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军统最后的暗杀名单 > 第 28 章
    谓的抵抗,准备和手下的一些师、团长拉出部队,走起义之路.

    他悄悄来到晴隆后,谷正lún将刘伯龙的"逼宫信"jiāo与他,单刀直入地表明他要诛杀刘伯龙,并允诺事后让张涛担任刘伯龙留下的军长一职.张涛当即表示愿意听命于谷正lún.

    谷正lún冲张涛感激地点点头,连便宴也未留置,就让张涛迅即回到了贵阳.

    次日大早,谷正lún的回复就送到了八十九军军部.

    刘伯龙迫不及待地展开信一看,但见上面写道:

    "刘军长伯龙兄钧鉴:

    局势糜烂如此,书生无用,误国误公.尔今,贵州何以处之,上峰指示不明.lún已老迈,更兼胃疾,实置一躯壳尔.不然,定当和共军搏杀阵前,马革裹尸而还.与其偷身尸位,莫如主动让贤,以免枉做将军挡道之障.省府主席、绥靖主任两职,lún息索再三,应由将军屈就.如此,军政大令畅然舒通,八十九军尽在将军俯仰之间,足下即可立足苗夷腹地,誓与共军周旋到底,大展鸿图.如斯,则国家幸甚,正lún幸甚.将军造福黔省苍生,完成党国复兴大业,当作中流砥柱耳!"

    情势紧迫,书不尽言.请将军屈尊而往晴隆,具办一切jiāo接手续,望以党国事业为重,万请勿辞.

    谷正lún顿首

    民国三十八年十一月十日

    刘伯龙高兴得近乎于癫狂,这天下午,他迫不及待地来到晴隆县政府大礼堂门前,谷正lún、韩文焕身着长袍马褂,一副士绅打扮.他们立于台前,看见刘伯龙得意洋洋地走来,大老远便满脸堆笑,双手不停地抱拳作揖.

    刘伯龙大踏步走上前,腆着肚腹洋洋自得地和颤微微的谷正lún假眉假眼地握手寒暄.韩文焕则手捧一方托盘,用黄绢遮上,闪身至前,恭贺道:"刘军长,我和谷主席等你多时了.印、信在此,请速办jiāo接手续."

    刘伯龙巴望着韩文焕手中的托盘,哈哈大笑:"不急!不急!兄弟还要聆听谷主席教诲,搞好贵州防务.一俟大局初定,谷主席还得回桑梓之地主持大局."

    "刘主席言重了."谷正lún满脸堆笑,一双松树皮似干枯的手拱得老高,"正lún华容亡命,有负党国,更负桑梓父老.刘将军干练果决,是党国良将,定能主持大计.将来局势逆转,刘将军前程无量,必将造福黔省.正lún如回贵州,还请刘将军包容,容我省亲访友,有得片刻清闲."

    刘伯龙背着手,十分受用.他高昂着头,紧紧盯着韩文焕手捧的印信.

    谷正lún弯下腰,忙拥着刘伯龙走入了礼堂.

    跟随而来的团长稍稍被落在了后面,当他跨上台阶,yù跟进入内时,却被谷正lún的卫士团长陈为时礼貌地挡在了门外.接着,韩文焕已走出了大门,他拍拍那团长的肩,劝道:"老弟,谷主席和刘军长正办jiāo接手续,还有重要的要事相商,我们都不方便听.走,去那边喝茶."

    那团长点点头,不疑有他,便被引进了礼堂一侧的偏门.当他刚一跨进门,就被陈时礼一把推了进去,几支黑洞洞的qiāng结结实实抵在了他的背上,韩文焕随即低声喝道:"赶快令你们带来的人缴械,不然兄弟相煎,火拼起来,大家都不好看."

    那团长回过神,朝室外一望,只见四周都架起了机关qiāng、小钢pào,正对着他那些还在卡车上待命的两连卫士.他知道这一关闯不过去了.陈时礼已将他身上的武器缴了下来,那团长没法,只得乖乖地带着陈时礼一行,来到卡车前,听任谷正lún的保安团登上车,缴了械.

