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中国雄师:一野档案 > 第 57 章
    。在部署上,以第四十军从金化至加平线劈开战役缺口,将敌东西割裂,并以第三十九军牵制华川和春川间之美军不使其西援;与此同时,集中第三兵团从正面突击,第九、第十九兵团分由两翼突击,并实施战役迂回,首先歼灭南朝鲜第一师、英第二十九旅、美第三师(欠一个团)、土耳其旅、南朝鲜第六师,尔后再会歼美第二十四、第二十五两师。为防止“联合国军”登陆和空降,以第四十二军位于元山、阳德地区,第三十八军位于肃川地区,第四十七军(4月11日入朝)位于平壤地区;另建议人民军以两个军团分别位于淮阳、华川地区和沙里院、载宁地区,待“联合国军”登陆和空降后,将其消灭之。

    4月10日,彭德怀司令员将这一基本部署报告了máo zé dōng主席。4月13日,máo zé dōng主席复电表示“完全同意你的预定部署,望依情况坚决执行之。”

    第十九兵团指挥第六十三、六十四、六十五军和人民军第一军团,配属pào兵第八师之第三十一团、四十四团,从右翼突击。在扫除临津以西之敌后,在德岘洞、无等里地段上突过临津口,首先歼灭绀岳山地区之英第二十九旅,尔后向东豆川里、旺方山、抱川方向突击,协同第三、第九兵团会歼美第二十四、二十五师。突过临津江后,以一个军迅速向议政府实施战役迂回,断敌退路,阻敌增援,得手后以一部向汉城推进,并相机占领之。

    4月22日夜,我第六十三、六十四军和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切断了临津江西岸之敌。第一梯队师于23日凌晨突过位于“三八线”附近的临津江。第六十三军攻占了江南要点绀岳山和瓮店洞以南398.1高地,歼敌一部,以后继续向磨叉山、神岩里英第二十九旅阵地进攻。

    担任战役迂回任务的第六十四军攻占长坡里、高士洞一线后,在江南岸弥陀寺以北地区受阻,未能迅速突破伪第一师主阵地。

    24日,第六十三军攻占磨叉山、雪马里,歼英第二十九旅一部。第六十四军为迅速击破当面之敌,向议政府方向实施战役迂回,但由于缺乏连续攻击的准备,未组织有效的pào火支援,在攻击东文里时再次受阻。

    而此时兵团第二梯队第六十五军两个师已渡过临津江,致使我军五个师的兵力大部拥挤在长坡里、高士洞、马智里以北、临津江南岸约20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区内,遭敌pào兵、航空兵、火力突击,伤亡较大,影响了向议政府实施战役迂回和歼灭英军第二十九旅的任务按时达成。

    为了发展胜利,第十九兵团调整部署后于25日18时继续向当面之伪第一师、英第二十九旅进攻,突破了敌人之阵地,于24时前后先后占领了汶山、法院里、葛谷里、中牌里、七峰山一线。先后歼灭伪第一师一部和英第二十九旅格特斯特郡团第一营及坦克团大部,共计4000多人。该兵团第六十四军先遣支队以坚决勇猛的动作突入敌纵深二十五里,前出到议政府西南之道峰山,对敌侧后造成了威胁。第六十三军第一八九师在土桥杨包围敌2000余人,与敌激战一小时后,由于断敌退路的兵力仅一个营,敌在20余架飞机支援下以80辆坦克为先导,突围南逃。

    至28日,第十九兵团攻占国祀锋、梧琴里、白云台地区。这一天,敌军主力撤至汉城及北汉江、昭阳江以南继续组织防御,美骑兵第一师西调汉城之后,在汉城周围组成了绵密的火制地带,妄图诱我攻城,给我以大量杀伤。我军鉴于在汉城以北歼敌战机已失,主力遂于29日停止了进攻,而以一部兵力逼近汉城,前出至汉城近郊之北岳山;一部逼近汉江,占领退溪院里、九陵山、金谷里、磨石隅里一线地区;一部渡过昭阳江,占领春川以东之九峰山、坪村里地区,与敌保持接触,掩护主力在高阳、议政府、抱川、华川及春川以北地区整补,准备新的作战。至此,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作战遂告结束。

    5月6日,联司首长下达战役第二阶段预备作战命令,其中命令第十九兵团在西线积极配合第九兵团和东线人民军前线指挥部所属部队的行动,要求第十九兵团在钳制方向上要认真地积极地实施佯动,将美军主力吸引于西线。

    5月初,西线第十九兵团和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开始在汉城方向和汉江下游实施佯动,展开了积极的战斗活动,不断地袭击敌人,同时还在清平川、磨石隅里及汉城以西,公开调查汉江以南兵要地志,摆出我军迂回汉城及渡江南进的姿态。

