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不可能出现高技术产业的绿洲。
微软霸业就是其中的一个经典神话。
1.胜者通吃,王者至尊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一种全武的游戏。一旦某一领域里出现一个通吃天下的胜者,好像狐狸走进鸡窝一样,那只是所有小鸡的末日,不存在和平共处,没有任何退路。
20世纪90年代,信息产业作为知识产业的“火车头”,迎来了它的全面繁荣。而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就是信息产业无可争议的代表人物,他在20年间聚集了超过700亿美元的财富,成为现代社会的最大神话。有人甚至在因特网上设置了一个“比尔·盖茨财富钟”,以显示这位世界首富与秒俱增的庞大资产。
知识经济的理论家推崇比尔·盖茨为知识时代的英雄,并以此强调,与昔日的资金、劳动推动经济的模式不同,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在于创新,知识的创新可以产生巨额的财富。但是,知识的创新只是使比尔·盖茨成为英雄的其中一个前提,如果离开了风险投资的物质支持体系,微软和盖茨的成功将无从谈起。
比尔·盖茨得以成为信息产业的代言人,并不是由于他的创新能力,也不是由于他的知识占有,而是由于他超乎常人的市场直觉、经营手法以及杰出的推销能力。这也是风险投资家所具备的良好的素质,盖茨虽然不算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风险投资家,但是他无意中具备了风险投资家所具备的最起码素质。
信息产业界都知道,比尔·盖茨从来都不是专业技术的领先者,但比尔·盖茨的商业天才是无与lún比的。他以高人一筹的市场远见与不凡的经营策略,成功地占领了信息产业的制高点。比尔·盖茨经营手法之凶悍与霸道,使别人几乎无处容身,业界人士只能无奈地表达他们的痛苦:“最好的市场就是没有比尔·盖茨的市场。可惜,在信息产业界,他的yīn影无处不在。”
让微软得以崛起的DOS系统绝对不是当时最出色的cāo作系统,但比尔却能成功地将这个买来的软件推上IBM的战车,借助蓝色巨人的威力,迫使许多在技术上更加完善的cāo作系统黯然淡出历史舞台,使信息时代打上了比尔·盖茨神采飞扬的烙印。
让比尔成为世界首富的Windows系统的图形界面,是苹果电脑公司研究人员的杰出创意。当时,麦金托什(Macintosh)的图形界面cāo作系统以其无与lún比的友好界面轰动业界,被称为“比尔·盖茨终结者”。但市场是残酷的,比尔·盖茨对苹果毫不留情地亦步亦趋,推出换面版Windows系统,借助强大的宣传攻势与销售策略,占领市场,独霸天下,而苹果只能在狭小的专业领域艰难挣扎。
比尔·盖茨就此赢得了市场,被比尔·盖茨视为偶像的苹果公司缔造者乔布斯赢得的只有尊敬和同情。
今天,比尔凭借他富可敌国的资金在市场上叱咤风云。在因特网开疆辟土的并非微软,在网络时代曙光初现之际,不具备技术优势的微软不以为然,推动了把握先机的机会。以网景、雅虎为代表的网络公司乘势而起,在没有比尔·盖茨的黄金市场中脱颖而出。即便微软并没有技术优势,还是会给同业带来巨大的威胁。比尔·盖茨以强大的市场势力蚕食网络市场,并将可能把因特网的技术先锋一步步逼出市场。
1996年,电脑业的老将与新贵掀起了一场争夺Internet浏览器市场的大战:微软的“探险家”大战网景的“导航器”。这场Internet之战被誉为环球第一商战。
盖茨正在遭遇一生中最大的挑战。
1995年8月8日,网景公司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其引人注目的原始公开股票在发行第一天就从28美元涨到了58美元,使Internet股票行市呈现牛市走向。公司成立后18个月,董事长克拉克便成为亿万富翁。而盖茨直到微软公司成立12周年的时候,才达到这一里程碑。
网景公司所赢得的远不只是华尔街的一批追随者。它在网络浏览器方面取得了微软式的统治地位,获得了与那些在经营中一贯处于获利地位的客户们签约的机会。这些公司正使用网景公司的服务器程序建立其网络地址。与此同时,整个电脑王国因为太阳公司的Java软件而变得充满生气。这一软件使得通过Internet改变程序或网络页面成为可能。这一体系所导致的威胁在于有了它,Windows在环球网上的地位将变得无足轻重。
仅仅两年,在网景通信公司和太阳微系统公司的带领下,一群电脑和软件公司将Internet变成事实上的信息高速公路,不仅震动了电脑业,而且使其他工业也发生了变化。网景公司创始人之一兼董事长吉姆·克拉克(Jim Clark)说:“将被彻底改造的产业,包括广播、出版、软件、金融、购物、娱乐,乃至电子消费业……这是一场深刻的变化。”
网景这一首先开辟浏览器市场的公司大干快上,一举成为硅谷蓬勃发展的Internet业务公司中富有活力的旗舰,拥有几百万用户和几十亿美元的市场价值,使用其王牌浏览器“导航器”的用户达85%。
浏览器使漫游网络成为一件轻松事,它将Internet相互分割的文本文件一举转化为一个巨大的超链接的多媒体网络。用户只需用鼠标点击想看的内容,屏幕就会跳到相关网页,几乎不需要什么培训,与视窗相比,浏览器是更好的处理文件的工具。网景的创始人安德森因此说:“5到10年后,你回首往事时会感到纳闷:视窗有什么了不起的呢?”
