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74章 真实的一幕
班龙作为青牛县的本地通,听了侯卫国的话之后,“是,县长。”默默地将车拐进了松树坪村,这个村子属于半山坡呈梯田状分布,侯卫国将车开到一座土桥前面,就再也开不进去了。
四人下了车,看到村子里面就剩一些妇女,还有小孩正在靠近水坝的地方,摘枇杷,同时也充斥这女人的责骂声、小孩的哭声。
村子里面,都是二层的木头架子房,一层住人,一层在上面放一些农具,什么竹席、耙子、锄头之类的东西。
侯卫国拿出一包烟,给桥头边放羊的老汉递了一根,“老叔,你好,我们是县城里面的,现在不是到了收枇杷的枇杷的季节了嘛,我想问一下,今年的枇杷的价格涨了没有?”
老汉接过侯卫国递过来的烟,门牙看起来已经掉了,说话张嘴有些漏风,“今年和去年一样,大个的、摘得早的一斤五毛钱,现在嘛,就一斤三毛钱了。”
“哦,看来这价格还是没涨啊!老叔,你一年就放羊,不种点庄稼?”侯卫国又问道。
“现在身体不行,干不了重活,孩子们又到西疆打工去了,我就放点羊,填补一点是一点。”放羊老头说道。
“那去年你们这里的收成如何?”侯卫国问道。
“我们这里的土地不行,下面都是沙石层,缺水,去年咱们这松树坪,小麦一亩地最好的就是四百斤,玉米多一点,有五百斤,黄豆和菜籽也就是不到两百斤。唉,缺水,又加上山里有野猪,现在庄稼不好种了。”
侯卫国在松树坪村聊了很长时间,看样子时间也到了吃午饭的时候。现在正是农忙的季节,如果到农户家里吃饭,那是要耽误农时的。
“小班,咱们去乡上看看。”
凤凰乡坐落在一个山间小盆地里面,从半山腰向下看去,房屋一大片一大片地沿着河流分布着,看起来很宽敞,如果将这里的交通打造便利了,凤凰乡的发展,不比天河镇的差。
沿着盘山公路走下来,侯卫国在镇子上没有看到几座楼房,多数的是红砖砌成的砖瓦房,有些还是那种竹笆子的泥篷房,看的侯卫国有一种穿越到了六七十年代的感觉。
乡镇府的公路旁都是这个模样,侯卫国感觉青牛县要发展,必须进行整体的规划。
乡镇府驻地的公路,也不是水泥路,侯卫国让班龙在前面开车,他要下来看看平坝里的人,是怎样的生活的。
相对于山里人来说,凤凰乡街道边上的人,生活水平还不如山里人,毕竟经济没有发展起来,他们的地理区位优势还没有转化成金钱。现在他们基本上和山里人一样,都是种地的,但是土地数量根本没有山里人多,导致家里丁口数量一多,一年的温饱都有些够呛。
侯卫国路边走过,就闻到有煎中药的味道从住户的家里面传出来,前面边上,一个青年女人,正在竹席上晒青刺根,这是一种中药,在青牛县,常青有水分的青刺根一斤可以卖到两毛钱,干的一斤五毛钱。
现在正是到野外拔青刺根最好的季节。
女人一边在竹席上翻晒青刺根,一边还在骂着趴在屋檐下水泥台子上,写作业的小孩。
侯卫国在边上看了一下,王毅强说道,“县长,这每年的青刺根采摘就这么一个多月,如果到时候天气下雨或者起雾,山里面不好走,药材就拔不回来了。”
“写什么写,有用吗,今年的开学的学费都没交呢,你看你二叔的虎子,今天早上已经拔回来了一背篓,你看你,啥都拿不回来,就写字,写字有什么用啊,还不如跟我去山上拔点回来,卖成钱。”青年妇女说道。
唠唠叨叨地说了几分钟,估计是看到孩子理都不理她,青年妇女有些生气了,一把抓起水泥台子上的语文书,就扔了出去,书飞到了侯卫国的脚边。
青年妇女更是一把扒下孩子的裤子,用翻晒青刺根的湿毛竹,狠狠地抽在屁股上。
看到小孩屁股上一杆又一杆的血痕,“写什么写,会写个自己的名字,会认钱就行了,念书有什么用,下午你就不要到学校去了,跟上到山上拔青刺根去。”
青年女人骂骂咧咧的,小孩没有回嘴,而是眼睛盯着侯卫国脚下的语文书。
侯卫国看不过眼了,他捡起地上的书走了过来,“娃儿念书是好事,要念就让他念嘛,你打他干嘛?”
小孩看到侯卫国走过来,似乎还在帮他说话,胆气一壮,“妈,我要念书,我要上学。”
青年女人看到侯卫国进来了,警惕地看了他们一眼,问道,“你们是谁啊,我管我的娃,有你们屁事啊?”说着,就要举起手中的竹竿,继续抽下去。
王毅强一看这女人这样顶撞侯卫国,就要说他是县长,结果被侯卫国阻止了,“我说你这个人怎么这样呢?孩子念书是好事,他要念你们供他就行了,现在你这当家长的不但要阻止,还要打他,有你这样当家长的吗,再说现在都普九了,你拦挡孩子读书,这是违反九年义务教育法的,到时候要把你抓去蹲大牢的。”
侯卫国也有些生气,所以故意将话说的很严重。
沈四海一副当地官员的风范,用土话说道,“违法到时候把你抓到青羊崖蹲班房去!”青牛县在青羊崖修建了一座看守所,这事情全县人都知道。
青年妇女听到沈四海这样说,虽然口气有些硬巴巴的,但实际心里已经软和了下来。
“你们是不晓得啊,今年的学费,书费,杂费,还有新建费算下下来都两百元了,我就是将家里新下的一窝猪崽子全卖了,都不够,每天老师都让他交学费,我们拿啥交啊,过去还不错,一学期也就是八十元的学费,我们咬咬牙也就过去了,今年看来是扛不过去了,你看娃儿的书,都是借别人的。”
侯卫国看了一眼,果然是旧书,不过他对这个新建费是什么,还真有些不知道。
王毅强知道侯卫国这会要问什么,“大嫂子,这个新建费是怎么回事?”
“学校的教室快要垮了,中间的那个檩子都已经裂开了,今年校长说要建新教室,但上面没有拨钱,乡镇府也不管,因此只好收些新建费。
其实我晓得我娃儿念书念得好,每年都是年级第一,但家里实在没有办法了,他爸得了重病,卧病在床,你闻那中药味,就是给他爸熬的药。家里现在不要说学费了,连煮饭的米都没有多余的,家里面能卖的东西都,卖完换药了,娃儿还怎么能读书啊?”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