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远立即说:“这就看你有没有决心学了,有决心学就能学会。”因为,他已听韩文义给他讲了她的故事,心想这正是鼓励她的机会。“不是有句话,只要功夫深,铁棒还能磨成针呢,你想想,你下决心学,一天学五个怎么也学会了吧?那么十天就是五十个,一个月就是一百五十个,六个月就是一千来字。真要学会一千字,看书、读报、写信就都会了。”
纪静雯小声地:“我也想学,可总学不会。”
高志远说:“从今天起,我教的识字的任务,你只要都能完成,我保你学到来年春天,能看书、读报、写信。”
可能是说“写信”触动了她的心事,她眼睛里闪动着泪花,下决心说道:“我就试试。”
高志远看她写了几遍“静”字,问她会写了吗?她说会了。高志远便说:“那我就再教给你老公的名字,你争取今天晚上学会你们两人的名字,就是六个字。”说着,又教她写“崔怀武”三个字,让她照着写,高志远又走到魏金花位前。
魏金花和程凤荣在一位,韩文义在教她俩。程凤荣见高志远走来,便说:“一副肠子八下挂,这脑袋跟浆糊似的,什么也记不住。”
高志远看看她的本子,上面弯弯扭扭写着一排“程”,一排“凤”,一排“荣”,虽歪七扭八,但还算正确。他便说:“怎么说记不住呢,这不写得很好吗?来,别照着写,背着写,我看你写上了吗?”说着,把她的本子翻过一页,让她写。
“比葫芦画瓢还行,这背着写,怕写不下来。”
高志远鼓励她道:“你想想‘程’怎么写来?”
程凤荣皱着眉头在想,韩文义提示她:“就你说方方整整像柴禾垛的那个字。”
程凤荣一下子想起来了,便一笔一笔的别别扭扭地写上了“程”。韩文义高兴地说:“这不写对了吗?再写‘凤’字,就你说像葫芦头那个。”
程凤荣想了想,写出了“凤”字。韩文义又鼓励她:“还剩一个‘荣’字了,就你说竟是十字那个字。”
不知是写上了两个字增加了她的自信,还是这个字好写,她倒没费事地就写上了“荣”字。
高志远高兴地表扬她:“你怎么还说学不会呢?这不三个字都会认会写了吗?你这刚一开始学,是觉得很困难,可等学得字多了,就顺利了。听说你很喜欢听书,现在是文义哥给你读,你要是学会了字,自己读那多好啊!不是有那么句话,爹有娘有还不如自己有呢,你找人读,还不方便,还搭着人情,你自己读,什么时候想读了就什么时候读,那多方便啊!”
程凤荣不相信地:“我能学会,自己能读书?”
坐在一旁的他哥哥程队长插嘴道:“世上无难事,就看你学不学了。我不也是文盲吗?不就是通过夜校学会文化的吗?以前咱们的夜校是应付形式,愿意学的学点儿,不愿意学的就不学,今后不行了,上级要来检查来了,每个人都必须扫除文盲。再说了,我们现在有这么高水平的老师教,只要用心,一定能扫除文盲。我都下了决心了,这回也好好当回学生,以前虽说是扫除了文盲,可是,要真要拿扫盲标准来考我,我也不合格。我决心把那1000字会认会写,真正做个有文化的人。”
高志远又说:“你这回就背着写,今晚就写这三个字,一直写熟练为止。”
高志远想:对一个字都不识的人来说,一晚上能认会写会三个字,也是了不起的成绩。学文化只能因人而宜,不能贪多求快,虽少一点儿,但记扎实了,有了信心,才会更好更快地学习。这时,他又听韩文义对魏金花说:“你们一家人的名字都学会了,你这么聪明,就再学队里一个人的名字吧?”
魏金花说:“学谁的?”