然而结果让人看了害怕:微软利用了所有的资源,包括14亿美元的研究开发资金、2万名员工、在cāo作系统领域年年在握的胜利,以及众多的软件用户。去年年初,当人们争先恐后下载“导航器”时,微软只有4人在开发自己的浏览器,现在已增加到600人——几乎与网景创建之初用的人数一样多。微软的头一排重pào就是“探险家3.0”(IE3.0),它与“导航器”相比,在功能上毫不逊色,在价格上却低出许多——用户可以免费从环球网上下载。推出后第一周,下载统计就已突破100万次。目前,微软股价上升了50%,而网景却比去年下降了1/3。
紧接着,IE4.0又将登场,与Windows’95紧密集成,使个人机与环球网结合得天衣无缝。微软吹嘘它将是“最好的PC,最好的Web”。
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服务器方面,微软在最新推出的Windows NTcāo作系统上,安装了信息服务器Microsoft 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免费供用户使用。这一软件的功能十分强劲,可以把普通的台式机转化为环球网服务器。微软的这一手真可谓dú辣。
如果你还不清楚微软力图怎样取得压倒xìng优势,了解一个数字就明白了:1997年,微软投资20亿美元进行研究开发,这一数目是网景年收入的6倍。微软用于研究开发的资金占总收入的23%,而其他竞争对手能拿出10%的钱用于同样目的就不错了。从风险投资家的角度来看,对于老企业,风险投资家更乐意把风险资本投向那些敢于大量投资于研究开发的公司,因为大量的研究开发意味着潜在的技术和盈利场所,这也是风险投资家所追求的。从这种意义上看,微软意yù获得风险投资无疑易于反掌。因此说,微软真正拥有了风险投资这个物质支持体系。
关于Internet的预言,现在孰对孰错大约有以下几点判断了:
网景成为下一个微软:非常难。
微软将完蛋:这和有关民族国家的命运一样,必有其发展衰亡的规律。
那么,微软会不会吞并整个Internet呢?
跟盖茨赌输赢,往往是一场已经预知了胜负的游戏。如果存在这样的市场,即一种产品的价值取决于它与另一产品配合的好坏程度,那么软件市场就是如此。微软首先借助于IBM,把DOS系统变为计算机业的标准;然后,用它所掌握的DOS系统的知识建立了便于使用的接口,称为视窗,再通过视窗在电子数据表市场超过了Lotus1-2-3,在文字处理市场超过了Word Perfect。现在,这一大堆连锁产品使微软在市场上取得了几乎不可逾越的优势。
巴克斯代尔把自己的公司比作一只在公路上被一辆正在加速的卡车追逐的兔子。不论是兔子,还是卡车驾驶员,都很明白这场赛跑的重要意义:由于浏览器将成为访问全球范围信息的普遍使用的工具,谁先到终点,谁就将成为信息时代的统治者。
所以,胜者通吃的法则应该成为今天所有企业家清醒的共识,假如哪一天鸿运当头成了胜者,那么你就将连本带利全部收回,那些由失败者付出的代价将统统成为你的回报。因为胜者通吃,王者至尊。这是千古不易的至理。
2.行业老大,舍我其谁
比尔·盖茨的奇迹,只是印证了一条经济学的基本规律:如果市场起飞,那些恰好在起飞点进入市场的人,将会获得超过一般数学期望值的投资回报率。
1975年1月,美国《流行电子杂志》封面刊出了首部阿尔泰电脑机组(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研制)的图片,并指出“世界上第一部微型计算机,堪与商用型号相匹敌”。
两个年轻人,比尔·盖茨和艾lún从这篇文章窥到了他们未来的事业——为阿尔泰电脑编制系统程序——BASIC语言。
利用为市政当局研制处理机以分析jiāo通计数纸带所赚的2万美元,两位好友开始了他们艰难的创业之路。1975年7月,微软公司也宣布诞生。在最初的公司股份中,盖茨占60%,艾lún占40%。
