉得自己成熟了。

    紧接着,在他和恋爱中的女友决定结婚前的两周,女友突然出现了头疼的症状。做了几次脑部神经检查后,并未发现异常。可就在隔天,乔治下班回到家,发现阳光明媚,但家里的所有窗帘却都已落下,父亲和不久前那次不幸的时候一样流着泪告诉他,他的未来的妻子,因为恶xìng脑瘤去世了。

    经过痛苦的沉沦、亲友的劝慰和宗教的协力,使得乔治从悲伤中摆脱出来,他写道:“悲剧开启我的心胸,让我体会人生更深刻的含义我能在余生里,为他人做些什么。”

    处在黑暗森林中

    乔治在事业方面的最黑暗时期也是在他没有心理准备的时候到来的。每个领导人或许一生中都会遭遇这样的抉择。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在汉威联合公司里努力奋斗着,一次大幅度的升迁使得他进入了全新的事业方向。1988年以前,他多次获得荣誉,每次都接下最有挑战xìng的工作,责任日益加重,当时他负责3个事业群、9个部门、18000位员工。

    同事和上级都认为他能扭转乾坤,一切前景都很光明。

    可是,在一个金叶飘飞的秋日午后,他忽然觉得命运之神在敲击他的心灵。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事业心并不纯粹。他不该一直躺在荣誉之中。表面上他在解决大量棘手的问题时受人尊敬,可是实际上他却是在贪图名利,留恋CEO这个金光闪闪的桂冠。

    美敦利公司当时已经先后三次向他抛出合作意向,可是他拒绝了,潜意识里的真正原因是嫌弃美敦利不够大。现在他意识到,他已经越来越失去了现在工作的热诚,越来越在乎外表和穿着,他发现汉威公司,其实并不真正适合自己,它在使他改变,远离真正的自我,处于诗人但丁笔下的“黑暗森林”之中。

    当晚,乔治回家和妻子潘妮促膝长谈。两人都认识到,现在的这个工作不能实现自我,甚至已经给他们带来了负面影响。潘妮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妻子,她鼓励乔治再次慎重考虑美敦利。

    乔治怀念起涉世之初的工作信条:“领导一家使命导向明确、重视价值理念的公司,对公司产品怀有高度热忱,对服务他人充满热情。”

    难道还有一家公司比美敦利更符合这个青年时候的梦想么?

    想到这里,他飞快地走进书房,拨通了美敦利执行长官的电话,重新开启了沟通的大门。

    5个月后,他进入了美敦利,出任CEO。

    人生中,当你处于迷茫的“黑暗森林”之时,机会来敲4次门的时候并不多。事实证明,这个决定使乔治得到了新生。

    适得其所

    和乔治所料想的一样,美敦利有着他所追寻的一切:价值理念、热忱以及那些为受病痛折磨之人所服务的机会。在美敦利公司,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完美的结合点,从前所受到的严格历练,都成了他大展宏图的资本。

    积极、自由的企业文化氛围被乔治充分利用,并且以他的“真诚领导”方式加以改进。

    在他领导的12年间,公司的市值从11亿跃升为60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35%。

    美敦利继续执行他所制定的多元化策略。美敦利不久收购了TUR(一家德国的起搏器公司)、CardioRhythm(一家诊断及治疗心律失常设备的制造公司)以及DLP(一家专门制造心脏外科手术chā管的公司)。整个90年代,美敦利通过并购或投资大量的医疗技术公司,将其服务的客户及病人扩展至全球范围。通过战略并购,美敦利在心律管理及神经疾病治疗领域奠定了其领导地位。

    真诚领导

    乔治认为,真正的领导人衷心希望通过领导企业来服务他人。他们最看重的,是培养自己的部下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远胜过通过领导谋取权利、金钱和名誉。而圣洁的心灵、悲天悯人的热情、精辟的见解是主要的支持力量。

