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意向和经营项目,没事就来和我们说话。我们也有一搭没一搭地和他敷衍着,要知道在当时,10万美金也只是我们一个月的营业额而已。2004年6月底7月初,伊拉克主权移jiāo前后,气氛骤然紧张起来我们都怕临时政府把我们当投机倒把的敌方资产给没收了,开始急切地想给餐厅找婆家可是这个时候,汤姆森又不见了。

    事后我们回想起来,整个谈判期间,美国人汤姆森带给我们最大的帮助,就是把手机借给我们随便打某段时间,因为bàozhà,巴格达遍地找不到一张电话充值卡我手里的手机成了废物。这时,汤姆森挂靠军方网络的免费手机就大显身手了。通话本身是免费的,我们也没什么心理负担。用他的话说,“你们这么多人,需要电话”,然后常常把电话撂在我们餐厅,“你们随便用”,然后隔几天再来拿手机。最开始我还不好意思,这个老哥们就先拨好011(这个号比较奇怪,我不明所以)和86(中国的区号),然后一把塞给我:“打吧!”

    到了后来,情况愈演愈烈,10月初,伊拉克电讯公司工程师被绑架了,整个巴格达电信网络瘫痪这个时候,汤姆森又捏着新手机出现了。这时,他拿的是硕大无比的铱星电话,我们都知道这个电话效果好而且话费高昂。等他再问我们,“你们要打回国吗?”我们都有点不好意思,告诉他,不用了,现在伊拉克是晚上,中国国内已经半夜了。

    没料到他同样十分热情地把电话撂下了:“我明天来,你们先用着吧,随便打。”等他走后,我和“萨达姆”一人打了个电话回家这是我第一次使用铱星电话,效果真他妈好!

    等到第二天,汤姆森来了,知道女孩子们还没打,又热情地请她们打了一圈。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像汤姆森这样大方,有个美国人总是借喝醉酒,不给钱就跑。有一回这个家伙手机忘了拿,落在我们手里,想起他赖账的事,我们挨个往国内打电话,很快就把这张卡打bào了,然后托人把手机还了他。

    绿区,绿区 9.寻宝

    早在国内的时候,我就听说萨达姆宫殿附近挖出来了10多亿美金到了伊拉克才知道,这个一度让全世界心驰神往的地方,就在我们餐厅附近的一栋破房子里。那房子的前身是伊拉克财政部,我总惦记着,美军捡了十几亿也许还能剩点,于是招呼刘磊一同去发发财。他也表示了强烈的兴趣,不过考虑到财政部边上就是美驻军看见两个老外在军营边上晃来晃去没事往地下看这不是埋地雷吗?说不定一qiāng就打过来了。万一真这么牺牲了,再多钱也白搭啊!

    就这样,因为我们的胆怯,财政部旧址寻宝探险的计划无疾而终了。随着美军在伊拉克统治的深入,萨达姆和他的儿子相继被捕这意味着美军悬赏的5千万美金也彻底没了希望。无奈之中,我们把目光共同投向了餐厅二楼楼梯下的储藏室里那里原有一个木门,但是被水泥封闭了。整个房子至少40年没用,但是封门的水泥看上去却很新我和刘磊都惦记着。中国有句老话: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伊拉克财政部跑的时候会不会顺手塞一点钱在这个老房子里呢?

    由于前一段生意忙又担心砸不好把餐厅墙壁砸坏,这个寻宝行动才一直没有实施。到了2004年的7月底,刘磊要回国了,眼看最后的机会就要错过,他终于痛下了决心:挖。

    那天上午,刘磊把我和“萨达姆”叫起来,绕着储藏室转了两圈,也没有多说,略带悲壮地拿起了大锤只两下,就砸出了一个大洞。刘磊等不及全面破坏,锤子一扔,打着电筒就探头去看不一会儿,失望地出来了。“萨达姆”捡起锤子,继续扩大洞口,最后终于让阳光洒进了储藏室,只见里面静静地躺着一个塑料马桶盖和一把破扫帚。

    不快乐的绿区生活 1.pào弹,流弹

    刚到巴格达的第一天,“萨达姆”就对我说,餐厅门口路上有个迫击pào弹坑,前几天一早来绿区早锻炼的两个人被zhà死了。言下之意,是告诉我,在绿区,早锻炼不是个好习惯。

    后来晚上开车的时候,我终于看见了这个“早锻炼杀手”的弹坑。宽阔的水泥路面上,有个茶杯大小的坑,只有四五厘米深的样子看这个威力,是zhà不穿我们水泥屋顶的。几个月后,绿区里一家保安公司的尼泊尔籍保安,住在帐篷里,没有水泥屋顶的庇护,遇上了一颗迫击pào弹,惨烈无比,死了16个,重伤10人。当时人们都说,如果他们住的是楼房就会没事的。结果没过多久,又一颗RPG(火箭弹)打破了“楼房安全论”,美国大使馆窗子里钻进了一颗RPG,没bàozhà,但是七八斤重的弹头愣是砸死了两个工作人员,其中一位是女xìng。