    第十九兵团的行动果真引起了敌军的警觉。侵略军总司令李奇微惊呼:“汉城面临第二次危机”。

    5月16日,我各突击兵力按预定计划先后向敌发起猛烈突击。第十九兵团以四个师的兵力分别向高阳、道峰里、退溪院里、金谷里、麾石隅里、清平川、上泉里之敌进攻,17日攻占上述各地,并歼敌一部。18日4时,第六十三军南渡北汉江,占领通方山、罗山、凤尾山、508.7高地。在抗击敌人反击中,歼美军一个营和伪军三个连的大部。后由于敌军增强了防御,我军若继续前进,不仅不易消灭敌人,反而会增添困难,所以联司首长决定停止进攻,于21日结束第二阶段作战。

    战役第二阶段结束后,联司首长为了争取主力集结休整,总结作战经验,于5月21日下达指示,决定各兵团留一个师至一个军的兵力,从现在位置起,采取机动防御,节节阻击,杀伤消耗敌人,掩护各兵团主力转移至渭川里、朔宁、文惠里之线及其以北地区进行休整。其中规定第十九兵团主力转移到渭川里、涟川以北地区休整,留一个军(或四个师)从议政府、清平川之线布防,利用东豆川里、抱川、机山里南北有利地形,采取纵深配备,阻击敌人。

    然而,就在我军主力尚未转移时,敌军利用我军补给困难的弱点,于23日晨开始有计划地猛力反扑。很快,第六十五军右翼暴露,我第三兵团和第十九兵团接合部加平方面出现缺口。24日,各路敌军继续北犯,我第六十五军自议政府、清平川一线后撤20至30里,收缩至龙岩里、旺方山一线,使第三与第十九兵团接合部间本已出现的缺口又进一步扩大。这样,我军最初所确定的机动防御开始线未及形成,即被敌突入,并且还在两个方向即西线的加平和东线的麟蹄被敌分割,形势十分不利。

    根据新的情况,志愿军首长于24日22时发出指示,要求各军克服困难,有计划地布置掩护,并选择有利地形采取伏击、反击的手段,求得消灭敌人一部,停止敌人的进攻。25日,在西线,我第六十五军在节节阻击之后,除一部于七峰山、海龙山阻敌外,主力于当晚撤至汉滩川以北地区,未能按计划完成议政府至清平川地区阻敌半月至二十天的任务。

    26日,伪第一师已占汶山并越过临津江,美第一军已沿京义铁路线两侧推进至钳岳山、逍遥洞、梁文里及机山里线,继续向我第六十五军前沿铜幕里、哨城里、钟悬山、艮子里进攻。

    27日,进攻之敌进占汶山、永平、华川、富坪里、麟蹄线,仍企图向铁原、金化、杨口进攻。联司首长为稳定局势,决定部分军停止休整计划,立即转入防御,迅速将第六十三、第六十四、第十五、第二十六、第二十及人民军第五、第二、第三军团主力展开于临津江、汉滩川以北芝浦里、华川、杨口、杆城地区进行防御。28日至30日,我第六十五军对进占涟川以南地区之敌实施反击,歼敌一部。随着我军反击作战的胜利和全线防御布势的完成,敌之追击行动已被我阻止,整个战局趋于稳定。至6月10日,我军主动撤出铁原、金化,将敌阻止在“三八线”附近,敌我双方均转入防御,第五次战役遂告结束。

    敌人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于1951年9月29日开始发动秋季攻势。10月2日,联司发出指示,令第十九兵团坚决抗击敌之进攻,大量杀伤敌人,并在有利条件下实施反击,以粉碎敌人攻势。

    在第六十四军防御正面,进攻之敌为英联邦第一师和美骑兵第一师第五团一部。其进攻重点为高旺山、马良山。每天,敌均以一至两个团的兵力向我猛攻,激战至10月4日16时,我主动撤离高旺山及其以西227.0高地。10月5日以后,敌将进攻重点指向马良山及其西南216.8高地,并改取集中兵力、火力逐点进行攻击的战术,每天均以一个多团的兵力在猛烈pào火支援下进行多梯队的轮番攻击。我马良山阵地曾五次失而复得。我防守216.8高地的一个连,依托坑道式掩蔽部曾在一天之内连续击退敌21次冲击,毙伤敌700余人,而我仅伤亡26人。激战至8日,我军在给敌大量杀伤后主动撤出黄鸡山、基谷里、白石洞、伍炭里一线继续防御。第六十四军经过五昼夜激战,共毙伤敌2600余人,敌仅前进三公里,取得了秋季防御作战的重大胜利。

