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百战奇法 > 第 8 章
    ,以待敌之可胜。陈仓虽小,城[守]固备,未易拔。王国虽强,攻陈仓不下,其众必疲,疲而击之,全胜之道也。”国攻之终不拔,其众疲敝解去。嵩进兵追击之。卓曰:“[不可。兵法曰]:‘穷寇勿追,归众勿迫。’[今我追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嵩曰:“不然。[前吾不击,避其锐也。今而击之,待其衰也。所击疲师,非归众也。国众且走,莫有斗志。以整击乱,非穷寇也。]”遂独追击而破之。卓由是有惭色。

    【注释】

    ①避其锐气,击其惰归: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意思是,要避开敌人初来时的锐气,而等到敌人气衰退归之时再打击它。

    围战

    凡围战之道,围其四面,须开一角,以示生路,使敌战不坚,则城可拔,军可破。法曰:“围师必缺。”①

    汉末,曹cāo围壶关,攻之不拔。cāo曰:“城拔,皆坑之。”连月不下。曹仁言于曹cāo曰:“围城必示活门,所以开其生路也。今公告之必死,使人人自为守。且城固而粮多,攻之则士卒伤,守之则延日久。今钝兵坚城下[以]攻必死之虏,非良策[也]。”cāo从仁言,乃拔其城。

    【注释】

    ①围师必缺: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围师必阙”。阙,通缺。句意是,包围敌人时要留有缺口。

    声战

    凡战,所谓声者,张虚声也。声东而击西,声彼而击此,使敌人不知其所备,则我所攻者,乃敌人所不守也。法曰:“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①

    后汉建武五年,耿与张步相拒,步使其弟蓝将精兵二万守西安,诸郡太守合万余人守临淄,相去四十余里。进兵画中,居二城之间。视西安城小而坚,且蓝兵又精;临淄虽大而易攻,乃敕诸将会,俟五日攻西安。蓝闻之,日夜为备。至期,敕诸将夜半皆蓐食②,会明至临淄。护军荀梁等争之,以为宜速攻西安。曰:“[不然]。西安闻吾yù攻之,日夜备守;临淄出其不意,至必惊扰,攻之则一日可拔。拔临淄则西安孤,张蓝与步隔绝,必复亡去,所谓击一而得二者也。若[先攻西安,不卒③下,顿兵坚城,死伤必多。纵能拔之,蓝帅兵奔还临淄,并兵合势,观人虚实,吾深入敌地,后无转输④,旬日之间,不战而困。诸君之言,未见其宜。”遂攻临淄,半日拔之,入据其城。张蓝闻之,果将兵亡去。

    【注释】

    ①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意思是,善于进攻作战的,能使敌人不知道该如何防守。

    ②蓐食:饱食。蓐,厚。

    ③卒:同“猝”。意为突然、急促。引申为马上、立即。

    ④转输:转运输送物资。这里指后勤供应。

    和战

    凡与敌战,必先遣使约和。敌虽许诺,言语不一。因其懈怠,选锐卒击之,其军可败。法曰:“无约而请和者,谋也。”①

    秦末,天下兵起。沛公西入武关,yù以二万人击关,张良曰:“秦兵尚强,未可轻。闻其将多屠、贾子②,易以利动。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且日益张旗帜为疑兵,而使郦生[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yù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yù听之。良曰:“此独其将yù叛,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懈怠击之。”沛公乃引兵出击秦军,大破之。

    【注释】

    ①无约而请和者,谋也:语出《孙子兵法行军篇》。意思是,敌人尚未受挫屈困而主动来讲和的,其中必有诈谋。”约,困屈。

    ②屠、贾子:即屠夫、商人子弟。

    受战

    凡战,若敌众我寡,暴①来围我,须相察众寡虚实之形,不可轻易遁去,恐为尾击。当圆阵外向,受敌之围,虽有缺处,我自塞之,以坚士卒心。四面奋击,必获其利。法曰:“敌若众,则相众而受敌。”②

    《北史》:魏普泰元年,高欢讨并州刺史尔朱兆。孝武帝永熙元年春,拔邺。尔朱光自长安,兆自并州,度律自洛阳,仲远自东郡,同会于邺,众二十万,挟洹水而军。欢出顿③紫陌,马不满二千,步不满三万,[众寡不敌]。乃于韩陵为圆阵,连牛驴以塞归路。[于是]将士皆为死志,选精锐步骑从中出,四面击之,大破兆等。