    晴隆县政府大礼堂内,刘伯龙双手接过谷正lún现场草拟好的委托书,反复端详,自觉满意,然后张大嘴"呵、呵"地将墨迹吹干,小心翼翼地放进了公文包.

    "老主席,"刘伯龙俨然履新的派头,"你如果要去昆明,我们八十九军一路护驾.一待贵州局势稳定下来,再烦请您老回来主持大局."

    谷正lún装作会意的一笑,抱拳道:"那自然,那自然.一路还得多劳八十九军弟兄们关照."

    刘伯龙挟着公文包,往外挪动着步,"兄弟戎务在身,贵阳局势不稳,这就告辞了."说完,便意气风发地大踏步走向礼堂外.

    突然,"哒哒哒"一阵机关qiāng声响起,刘伯龙抱着公文包,还没反应过来,就重重地倒在了地上.韩文焕从偏屋冲出,走上前一看,刘伯龙早被打成了马蜂窝.他俯下身,来回用脚踹动着尸体,确信刘伯龙已经死亡,便朝身后的陈时礼挥挥手.几名卫士立刻上前,将刘伯龙用白布单草草一裹,抬了下去.

    谷正lún已经站在了礼堂前,他厌恶地一挥手,冷冷地命令道:"给我扔下山谷,不要让家属收尸.我杀刘伯龙,是顺乎民意,曲靖、沾益之人不知该如何感谢我呢!顺便,也可告慰恩师的在天之灵."

    尔虞我诈中,刻薄寡恩而无廉耻、行事dú辣而少谋略的刘伯龙就这样被谷正lún设计谋杀.晴隆擒龙,刘伯龙终遭杀生之祸.

    随后,他马上召来已等候在晴隆的八十九军副军长张涛,令他将两连卫士带回贵阳,并当场宣布他为八十九军军长.

    是夜,谷正lún以刘伯龙滥杀无辜,yīn谋投共为名,向蒋介石报告了处决刘伯龙的情况,并称已任命副军长张涛为八十九军军长.

    蒋介石收到报告,已无力控制贵州,面对谷正lún的先斩后奏,只得回电认可.

    第十章杨门惨案

    1949年8月,贵阳黔灵山下麒麟洞一所隐秘的四合院中.低低的云层和湿漉漉的雾霭笼罩着这个著名的风景区,抬眼望去,四周像抹了一层厚厚的锅底灰.

    花白了大半头发的前guó mín dǎng西北军将领、西安事变的发起人之一著名的杨虎城将军,佝偻着腰,怀抱yòu nǚ,手拿一张报纸,步履老态地来到院中.然后紧靠在一方石案下,缓缓戴上老花镜,徐徐展开手中的报纸,默默捧读了起来.

    他由重庆秘密转往贵阳,已在这个近乎与世隔绝的"夜郎之国"又被监禁了七个月.其行藏踪迹仅有蒋介石、军统上层和guó mín dǎng贵州省主席谷正lún知晓,外界的人仍在多方猜测这位当年声震四方的将军,究竟被蒋介石拘押在何处.

    虎落平阳,英雄末路.经过十余年的监禁,杨虎城倍受折磨刺激,身心俱疲,早已不复当年戎马倥偬、征战四方的豪情霸气.他终日以夫人的骨灰盒为伴,愁眼相对一双无辜的儿女.原先的虎背熊腰已变得形销骨立,若黄钟大吕般的爽朗之声已变得缓慢低沉.惟有那张布满了细密皱纹的脸,依然没有被岁月剥蚀去昔日的冷峻与坚毅.

    这时,透过报纸,杨虎城已基本明了时局的变化,他在心中升腾起了炽烈的热望,灵魂与ròu体被掳掠得太久,终要迎来出头之日了.他展开报纸,yòu nǚ已挣脱出怀,独自在一旁玩耍.

    报上通篇都在登载蒋介石如何从广州将政府迁来了重庆.满纸是荒唐的支吾之词,明眼人一看,蒋介石已被逼得山穷水尽,企图仿效历史和现实的范例,借助大西南做最后一搏.

    杨虎城读着报,心若明镜,表面上却不动声色.

    这时,负责看守他的军统组长、原重庆白公馆监狱长张鹄讪笑着凑了上来.

