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亭带着童牧,在滇池路口找到了那家专营国内外摄影器材的商店。
走进狭窄的店堂,只见靠墙布满了透明的电子干燥柜,恒温恒湿的玻璃柜里全是各种型号的昂贵进口照机和镜头。转过身再看柜台,里面陈列着的主要是各种国产和日本的新款135相机,明码标价之下,要比电子干燥柜里的这又不是数码单反时代,至于走投无路的去给日本人送研发经费吗?要不是世界人民在小型轻便的全自动相机上给日本人赚了太多钱,鬼子哪有那么多钱去研发数码相机。这年头欧洲销量第一的相机也是日本货,没办法,日本货相对欧洲货要便宜的多,做的也小巧,搭载的电子辅助拍摄功能多,但论画质并不比国货好,但很适合小白用户拿来就拍的摄影需求。
“不买日本货,也不要135,你挑个120的。”胡一亭头也不回地继续欣赏电子干燥柜里的进口相机。
童牧以为胡一亭要省钱,回过头甜甜一笑:“麻烦您给我挑个120的,135全画幅的太贵了,我们要中画幅就好,我们只有两个人,用不了那么大。”
男青年闻言想笑,但望着童牧天仙般的笑容,觉得嘲笑这样的美女实在太过亵渎,一时间只痴痴看着童牧的明媚笑容,尴尬无语。
老师傅却不管那么多,呵呵笑道:“120的可比135的要贵,胶片也费钱,冲洗也费钱,姑娘你别搞错了,120虽然叫中画幅相机,但比135的全画幅相机的成像面积大多了。”
童牧傻了:“是吗,这我可不懂,我听他的,他说买120,我们就买120。”
男青年妒意满满地望了眼胡一亭的背影,随即笑着对童牧道:“国产120相机我们这儿只有海鸥4a,出口转内销的好东西,2300一台,保证质量!不过你有钱买120相机,还不如添点钱买个日本的全自动135相机呢。”
胡一亭继续看着橱窗,头也不回,像是没听见身后在说什么,心想:“中国在八十年代曾经是世界上照相机品牌最多的国家,国家对这个市场完全放手让全国各种企业去闯,按理说这是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了吧?产品五花八门也曾出口五大洲四大洋,可如今呢?一片惨淡!再过五六年呢?中国还能有一个照相机牌子活下来吗?什么自由市场,自由竞争,若没有市场垄断份额带来的高利润来投入技术研发,那些经济学理论全都是屁话,穷国就该集中力量办大事,搞好一个垄断品牌赚钱研发才对,这么多年了,要是当初照相机行业只搞一个民族品牌,一个领袖厂商,比如凤凰或者海鸥,一个搞镜头,一个搞相机,联手起来,像国家电网那样垄断利润,持续研发,也不至于最终输的连底裤都当掉……”
童牧听见胡一亭自言自语嘀嘀咕咕,回头道:“胡一亭你说什么呢?赶紧拿主意吧,我可不懂相机。”
胡一亭从思绪中走出来,笑指着眼前橱窗里一台四四方方如吐司面包般的呆萌的照相机道:“老婆你看,这就是让我爸当年垂涎三尺的哈苏120相机,不过那时候可买不起这玩意,买了个凤凰的135相机都当宝贝。”
童牧凑过来看:“你说爸喜欢这个牌子啊?”
“嗯,120相机以前都是专业摄影记者用的,我爸说毛爷爷老婆也最喜欢用120相机,尤其钟爱瑞典的哈苏。哈苏这玩意算瑞典的国宝相机品牌了,美国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月时用的军用相机就是哈苏的500el。
还有啊,你记着,120相机用的中画幅胶卷是6公分乘6公分,而135相机听着好听叫全画幅相机,其实胶卷只有3.6公分乘2.4公分,单张胶片面积只有中画幅相机的四分之一不到,像素当然就差了很多,普通135相机拍出的胶卷,照片基本上放大到八寸就到头了,除非是特别好的镜头比如德国徕卡十几万的完赶紧从柜台后面的柜子里翻出原装的包装箱,取出说明书给胡一亭看。
胡一亭边看边给童牧翻译几句“……有ttl测光嗯挺好……自动调准闪灯曝光……1/500秒高速闪光同步……可选6cm*4.5cm片幅和全画幅胶片尺寸……每副0.8秒连续拍摄……多重曝光……”见童牧听的茫然不知所谓,只好不再罗嗦,又问:“这么贵的相机,你们店不送点赠品吗?”