    【注释】

    ①暴:猝然,突然。

    ②敌若众,则相众而受敌:语出《司马法用众第五》:“敌若众,则相众而受裹。”意思是,敌人如果兵力众多,就要在查明敌情后而准备在可能被包围的情况下迎战敌人。

    ③出顿:进驻。顿,住宿,驻屯。

    降战

    凡战,若敌人来降,必要察其真伪。远明斥堠,日夜设备,不可怠忽。严令偏裨①,整兵以待之,则胜,不然则败。法曰:“受降如受敌。”②

    后汉建安二年,曹cāo讨张绣于宛,降之。[绣]既而悔恨复叛,袭击曹cāo军,杀曹cāo长子昂、[弟子安民],cāo中流矢,师还舞yīn。绣将骑来[抄],cāo击破之。绣奔穰,与刘表合。cāo谓诸将曰:“吾降绣,失在不便取[其]质③,以致如此。[吾知所以败]。诸将观之,自今以后不复败类。”

    【注释】

    ①偏裨:偏将、裨将,皆为副将。

    ②受降如受敌:语出《旧唐书裴行俭传》。意思是,接收前来投降的敌人,要像迎战前来进攻的敌人那样警惕谨慎。

    ③质,人质。

    天战

    凡yù兴师动众,伐罪吊民,必在天时,非孤虚向背也①。乃君暗政乱,兵骄民困,放逐贤人,诛杀无辜,旱蝗冰雹,敌国有此,举兵攻之,无有不胜。法曰:“顺天时而制征讨。”②

    东齐后主纬隆化元年,擢用邪佞,陆令萱、和士开、高阿那肱、穆提婆、韩长鸾等宰制天下,陈德信、邓长、何洪珍参预机权。各领亲党,升擢非次,官由财进,狱以赂成,乱政害人,使旱蝗、水潦、寇盗并起;又猜嫌诸王,皆无罪受损,丞相斛律光及弟荆山公羡,并无罪受诛。渐见伏弱之萌,俄观土崩之势。周武帝乘此一举而灭之。

    【注释】

    ①凡yù兴师动众,伐罪吊民,必在天时,非孤虚向背也:大凡要出动军队,讨伐有罪的君主,抚慰受难百姓,必须选在天时条件对我有利的时机,而不是依靠占卜推算出兵日时的吉凶。天时,这里是指敌国因天灾人祸而造成的为我所乘的时机。孤虚,是古代一种占卜推算日时的迷信,即以天干为日,地支为辰,日辰不全为孤虚,又称“空亡”。如占卜时得孤虚日,则认为不吉利,主事将不成。

    ②顺天时而制征讨:语出《贞观政要畋猎第三十八》:“顺天道以杀伐”。意思是,顺应天时而出兵攻战(就能制胜)。

    人战

    凡战,所谓人者,推人士而破妖祥也①。行军之际,或枭②集牙旗,或杯酒变血,或麾竿毁折,唯主将决之。若以顺讨逆,以直伐曲,以贤击愚,皆无疑也。法曰:“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③

    唐武德六年,辅公反,诏赵郡王李孝恭等讨之。将发,与将士宴集,命取水,水[忽]变为血,在座皆失色,孝恭[举止]自若,[徐谕之]曰:“[祸福无门,唯人所召]。毋疑,诸君,此[杯中血]乃公授首之征也。”遂饮而尽之,众为安。先是,贼将拒险邀战,孝恭坚壁不出,以奇兵绝其粮道,贼饥,夜薄李孝恭,孝恭坚卧不动。明日,以羸兵扣贼营挑战,别选骑阵以待。俄而羸兵却,贼追北且嚣,遇祖尚,薄战遂败。赵郡王乘胜破其别阵,辅公穷走,追骑生擒之,[江南悉平]。

    【注释】

    ①凡战,所谓人者,推人士而破妖祥也:大凡战争中所说的“人战”,是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而破除各种影响士气的迷信邪说的问题。推人士,推举堪当任事的人,这里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妖祥,吉凶的征兆,这里指妖灾怪异等不吉利现象。

    ②枭:鸟名。亦作“”,俗称猫头鹰。旧传枭食其母,故常以喻恶人或不祥之兆。

    ③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语出《孙子兵法九地篇》。意思是,要禁绝迷信,消除疑惑,部队才能至死不会逃跑。

    难战

    凡为将之道,要在甘苦共众。如遇危险之地,不可舍众而自全,不可临难而苟免,护卫周旋,同其生死。如此,则三军之士岂忘己哉?法曰:“见危难,毋忘其众。”①

    魏曹cāo征孙权还,[使]张辽、乐进、李典将七千余人屯合肥。cāo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书,题其函曰:“敌至乃发。”俄而,权帅众围合肥,乃发此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护军勿与战。”诸将皆疑。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此,破我必矣。是以指教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胜负之机,在此一举,诸君何疑?”李典意与辽同。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享士,明日大战。平旦,辽披甲出战,先登陷阵,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击突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以,走登高[冢]。权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兵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解,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呼号曰:“将军岂舍我耶?”辽复还入围,拔出余众,权军无敢当者。自旦至日中,吴人夺气,辽[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悦服。权守合肥旬日,城不得拔,乃退。辽率诸将追击,几复获权。