    10月25日,在双方商定的新会址板门店恢复了停战谈判,但敌人在谈判中仍企图使我退出1500平方公里土地,并把开城划归敌方。在这种情况下,志司为了增加对敌压力,决定乘敌疲惫之际,以每军歼灭敌人一个连至一个营为目标举行小的局部反击。10月29日,志司电令第六十五军加强开城地区及临津江以西防御兵力,如敌进攻,坚决防守,不得轻易放弃一寸土地,并应尽可能向前推进。11月中旬,第六十三军奉令进至开城东北长和洞、华藏洞地区,准备协同第六十五军打击向开城进攻之敌,同时第四十军之第一一九师准备随时参加保卫开城的作战。

    处在第一线的我志愿军第六十四、第四十七、第四十二、第二十六、第六十七、第六十八军共六个军,遵照志司的指示,自10月30日起至11月底止,分别在各自正面选择敌人突出、暴露或守备薄弱的营以下阵地进行了连续不断的攻击,大量杀伤了敌人。

    11月4日,我第六十四军以三个营的兵力,在60门火pào支援下,出敌不意地在白天向马良山之敌进攻,经四小时激战,全歼英联邦第二十八旅一个营。5至7日,以连续击退敌多次反扑,共毙伤敌1740余人,巩固了这一要点。

    此外,为了驱逐盘踞在开城以南、砂川河以西、汉江以北地区经常对谈判中立区进行破坏袭扰的李承晚伪军,于11月中旬抽出第六十五军部分兵力,对该地区进行了两次扫dàng作战,将阵地前推到汉江北岸和砂川河西岸,进一步稳定了开城地区的防御。

    在我志愿军的沉重打击下,敌人被迫于11月27日同我达成了以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的协议。按照这一协议,以实际接触线为准,敌我双方各后退两公里作为非军事区。

    1952年6月6日至9日,志愿军党委召开了兵团干部会议,对我军作战指导方针、部署调整和纵深防御工事构筑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会议认为,我军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形成以后,已有完全可能节约我之防守兵力。因此,为增加机动力量,加强东西海岸防御,决定从西线第十九兵团防御正面抽出一个军,置于礼成江西岸,作为该兵力第二梯队,并防止敌人从海州登陆。

    在指挥关系上,经与人民军商定作一些调整:第十九兵团指挥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六十三、第六十五军(第六十三军为二梯队);第三兵团指挥第三十八、第十五、第六十军(第六十军为二梯队);第二十兵团指挥第十二、第六十七、第六十八军(第六十七军为二梯队);人民军前指指挥第一、第二、第三军团;东海指部队为第二十、第二十七军和人民军第七、第五军团(第二十、第二十七军为二梯队,第二十六军奉命回国,遗防由第十五军接替);西海指部队为第四十二、第六十四、第五十军和人民军第四军团及游击支队(第四十二、第六十四军为二梯队);第四十七军为志司预备队。这样,各兵团及东、西海指均掌握有一至两个军的机动兵力,可自如地应付各种情况。

    会后,第十九兵团将第六十三军从第一线调出,置于礼成江以西漏川、白川、温井地区。

    在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行动中,第十九兵团第六十五军先后向西场里北山、67高地、86.9高地、29.5高地、45.4高地、50高地、七井洞南山等发起十余次反击,大量杀伤了敌人。

    1952年10月25日,由原第一野战军第一军和第三军合并的陆军第一军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所属第一、七师在临津两岸的马良山、老般山一线担负坚守阵地任务,第二师配属第六十四军执行西海岸抗登陆任务。1953年6月,参加夏季反击作战。

    6月25日至7月3日,第一军第二十团向防守198.6高地(朔宁东南7公里)的伪第一师第十五团一个连另两个排发起进攻,多次打退伪第一师第十一、十二团的反扑,全歼守敌一个连另二个排,击退敌两个团的反扑,毙伤俘敌3400余名。

    6月28日至7月1日,第一军第十九团发起笛音里西北无名高地进攻战斗,全歼守敌伪第一师第十五团第七连另两个排,击退敌第十一、第十二团反扑30余次,巩固占领阵地,毙伤俘敌1560余名。

    停战后,入朝的原第一野战军部队相继回国。他们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十六、尾声

    第一野战军番号撤销。部队改编,但军威永存!

    1952年6月,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央军委决定,第一野战军及兵

    团番号撤销,西北人民解放军进行精简整编。

    第一兵团改编为新疆军区。

    第二兵团改编为军委装甲兵司令部。

    第十九兵团已入朝作战。

    第二十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