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国粹奇缘 > 第七十七章 荷包传情
    转眼间,就到了端午节。家家户户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用来趋利辟邪。各处的龙舟大赛此起彼伏,热闹非常。

    这天冯家早餐是由五种带"黄"字的食物组成——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黄和雄黄酒。不过,除了这些外,还有白煮蛋、鲜肉粽子和红豆、蜜枣粽子。

    梅倩芸招呼大家吃粽子、吃菜。特别给云妙灵和冯依萱碗里各放了一个白煮蛋,并说:“端午节吃个白煮蛋,皮肤就会如同鸡蛋白一样光洁。”

    早餐刚一吃完,云妙灵就说:“伯父、伯母,我有个小礼物送给您们,礼物太小,不成敬意。”说完,就把一个绣有松鹤图案的长方形荷包送给了冯海斌;把另一个绣有梅花图案的椭圆形荷包送给了梅倩芸。

    梅倩芸仔细看着荷包说:“妙灵的绣工真不错,谢谢你!”

    这时,云妙灵又拿出一个绣有菊花图案的椭圆形荷包对冯依萱说:“依萱,这个给你,不知是否喜欢?我知道,自己这是班门弄斧,但还是忍不住想送你。”

    冯依萱也仔细看了看手里的荷包说:“妙灵绣得确实不错。”

    等他们陆续走出了餐厅,云妙灵才拿出绣有并蒂莲的桃心荷包,含羞带笑地对冯翎岩说:“这个是送给你的。”

    冯翎岩接过后,仔细观赏:荷包是用米色的绸布制作的,上面精致地绣出碧绿的荷叶,荷叶上面淡粉色的并蒂莲花娇艳欲滴,犹如在水面上碧波荡漾。冯翎岩故意挑逗地问:“这是送给我的定情信物吗?”

    云妙灵嘴上否定着,心里却像有千百只小鹿在奔跑:“谁说要定情了?这只是我送给你的端午节礼物。”

    冯翎岩却不依不饶地问:“并蒂莲花,寓意永不分离,你说是也不是?”说着话,就把荷包细致地挂在了腰带上。

    正在这时,张士林、云姑、林姑来找冯翎岩和云妙灵。大家见面后,互相寒暄问好!之后,张士林说:“你们回到上海,我们太高兴了。”

    冯翎岩也问:“分手后,你们的情况怎样?”

    张士林简单地叙述:“和你们分手后,因为敌人的关注度还在你们那里,我们很容易就脱身了。只是,我们很担心你们俩,就跟着敌人。后来发现敌人也找不到目标了,我们则辗转回到了上海。”

    云妙灵听后很快乐地说:“你们没有危险,真是最好不过了。”

    这时,张士林看到了冯翎岩腰间的荷包,很有兴致地问:“这是妙灵送给你的吧?什么时间请我们喝喜酒?”

    云姑和林姑早已经起身,来到云妙灵身边问:“你们的关系已经挑明了吗?是不是好日子很近了?那个神秘箱子打开了吗?”

    云妙灵被他们这样一问,脸颊通红,不知道如何作答。

    还好,冯翎岩为她解围说:“最近梅兰芳也来到了上海,今天请我们去看《白蛇传》。”

    在路上,几个人先是议论梅兰芳,就听张士林说:“听说来上海前,梅兰芳和孟小冬分手了。”

    冯翎岩若有所思地说:“我们在北平,看过梅兰芳和孟小冬演出的《游龙戏凤》,梅兰芳的旦角和孟小冬的生角真是珠联璧合啊!”

    云姑忍不住道:“你们真是艳福不浅呢!”

    还没等冯翎岩说什么,张士林抢先说:“只是一场枪击案,结束了梅兰芳和孟小冬的感情,也结束了他们舞台上的合作。”

    云妙灵并不知这中间的故事,问了句:“什么原因?”

    张士林答道:“纨袴子弟王惟琛一直单恋孟小冬,始终得不到小冬回报,正在百般愁苦之际,听说小冬已被梅兰芳‘抢了去’,一时想不开。一天突然闯入梅宅,欲找梅兰芳理论。张汉举出来应对,被王惟琛挟作人质。走到大门外,王惟琛发现军警包围了梅宅,因为过于紧张,他手中的枪响了,张汉举重重地倒在地上。一见人质已死,军警们众枪齐发,顷刻间,王惟琛被打成了蜂窝状,当场毙命。”

    云妙灵听后:“哦,出了这么档子事,对孟小冬的打击的确够大的。”

    冯翎岩并不想继续这个话题,他问大家:“你们知道‘端午人物’之争吗?”

    云妙灵说:“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约于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由于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同盟,没有成功,反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楚襄王即位后,依旧宠信奸佞,再次将屈原革职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不忍看到国破家亡、百姓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于是选择以死明志,于阴历五月五日自投汨罗江而亡。”

    张士林接着说:“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吴国名臣。他本是楚国人,其父亲伍奢和哥哥伍尚都是官员,遭谗言陷害,一起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的重臣。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其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成为诸侯一霸。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掉越王勾践,但夫差不听,反听信谗言,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其后吴王命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用皮革做的袋子里,让它在长江中漂浮。吴国的百姓敬重伍子胥,为他在长江边上建立了祠堂,这个地方因此就叫做胥山。”

    云妙灵继续道:“还有一位曹娥,曹娥的父亲曹盱是个巫祝,负责祭祀方面的工作,东汉汉安二年阴历五月五日,曹盱驾船在舜江中迎潮神伍君,不幸掉入江中,生死未卜,数日不见尸体。孝女曹娥当时年仅十四岁,她昼夜沿江哭寻父亲。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二十二日这一天她也投了江,五日后她的尸体抱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

    冯翎岩总结道:“这三个人曾经都是端午人物,相比之下,才华横溢的屈原是一位伟大诗人,曾创作《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著名诗篇,社会影响力巨大。他以高洁人格谱写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等千古名句,给历史留下了‘正直峻洁、刚正不阿、超凡脱俗、宁死不污、殉身理想、九死不悔’的良好公众形象。在数千年的文化哺育中,屈原的诗句被人们千古传颂,他的人生故事也融入端午的节日习俗中,共同参与铸造中华儿女的民族性格,并代表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走向亚洲、走向世界。”

    云妙灵呼应道:“是啊!屈原是忧国忧民悲愤而死,伍子胥是被逼无奈而死,曹娥是为父亲尽孝而死。相比之下,人们更推崇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操。因为这种对国家对民族的‘大爱’,是历朝历代公认的个人最崇高的理想情操,是伍子胥个人的恩怨情仇和曹娥对父亲的‘小爱’所不能比拟的。”

    冯翎岩继续道:“不过,在不同的地域,赛龙舟还是被赋予了不同的纪念意义。”

    云妙灵很理解地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圈子。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阴历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张士林也不甘落后,他说:“吴地竞渡,是源于纪念伍子胥,苏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旧习,并于水上举行竞渡以示纪念。浙江地区,则以龙舟竞渡纪念曹娥。”

    “可见中国的赛龙舟是有特殊文化内涵的。”冯翎岩最后说了一句。

    眼看要到目的地了,冯翎岩又有了新的问题。他问:“知道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去看梅兰芳的《白蛇传》吗?”

    云妙灵答道:“对于戏剧文化浓厚的老上海来说,端午节看一场戏剧是再欢喜不过了。《白蛇传》里有一个情节,白娘子在端午节喝许仙递过来的雄黄酒,这杯酒让白娘子现出了原形,许仙被惊吓而死。白素贞为了爱情,仙山盗草也险些丧命,这是剧情的一大转折点。”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