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28岁成为亿万富豪 > 第 20 章
    我诚心诚意聘来的。

    我曾经多次在报刊上做广告,招揽四方人才。还专程跑回老家四川去聘请能人。请来的人我给予优厚待遇,包吃包住,更重要的是,我都尽可能地将他们安排在相当重要的岗位上,让他们担负主要职务,给他们充分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让他们的才干能够尽量得到发挥。

    我的一位副总,实际是管工程的总工程师,以前是贵州某厂的工程师,他在原来的厂里有劲使不上,就出来应聘。到了我这儿,我将建筑工程的重要权力jiāo给他,他一个人起的作用就超过了好几个人。

    还有我聘请来的公司里的党支部书记,同时又请他担任副总经理,并将办公室的工作jiāo给他全权负责,他有多年的国营大企业管理经历,管起我这个公司来,无论细心程度和责任心,都不比我自己差。我不仅放心,还增长了许多见识。

    我的几个总经理助理都很年轻,其中最年轻的一个才刚刚大学毕业,我并不因为他年轻就随便给个不起眼的事让他干,相反,我将3个公司jiāo给他直接管理。因为我发觉他的确有真才实学,同时,我自己就很年轻,我要不能理解年轻人,恐怕就该闹笑话了。

    有人说我的爱好多,爱和强人打jiāo道,爱好竞争xìng强的比赛,爱下象棋,爱唱卡拉OK,爱摆弄机械……但有一个爱好一般的人不知道,那就是爱网罗人才,而且是多方面的人才。

    我对人才的喜爱方法,与一般人不同,我一方面求才若渴,但另一方面我也相当开明,绝不把人卡起来。在我的公司里,谁要要求离开,我绝不刁难,不仅很爽快地答应,还尽可能地给以帮助。

    为什么呢?

    我认为有本事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希望自己的才干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最满足的不是挣了多少钱,而是体现了自身的特殊价值。除了这一点,没有任何东西能够让人心满意足。包括一些老干部不愿意离休,不少人理解为舍不得放下手中的权力,我却不这么认为,作为国家机器中的一员,又不是封建君主,能够有多大的权力呢?一般说来是有多大的用权之处,就有多大的受限制的面,胡作非为实际上是自掘坟墓。所以,我理解不愿意退下去的干部基本上是不愿意放弃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有的地方主动给退到二线的老干部安排新的工作,那些老同志不是就很乐意地换了地方吗!这个例子应该是很能说明问题了。

    理解到展现自身价值是人的本xìng之一后,对于那些想跳槽的人,就能正确看待了。假如还觉得憋气,想找找原因,那就最好在自己身上找。那就是说,自己给对方提供的用武之地还不能满足他的才华展示,或者说是还不利于他发挥特长。与其双方窝窝囊囊地憋在一起,不如给双方都腾出一个宽松的环境。

    至于有人是想换一个钱更多的地方,那就更容易理解了。出来打工,不是为了挣钱,难道是为了找地方尽义务?真要那样,又何必离乡背井呢!我自己就是出来当打工仔挣钱的嘛。

    明白对方是为了挣钱,也应该帮他。天底下的钱是谁也挣不完的。一个国家都挣不完,何况是个人。我们不是说“君子好chéng rén之美”吗?有钱大家赚,发财大家发,那该多好!社会秩序还会安定许多呢。我是真心诚意地希望四川出去打工的人都像我一样发财,或者超过我。

    我说这些并不是说我就完全放弃主动,别人只要到我的企业来了,去与不去都完全由别人了。不是,肯定不是。对于不称职或不出力的,我是绝不姑息。我甚至认为国营企业许多事不好办,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姑息。我几乎每隔一两年就要对企业的人员和管理程序,包括公司结构进行一下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有流动才会不断有新的活力。关于这一点,我在前面谈管理时已经谈到了,这里就不再多说。

    总之,商场就是战场,企业要在商战中生存发展,靠的就是实力。这个实力主要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经济实力,资金雄厚,这是有形的,就像人们常说的“硬件”;另一个就是企业素质,也就是人才和管理,这虽然是“软件”,摸不着,拿不起来,但它的重要xìng与“硬件”完全不相上下。

    第三部分 回眸十年走过的路下面的人越强对你越有利(2)

