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唐技师 > 正文 第425章 一笔铜臭
    清晨三兄弟离开山谷不久,白巧巧和李知恩也收拾了一下回城了。等了一天也不见李牧回家,还派人去工部找过。得知李牧去了天上人间,李知恩便知道李牧肯定是又去跟王鸥幽会了。心里虽然有些吃味,但却也没当着白巧巧的面戳破。算起来王鸥也有数日没见过李牧的面了,半日相聚,她还是能接受的。

    时间长了,小丫头的醋劲儿也没那么大了。但这仅限于李牧目前的四位夫人,若是再加一位,那可绝对不行。例如魏璎珞,或者前几天看到的那个舞姬,都是警惕的对象。

    李牧见过谁,李知恩分得清楚。因为她能闻得出味道来,李牧试验过很多次,都分毫不差,不得不说是一项本事。这个事儿李牧研究了很久,也没研究出个所以然,只能归结到天赋里面了。

    虽然李牧天天嚷嚷着累,要休息,要放假。可是假期真的来了,他忽然又觉得有些空落落的,不知道该干点什么好了。吃过了晚饭,闲着无事,李牧抱着胖达从屋里出来。这家伙几日不见,又胖了一圈儿,现在已经没法得就是这一堆了。她爹是马匪,这些字画是怎么来的可想而知。不过没关系,管它怎么来的,在谁手里就是谁的,还能跳出个人要回去不成?

    李牧跟小竹打了个招呼,抱着皮袋回了房间。来到唐朝,他还是头一次接触到‘古董’,十分好奇唐朝人眼中的古董,到底是什么朝代的。

    他打开系着皮袋的绳索,把画轴从里面拿出来。手刚接触到画轴,脑海中就浮现出了一条系统提示,把他吓了一跳。

    【丧乱帖:王羲之。】.

    王羲之的真迹?!

    李牧虽然活了两辈子都没有爱好过书法,但是人的名树的影,王羲之的大名他还是挺过的。他最有名的作品叫做《兰亭序》,中学的时候还背过这篇古文。《丧乱帖》李牧没听过,但既然是系统认证,那必定错不了,肯定是王羲之的真迹无疑。

    王羲之的真迹啊!这得值多少钱!

    李牧的手都在发抖,他把画轴拿出来,铺开在桌子上,借着烛光仔细打量,虽然一点也看不明白,但这不妨碍他觉得字很漂亮。

    书圣不愧是书圣,写得着实是好啊!

    李牧感慨一声,正要去拿第二个画轴,忽然脑海中又冒出一条系统提示。

    【观摩“丧乱帖”让你对王羲之的书法有所感悟,触发“模仿”,要素收集进度1/10。】.

    什么情况,这样就十分之一了?也就是说,再有九张王羲之的真迹,就可以完成要素收集,模仿王羲之的笔迹了?

    哇喔!

    幸福来得太突然了!

    这可是王羲之啊!李牧瞬间脑补出一个画面,李世民再次责备他不勤奋练字的时候,他拿起笔,刷刷点点写出一幅《兰亭序》,李世民得是什么表情!他可知道,李世民最推崇的书法家就是王羲之,还不惊掉他的下巴?

    只不过……到哪儿去弄九幅王羲之的字呢?

    虽说唐朝距离东晋,不过三百余年。王羲之的真迹,在世间尚有不少存量。可是这些真迹,哪一个不是被人密藏起来。就算是李世民,也没听说他收集到了几幅。一幅两幅或许有可能,十幅,有点想多了。就算明知道谁手里有,人家也不可能拿出来给你看。

    李牧把皮袋内剩下的画轴都翻看了一遍,果然再没有王羲之的真迹了,都是他不认识的人。倒是有一幅王献之的《中秋贴》,写得也是不错,但是没用啊,都是1/10,也写不出来。

    李牧找了个木箱,把字画收好。躺在摇椅上,琢磨了起来。

    说不动心那是假话,写字难看这件事,已经困扰他很久了。练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得日积月累,他又没那个耐性,所以一直就没练。现在有了【模仿】这个技能,让速成变成了可能,他怎么可能不动心。

    但王羲之的真迹太少,凑齐十条要素,短时间来看几乎不可能。让李世民帮忙找?若没有假传圣旨的事情,倒是可以一试,现在去求他帮忙,岂不是自己找不自在么,这可怎么办啊!

