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碧海悠悠 > 《碧海悠悠》正文 第四章 鸥逸乐风恬(三)
    唐存远和几个同事一走,办公室立即显得空荡荡。有时,大家都觉得房子应该大一点,给渔民和经营者办事宽松一点。但忙的时间一过,这种要求就显得不那么迫切。平时渔政海监办公室里的功夫忙闲不均,有一定的季节性,这和水上的执勤不同。

    杜海生办了几个人的证,收了几个人的费,喝了一些茶,和有事没事的渔民讲了几句话。估计没什么人会来了,就想起了那条船,想起了那条船就站起来往门外走。

    办公室旁边就是停靠执勤船艇的码头,快艇都去了整修,只看到执勤船停靠着。老杜趁此轻松,下到机舱,和舱里的轮机人员玩起了硬板活板套板螺丝刀等物。船正在作机器保养,同事们忙着拆卸清理,忙着抬上搬下。老杜是轮机出身,这下子手一痒,瘾一来,立即卷起了裤脚衣袖,也作指导,也作劳力。

    有时大家就默默地做,有时大家就讲一些话。干熟了这一行,不用语言,大家都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要什么工具,要谁来操作,要哪个地方下手用力。觉得沉闷,便讲一些有趣的事。要么是夸张,要么是幽默。总有人在适当的时候要讲一讲,也总有人在合适的时候被撩一撩。

    在这里,杜海生主要负责一些办公室的事务,唐存远主要负责执勤、查处这些外勤的事。刚过知天命不久的老杜,三十多年前就和船和轮机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跟船的机械动力开始打交道时,这一行可不是很多人可以干的事。那时是军人,便随着和自己一起服役的炮艇,在海洋上钻风博浪。熬过那天旋地转,五内颠倒的艰辛难耐,一个年轻的农民,成了一个娴熟操纵机器,知晓风浪秉性,心志坚毅的海洋守护人。当他脱下戎装,他的生命还是不能与船和船机分开。在这里,他和比他小五、六岁的唐成远共事了十多年。好多年前,唐存远和他成了跟海洋、跟船只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正副大队长。

    估计他也不会想到,自己一旦来到了海洋,就没办法离开了。于是,海、船、轮机,就自自然然和他有了不可分割的联系。登船、开机、出海航行,便理所当然的成了他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听着机器的声音,迎着吹拂的来风,踏着无尽的波涛,望着悠悠的海天,生命的脚步,就在这时空中行进。有海天的宽阔,有空旷的寂寞;有朝霞夕阳的情趣,有雾色月影的愁思。等等,等等。

    谁能体会这样一种感情呢?内心世界,只有阅历丰富的刻意解读者,才会从他的脸上,窥见些少的痕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海者痴。这个痴对别人可能一时说不准,可对于这位老轮机,却很适合。他本来是一个山村的农民,于今却粘上了海,这算不算是一种忘本,抑或算不算是一种背叛呢?这位老轮机的出生时辰五行缺水,而且缺得够猛,几乎是滴水难寻,一片旱象。且火旺土厚,偏颇太过,从传统的命理来讲,这可是不太好。八字讲究的是平顺,讲究的是有情,讲究的是五行推转,福禄寿禧才不缺,才不会坎坷崎岖,才不会忧患重重。其实,真的要五行流转,八字平和,那是很少有的。但这没关系,命理学上还有方法,那就是在时辰之外添加,八字不能变,其它能变,以改正纠偏。或名字,或工作,或方位,或居住地,等等。当然,这都是比较一般,比较初等的,比较讲究外在条件的方法。老一辈的人就按照老规矩,缺什么便补什么。在他的名字里补上海,这下水就够多了吧。这一补,就把他永远地和汪洋浩瀚联系了起来。同时,和海洋有关的感情也慢慢地培养了起来,和海洋有关的事情也慢慢成了记忆的组成,和海洋相处相就相互动也便年复一年。出去外面,他总觉得家里的水甜,总觉得海边的风清。当然,山村的老家同样感情深厚,难以释怀,时有思念。一边是千倾海浪,一边是万壑松涛,这都怎么分别,怎么割舍?既然分不了,割不了,那就不分吧,那就不舍吧。就这样随遇而安,在山乐山,在水乐水吧。你若是要他把这种感情说出来,谈出来,那可能不行,那可难为了他。你只能从他平时的眼神,讲话的声调,做事的动作,来体会,来把握。在海边,在海洋,这一过就三十多年,是一种忘本,是一种背叛。但更是一种提升,更是一种蜕变。