艾lún和盖茨认真阅读了关于“阿尔泰”的文章,立刻给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负责人罗伯茨打电话,宣称已经研制出一种BASIC语言,只需稍加修改就能够用于“阿尔泰”。而实际上,他们两个并未研制出来,但为了抢先一步,提前获得订货,他们耍了个花招。这种伎俩以后盖茨多次使用,用来抢占其他公司的市场和客户。随后的8个星期,盖茨和艾lún夜以继日地在机房干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为阿尔泰电脑发明一种语言。盖茨全神贯注为新的BASIC编制数码,而艾lún由于没有“阿尔泰”,不得不用PDP-11机模仿来做一些技术xìng工作。
盖茨后来说他在哈佛大学8个星期编制出的那套BASIC程序是“我编制得最好的一套”。以前从未有人为微机编过BASIC程序,可以说盖茨和艾lún为软件工业开创了先河,制定了基本标准。
1975年7月,BASIC语言得到了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的认可。
1975年7月下旬,他们与埃德·罗伯茨达成了关于阿尔泰电脑BASIC使用权的协议。对盖茨而言,这是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开始。一个19岁少年除了懂得复杂的技术外,还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这份合同被作为后来软件业协议的范本,成为产业界形成有关此类问题的标准。通过此协议,只要罗伯茨出售或转让BASIC,盖茨就会从中获取一定比例的收入。在产业界,版权意味着可以获得持续收入。
不久,微软公司又赢得了两个最大的客户,著名的通用电气公司和全国收款机公司准备购买BASIC,这使得微软公司名声大振,到1976年底,这个创业仅一年多的小公司的收入已达10万美元。BASIC获得成功后,盖茨和艾lún又随后推出了FORTRAN语言。
帕特森的西雅图计算机产品公司研制出一基于阿尔泰电脑的称为SCO—DOS的cāo作系统,微软以合适价格收购了其使用权。这节省了微软一年的工作量。盖茨打算在此基础上研制出自己的cāo作系统。
盖茨和IBM一致决定争取开放的程序设计。这从根本上扭转了IBM的自大形象,如果没有这点,IBM在个人机领域独霸一时就无从谈起。盖茨想方设法使MS—DOS设计成为整个行业所用的cāo作系统,因此力主开放型设计。他认为,如果一个人知道了cāo作系统的细节,便不难为其设计软件。尽管有非法复制之嫌,但他认为,索xìng公开设计技术比保密而被别人抢先的做法更明智。他对艾lún说:“只要法律还起作用,我们终会成功。”实践证明,这种开放设计相当重要,它很容易推向市场和形成市场规模,进而有规模效应和先入优势。
微软在与西雅图计算机产品公司的谈判中大作许诺,盖茨看到了这种如果被IBM推广普及就将成为行业标准的新cāo作系统的美好前景,因此下决心独占。可是布洛克和帕特森这两位DOS的当然拥有者却不明白这其中的奥秘,更不知微软与IBM的私底下的勾当,他们认为能够签订协议,将净赚5万美元而且并未失去使用权,于是欣然同意,这使盖茨隔着窗帘欣喜若狂。从此,微软才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cāo作系统,关键xìng的一步已经迈开,就看蓝色巨人IBM了。
IBM PC研制成功了,微软DOS也因之而成为行业的唯一标准。自此,由于IBM PC销量日增,MS-DOS影响也与日俱增,为其开发的应用软件也愈多,更加巩固了其基础地位。盖茨最终成了最大的赢家。
此后,微软公司丝毫没有懈怠,MS-DOS的升级版不断开发出来,并于1982年5月正式面市,这个名叫DOS1.1的版本,磁盘容量由原来的120KB增加到360KB。此时的盖茨才26岁,但已是行业中颇有影响力的人物了,全部产业界已日渐被他所感染。
当以cāo作系统为主导的微软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