    这样的领导人特质并非与生俱来。很多人天生有领导才能,但是要成为真正的领导人,还得彻底发挥这些天赋才行。真正的领导人除了善用天赋,更懂得承认短处,努力加以克服。领导包括:目的(Purpose)、意义(Meaning)和价值(Value)。这些领导人擅长建立坚定的人际关系,叫人真心追随。

    这些领导人的个人特质前后一致,高度自律。当所坚持的原则遭到挫折,绝对不会轻言妥协。他们会随时主动学习,主动提高自己的水平,因为他们自己知道,成为真正的领导人需要花费毕生的精力。

    乔治从自己的经验中深深体会到,没有完全相同的企业领导人,努力尝试模仿他人领导的人注定会失败。“做自己”是企业领导人的最主要特质。最好的领导人必须独立自主、不随波逐流。易受他人影响的领导者,往往在利益影响下背离初衷,或者因为害怕冒犯别人而不做决策。

    “做自己”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当你孤军奋战,而大家都在逼你做决策的压力到来的时候,学会适应“高处不胜寒”,才能不受任何压力左右。

    世纪末的“马可波罗”

    1999年10月20日,乔治在北京钓鱼台国际宾馆接受新一届“马可波罗奖”,由国家外国专家局经济技术专家司司长罗伟林为其颁奖。

    马可波罗奖是授予那些积极支持实施“中国方案”的个人和公司。该方案旨在向中国派遣外国志愿专家,为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知识和专业技术。

    美敦利公司是因为资助一批来自不同领域的美国志愿专家来华服务而获得此项殊荣的。乔治在颁奖仪式上说:“这份奖励充分表明美敦利公司一贯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及中国人民的幸福。参与‘中国项目’完全符合我们公司的宗旨,这就是为减轻中国人民的疾病痛苦,恢复健康,延长寿命而做出的贡献。”

    美敦利早在80 年代初就开始进入中国,其在华的一切活动都是本着致力于人类的美好生活这一崇高宗旨,积极利用生物医yào工程技术来研究、设计、制造及销售医疗仪器设备。1996年,美敦利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投资1000万美元建立了一座心脏护理新产品的制造厂,主要产品为心脏起搏器。1997年,美敦利又投资100万美元在上海设立了一个专门培养医生、卫生专业人员及销售人员的培训中心。

    对于比尔乔治来说,用心而非只用脑来进行领导,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这就是他在美敦利这个世界顶尖医疗技术公司任职期间的最高教义,一直延续到今天。乔治相信,无论公司状况如何,都一定要将充满目的xìng和激情的感觉灌输给员工们。他称之为“真诚领导”,它会影响周围的人们的生活,无论是员工还是客户。

    第三部分第1节 你必须乐于接受变化

    IT魔术师

    很难想像,多次拯救IBM的“IT魔术师”路易郭士纳,在加入IT行业之际,不但是个典型的“空降兵”,而且当时是对IT业一窍不通的门外汉。

    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欧美经济萧条,加之IBM内部的原因,致使公司股票连年下跌。一时间,不少人士都认为,IBM这次难逃覆舟的命运,有的媒体甚至将其描述成“一只脚已经迈进了坟墓”。

    IBM开始委托猎头公司四处寻找一位出色的企业家来重振公司雄风,但是寻找新总裁的工作格外艰难。猎头公司四处出击,瞄准大牌人物,但有的断然拒绝,如通用电气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就拒绝挽救IBM;而一些企业家提出的拯救设想又令IBM董事会无法接受,如苹果公司总裁主张把苹果公司与IBM合二为一,并把IBM大部分业务卖出去。

    在业内寻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猎头公司就把目光投向了业界之外。于是,一向喜欢冒险,并有着“扭亏为盈魔术师”美誉的RJR食品烟草公司总裁郭士纳,成了猎头公司的狩猎目标。

