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真五子一路行到一县城,此县半商半农,对外交通可说得上通畅,人口不算多,县民皆亲切。五人进城找到间饭馆,叫了些素食,正巧听见旁边几人在闲聊,
「县令又无故无理迫人上缴牛羊家畜,这几年也不知多少人被逼了?」
「县令软硬兼施,巧取豪夺。他有一位家仆,这人家里别无长物,只一头羊而已,县令那日不知有多急?硬逼著人家把羊交出来。可县令自己家里养了成千上百家畜,自己舍不得拿出一头来。」
「怪的是那些上缴的牛羊都不知到哪儿去了?没人听说。」
「但县令越来越有钱,这大家有目共睹,房子盖得豪奢,家眷绫罗绸缎天天换,戴的那些珠宝可值钱了。你们说这钱哪儿来?」
「你说若卖了那些牛羊吧,是不少钱,但县令家财不只多了这么多,多了十倍不止吧?」
「就是说呀。」
「我得赶去隔壁县,不说了,县令不准人走双蛇山,我绕路须早些出发。」
归真五子听见几位县民之对话,觉得挺有意思,用完餐,走出饭馆后便聊了起来。
阳灵子道「这县令似乎视民如草芥,连府里之家仆亦未加一点怜恤,我看上天也不容他如此苛刻罢。」
李玉耳道「这牛羊之流向及钱财之来源似乎疑云重重。」
盛元亨道「县令不准人走双蛇山,不知何故?或许有重要内情。既然吾等待会儿无事,不如走一趟双蛇山吧?白昼去易引人注意,可稍晚再行动。」大伙儿皆曰好。
待天黑时,五人便向双蛇山出发,到达后见这山并不太高,树木茂盛,夜里感觉阴森森地。五人均能夜视,走山路如履平地,因此行动迅速。走了一段路,发现山上竟无中大型动物。
阳灵子道「此妖胃口甚大。」原来五人早已看出山上有妖气。
彩姑视力特别好,指著半山腰一巨大山洞,她道「那儿可疑。」
咆天嗅了嗅空气,说道「是蛇。」
五人几个跳跃已至洞口,洞内似有动静,一看有两个大灯笼在洞里,伴著甚大的嘶嘶声。蓦地一红色带状物从洞里伸出,有一个人那么粗,此物前端开岔,极快地扫向五人。众人立即后退闪过,不料红色带状物迅速追上,咆天与彩姑眼看躲不过,正危险之际,李玉耳急急打出火莲掌,只见一朵金色火莲从掌中吐出,迅雷般打向红色带状物,打得火花四溅,夜空中煞是好看,这一打把红色带状物打偏了几尺,还冒出烧焦味。咆天与彩姑勉强躲过这次突袭,好不惊险。
盛元亨道「是蛇吐信。」
那蛇信快速缩回,洞口倏地被一块大石头挡住。五人见此光景,暂且退了,待打探清楚情况再说。
第二天咆天上街打听,回来转述道「传说一百年前有两条大蛇在山上盘据,此为双蛇山名称由来,当时县里常有牲畜无故消失,都说是被大蛇抓去吃矣,其后来了位道人,说要上山抓蛇妖,当日山上轰然作响如有雷鸣,此后就太平了。如今县里没人见过大蛇,到隔壁县城本都从那儿走,也没事,然这两年县令命大家不准走双蛇山,他也未说原因。」
李玉耳道「如此应从县令查起。」其余四人皆称是。
大伙儿商量后,决定由李玉耳c阳灵子入县令府邸查探,县令既爱财,两人便分别假扮商贾与随从。当即李玉耳取了几片荷花瓣及荷叶,施展妙有变为上等绸缎,又捡了几块石头变做宝石。他将这些俱带上,便与阳灵子往县令府邸去了。