    "老先生."军统特务都这么称呼杨虎城.张鹄不请自坐,径自将报纸拍得沙沙作响,"委员长已将军政系统全部搬到重庆,那里组织了八万人欢迎委座再到陪都,党国上下齐心一致,坚决打好第二个抗战.老先生对此有什么感想啊?"

    杨虎城就势放下报纸.眼光瞟向雾气弥漫的天空,不着边际地答道:"这天气真怪,换了在重庆,热得要命.偏偏在贵阳,这里还跟过春、秋季节似的,一早一晚还怪有点冷."

    说着,杨虎城起身便去召唤独在一旁玩耍的yòu nǚ.张鹄知道杨虎城虽特别关注时事,每天必看报纸,但多年的监禁生活已使他变得异常敏感和谨慎.对于时局特别是蒋介石个人,他绝口不会吐露半个字.

    有好几次,张鹄装作聊天的样子想从他口中掏出这方面的话题,话一出口,总被杨虎城挡了回去.张鹄见杨虎城和yòu nǚ击节着手,做起游戏,他心中暗骂一句,只得悻悻地走开了.

    见张鹄离去,杨虎城不由得紧紧搂住yòu nǚ,黯然垂泪道:"要是爸爸死了,你可怎么办?"小女儿仰起天真的小脸,忙伸手往父亲的脸上轻轻一拭,稚声稚气道:"爸爸不哭,以后我们还要回蒲城老家."yòu nǚ名叫杨拯贵,是其续弦夫人谢葆贞于1941年陪他在息烽坐监时所生,她给监禁岁月里的杨虎城带来了莫大的慰藉.

    众所周知,因激于民族危亡的义愤,杨虎城和张学良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了"西安事变",对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蒋介石实行兵谏,痛陈他们的抗日救亡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被判十年徒刑,公开监禁.杨虎城虽暂时逃过蒋介石的处罚,但被逼jiāo出兵权,带着夫人幼子及随员"出洋考察",游历了欧州各国.

    谁料到,他一回到国内,就被蒋介石无理拘押了起来.在这十余年的囚徒日子里,杨虎城夫fù及幼子和狱中出生的女儿,大部分时间被监禁在贵州深处的息烽.这里地处黔西北,jiāo通不便,信息不通,易于监管.军统在抗战bào发后,精心选定该地,建起了集中营,作为关押各类"政治犯"的重要场所.

    同张学良相比,杨虎城虽是西北军名将,但实力、地位、影响力当然不可同日而语.至关重要一点,蒋介石一直固执地认为,"西安事变"的发动,主要责任是杨虎城和共产党,至于张学良,则是"少不更事,误入歧途,受了别人蒙骗和蛊惑".换言之,在蒋介石心中,杨虎城是"元凶",他一直在心里恨得痒痒的,必yù置之死地而后快,只是碍于内外舆论,始终不敢下手而已.

    张学良这时也被长期幽禁,但处境远比杨虎城强.子女未受牵连,还被送往美国接受教育,两位如夫人更是轮番陪伴.其次,张学良承袭家业根基,庞大的东北军虎倒余威在.再者,张学良与guó mín dǎng上层如宋子文、宋美龄兄妹和不少达官显贵jiāo谊甚厚,他本人还曾是挂名的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综合方方面面因素,蒋介石不能不有所顾忌.

    杨虎城就不同了."西安事变"前,他只是西北军的一方小诸侯,历来与guó mín dǎng上层人物jiāo游甚少."西安事变"后,覆巢之下的十七路军已被打乱建制,重新整编.因此,杨虎城的处境特别艰难.3个年纪稍长的儿女虽被共产党妥善安置,但身边的幼子拯中和yòu nǚ拯贵一直不能出狱,为的是怕暴露其被关押的行踪.

    至于其夫人谢葆贞,非但不能和青史留名的红粉佳人赵一荻相比,而且在监禁中不堪折磨,悲惨地死去了.

    这成了杨虎城心中特别的伤痛.本来,抗战胜利后,杨虎城一家四口高兴异常.面对息烽那硕大无朋的玄天洞,杨虎城精神一下好了起来.八年抗战,中国取得了胜利.蒋介石肯定会将个人的怨愤抛于历史的烟云中,释放他出来.不说领兵打仗,建功国家民族,至少,一家人的自由会得到恢复.