韩文义笑着:“我辛辛苦苦教你,当你老师,你怎么也得会写老师的名字吧?”说着,便把他的名字写上。
魏金花先还说:“谁学你那小孩伢子的名字,学个大人的名字吧。”等看韩文义写出来,她指着“义”字笑道,“这不就是你教夜校那天,酒癫说的那个‘叉’吗?你以后别叫韩文义,就叫韩文叉得了。”说着,也照着写起来一,一边写着,一边说着:“这名字就这‘韩’字难揍,你把姓也改个好写的,姓王,叫王文叉,就好写了,叫着也顺口。”
韩文义笑道:“我那‘韩’字再难揍,也比你那‘魏’字好揍,你也干脆改姓王,咱俩就是一家子了。”
高志远说道:“魏嫂全家人的姓名都会写了,今晚可学了不少字。”
韩文义说:“要不怎么叫金花呢!没有真本事敢称金道银的。他们家四个人的名字都会写,有几个字是原来就会的,那也学会五、六个字了。再学会我的名字,‘文’字已会了,还有‘韩’和‘义’两个字,就学会七、八个了,是块金不换吧?”
高志远说:“魏嫂一晚上学七、八个字,学得够多的,可能是今晚的冠军了。”
一个小时很快就到了,学写自己名字的人,都会写了,连程凤荣、纪静雯都写得很熟练。
高志远便向大家说:“谁能把全村人的名字都会写了,举手。”
没人敢举手,大家都说:“程队长,你试试吧。”
程队长也不推让,站起来说道:“我们来不就是学的吗?要都会还不学了呢!来吧,老师考考我,我试试。”说着,便走上了讲台。
高志远便笑着说:“你写‘黎富善’。”
程队长笑着道:“我知道你准考这个‘黎’字,这个‘黎’字真难写,害得我写了一晚上。”他一边说一边写,先把右上角写成‘刀’字,又赶忙在上面添上一撇,“你说搁个‘刀’字不得了,还多搁一撇,故意难为人呢!姓这么繁的个字干啥?”
有的人立即说:“就是。明天姓‘黎’的都改成姓‘李’就行,好叫还好写。”说得大家都笑起来。
一堂课结束了,程队长拍着高志远的肩膀说:“飞机上挂暖瓶——水平(瓶)就是高啊!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有你这高水平的老师教,扫盲一准是没问题了。”
回家的路上,韩文义向高志远高兴地说:“我说什么来,你教夜校保证能扫除文盲,这回打赌我一准赢了。你说那夜校哪有那样的学习氛围,会的不会的,年龄大的年龄小的,都像小学生一样学习。那程凤荣,我劝她多少回,我说你闲着也是闲着,学学字,不求别的,只求自己能看书,不就省着找人读了吗?她就说学不会,说什么也不学。你说你一教,她就学了,你说这不是你有瘆人毛吗?你看今晚学会写她的名字了。不是说万事开头难吗?只要有了这好的开头,以后就会越学越爱学了。”
高志远也说:“今晚也多亏你了,我一个人都忙不过来,是你教魏金花和程凤荣,让她俩学了不少字。”
韩文义笑道:“我不开始就答应你了吗?一定要做好你的助手嘛!”
高志远诚挚地说:“谢谢你。”
韩文义高声笑起来:“你还谢谢我?要说全村的社员都应该好好谢谢你!”
高志远说:“谢什么,能为大家做点儿事,我也觉得很幸福。”
每天晚上下课,韩文义都和高志远一起回家,一边走着一边说着话,都觉得很快乐。
第二天晚上上课,没想到给了高志远一个更大的惊喜……
头天晚上,都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高志远打算今天晚上,争取都学会写全家人的名字。他听着胡国栋喊“上课了!”就早早到了夜校,没想到,一向来得很晚的程凤荣倒到了夜校,而且没唠家常,坐在位上在写字。
高志远便到了她跟前,一看,吃了一惊:他原以为她在写昨晚学的她的名字,没想到她本子上除了她的名字外,还有她儿子的名字——黄建国,和她女儿的名字——黄彩云。他高兴地问:“你连全家人的名字都会写了?谁教给你的?”
