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有些热,但对于吹惯了空调的陈晓,这样的温度却并没有让他觉得受不了。感叹着年轻就是好,十八岁的身体,说白了这不还有长个的空间么。别看王凯这小子此时只有自己脖子高,等再过两年,也就是十八的时候这小子的个子是撒开欢的往上窜,一路窜到一米八,那时候就轮到自己仰头望着他了。
重生一辈子,陈晓觉得这次怎么着也不能在个头上落伍,得长个。怎么长?多吃多运动呗,起码不能被甩开太多吧。
不过这种事暂时也就是想想。
雪糕手工制作起来比较复杂,除了初期的调料以外,放在冰箱里每隔两小时拿出来搅拌这个也不能含糊,搅拌不好会有冰渣,影响口感。
这跟冰棍不同,冰棍是冰棍,雪糕是雪糕,一个硬梆梆,一个粉糯糯。既然要做,那当然是做自己拿手的了。
客厅里是四人长城,来回搓的哗哗响。陈妈和小姑收拾完碗筷以后又开始忙着摘菜。就算是城市,家务活也是永远都做不完的。毕竟这跟后来不一样,后来的小商小贩为了增强竞争力,各方面都给你服务的妥妥当当的,毛豆给你剥好,买回家直接洗洗炒就完了,花生米也是给你弄好的,还有各种不同的口味,麻辣的,咸味的,水煮的,买回家直接扔嘴里就行了。
但这年头不一样,毛豆是带壳的,花生是生的,要嫌麻烦,那就买别的菜。
当然,趁着周末来爷爷奶奶家帮忙做点家务,也算是孝心的一种。
“妈,剥好的毛豆我直接放冰箱了。”陈妈。
“哦,好。”奶奶在客厅里回着,还不忘打牌:“东风。”
“碰!”这是爷爷。
陈晓和王凯在里屋看电视,片子是那种特别老特别老的武侠片,特效就是双手一推,轰出去一个小圆球。王凯看的津津有味,陈晓就没什么兴趣了,一个是片子太老,另一个就是这十七寸的老式彩电,怎么看怎么脑仁疼。
每隔两小时,他就打开一次冰箱,把里面的雪糕料取出来,用筷子搅拌。
“整的好像比咱们都忙。”陈妈哼哼唧唧。
小姑说:“算了,难得孩子有兴趣,愿意折腾就给他折腾呗。反正马上厂子里又要发奶粉,没事。”
“那也不能这么糟蹋东西吧?”
“嗨,孩子喜欢,你就由着他去呗。”
这会儿的家里正红火着呢,一家人都在工厂做工,出门在外都是昂首挺胸的。用爷爷的话来讲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只能拉板车,像无业游民一样摆个小摊蹲在那里。可见这会儿家里面对做小买卖的人偏见有多大。
要是跟他们说自己接下来要在外面做点小生意,就算是独生子女,照样屁股开花。
这事儿不能说,得掖着。
几圈麻将下来,爷爷赢了,高兴在那眉开眼笑,给了陈晓和王凯每人两块钱零花。晚上吃过晚饭,一家人聊了一阵子,然后相继离去。
端着自己亲手炮制的雪糕,用棉布裹着,回家之后往冰箱里一塞。照样是少不了老妈的一阵数落,不过也就是走个过场了。
这个时候的陈晓突然挺感谢小姑的,要不是小姑在老妈面前劝慰了几句,他估计老妈可以一直唠叨到明天早上。
洗澡,睡觉。
第二天一早,等父母全部上班去了,陈晓爬起来了。在阳台那堆乱七八糟的家伙什里翻出一个大木箱,用棉布裹了,将一晚上下来冻好的雪糕还有冰块一股脑全塞了进去。等到王凯把自行车推过来,他把木箱扛到自行车后座上,一起推着车卖雪糕去了。
清早的集市很热闹,老人,孩子,上早班的,下夜班的,毕竟熬夜的人少。那来来回回热闹的,一点不比中午或者晚上下班潮那会儿差。
各个胡同口里的早点铺早就开张了,大蒸笼,大锅子,全是摆外面的,盖子一掀开,那香味弥漫的,到处都是。
花两毛钱买了两个大饼油条,陈晓和王凯人手一个,囫囵吞完以后两人就开始干活了。
这年头卖雪糕,用不着吆喝,也用不着像后来那样整一个大冰柜往店门外一杵。90年代卖冰棍,六月天,推着个自行车,后座上摆着个用棉布裹着的大箱子,基本上就是卖冰棍的了。
事实上也的确用不着吆喝,出了生活区,还没走到水上公园那里,迎面的就有家长带着孩子上门了。
“有雪糕没?花脸那种的。”
“花脸的没有,有差不多的。”
“多少钱?”