    还有一天,我正在院子整理广告牌,一声长啸,pào弹飞来,那声音仿佛就在头顶响起。说时迟,那时快,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同一时间起身向四面跑开,两三秒后,这颗pào弹在餐厅旁边的医院bàozhà了。根据以往的经验,迫击pào都是两颗两颗地来。我赶紧跑回厨房,结果看见巴哈拼命要往外跑他老爸史密尔在医院里上班被“萨达姆”死死拉住。等了大概半分钟,第二个pào弹bàozhà,“萨达姆”手一松,巴哈哭着冲出去了。

    就这样,巴格达抵抗组织用各种不同配置的轻重火pào,不停地骚扰着我们脆弱的神经,三班倒,夜里也不休息。有一天晚上10点,满院子的客人在喝酒聊天,有说有笑。忽然头顶一声熟悉的迫击pào弹声滑过,满院子的人一个个开始往桌子下钻,男的狼狈不堪,女的花容失色,一个大胖子还摔了一跤。等bàozhà在不远处响起,大家还像鸵鸟一般趴在地上不动,等待着第二颗pào弹。一般来说,第二颗半分钟内就会跟来,但那天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等了5分钟还没来。最后我和“萨达姆”起来到厨房去了,胆小谨慎的客人继续趴着。那天估计是打pào的小子打了颗臭弹,第二颗pào弹死活没响起来。我们的客人中卧倒时间最长的在桌子底下趴了足足有一刻钟。

    但是论起威力来,迫击pào也不算是最厉害的。11月17日晚上8点左右,我们正在大厅里聊天看电视,一声巨响传来,感觉到整个房子都在颤抖,窗玻璃也在晃动。我只觉得眼前强光一闪,然后立即陷入无边的黑暗。大伙都立即寻找最佳位置躲藏。我们开始都以为是大威力的汽车zhà弹,但是按理再大的汽车zhà弹也不会停电啊。直到第二天出去才知道,这次遇上了传说中的喀秋莎(以前我只在“红警”里看到过它,嘿嘿……)埋在地下近两米深的电缆都被zhà断了,一个南非籍保安和一个伊拉克人被zhà死,弹片在两边厚实的水泥墙上zhà出一个个深深的弹坑,如繁星点点。这个zhà弹离我们直线距离大概只有150米远。参观完现场,拍了几张照片做纪念。当天下午,我回到餐厅后,正在花园写邮件给国内的朋友,说我看见喀秋莎了,突然听到脚边“咣”掉下来一个什么东西。我捡起来一看,一个步qiāng弹头,弹尖已经打变形了,不知怎么弹到我这里了,而且还是温热的!

    不快乐的绿区生活 2.绿区里的 小混混

    战争结束后,不仅仅是在绿区,整个巴格达城区到处都可以看见流浪的小孩。他们中很大一部分都来自费卢杰,父母在战争中死去,留下孩子无所依托,只有在市区流浪,捡剩饭,乞讨为生。

    餐厅里有个看花园的勤杂工,家住在绿区外面,我们叫他撒迪。有一次,我问他:“撒迪,你能不能告诉我,你们家一天生活费是多少?”

    “我有5个孩子,1个老婆,每天需要3500第纳尔。”

    一个孩子,在巴格达一天的生活费用,不到半个美金。在这些流浪的小孩子眼里,所有的美国人都是“ONE DOLLAR先生”(一美元先生,见面就是:给我一美元)。他们中有些人卖点口香糖,有些善良的美国人常常给他们钱,而不要他们的东西。

    有一次餐厅打烊了,一家美国公司的工作人员最后一个走,在院门口被两个卖口香糖的小孩缠住了。他大方地掏出两张25000第纳尔的“红牛”一张约合17美金买下了小孩手里整盒的口香糖,然后转手从半人高的院门上塞给我,叮嘱道:“不要还给他们,不要让他们有被施舍的感觉。”

    等这个善良的美国人走后,伊拉克小孩找我想要回口香糖。我挥挥手,按照美国人jiāo待的,没有把糖还给他们不知道若干年后,他们长大chéng rén,是否还能记得:这是一笔生意,而不是施舍。

    伊拉克经过长期的经济封锁,加上战争,青年人,特别是小孩子,对钱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异化。他们简单地认为,钱,有就好,不管是敲诈来、是骗取来还是偷来的,都不重要。

    有一次,餐厅来了三个伊拉克警察,掏了2000第纳尔,要买3瓶啤酒不到两美金,一瓶都不够。我告诉他们,这个价钱,一瓶都买不到。有个家伙手按在桌上,反问我:“你知道我是谁?我是伊拉克警察!”

    “知道,”我看着他,丝毫不害怕,“但不卖给你!”