    【注释】

    ①见危难,毋忘其众:语出《司马法定爵第三》。意思是,将帅面临危难之境地,不可只顾自己安全而忘掉部队不管。

    易战

    凡攻战之法,从易者始。敌若屯备数处,必有强弱众寡。我可远其强而攻其弱,避其众而击其寡,则无不胜。法曰:“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①

    《北史》:周武帝[将]伐齐之河阳,[谋及臣下],宇文弱[进策]曰:“[今

    之用兵,须择其地]。河阳冲要,精兵所聚,尽力攻围,恐难得志。[如臣所见],彼汾之曲,戍小山平,攻之易拔。”武帝不纳,师竟无功。[建德五年,大举伐齐,卒用弱计。后终于平齐。

    【注释】

    ①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语出《孙子兵法形篇》。意思是,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战胜那容易战胜的敌人。

    离战

    凡与敌战,可密候邻国君臣jiāo接有隙,乃遣谍者以间之。彼若猜贰,我以精兵乘之,必得所yù。法曰:“亲而离之。”①

    战国周赧王三十一年,燕上将乐毅并将秦、魏、韩、赵之师伐齐,破之,王出奔于莒。燕军闻齐王在莒,合兵攻之。楚将淖齿将兵救齐,因为齐相。[齿]yù与燕将分齐地,乃执王数其罪而诛之。[齐军]复坚守莒城、即墨以拒燕兵,数年不下。乐毅并围之,即墨大夫战死,城中推田单为将军。顷之,[燕]昭王薨,惠王立,为太子时与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曰:“乐毅与燕新王有隙,畏诛yù连兵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乃使骑劫代毅。毅遂奔赵,燕将士由是不和。单乃诈以卒为神师而出之,列火牛阵大破燕军,复齐七十余城,迎襄王自莒入临淄。

    【注释】

    ①亲而离之:语出《孙子兵法计篇》。意思是,对内部亲密团结的敌人,要用离间计去破坏他们。

    饵战

    凡战,所谓饵者,非谓兵者置dú于饮食,但以利诱之,皆为饵兵也。如jiāo锋之际,或乘牛马,或委财物,或舍辎重,切不可取之,取之必败。法曰:“饵兵勿食。”①

    汉献帝建安五年,袁绍遣兵攻白马,cāo击破之,斩其将颜良。遂解白马之围,徙其民[循河]而西。绍渡河追之,军至延津南。cāo勒兵驻营南坡下,令骑解鞍放马。是时,白马辎重就道。诸将以为敌骑多,不如还保营。荀攸曰:“此所谓饵兵,如之何去之!”绍骑将文丑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至。诸将曰:“可上马。”cāo曰:“未也。”有顷,骑至稍多,或分趣辎重。cāo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

    【注释】

    ①饵兵勿食: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意思是,对于敌人的设饵引诱,不可贪利上钩。。

    疑战

    凡与敌对垒,我yù袭敌,须丛聚草木,多张旗帜,以为人屯,使敌备东,而我击其西,则必胜。或我yù退,伪为虚阵,设留而退,敌必不敢追我。法曰:“众草多障者,疑也。”①

    《北史》:周武帝东讨,以宇文宪为前锋,守雀鼠谷。帝亲临围晋州,[齐主闻晋州]被围,亦自来援。时陈王纯屯千里径,大将军永昌公椿屯鸡栖原,大将军宇文盛守汾水关,并受宪节度。[宪]密谓椿曰:“兵者,诡道。汝今为营,不须张幕,可伐柏为庵②,示有处所。[令]兵去之后,贼犹致疑。”时齐主分兵[万人]向千里径,又遣众出汾水关,自帅大军与椿对。椿告齐兵急,宪自往救之。会椿被敕追还,率兵夜反。齐人果以柏庵为帐幕③之备,遂不敢进。翌日始悟。

    【注释】

    ①众草多障者,疑也:语出《孙子兵法行军篇》。意思是,在丛草中多置障碍物,是为迷惑敌人而设下的疑阵。

    ②庵:小草屋。

    ③帐幕:帐篷,营帐。

    穷战

    凡战,如我众敌寡,彼必畏我军势,不战而遁,切勿追之,盖物极则反也。宜整兵缓追,则胜。法曰:“穷寇勿迫。”①

    汉赵充国讨先零羌。充国兵至羌虏所,[虏]久屯聚,懈弛,望见大军,弃辎重,渡湟水。道隘狭,充国徐行驱之。或曰:“逐利行迟②。”充国曰:“此穷寇不可迫也。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死战。”诸校曰:“善。”虏赴水溺死者数百,余皆奔溃。

    【注释】

    ①穷寇勿迫: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意思是,对于困迫危殆且准备拚死一战的敌人,不可以追迫太急。穷寇“陷于绝境之敌。

    ②逐利行迟:追逐敌人利于行动迅速,现在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