    当猎头公司找到郭士纳,鼓动他加盟IBM时,郭士纳在RJR食品烟草公司干得正欢。因此,猎头公司得到的回答是:“别来烦我,我现在很忙。”情急之下IBM的说客们对郭士纳说:“即使从道义上讲,你也有责任承担这份工作,因为IBM的利益会影响计算机业在全球的利益。”这一招果然有效,因为这符合郭士纳的理想他一直希望能把赚钱同服务社会结合起来。

    在一段接触和思考之后,郭士纳想起了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格言:看看乌龟吧,它是伸出头来才能前进的。”就这样,郭士纳做了一只出头的“乌龟”,同意跳槽到IBM。

    当他已经替IBM摆脱了80亿美元的债务并且有了的60亿美元赢利时,有人问:“你的雄心是怎样产生的?”他拿出他一贯的生硬作风,回答道:“我不知道。我是个左撇子,我的左撇子是怎样产生的呢?”

    愚人节上任的聪明人

    1993年4月1日是愚人节。就在这一天,郭士纳从IBM前总裁埃克斯的手中接过了“旗帜”。“指挥生产饼干的,懂高科技吗?”人们怀疑郭士纳的能力。还有人等着看郭士纳出丑,以便在愚人节的趣闻之中再增添一则令人捧腹的笑话。让一位外行来执掌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公司,这事还发生在极为官僚和保守的IBM内,实在是不可思议。郭士纳贯穿整个发布会的主题就是:“我是新来的,别问我问题出在哪或有什么解答,我不知道。”

    即使是理财高手、经营奇才,面对IBM当时的困境,郭士纳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IBM从1990年至1993年连年亏损,当年的亏损额居然高达80亿美元;IBM产品被挤出PC机国际市场的前3名,康柏成了这一领域的新霸主;由于多年奉行不裁员原则,使得公司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虽然在愚人节上任,但郭士纳却一点也不愚。上任伊始,他就喊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重建IBM”。今天,IBM内部和外部的人都敬畏地谈论1993年发生的一次事件,一个个都用压低的、秘不外宣的口吻说:“你知道香蒂丽吧,那就是一切开始的地方。”

    郭士纳上任后几周,就在弗吉尼亚州香蒂丽的一个度假圣地安排了一次非同寻常的会议。IBM最大的200家客户的信息主管受到邀请。这是IBM的经理们第一次站在客户的面前,承认自己并非万事通,也是他们第一次站在客户的面前,回答了两个最简单的问题:我们做对的有哪些方面,我们做错了哪些方面。

    正如郭士纳所说的,信息革命即将发生,但前提是电脑行业停止崇拜单纯的技术,并开始注重技术对于客户的真正价值。简单说来,即客户第一,IBM第二,各项业务第三。IBM再也不能靠亮皮鞋和微笑来发展了。

    正是由于有了这个“客户第一”的理念,郭士纳也作出了他上任后最艰难的决定:IBM要重新崛起,是否必须执行前任执行官埃克斯将IBM进行肢解的计划,而且这一计划得到了当时大多数人的赞同。但郭士纳冷静地分析:一个解体的IBM,不能向客户提供他们所寻求的综合服务,只有以统一的公司、同一张面孔面对客户,才能具有竞争力,而这正是IBM的一笔独特的资源。于是,他果断地否定了埃克斯的肢解计划,决定保持IBM的整体xìng。

    在办公室,郭士纳挂出他最喜欢的作家卡雷的一句话:从书桌上 望世界是危险的。他以务实的态度拒绝“远见”之类的东西。他说,IBM目前最不需要的就是远见。他一反公司不裁员的规定,半年内就果断裁掉了四五万人,彻底摧毁了旧有生产模式,开始削减成本,调整结构。重振大型机业务,拓展服务业范围,并带领IBM重新向PC市场发起攻击。

    也许真的只能用魔术师的手段才能做到,不管人们是否相信自己的眼睛,1994年底,IBM获得了自90年代以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