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曰:“欲求神仙,唯当得其至要,至要者在於宝精行炁,服一大药便足,亦不用多也。然此三事,复有浅深,不值明师,不经勤苦,亦不可仓卒而尽知也。虽云行炁,而行炁有数法焉。虽曰房中,而房中之术,近有百馀事焉。虽言服药,而服药之方,略有千条焉。初以授人,皆从浅始,有志不怠,勤劳可知,方乃告其要耳。故行炁或可以治百病,或可以入瘟疫,或可以禁蛇虎,或可以止疮血,或可以居水中,或可以行水上,或可以辟饥渴,或可以延年命。其大要者,胎息而已。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初学行炁,鼻中引炁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炁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著鼻口之上,吐炁而鸿毛不动为候也。渐习转增其心数,久久可以至千,至千则老者更少,日还一日矣。夫行炁当以生炁之时,勿以死炁之时也。故曰仙人服六炁,此之谓也。一日一夜有十二时,其从半夜以至日中六时为生炁,从日中至夜半六时为死炁,死炁之时,行炁无益也。善用炁者,嘘水,水为之逆流数步;嘘火,火为之灭;嘘虎狼,虎狼伏而不得动起;嘘蛇虺,蛇虺蟠而不能去。若他人为兵刃所伤,嘘之血即止;闻有为毒虫所中,虽不见其人,遥为嘘祝我之手,男嘘我左,女嘘我右,而彼人虽在百里之外,即时皆愈矣。又中恶急疾,但吞三九之炁,亦登时差也。但人性多躁,少能安静以修其道耳。又行炁大要,不欲多食,及食生菜肥鲜之物,令人炁强难闭。又禁恚怒,多恚怒则炁乱,既不得溢,或令人发欬,故鲜有能为者也。
注解:行气时间晚上11点一直到上午11点结束,其余时间行气,对身体无益。深吸一口气,然后闭之,闭到闭不住的时候,气从口微微吐出来,然后吸气,闭之。反复的进行。练到熟悉的时候,闭气可以闭很久时间。长到几个小时,或更久,看自己练的水平。行气注意:平时不能生气,不能食生菜肥鲜的东西,饭不能吃太饱。
行气可以得到的功能,用炁,嘘水,水可以逆流数步;嘘火,火能灭掉;嘘虎狼,虎狼伏而不得动起;嘘蛇虺,蛇虺蟠而不能去。若他人为兵刃所伤,对伤口嘘之,血马上止住;有人为毒虫所伤的话,虽不见其人,可以远程治疗,遥为嘘祝我之手,男嘘我左,女嘘我右,他人在很远的地方都可以即时皆愈矣。如果身体有什么病,吞三九之炁,亦可以痊愈。
以上是我经过实修出来的,这个口决,在道家以前是口口相传。望珍惜。密宗的宝瓶气就是以这种口决来练的。大道至简,练气也是这样。
blogsasblog_8e3e00c101015ihdhtl
静坐功法(性命之道)
一,性命论
人之生死,系于性命,性命之道,养长之道,生命之源,升仙之阶。
性者,心也,乃心中之元神,发于两目。心性好动如猿。
命者,肾也,乃肾中之元气,发于淫根而牵于心性,意气奔放如马。
谓之“心猿、意马”。
收回心猿,意马自归。
古之修练家,以收回后天之心意,而固精养气,以后天呼吸之气为风,真阳之气为火,去烹之练之,使精化为气,气化为神,使精神凝聚,而还虚合道。
二,筑基功法
修炼之法不可甚数,行、住、坐、卧,亦不拘一格,难尽其祥,今谨将静坐功法,阐述如下:
静坐前,宽放衣带,轻沉身心。务要使入坐时,身体平直端正,不受束缚,血脉自然流通无阻。扫除一切杂念,使心归意回。
盘膝而坐,盘坐前,端正身体,平放两腿,自然而坐,曲回右腿产于大腿之上,再收回左腿于右腿之上。左腿在外,成怀抱式。
右手大拇指捏定右手中指午字决左手拇指进入右手内,捏定右手子字决。此名为“子午连环决”抱住右手,为负阳而抱阴(男左、女右)。放于脐下两大腿间。
虚灵顶劲,舌顶上腭,两目下观鼻准,不可紧闭。闭则神气昏亦不可太睁,睁则神光外驰,不能归(舍)而无所作为。垂帘为妙,意在两目中间齐平处。
待心气适合后,含眼光、凝耳韵、调鼻息(用鼻呼吸)。初练时,使呼吸之气,深、细、长、匀、息息归根。(呼吸之气升降起落于丹田)
久之,神气归中,灵气上腾。两目之中,有灵光出现,常观之。丹经说:“心猿锁在橄榄树”是也。
常观之,五行之中,神气自然凝聚,倘能一念不起,久久,虚极静笃之时,真气发动,(无极必返,静极生动,丹田产生真阳真气,即:发热)虚室生白(灵光出现,由暗而明,由昏而白,又名:性光),经说:“垂帘明心守祖窍,见着性光是功夫”。意念伏降,性真纯静,此是炼己,炼心之功,又名筑基功。
(注:两眉中,印堂处,为祖窍。因真性,真灵在此出现,为仙道之源,故为“祖窍”)
三,周天论
此时,可凝神闭目,静守虚白,待丹田气足,自然下行,出函谷,过三关,顺督脉而上,然、三关之过,无比艰难,故,当调呼吸,撑火候,用吐纳导引之术引之。
(注:火候即呼吸之气,撑握呼吸之深浅。然,火候,又有文、武之别,以鼻息之细小呼吸为文火,以口吸。鼻呼之深呼吸为武火)
导引时,要神气相依,意气相含,以意领气。吸气时,出函谷,过三关,顺督脉提气至百会(提气时,提肛),呼吸时,从百会,过雀桥,下十二重楼,顺任脉而下,沈气于丹田,此为小周天运行法。
若提气时,有热流顺督脉而上,沉气时,有清爽之气,从百会向下,沉及丹田,有发热,或苏麻结实之感,此谓采药入炉(经说:“上药三品神与气清”提气至百会,谓“采药”,沈气于丹田,为“入炉”),同时,每作深呼吸,沉气时,有清爽从百会向下流至周身,深有淋浴之感,此又谓“沐浴”,而后,但觉呼吸之气,升降自如,开合之中,气血畅通,周身和暖,此乃炼精化气之周天功成。
四,大道论
如此,绵绵莫勤,息息归根,灵光出现、常观常守,一呼一吸,一升一降,神气发动,自然凝聚于祖窍之中便有空洞畅快、玄妙之感。此时,当反观内照(经说:“观空不空”是也),观而莫守(经说:“生而不有”守则,作色相,耗散元真),呼吸之气,亦由大而小,由小而无,及至胎息(神气呼吸为真息。为胎息),息养之时,恍恍惚惚,若存若忘,不沾不脱。恍惚杳冥之中,内相不出,外相不入,是为静定。
忽然,心清气爽,精神朗发,智能日生。此乃炼气化神之功就。
遂而,有点真阳,从中出现,复见天地,心性灵通。如此,大道见矣,神仙近矣!