    欸?

    假传圣旨?

    李牧脑袋里忽然冒出了一个念头,王羲之的真迹不好找,李世民的真迹有的是啊。不如就模仿一下他得了,再刻一个玉玺的印章,下回再假传圣旨的时候,可就真的天衣无缝了。

    说干就干!

    李牧翻箱倒柜地把所有圣旨都找了出来,全都摊开放在桌案上,看了半天,发现施行不了。他仔细对比过后,才知道,原来圣旨不全是李世民亲笔写的,他亲笔写的圣旨,只在少数。大多数都是通过中书省下旨,而中书省下旨,写字的是中书舍人,跟李世民的书法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看着3/10的进度条,李牧又犯愁了。上哪儿去找七幅李世民的墨宝呢?难道要他进宫跟李世民说,陛下我仰慕你的书法很久了,你给我写七幅字,让我复制一下你看可好?

    不现实啊,皇帝又不是小弟,再说正在气头上,还是别去找晦气了。

    李世民也不行,李牧又想到了一个人。在铜钱上面题字的欧阳询,在没凑齐王羲之的真迹之前,模仿一下他的笔迹先用着,至少比自己狗爬式的写法要强得多。李牧打定了主意,决定明日早起去拜访欧阳询。

    当世的书法家中,以欧阳询和虞世南为最。二人在书法上面的造诣不相伯仲,但由于欧阳询曾得到李渊的重用,在铸造开元通宝的时候,题了这四个字,李渊在位的时候,欧阳询隐隐要高出虞世南一线。

    但也因如此,欧阳询在士林之中,引起了不少的非议。清高之人认为欧阳询的字,因“开元通宝”沾染了很多铜臭气,已经落入了末流,后来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登基,欧阳询因是‘旧皇派’遭到边缘化,虞世南得到李世民的重用,被任命为礼部尚书。此消彼长之下,虞世南又高出欧阳询一头了。

    士林风评因此更向虞世南倾斜,搞得欧阳询自己都开始怀疑自己的书法是不是真的落入了下乘。这些年,他已经刻意地在规避原来的运笔手法,字体也从楷书,逐渐向行楷转变,极力想要摆脱“开元通宝”带来的影响。但写了一辈子的楷书,忽然改成行楷,别说他自己,就是其他人看了,也有些别扭。而他的主要对手虞世南,擅长得正是行楷。

    世人对比二人的行楷,皆认为欧阳询要低一等。

    因此在李牧说要练字的时候,李世民是打算让虞世南来教他。是李牧自己选了欧阳询,还嚷嚷着要练就练“钱书”,只不过嚷嚷的虽欢,却因各种事情,一直也没能真正地去找欧阳询学习。

    欧阳询正经盼了一段时日,久等李牧也不来,以为他不肯学了,也就不了了之了。李牧大清早赶来,着实把他吓了一跳,问清了来意,赶紧迎到书房。

    欧阳询让儿子搬来一个大箱子,用贴身带着的钥匙打开,把里面的字帖拿了出来。

    “侯爷,这里是老夫生平得意之作,全都在这里了。侯爷尽管阅览,若是哪里不懂,老夫再为侯爷讲解。”

    “不着急,我先看看。”李牧压根也没存心思苦练,他只是来碰碰运气,若能copy成功更好,若是不能,暂时就维持原状。

    李牧拿起字帖,心中暗暗祈祷,一定要成功。因为若是欧阳询这里不成,王羲之那儿也成不了。到时候就算收集了十幅真迹,他也别想模仿出王羲之的笔迹了。

    不行的事情没有发生,在李牧翻看了欧阳询十幅不同的字帖之后,系统提示十条要素收集完毕。李牧大喜,忙要了纸笔,端端正正写了四个大字——开元通宝。

    李牧拿出一个铜钱,对比了一下,略有差别,但总体上来说,至少也有个九成相似了。

    “老学士,您看我写的这‘开元通宝’,与您写的‘开元通宝’相比,有什么不同么?”

    “开元通宝”这四个字,曾是他的巅峰,被他视为代表作。但后来随着风评的转变,这四个字又变成了他的心病,提都不想提。他这一箱子得意之作,唯独“开元通宝”的原稿被他毁去了,如今看到李牧写出的“开元通宝”,竟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心情着实有些复杂。

    /txt/85622/

    。_手机版阅读网址: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