程凤荣说:“我儿子教给我的。我寻思白天在家待着也是待着,不如学学字,还有事干。你不说我能学会读书吗?我就试试,真要学会了,那不比什么都强。”
高志远点着程凤荣写的字,算着:“一、二、……七,一共七个字。你这一天就学会七个字,十天七十个字,一个月就二百多字,五个月就一千多字,那就是到了正月,你就能自己看书读报了。”
程凤荣仍将信将疑地说:“真那么快就能自己读书了?”
高志远说:“你这样学,我保证你正月就能读书。”
程凤荣也很有信心地说:“我一定好好学,争取自己能读书。”
上课时,高志远特意表扬了程凤荣,他说:“今天,我要特意表扬一个值得大家学习的榜样,那就是程凤荣。昨晚上,她刻苦学习,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今天,她来得很早,我看了看她的本子,她把儿子,女儿的名字都写会了。我问她:‘怎么学的?’她说儿子教的,她白天在家学的,学会写了。那她一天就学了七个字,按照这样的学法,这一冬天保证能扫除文盲。那么,我们大家都向她这样努力,扫除文盲还不是很容易吗?……”
还没等他说完,魏金花就故意伸出胳膊高声喊道:“向程凤荣学习!”她的话,引得大伙哈哈大笑起来。
程凤荣捶了她一拳头,笑着说:“行了,你可别寒碜我来了。”
程队长也说道:“寒碜什么?你要这样学,几个月就能扫除文盲,真是大家的榜样!”
韩文义也高兴地说:“那我就彻底解放了!”
高志远又布置了今天的任务:“今天的学习任务就是每人都必须会写全家人的名字,先把全家人的名字写熟练了,可以写亲戚朋友的名字,写全村人的名字。下课前我要检查。”
大家又开始写起来,不会写的问跟前会写的,互帮互学起来。
要下课时,高志远检查了几个人,都写得很好。他便说:“这两天,大家的学习成绩很大,最起码的学会了写全家人的名字,还有很多人,会写全村绝大部分人的名字。我们这样努力,扫除文盲一定不成问题。今天就学到这,下课。”
两晚上写名字的课很成功,高志远也很高兴。接下来,该学什么了呢?他想,全村人的名字不可能都会写,也没必要都会写,但是全村人的姓应该都会写。这一是字比校少,二是今后用到的时候能会写。可是各家的姓怎样教呢?他忽然想到了《百家姓》,那不就是把各个单个的姓编成歌,不就好学了吗?我何必不也把全村人的姓也编成歌,让社员学呢?对,就这样。
第二天出工割地时,他带上了纸笔,休息时,他找出了纸笔,对韩文义说:“你从咱村一头数,把每家的所有人的姓都给我说出来。”
韩文义奇怪地:“你要做什么?”
“夜校让每个社员都写出全村所有人的名字,没必要,但是,可以会写全村人的所有姓氏,是应该的,这以后有用。我还说不全,你给我挨家挨户地说说,我记上。”
韩文义便从村南头老崔家说起:“崔怀武媳妇纪静雯,纪;挨着他们家是大队张书记家,张,他媳妇程凤英,程……”他挨家说下去,高志远挨家记上姓,最后数了数全村一共有二十四个姓,分别是:崔,纪,张,程,黎,周,何,韩,刘,姜,潘,唐,高,李,王,黄,杨,吴,徐,马,胡,朱,洪,柳。
高志远写完后,说:“我想像《百家姓》一样,把咱们村的各家的姓也编成顺口溜,这样教大家,就好记了。”
韩文义高兴地拍着手说:“这点子好,要不单个单个姓怎么记啊!”说完,他看高志远在勾划圈点,往一起凑,先写上“崔纪刘王,程黎周张,何韩潘姜,……”
韩文义在一旁,突然高兴地叫道:“你看,这里有‘盛粥喝汤’!”
黎巧芝笑道:“你饿了吧?还盛粥喝汤呢,还不如盛饺子喝烧酒呢。”
韩文义点着高志远写有姓氏的“程、周、何、唐”说:“你看这不是‘迟周何唐’吗?”