性命之道静坐功法(钟云龙道长)
人之生死,系於性命,性命之道,养长之道,生命之源,升仙之阶。
性者,心也,乃心中之元神,发於两目。心性好动如猿
命者,肾也,乃肾中之元气,发於淫根牵於心性,意气奔驰如马。谓之“心猿、意马”。
收回心猿,意马自归,古之修炼家,以收回后天之心意,而固精养气,以后天呼吸之气为风,真阳之气为火,去烹之炼之,使精化为气,气化为神,使精神凝聚,而还虚合道。
修练之法不可甚数,行、住、坐、卧,亦不拘一格,难尽其祥,今谨将静坐功法,阐述如下:
静坐前,宽放衣带,松沉身心。务要使入坐时,身体平直端正,不受束缚,血脉自然流通无阻。扫除一切杂念,使心归意回。
盘膝而坐,盘坐前,端正身体,平放两腿,自然而坐,曲回右腿放於左大腿之上,再收回左腿放於右腿之上。左腿在外,成怀抱式。右手大拇指捏定右手中指午字诀;左手拇指进入右手内,捏定右手子字诀。此名为“子午连环诀”抱住右手,为负阳而抱阴(男左、女右)。放於脐下两大腿间。虚灵顶颈,舌顶上腭,两目下观鼻准,不可紧闭。闭则神气昏暗;亦不可太睁,睁则神光外驰,不能归舍而无所作为。垂帘为妙,意在两目中间齐平处。待心气适合后,含眼光、凝耳韵、调鼻息(用鼻呼吸)。初练时,使呼吸之气,深细长、匀、息息归根。(呼吸之气升降起落于丹田)久之,神气归中,灵气上腾。两目之中,有灵光出现,常观之。丹经云:“心猿锁在橄榄树”是也!
常观之,五行之中,神气自然凝聚,倘能一念不起,久久澄清,虚极静笃之时,真气发动,(无极必返,静极生动,丹田产生真阳真气,即发热)虚室生白(灵光出现,由暗而明,由昏而白又曰:性光),经云:“垂帘明心守祖窍,见着性光是功夫”意念伏降,性真纯静,此是炼己炼心之功,又曰筑基功。
(注:两眉中,印堂处,曰祖窍因真性真灵在此出现,为仙道之源,故曰“祖窍”)
此时,可凝神闭目,静守虚白,待丹田气足,自然下行,出函谷,过三关,顺督脉而上,然、三关之过,艰难无比,故,当调呼吸撑火候,用吐纳导引之术引之
(注:火候即呼吸之气,撑握火候,是撑握呼吸之深浅然,火候,又有文武之别,以鼻息之细小呼吸为文火,以口吸鼻呼之深呼吸为武火)
导引时,要神气相依,意气相含,以意领气。吸气时,出函谷,过三关,顺督脉提气至百会(提气时,提肛),呼气时,从百会,过雀桥,下十二重楼,顺任脉而下,沉气於丹田,此为小周天运行法若提气时,有热流顺督脉而上,沉气时,有清爽之气,顺任脉而下,沉及丹田,有发热或苏麻结实之感,此谓采药入炉(经曰:“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提气至百会,谓“采药”,沉气於丹田,曰“入炉”)同时,每作深呼吸,沉气时,有清爽之气,从百会向下流至周身,深有淋浴之感,此又谓“沐浴”,而后,但觉呼吸,升降自如,开合之中,气血畅通,周身和暖,此乃炼精化气之周天功成。
如此,绵绵莫勤,息息归根性光出现,常观祖窍,一呼一吸,一升一降,神气发动,自然凝聚於祖窍之中,祖窍之中便有空洞畅快玄妙之感,此时,当反观内照,(经曰,“观空不空”是也)观而莫守(经曰:“生而不有”,守则,作色相,耗散元真),呼吸之气,亦由大而小,由小而无,及至胎息(神气呼吸为真息曰胎息),息养之时,惚存惚忘,不沾不脱,恍惚杳冥之中,内相不出,外相不入,是为静定忽然,心清气爽,精神朗发,气畅身壮,智一慧日生此乃炼气化神之功就
遂而,有一点真阳,从中出现,复见天地,心性灵通。如此,大道见矣神仙近矣!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