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永远的新娘 > 正文 牛郎织女(上)
    经过近一天的旅程,回到林场学校,重新接手自己的“活儿”。

    因为休婚假,学校临时找人代课c管班儿,课程落下不说,明显感觉学生有些“放散羊”。

    我只好一边利用自习时间给学生补课(那时免费的吆),一边重新把班儿抓起来。

    周日上午,我还得去几个调皮的学生家家访。以便“对症下药”c“因材施教”。

    林场学校不同于城里学校。每年到秋冬换季,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劳动。你想象不到的活儿,多着呢!

    经过一春带一夏的湖风劲吹,教室天花板上压盖的保温锯末子,已经所剩不多,得组织学生重新填满。我站在木梯上,当二传手(怕学生站这儿不安全),把装锯末的袋子一一递上去。

    林场给运来几卡车杂木段,是预备一冬天取暖用的燃料。作为班主任,我得组织学生,从家里拿来手锯,把五六米长的木头截成一尺长短,再用斧子劈开,成为烧火柴。为了调动大家积极性c防止有人偷懒耍滑,我实行“包干制”,规定每人锯折c劈开的数目,达不到的当众批评,达到甚至超额的当众表扬。

    学生们干得挺卖力。说实在的,当时的林区学生,读书还远没有干活带劲儿。

    很快教室后墙根处就码起柴垛来,约有一米多高尺宽,长与教室宽度相当。

    这学期的教室取暖,基本不用操心了。剩下的事,不用老师管,班长就会安排好轮流值日:每天都会有学生早到校,负责点火烧热教室的。

    这期间,小夫妻间书信往来频繁。我俩有个不成文约定,除了信的开头必称“亲爱的”,结尾则一定写上“吻你”! 八年后,根据这段真实经历,我创作发表了散文《家书抵万金》。

    文中有这样的描述:

    大概我俩都是“事业型”吧:那时我正带初三毕业班,学生即将中考“冲刺”,我走不开;妻是单位业务上的“顶梁柱”,也来不了。无奈,我们的情感交流唯有寄托于两地的鸿雁传书啦。我们这个小林场,当时每周只有三天投递报刊c信件。每当邮递员到学校来,我们这些家居外地的住宿年轻教师,都跑出来围住邮递员,看看有没有自己的信。那时,我们真想喊一声:邮递员万岁!

    我盼来的信件,多一半是妻子写来的。白天,办公室里人多眼杂,每次收到妻的信,我先大致浏览一下主要内容,然后就放进办公室的抽屉里锁好。晚饭后,我照例去学校备课,这时,语文组办公室的整个空间,都归属于我了。我把门关好,沏上一杯茉莉花,淡淡的茶香便弥漫在屋子里。我一边阅信边品茗,逐字逐句的读着,细细的品味着,想象着妻子写信时的姿态c面容,再读上一遍,再想象一次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妻那纯情的话语,象潺潺清泉,滋润着我干渴的心田;妻那缠绵的情话,有如无声的音符,谱成优美的和旋

    每到周日,照例是我给妻回信的日子,在薄薄的信笺上,我和妻饶有兴致的谈我的学生c我的同事c我的日常生活,当然更多的是让思恋的潮水放纵奔流着就这样,一封封家书,成为我生活的组成部分,伴随着我度过了独在他乡为异客的那段日子。

    足足忙活了一个半月,我才顾上请假回家探亲一次。

    到家,休息会儿。一边帮着家里干点杂活,一边盼着天黑英淑下班回家。

    终于等到爱妻进门了,我赶紧把她拉进新房屋里。帮她脱掉棉外衣,先给她捂热凉手,再双手搂住她纤细的腰,在其还没完全缓过冻来的脸上,狠狠的亲着c疯狂的舌吻要不是跟老人住一块,真想马上就跟她   久别胜新婚,此言不虚呀。

    英淑还是清醒的,说:“亲爱的,咱先别这样,爸妈该有想法了,等吃过晚饭吧。”

    晚餐毕,收拾完桌子,新媳妇洗完碗筷,上炕休息去了。我又陪父母在外屋说会儿话。等他们回到小屋休息,这才真正到了“小两口时间。”

    我先用脸盆打来热水,让妻洗脸洗脚我再换盆新水,也把自己洗干净。铺床c放被,然后我迫不及待,行使丈夫的权利亲热完后,突然发现她竟无声的流下泪来。我有些发懵:“你怎么了?”她也不说话。

    我暗自揣摸:不说也能明白大概,独守空房,“王二姐思夫”?个中滋味,怎能好受的了啊? 委屈你了,英淑,我的新娘,我的爱妻!

    只待了几天,刚刚归巢的倦鸟,又得匆匆飞走。

    在家的时间怎么那么快?感觉没做什么事呢:也不过帮助妻做了几顿饭,洗了几件衣服,看过两场电影,陪伴她度过几个激情夜晚,说了一大堆话

    待我再次回到城里家时,已经是寒假了。

    能有近一个月长假陪新娘子,感觉太幸福了,总算能找补回我俩的“蜜月”了。

    就在这个假期里,我播撒在妻爱情土地上的种子,不经意间,已经开始悄悄萌芽!

    当时,我们尚不知晓。

    在一切能利用的时间里,我俩都出双入对,形影不离:一起帮双方父母干家务,去粮店买粮(统一配给的)c劈柴c洗被罩褥单,往板棚子倒运燃煤。

    当然,也一块观看新影片,看完依旧争论不休,“替古人担忧”。

    除夕日,中午我陪她回娘家,精心买上礼物带着。和妻弟c妻妹一起举杯,为岳父祝寿。

    据英淑讲:当年她祖母生其父时,都放好桌子准备吃年夜饺子了,肚子里孩子要出生了,硬是没让奶奶吃上年三十的饺子。

    下午两三点钟,我们又赶回父亲家,新媳妇去准备年夜饭原材料;我赶紧去门口贴好春联,到阳台挂上红灯笼:每年这都是我老爸相当看重的“大事”。弄好后,我进厨房帮着择菜洗菜啥的。预备停当,我俩进里屋休息。

    我和英淑一边喝着老爸泡好的花茶,一边陪着老人唠嗑,看看电视里的文艺节目。

    冬季昼短,天黑得早。爸去厨房麻利的烹炒凉拌,妻给他打下手,那时她还不会做饭呢,正好跟父亲学学。

    菜端上桌了,有荤素6道菜。其中煎黄花鱼c小鸡炖榛蘑,都是老爸预先拾掇做好的。

    我和妻倡议,举起手中酒杯,共祝全家人春节快乐,大家碰杯后,晚宴开席

    饭后,我和弟弟捡利索桌子。妻到外间屋去,洗碗筷c杯碟,我负责和饺子面(提前醒面)c剁馅,做好包年夜饺子准备工作。

    我又同弟弟下了几盘象棋,都是我输。看看时间差不多,我拿过几个塑料凳,把面板支在里屋,和妻一起包饺子,按老例儿要包上几枚1角c5角硬币,看谁能先吃到来年好预兆。包好饺子先拿到阳台冷藏放着。临近午夜,老爸让儿媳去下饺子,领着我和弟弟,到楼台上鸣放鞭炮c烟花

    大年初一,早起,我俩先给爸妈鞠躬拜年。饭后,再去给岳父母鞠躬拜年。转了几条街,到她单位领导c我的老师家拜年。

    去杨叔家拜年时,我俩还享受其女儿c女婿待遇,也给数额相同的压岁红包呢。

    寒假结束。我带着“蜜月”的喜悦赶回。

    路途偶遇一妇人,引出下面的故事。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