“四毛。”
要的是雪糕,而不是冰棍。因为这个时候的冷饮市场,已经开始被雪糕吞并。很多人都说这个年代房产股票如何如何,却极少有人发现,其实冷饮行业也是在这个年代开始飞起来的。那就是传统冰棍的退伍,以及雪糕类的崛起。
作为当时的哈根达斯,花脸雪糕以每支5毛的价格,在当时每个月只有几十块钱工资的环境里,愣是以奢侈品的身份走进了千家万户。
但其实,花脸雪糕的成分远没有想像里那么神奇,牛奶,鸡蛋,可可,仅此而已。放在后来,这些只不过是制作雪糕最基本的材料。陈晓做的就是这种,不过这次,他按照后来的口味,往里面添加了些其他的味道。
“给我来一根。”
“好的。”
打开箱子,顿时就是一阵冷气扑面。
当看到里面的东西时,妇人家长微微皱了皱眉头:“怎么连包装纸都没有?”
“都是自家做的,小本买卖,搞不起包装。”陈晓笑笑,从里面拿了一根杏仁口味的,递给那八九岁的孩子。
妇人还想再说些什么,没成想她孩子拽了她一下,嘴里咀嚼着杏仁口味的雪糕,一脸高兴的说:“妈妈,好吃。”
妇人终究是满意了,爽快了付了四毛钱,带着孩子走了。
拿着钱在眼前看了看,陈晓把它揣进兜里。
就没拿过一毛两毛的钞票,他在适应。
这是小本买卖,钱是少了点,可这是一种态度,他想要以新的姿态来迎接以后那些机遇。
虽说是知道历史的变迁,但难道还要坐在家里等着么。总要做些改变,应该改变的不光是轨迹,也有自己。
陈晓开始吆喝了,真正就像那些小商小贩一样开始呼喊。
六月份的天气是个祥瑞的兆头,围着小湖公园不过两圈,两个小时不到,一箱子雪糕就全卖完了。
推车子回家那么一数,24。
240张1毛,摊在桌上摊了好大一片。
“相当于爸妈小半个月的工资啊,哥。”王凯直接就站起来了,本来刚出门那会儿他并不看好这门小买卖来着。
陈晓嗯了一声:“得除去成本。”其实也没有什么成本,奶粉,核桃,鸡蛋,都是自家冰箱里拿的。但就算把这些材料折现,不过也才三四块钱。
纯赚了20多,这利润的确是不少了。
90年代,20块钱能做的事情有很多,但具体能做些什么,陈晓有些记不清了。
“明天咱们还去不?”大概是尝到了赚钱的甜头,望着桌上零零碎碎的毛票子,王凯在那舔着嘴角。仿佛这玩意比雪糕还甜。
“瞧你那点出息。”陈晓笑骂。一伙收拾,把钱统统收进自己屋里的抽屉里,夹在高中课本里面。为了避免让爸妈发现,还特地用钥匙锁上。
肯定是要锁上的,不然爸妈一看见,一追问,各种麻烦事都来了。
这种事吧,就得掖着。
“那咱们明天还去不?”王凯追问。
“去,当然要去。”陈晓重重点头。
雷打不动。
自己的手艺就是这套,穿越的时间刚好又是入暑,这么好的机会给它放掉,那不是在骂天吗。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