两人至门口说明来意,谓带了些值钱东西来拜见,门房素知县令喜爱这些,赶紧去向里头通报,不多时便回来带两人进府。李玉耳与阳灵子入内一看,府邸果然高贵气派,远非一位县令能负担也。进了大厅,县令已坐于大椅上等候,其人长相嘴尖腮无肉,眼露精光却不正,体型微胖。
县令道「来者何人?先报上名来。」
李玉耳道「在下名叫黎育,一旁这位是我的随从,我俩来贵宝地做些买卖,听说大人喜爱宝石绸缎,我正有些好货,故特来请大人评赏。」
县令露出感兴趣的神情,说道「拿来看看。」
李玉耳把宝石绸缎放到县令面前之桌上。县令眼睛一亮,他仔细观看,越看越中意。
县令喜道「好货啊,你从哪儿得来的?此乃极上等东西。」
李玉耳道「在下跑遍大江南北搜集来的,刚从京城也收了些东西。大人您真识货。其实这些已有买家,但在下觉得宝物要卖给识货人才是乐事哩。」
县令被迷汤一灌也挺乐,眼眯成一条线,跟旁边人说道「去请师爷来。」
没多久来了位高瘦男子,走路时身体有种奇怪扭动。县令要师爷鉴定下桌上的东西,他拿起来细瞧。
师爷道「报告老爷,这些是难得一见的货色。」
县令乐道「比你拿来的更好哩。」
师爷讨好地道「老爷尚未看过卑职其他的货,还有好的在后头哩。」
县令对李玉耳说道「行了,东西先留著,你先回去罢。」
李玉耳道「大人还没问价钱呢?」
师爷抢著对李玉耳喝斥「多话,回去等消息就是。」说完立刻著人把他俩推出府邸。
两人回去后向大家报告,叙述与县令及师爷见面之经过,
阳灵子道「师爷经过我身旁时,觉得他身子冷,还有些腥味。」
李玉耳道「他虽尽力隐藏,仍透了些妖气。他似与县令有某种交易。」
大伙儿正思索这事该如何办下去,客栈伙计来敲门说师爷到访,话声刚落,师爷已踏进房,他一见五人,脸上闪过一丝异色。
师爷随即向李玉耳打躬行礼,他道「冒昧来访,适才多有不敬,请黎公子见谅,敝人见公子相貌堂堂,经商有成,特来向黎公子请益。公子可是有客人在么?若是不便,在下可稍后再来。」
李玉耳心惊了一下,这师爷来得快,幸好自己商人装扮仍未卸下,否则岂不穿帮,他向师爷回礼道「师爷客气了,这几位乃吾友人,自己人也,师爷但说无妨,敢问有什么指教?」
师爷欲言又止道「实在是我可惜了公子的珍宝。」说完停顿下来,察看李玉耳的反应,
李玉耳赶紧接话「怎么说?请师爷明示。」
师爷露出套交情的神色,他道「公子适才留在县令那儿的宝贝,怕是回不来了,县令习性如此,吃鱼不吐骨头,公子明眼人,想必心里晓得。吾自幼熟悉各式奇珍异宝,且甚爱惜之。以后公子若有好东西,,不如卖给我,必不亏待公子。」
李玉耳道「师爷真正是识货爱货人,在下牢记于心,日后若有好货,定先报与师爷知。」
两人又应酬了几句,师爷便欲告辞,然似有难言之隐,走至门口又回首,问道「五位可是才到本县?」
盛元亨道「师爷说的是,可为何有此问?」
师爷又问「五位昨夜可曾到双蛇山?」
归真五子听见此言颇感意外,盛元亨道「明人不做暗事,师爷既问,吾等亦不避,确曾去双蛇山。」
师爷道「如此吾知矣,五位必是修道之人,有些事此地不方便说,可否入夜后双蛇山脚下见?」五人见其态度甚诚恳,心忖应非要设局害人,当下便答应了。
待师爷离去后,众人即对晚上之事做了些推演,以备万一也。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