    “爱才”没有统一的标准。我的方法是真诚地关心和讲信用。

    也可以说就是前面讲到的尊重。

    关心和爱护员工,不仅是我团结人才的法宝,也是我的公司制胜的法宝,虽然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但我仍然担心有不少人没有做好。

    这倒不是说我就做得有多好,不过,我可以很自信地说,我是随时留意到这个问题的。

    把人才请到公司里了,不等于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了,请到身边来如果不尊重,比不请到身边来更糟糕。

    要调动能干人的积极xìng,首要的一点是尊重能人。当然尊重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一个老板在各个方面来具体体现。有一次我在老家四川办事,听人说起四川有一个大老板,因为职工将拍广告剩下的几张胶卷,用来拍了职工们自己的照片,那位拥有亿万资产的大老板为此大怒,不仅骂了人,还要财务上扣职工的工资。我对这件事十分想不通,这样做就是严格管理了吗?我看不见得。我有很多次为拍几张照片就买一个胶卷,每次都是剩下三十来张,我就希望职工拍完。要说节约,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节约。虽然接下来冲洗照片要多花钱,但职工们高兴了呀!只要职工们高兴了,这钱就花得值得。我们不是经常花钱招待公司以外的人吗,花钱让外人高兴都可以,为什么不能花钱让自己公司的职工高兴高兴呢!

    这里反映出来的不是几个钱的问题,这应该是一个很明显的“劳资关系”,更准确地说,是一个老板的眼光与思维水平。

    我还是那句话,增强了与员工们的情感,比什么样的管理条例都更管用。

    我不是胡吹,您任何时候都可以来我公司看,我是相当看重对待公司员工,尤其是对待有本事的人才的。我的好几个高级职员就是住在我的别墅里,与我同吃同住,一同享受我的空调,享受我的游泳池,享受我的豪华住房以及别墅的一切娱乐设施。我觉得能够与他们和谐地长期在一起,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

    对于职工们的福利,我从来不愿含糊,除按常规包吃包住,每年还有旅游假,由公司负担他们的来回旅差费用。我敢说,其他的不谈,仅这一条,就是许多私营公司所没有的。

    对自己的职工不能“抠”,“抠”小钱必然影响大事。

    1994年9月,我刚刚招聘的一个“旅业部”经理,上班还不到一个月,便接到电报,说他爷爷病重,要他速归。他很为难。我知道后,马上批准他回家看望爷爷,并告诉他,假期中的工资照领,经理职务给他留着,还拿出500元钱,要他给爷爷买补品。以后是怎么回事,就不用我多说了,您读到这儿一定能够猜到的。

    用各种大大小小的实际行动,来显示自己真诚的尊重,消除他们心目中的那种“老板”或“雇员”的心态。

    这是个很细致的,也是很复杂的事。我只举这么一个例子。

    我从不随便对自己下面的人失约。

    不管别的老板是怎么看待这种事,我自己是很认真的,我觉得这样的事应该提到较高的高度来看,不管他是下面的一个什么人。

    我只要约了人谈事情,不管是大事小事,还是不太重要的事,我都从不随便爽约,实在有意外的事不能分身,我也一定打电话说明,如果电话打不通,我就会专门请一个人赶去解释清楚。

    一个老板,如果不能对自己下面的人守信用,不能够做到尊重自己身边的人,那么,对别的人也可能会是这样。

    这样的事,仅仅做个十次八次不一定有什么效果,但时间长了,别人对你就会另眼相看。我的朋友很多,公司内外都有,他们都乐意帮我出谋划策,帮我排忧解难,为什么呢?很简单:

    我从不失信于他们。

    感情投资的回报率,是难以估量的,我的公司由此而显得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增。“旅业部”有位服务员的亲戚在福建开了一家服装厂,三番五次来信催她去当管理人员,并许以高薪,但她说:“凭刘总对员工们的一片诚心,我就不愿意也不忍心跳槽。”

    第三部分 回眸十年走过的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1)

    办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事,我非常乐意。我永远不会忘记生我养我的家乡广安和父老兄弟。

