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武之拳神 > 《武之拳神》正文 第15章 出海捕鱼
    ‘哒,哒,哒。。。’朦胧的月光笼罩在大海上,一艘渔船在机器马达的带动下,拖着渔网缓慢地行驶着。

    “大军,起来收网了”陆大叔在驾驶室大喊道

    “来了”陆大军的声音在船舱内响起,此时凌晨四点左右,船舱内的3人被陆大叔的声音叫醒。

    俞凡跟着一个带着惺忪睡眼的30岁青年走出船舱,青年叫陆亮,是陆大叔的侄子,除了捕鱼外,渔船上所有的机械简单的维修都是他的活。

    猛烈的海浪击打船身,不时溅起水花。3人都仔细穿好雨衣、戴上手套,陆大军开始指挥着2人收网。收网,这一过程需要所有人一同协作配合,而且持续工作不间断。

    巨大的渔网包被高高吊起,俞凡熟练的牵引着网包,船身被压的向一侧倾斜,这一网收获着实不小。

    从网里倒出来的大大小小的鱼铺满了大半的甲板,3人预计这一网能有4千多斤沉。鱼被打上后,为了保证渔获的新鲜,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分拣、冷藏。3人睡意全无,麻利的分拣鱼,4千多斤鱼终于在日出时,分装进了200个鱼框里,铺满了渔船的整个前甲板。

    俞凡挺直了腰板,那点劳动量,对他来说不算什么,身体没见有多少疲倦,看着喷薄而出的红日,心叹道:海上的日出真美!

    这趟是他第3次跟随陆大叔他们出海捕鱼,对出海捕鱼的整套流程大概了解。这是一艘中型的木质渔船,采用机械动力在近海拖网作业,船上包括他就4个人。

    一星期前,也即是他来到半湾村的一个月后,他已打通第13个穴窍。陆大叔的渔船上有个船员有事不干了,这时是开渔季,整个半湾村都出海打渔,陆大叔一时请不到人,他知道后毛遂自荐,加入进去帮陆大叔打渔一个月,工钱看着给,让陆大叔管他下一个月伙食就行了。接下来,他开始了一星期的海上渔民生活。

    第一天上船的时候,虽然是近海,但海面风浪大,船只摇摆得厉害,他都无法站稳,还好没有晕船,这样也好,可以锻炼平衡感,经过一星期的锻炼,才慢慢适应下来。

    没出海打过渔的城市人,可能觉得出海捕鱼很好玩,很有趣。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俞凡不会知道,餐桌上一顿鲜活的海鲜,要让出海的渔民们付出多大的辛劳。

    来到合适的海域,陆大叔这个船长喊大军准备撒网。撒网工作开始前,要进行抛浮标、绑泡沫、拉渔网等工作,几个人同时进行,经过多年的磨合,早已驾轻就熟。在机器的协助下,两人在甲板内拽直渔网,一人在底舱开动马达,由机器放网,将渔网缓缓的放入大海。

    第一天出海的时候,开始氛围还算热烈,大家边干活边相互调侃,俞凡对收网也充满着期待。渐渐地,收起的渔网里都只是挂着一些蟹,偶尔上来几条带鱼,得到的渔获都不多。

    不是每次下网都能打到鱼,渔网里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的垃圾,越靠近岸边,垃圾越多,特别是五颜六色的塑料袋、汽车轮胎、烂竹篓等等。

    每当碰到捞上的塑料垃圾,甲板上都陷入久久的沉默,只有拉动渔网的马达声以及海浪拍打船板不时发出的声响。

    半湾村的渔民都会自觉保护好周围的海域环境,这些塑料垃圾都是从远方的城市漂流过来,渔船打上来这些垃圾,都会收集起来,回到码头之后再处理。

    网口大小9乘9厘米,一网撒下去,运气好如果碰到鱼群的话,船要拖着渔网行驶三四个小时后才收网。

    陆大叔掌控船只的方向和速度与收网相一致,一人负责勾起浮标和泡沫盒,网包被船上的吊杆拉出水面。

    鱼分拣到鱼框之后,由于这种近海的渔船不具备制冷功能,只能用提前准备的冰块对鱼进行保鲜,把鱼获放进甲板下的冰舱里。

    出海打渔的日子又苦又累,他的体能是普通人的2倍多倒不觉得什么,普通人就不同了,船员是否休息,得看跟着撒网的情况来,在海上的风浪与机器声中入睡,一次不会超过三四个小时。

    海上风浪大,即便是老渔民淘米切菜都得坐在船板上,吃的菜式很简单,白菜煲五花肉,海鲜煲之类的,餐餐如此。

    晚上的时候,要给浮标装上照明灯。船上的生活比较乏味,陆大叔等3人基本上除了睡觉就是看手机。船舱里每人有一个只有半米宽的舱位,俞凡在海上的一星期也打通了第14个穴窍,剩下4个穴窍在接下来的3个星期内打通完全没问题,18个穴窍打通就可以达到紫星河中成,又有一次身体强化。

    开渔季,渔船每天进进出出,像搬家的蚂蚁一样,源源不断地将鱼虾运到港口。这种情形在整个南海岛的港口,甚至大夏各海边城市随处可见。

    第一趟渔船靠岸后,3人把船上的鱼卸完后,卖给了当地的鱼贩子,然后陆大叔抓紧采购油、粮、肉、米、菜、食用水、冰块等用品搬到船上,补充消耗。

    两三个小时后装卸完成,渔船再次出海,在天气允许海上作业的情况下,半湾村的渔民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劳作着。

    现在近海的渔业资源已经少多了。第3趟出海,撒下第一网时,还好拉上来两箱鱼,不过加起来不到100斤,3天出海,这趟运气不错,撒了20网,一共捞上来4百多箱鱼,捕上的鱼类以白姑鱼、黑鲷、马鲛鱼、带鱼、墨鱼、鱿鱼等为主,合计8000多斤。

    陆大叔告诉俞凡,十年前只撒五六网就可以装满。虽然今年休渔期延长了一个月,但并没有感觉出鱼多了多少,现在捕鱼的机械化程度太高,人多鱼少,鱼都不够捕了。他打算过几年,存多点钱让陆大军搞海水养殖。

    这趟出海还捕获到几条大的石斑,陆大叔拿一条用来煮粥吃,犒劳下辛苦的大家,吃完就提前回港,船已装不下更多的鱼。

    热腾腾的鱼粥下肚,浑身顿时暖和许多,大家又开始有说有笑。靠海为生,靠天吃饭,渔民早已形成乐观豁达的性格,生活总还要继续。

    晚上7点,渔船回到港口,冯姐带着陆寅已在岸边等候,接过丈夫手里的一袋花蟹和石斑,这趟出海后要休息几天。

    3人陆续下船,陆大叔全船上下检查了一遍,最后离开。他看到渔贩在码头摆出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的价格还是半年前的价格,可渔船的维护费用、物价都涨了,就收购价格还没涨,心里不禁叹了一口气。

    捕鱼为生一年比一年艰难,出海打渔非常辛苦,加上当地的渔贩卡了一道,收入并不高,现在陆大叔一家的净收入也就6,7万左右一年,海里讨生活很危险,风大浪大船毁人亡的事时有发生。唉,这种靠天吃饭的行业说不准的。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