青年望了望老师傅,老师傅开口道:“送你个三脚架吧,国产最好的牌子,又轻又结实,单买要五百多呢,再送你一组清灰套件,一个高级摄影器材包。”
胡一亭想了想,笑道:“行,拍好照片不能手抖,没三脚架的确不方便,有了它也不用麻烦旁人帮忙拍照了,可您不再送个闪光灯吗?”
老师傅想了想:“原盒不包括闪光灯,再送你两卷进口胶卷吧,再说这么好的专业相机和镜头,配什么杂牌闪光灯呀,又要接镜头线,又要架灯,太麻烦了,在暗处你拿掉遮光罩直接用长曝,比普通相机用闪光灯打出来的内容还丰富的多。”
胡一亭摸摸耳朵:“谢谢您提醒,那您有哈苏专用闪光灯吗?另外再给我来十卷胶卷吧,要最好的。”
老师傅点头道:“哈苏原装闪光灯1600。”
胡一亭吓一跳:“这么贵……好吧,给我配一个,有闪光灯总是心里踏实些。”
这时男青年开始教童牧如何开相机顶端取景器,童牧望着烟囱一般突然从机顶跳出的大方框吓了一跳,随即笑着把镜头对准胡一亭,低头在取景器里看着他。
胡一亭温馨地笑着:“这玩意用长了你就会发现,拍摄乐趣比那些135相机强多了,操作手感和拍摄乐趣上的差距就像法拉利和夏利区别那么大,至于拍摄效果,即便是二十年后的数码机也取代不了这么高档的120相机。等将来有了数码后背盒,换下这个胶片后背盒,又能延寿几十年。”
童牧在店员指导下找到位于相机前部右下方的快门,笑道:“我第一次见到相机快门在这个地方的。”
店员掰开侧面杠杆,让童牧用手指夹住。
“嗯,这样按起来轻松多了,这机器设计考虑挺周到的呢。”
接着店员取来胶卷,从机背的片盒里抽出片芯,教童牧如何上卷,120胶卷的上卷方式完全迥异于135胶卷,但童牧心灵手巧,一学就会,拆开重新亲自上卷后,将片芯塞入胶卷盒,关上盒盖。
店员接着教童牧用片芯上的摇把将第一张胶卷摇到拍摄位置,见到胶卷指示器上露出数字1后,店员道:“这就可以拍了。”
童牧欣然一笑,端着相机退后一步,打开取景框低头看着取景器,用镜头对着胡一亭瞄了几秒,右手修长的中指在机身前方底部快门上轻轻一摁,咔嚓!就是一张。
“哈哈,我拍到你了。”
胡一亭笑道:“好玩吧,这一卷胶卷有十二张,你多按几次就没了。”
童牧吐了吐舌头,惊讶道:“我记得我爸以前的相机一卷能拍三十六七张呢。”
那男青年店员也笑道:“120胶卷面积大成像好,用的当然费,每一张都要想好了再拍,不然太可惜了,但每一张冲出来都是惊喜,值得收藏一辈子。”
接着店员又教了童牧一些过片、预升、卷片、换盒等注意事项,于是童牧打开随身的白色单肩皮包,拿出一万一叠的四叠钞票摞在桌上。
男青年开始一遍一遍的数钱,数了两遍又交给老师傅数了一遍,自己从身后货柜里取出三脚架、闪光灯、清灰套件和胶卷。
胡一亭把相机背带穿好,将物品一一放进摄影器材包,童牧收了找钱,两人这才出门逛街去了。
望着两人走出店门,男青年吐了吐舌头:“这小姑娘真是漂亮的一塌糊涂,有钱的一塌糊涂,也不知道什么来头。”
老师傅笑着继续埋头修理手中相机,道:“看着眼熟,像电影明星。”
男青年脑海中灵光一闪,猛地一拍大腿:“呀!是呀!她是童牧!哎呀你看我这脑子!怎么就没反应过来!她是在春晚上唱歌的!那个歌星童牧呀!”
老师傅迷茫道:“是吗?怪不得这么漂亮,立在店里简直亮的晃眼,气质真是太好了,啧啧……”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