    我的确看不惯、也看不起到处伸手要钱的人。

    1992年夏天,我回家乡广安县去探亲,事前根本没有想到,我那次回家会给家乡的“父母官”添那么多麻烦。

    听县委、县政府的小车驾驶员说,刚听到我要回去的消息,县委办公室的领导们很犹豫,不知道该不该接待。不接吧,听说我是一个在广东拥有上亿资产的集团公司老板,县里本来正在到处引资,到处请人来县里投资,眼下送上门来一个“大老板”,怎么说也不该冷落;接吧,又听说我祖祖辈辈都是本县偏远的果子村的农民,几年前还是一个一文不名的打工仔……

    这件小事把领导们搞得很累,反复研究,最后大家还是决定“解放思想”,派个小车到火车站接我。

    下火车后,接我的人指给我一辆小车让我上,我怕上错,问了一句:“就是这辆吗?”没想到接我的人误会了,他大约以为我是发财了的大老板,不愿坐国产的旧车,对我解释:“这已经是县里最好的车了。”

    我没有再多说,但下车后却认真看了看这辆车,的确很差。第二天,县长和县委书记来宾馆看我,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广安出了个伟人邓小平老人家,全靠他中国才加快了富裕的步伐,我们广安人要给他争气。你们是广安的父母官,坐那么差的小车太不够档次了,现在不像以前,以前当官的走路人们都会夸,现在别人只会说是不能干。我也知道广安目前还很穷,这样吧,我送县政府一辆最新型的桑塔纳。”

    过了几天我又决定在果子村修一条公路,然后又捐资几十万元人民币,修一座小学,我告诉修学校的设计人员:“不要怕花钱,一律按高标准修,老师的办公室要装上空调。”

    我这一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读书少了,因此,我非常希望大家一起来实实在在地兴办教育。

    1992年那次我回家,路过我的母校──果子村小学,我进学校去看望我的老师。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每一次回家乡,都要去看望曾经教过我的傅老师。在山村度过多年教书生涯的傅老师,早已是两鬓斑白,再也看不出当年带着我们在竹林里吟诗的激情和风采,消瘦的脸上爬满了辛劳的沟渠,但他两眼依然是那样明亮有神,他默默地在这座难避风雨的破庙改建成的学校里,勤勤恳恳地教书育人,将自己的一生用来教育培养一代代农家子弟……

    面对傅老师,面对破烂不堪的校舍,我是由衷地觉得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真是伟大,世界如果没有他们,绝对不会成为一个世界!

    所以,我非常赞成大力提倡“尊师重教”,这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更重要的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特别需要教师来培养出成千上万的人才,否则,就是把现代化送到我们手上来,我们也会束手无策。

    因此,当我看到破烂不堪的学校,看到安排在神殿里的那些教室,看到教室里黑乎乎的光线,以及已经遮不住风雨、面临坍塌的房屋,我为辛勤工作在家乡的乡村教师们深深感动,就决定出资在家乡修一座像样的学校,改善小学的办学条件。一方面是报答养育了我的那片土地,一方面也是报答教育过我的老师和学校。

    我这人喜欢说干就干,当天就同果子村所在的恒升镇政府的领导们商量,着手筹办。开始计划是30万元,工程开工后,我因为惦记着这所学校,放心不下,一年里专程4次回去查看,一再向施工部门讲,一定要把学校修好,并把投资从30万元增加到40万元。

    我是熟悉建筑这个行当的。我常常见到我们国家的一些城市街道,因为缺乏预见,一会儿接水管,一会儿埋电线,挖了一次又一次,把好端端的水泥路面挖得坑坑洼洼的,实在难看;而街道太窄更成了目前大城市的一个大问题,天天堵车,误事不少……这些都是值得大家(不仅仅是规划城市建设的人)好好总结的。学校是为将来培养人才的地方,本来就是“未来工程”,所以修学校更需要有眼光,要着眼于未来,不仅要它现在“洋”,几十年后也要它不土!当然,最主要的是要它实用,要求把美观和实用统一起来,为我们家乡的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当您看到这本书时,学校早已经竣工了。假如您有机会去广安恒升镇的果子村,您就会亲眼看到那所学校。

    从1994年秋季起,孩子们已经离开了破旧的古庙,到新教室里上课了。我是在广东惠阳市听到这个消息的,说真话,比我自己住进新屋还要高兴百倍,我像完成了一项巨大工程似的欣慰无比。人就是这样,当温饱问题已经构不成威胁以后,人的追求就明显地不同了,不再是为了一日三餐,不再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