高志远看他指点着说着,也不由笑出声来,说:“你别说,你这样编就更好记了,就是俗气点儿。”
韩文义笑道:“俗气就俗气吧,好记就行,不就是认字吗?”
高志远说:“那就都按它的谐音编编,看还有好记的没有?”
他俩又在里面找,又找出了“李柳胡杨”,韩文义说:“对,就是绿柳胡杨。”接着,又找出了“朱洪黎黄”,韩文义说:“朱本来是红的,梨是黄的。”
黎巧芝听了,不高兴地说道:“那你的‘韩’呢?就是韩脏了。”
韩文义笑道:“韩脏就韩脏,可是没有脏那个姓啊,哎,可以组成‘韩姜’”他又看着姓氏,一拍脑门道,“‘崔马韩姜’就是催马到汉江了。”
高志远也笑道:“巧芝妹妹可成了一字师了!”
他俩一会儿就编出了全村姓氏的顺口溜:“李柳胡杨,朱洪黎黄,吴徐潘王,纪高刘张,崔马韩姜,程周何唐。”
晚上上课,高志远说:“我们从今晚上起,开始学全村各家的姓氏,不会写全村每人的名字,起码得会写全村各家的姓啊。我和韩文义把全村所有的姓氏编成了顺口溜,是为了让大家好记好写。下面我写到黑板上,我们每晚学五个。”说着,他便把“李柳胡杨,朱洪黎黄,吴徐潘王,纪高刘张,崔马韩姜,程周何唐。”都写在黑板上。
他刚写完,韩文义就站起来说道:“我告诉大家记这姓氏的诀窍,‘李柳胡杨’就是绿柳胡杨;‘朱洪黎黄’,就是朱是红的梨是黄的,‘吴徐潘王’就是无需要潘王,‘纪高刘张’就是不用潘王了,得记住刘张;后两名更好记,‘崔马韩姜,迟周何唐’,就是催马到了汉江,盛上粥来就喝汤,有意思吧?”
他说完,引来大家的笑声。大家七嘴八舌地说:“你别说,这样一编排还真好记!””就是盛粥喝汤不好听!””好听不好听的,好记就行!”大家一边说着,一边看着黑板念着,有不认得的就跟着有会认的念,没等高志远领大家读,大家已一遍一遍地念起来。等大家读熟了,高志远便让大家开始写前五个姓,大家念着写着,有念“李柳胡杨,朱洪黎黄”的,也有故意念“绿柳胡杨,朱红梨黄”的,不过,都非常认真地写着。一个小时,有的把八个字都会写了,慢一点儿的,也写会了前五个。高志远找几个人到黑板上写,都能写上,便下课了。
全村的姓氏就够学五天的了,那么这五天,高志远正好可以编下一课的顺口溜。他觉得这编顺口溜的方法很好,容易记,尤其是容易复习。因为,学过的字必须要很好的巩固复习,不好好复习巩固,就顶算没学。所以,他打算一个字学完后,每天都要复习,一直复习一个星期,这样就能记住了。如全村的姓氏,学完最后五个,还要复习前面六天的,也就是自己的姓名,全家的姓名,还有前二十个姓,所以,以后每天的任务就不是五个字,除五个新字外,还得复习前三十个字,这就是个很重的任务了。如果不把学的内容编成容易记住的顺口溜的话,复习起来就困难了。
高志远每天除了干活,教夜校,晚上写日记,还多了个任务就是编课本,虽然很忙很累,但他觉得很充实很快乐。
他把农活名编成的顺口溜是:
扶犁杖,打磙子,
点籽施肥在春季。
薅草间苗和锄地,
耘地趟地在夏季。
割地拉地秋翻地,
打场扬场在秋季。
听说读写学识字,
扫除文盲在冬季。
把粮食作物名称编成的顺口溜是:
小麦燕麦糜子,
玉米高粱黍子,
黄豆黑豆豌豆,
莜麦荞麦谷子。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