    大队的办公室就在海边,离执勤船艇停靠的码头不远。当初,他、唐开远和大多数同事,都主张把办公的地方设在既方便登船执勤,又方便给渔民办证的地方,自然而然,就选在这里了。自己要出勤,一迈腿就到;渔民要办事,一上岸就办,确实方便。在这码头,原来是渔业生产码头的一部分,停靠过三代执勤船。这队伍刚成立不久,正所谓筚路篮褛以启山林的草莱初创之时。如果把山林版换成海洋版的话,那就是刳木为舟以济沧海的试水弄潮之日。那是在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当时还时兴土法上马因陋就简,便打报告向上面要了一点钱,买了一艘渔业生产的旧虾艇,稍加整修,涂上油漆,打上船名号,便高扯令旗开船出海了。由于刚刚开始有环境资源这件事,似乎一般人都没在意他们的存在。加上这条工作船的自身形象的先天缺陷,更难让其他人有所关切。远远看去,似乎和长年累月在海上打鱼的船只没多大区别。这艘遗老遗少般的执勤船,就这样史无前例的在中国古老海洋开始了规范经济生产行为的工作。没有人觉得发生了重要的事情,更没人会把它和开创性、划时代联系起来。如果有人这样讲,不是把人吓到就是让人笑脱大牙。用了一段时间之后,这艘船的使用者体会到,这条旧虾艇确实是老得可以的了,不然以前的主人也不会以极低的价格爽快地出让。他们于是产生了换船的想法,换船的想法很快变成行动,行动的结果是一艘海军退役的鱼雷快艇,成了他们的海上巡航装备。鱼雷快艇的气势果然不同,它的速度使海上检查的效果提高了不少,但那惊人的耗油和要经常保养的费用,却成了难以排遣的压力。这时,时间已经到了九十年代中期,人们的想法和实际的需要,促成了真正用于海洋和生产管理公务船的出现。通过他们的努力,通过不厌其繁的汇报、申请、游说后,终于,一艘设计排水量一百多吨,主机马力一千多匹,巡航速度十多节的标准配备的执勤公务船,成了他们在海上游弋的工作平台。可以舒适地住人,可以方便地办案,可以暂扣违规船,可以系靠大小快艇。和第一艘比起来,这船给人的感觉是今时不同往日,今年当真胜过旧年。

    对于这三条船,杜海生都有着很深切的了解,几乎都熟悉上面的每一颗螺丝钉,船机的性能也算了如指掌。有时候,这只能叫做没有办法,谁叫他是轮机出身呢。有时候,这也可以称为有爱好,反正见了铜铁机件就来了感情。海洋感召了他,船机陪伴了他,困难磨砺了他,时间成全了他。这样,他就有了对机器的偏好,这种偏好使他很容易了解机器的结构和秉性,这种了解又使他的偏好越发严重起来,于是乎也越发难分难解。

    当他们把机器摆弄好,太阳已经西下,挂在海湾西侧的山岗上。杜海生停手,让其他人清理现场,放好工具。他走出机舱,洗干净手,上到岸上,在夕阳和晚风中慢慢走向办公楼。

    远处,有海鸥随风翻飞,近处,有鹭鸟伫立等待;船艇随波漂浮,粼光逐浪闪耀。夕阳中的他,还有其他的路上码头上行走的人,都带着自己长长的身影,向着目的地移动。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