    警察尚且如此,一般的小孩子就可以想象了。我们的餐厅里曾经充满了卖口香糖、DVD和劣质手表的小孩子。有时候,美国人放在桌上的小费、手机、相机也被他们顺手偷走。

    美国人丢了东西心疼,可平时又要表现自己的爱心看见我们驱赶小孩子,不准小孩子进餐厅,他们都不高兴,所以有时候我们抓到了偷东西的,也不敢打骂,只好放任自流。

    最开始,出来流浪的都是胆子很小的孩子,到了后来,他们见得越多,胆子越大,都敢硬闯检查口,知道美国兵不敢打他们。他们越来越不看得上美国兵,碰到要钱不给就破口大骂,发展到巅峰时期,美军的悍马车都被偷走了三辆(呵呵,绿区只分到一辆)。那段时间,美军在手忙脚乱地换密码钱是小事,美军就怕通讯密码落到了扎卡维手里。

    由于这种事情时常发生,美军下决心治理伊拉克流浪儿。为此,绿区骤然设置了很多检查口,大批伊拉克警察专门负责赶小孩。往往是美国兵和伊拉克警察一起行动,美国兵不敢打,有些伊拉克警察却对着自己的同胞娃娃拳打脚踢。我们经常看到伊拉克小孩劈里啪啦从我们门口跑,伊拉克警察抓了他们往车里一塞,但第二天jiāo点钱又放了。

    不快乐的绿区生活 3.伊拉克 速度

    我于2003年4月8日到达巴格达,在巴格达整整一年,印象最深的就是伊拉克人的工作速度。餐厅装修之初,二楼按摩房的空调装好了,没电,所有门窗被房东拆走,简直是一片狼藉。为此,“萨达姆”找了一批散工来打理,预付了工钱。一个月过去了,这群阿拉伯大哥连地面垃圾都没有清理完。我实在忍不住,把他们辞退了。5月初,“萨达姆”重新找了人,继续烂尾工程。

    我看着新工人,心痛地对他说:“‘老萨’,你预付了工钱,不是亏了吗?”

    “老萨”眉头一皱,“亏啥,他们还有工具在楼上呢!”

    这个“萨达姆”,原来打主意贪掉别人的装修工具抵债,可谁也没想到的是,等我们装修好了,餐厅也开业了快一个月。等到6月中旬,餐厅突然来了一批不速之客第一次装修的伊拉克施工队跑来要工具了估计“老萨”觉得拿人家几个破电钻不好意思,并没多说,让他们拿走了,也没提预付款的问题,提也白提。

    当然,这还不是最慢的我清楚地记得,在我们的旁边,一条双车道宽的马路之隔,就是澳大利亚大使馆。这幢3层小楼的前身是萨达姆的办公楼之一,十分漂亮,萨达姆倒台时,曾经被伊拉克城内的流氓无产者阿里巴巴洗劫,后被澳大利亚大使馆征用。到巴格达的那天起,我就看到他们请了几个阿拉伯人在三层楼的楼顶修建一个胸口高的掩体,等我离开巴格达时,已经整整一年,这个工事还没有完工。

    餐厅门前的隔离墙施工同样让人触目惊心,绿区内美军设置的隔离墙,多是水泥厂事先做好的一块块预制墙,长宽高分别是2米×0.2米×3米,用的时候像一块块积木似的搭建起来。虽然高达三米,但是美国人并不放心,怕人越墙对付他们,于是找来两个伊拉克小工负责架设铁丝网,具体说就是在墙头打孔,把一根根铁架拧上去。大概这两位拿的是计时工资,反正这下我是见识了,两个伊拉克老大哥,从早到晚,整整8小时,只在墙上拧上了6根架子。他们每在墙上钻出一个眼,就从梯子上爬下来,在路边坐下抽烟。你无法相信我看到什么。他们居然从包里摸出一个小小的酒精炉子和小水壶,一边抽烟一边烧水喝茶。这种速度,深圳的国贸大厦没有百八十年是不可能完工的。

    不快乐的绿区生活 4.在伊拉克开会

    2005年3月,绿区内的伊拉克新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组织协助美英临时管委会维护秩序了。

    那天中午,两个伊拉克人写了个条子给我看,我找来阿木迪翻译。原来是告诉我下午5点去木伽马小区开会这在国内,基本就是市场摊位的老大叫手下摊贩去jiāo保护费我怕一个人出问题,赶紧把祖拜叫回来陪我一起去。路上正在犯愁,到了会场门口看见小何也被请来了。虽然同行是冤家,但大家都害怕被新政府赶走,所以也聚在一起,分析了一通形势。

    开会后,我才知道,这次是绿区里所有的店铺老板开会5点开始,不过这群老板素质不高到了6点快散会了人还没到齐。我逗祖拜,那家伙真不地道,告诉我是5点开会,通知别人却是6点。开会期间,不断有人在大门口响亮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