    然而,数月过去,仍不见动静.杨虎城辗转反侧,亲自给蒋介石写信,几回拭笔,撕了写,写了撕,最终又觉不妥,还是期待蒋介石能主动释放自己.

    玄天洞的槐花飘落了山谷,杨虎城迎来了1946年的深秋.

    突有一天,息烽集中营被裁撤解散,全部搬去了重庆.过去那些凶神恶煞的特务也主动陪着笑脸,一口一个"老先生","恭喜您马上就要毕业了".杨虎城一家终于吁了一口气,八年监禁,一朝自由,该是何等的快慰.

    可是,他们一家很快就失望了,杨夫人谢葆贞情绪更是跌落到了谷底.当一家人满怀希望来到重庆,却被直接送到歌乐山guó mín dǎng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单独囚禁在了杨家山的一所平房内.

    杨虎城倏地明白,命运的樊篱又在人生旅途中筑起了一道不能逾越的屏障.失望之余,他终日长吁短叹.夫人谢葆贞更是怒不可遏,常常公开叫骂蒋介石全无心肝,一帮狗特务不是人.

    一年后,谢葆贞在愤恨中寂然逝去.

    落魄夫妻百事哀.杨虎城带着嚎啕痛哭的一双儿女,扑倒在夫人冰凉的遗体上,久久不愿离去.后来,他将夫人遗体火化后,日夜怀抱yòu nǚ,以夫人的骨灰盒作伴,身体很快消瘦了下去.

    就这样,杨虎城父子三人拥着谢葆贞的骨灰盒,在晦暗潮湿的歌乐山中又被监禁了近三年.1949年1月,蒋介石在内外jiāo困中,被迫宣布隐退,由李宗仁出任"代总统",勉撑危局.

    一心谋求"划江而治"的李宗仁,为了显示出他的和谈诚意,上台伊始,便回应共产党的要求,宣布释放在押政治犯.由于杨虎城是共产党特别关注的人物,更是舆论焦点.李宗仁也不含糊,特别签署命令,立即释放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

    消息传到重庆,引来各方振奋.杨虎城天天看报,留意重大新闻,分析时局之变,积极探询自己的结局.负责监管他的特务组长龚国彦被弄了个措手不及,报上总统令登了出来,他却没接到任何上峰的指示.情急之下,他干脆将这天的报纸藏了起来.

    杨虎城读不到这天报纸,心里明白了八九分,肯定有什么重大消息.于是,他再三索要.龚国彦无法,支支吾吾中将报纸递了过去.杨虎城急忙翻阅,当他反复读到自己行将获释的消息时,一反常态,兴奋地高声叹道:"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龚国彦呆立在一旁,言不由衷地恭贺了一番.杨虎城叫过一双儿女,捧着报纸,又将自己获释的消息读了老半天.父子三人相拥一起,止不住热泪盈眶.

    然而,他们高兴得太早了.当新闻记者翘首期盼杨虎城出狱这个重大新闻时,却始终不见动静.他们立即赶往重庆市特别政府,询问消息.

    市长杨森装做一问三不知,被问得恼火时,杨森居然答曰:"真是活天的冤枉,我这个市长又不管放人.再说,杨虎城关在什么地方我都不知道."

    实际上,杨森知晓杨虎城关在什么地方,他还时常佯作关切之态,假惺惺地去看望杨虎城.外人不知,杨森早年投身滇军,依靠卖身求荣、卖友求官,逐渐由一名四川军阀投靠蒋介石,获得了信任.这个首鼠两端之辈当然不会买李宗仁的账.至于他与毛人凤,两人更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当年毛人凤还是中校秘书,杨森堂堂的陆军上将,不惜猥自枉屈,主动将公馆让与毛人凤安顿家小,还和他结为了"干亲家".

    "那谁管放人?"记者穷追不舍.

    "西南军政长官公署第二处."情急之下,杨森脱口而出.

    这个第二处实质上就是军统西南站,站长便是杀人魔头徐远举.记者再一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