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养妻过丰年 > 第 24 章
    ,那可不行。

    第二天,闻巽和明芹纶的马车在皇宫门侧停了下来,有个太监快步迎了过来,是太子特地派来迎接的。

    “明大学士、闻公子,太子派小的来迎接两位。”

    “公公劳驾了。”闻巽微微一揖。

    “不敢,这是咱家的本分,闻公子有八斗之才,宋才潘面,小的可是如雷贯耳,今日一见,闻太傅果然是人中龙凤。”太监对于这位太子和皇上都十分看重的闻巽,一点都不敢怠慢马虎。

    闻巽,京中出了名的神童,才华横溢,禀赋出众,据说他七岁拜明大学士为师,因为天赋异禀,没让明大学士把他考倒,反倒把明大学士考倒了,明大学士还笑言青出于蓝胜于蓝,yù拜闻巽为师。

    当然这只是玩笑话,却可见他有多伶俐聪颖了。

    爱才之心,人皆有之,陛下耳闻了他的聪慧,又看了他作的文章,曾感叹可直追十二岁为相的甘罗。

    十二岁时陛下点名要让闻巽来给太子当伴读,互相熏陶砥砺,他却以年纪尚小,不堪大任给推辞了。

    既然人家不愿意,皇上虽然觉得可惜,也只能作罢,毕竟人各有志,不能勉强。

    当然外头要是知道一个黄口小儿拂了陛下的面子,陛下这脸可丢大了,于是让明大学士随便胡审出个理由来,把这件事圆了过去。

    最诡异的是,也不知那些个闻家人是怎么想的,居然让这么个不世之才去管庶务和做生意。

    让一个国家栋梁去干那闻府随便一个子弟都能做的俗务,陛下虽然什么都没说,可有时看着闻家老大、老二,便会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就算没刺也要挑出刺来,这此华对闻府的赏赐更是少得可怜,多少是掺杂了一些这样的情绪在里边。

    这些事,在皇宫里压根不是什么秘密,所以就连他一个服侍东宫太子的太监也知道个几分。

    “小时了了,如今的闻巽就只是个商贾。”闻巽谦冲自牧,对这些褒词从来不在乎。

    “闻公子忒谦了,哎哟,瞧我这嘴碎的,两位请跟咱家来吧。”太监挥了下拂尘,领着两人穿过御道,直往奉天殿去。

    奉天殿里,太监入内禀报明大学士和闻巽求见。

    皇帝头也没抬,“来了吗?宣。”

    “吾皇万岁万万岁!”

    “老臣叩见万岁万万岁!”

    皇帝倒是立即免了明大学士的跪礼,还给他看坐上茶,闻巽嘛,既不叫起,也没说什么,只是让他长跪着,但是见他面无惧色,昂首直立,心底就有那么点佩服和欣赏了。

    天下有多少人初次来到他这九五之尊面前能不畏不惧,就凭闻巽这份胆识,足够当太子的太傅。

    端详之后,皇帝把人叫起。

    闻巽退到一旁恭立。

    “朕听说你这回愿意入宫来给太子当太傅,是因为一个女子?”把龙案上的奏折都挪开,皇帝斜靠在龙椅上,姿态闲散。

    “她是草民的义妹,我身为义兄,自该替她解决困境。”闻巽也不避讳,把纂儿和微生家的渊源简单的叙述一遍。

    说起来这位皇帝也是个爱听八卦的人,平日满脑子都是国家大事,他又不好女色,后宫那些女人多虽多,暗地争风吃醋得厉害,可是他不专宠谁,加上有皇后管束着,还称得上是平静。

    后宫那些事儿多少让他觉得腻味,不就是吃饱太闲忙着互掐?

    他反倒对臣子们、一般百姓是怎么过日子的比较有兴趣,一听到闻巽愿意出仕了竟是为了红颜,不禁生出了几分好奇,多问了几句。

    “你这义妹既是微生家的人,理当回家孝顺长上,爱护弟妹,怎么就不认人了?”

    “换作是草民,也不想回那样的家里去,从年幼不懂事就被抛弃,若非机缘巧合让草民找着了她,将她领回家,失怙失恃又失了依靠的孩子,怕早就喂了狼爪虎口,草民初初领她回府时也曾有心要让他们一家团聚,然而微生府的人根本当作没这回事,几年过去,如今因为舍不得二房孙女嫁入英国公府,便想把舍弃多年的大房孙女找

    回去,来个移花接木,其心可议,纂儿是草民如珠如宝看着长大的妹妹,断断不能允许!”闻巽说得不疾不徐,却铿锵有力,他就占个理字,到哪儿都说得通。

    魏国公府和英国公府养出两个败家子的事皇帝也有所耳闻,“这是好日子过得太久了,开始腐化了啊,前人马革裹尸,用血汗换来的富贵,却养出只知逞凶斗狠,不思如何为国为社稷的废物,啧啧……朕虽然对那两府没有多少希冀,但即使他们不能万马阵前纵马扬威,或是以文尽忠卫国,也希望他们的后代子孙不要差太多。”

    皇帝五指在龙案前轻轻敲打,好像一个长辈对不成材的晚辈感叹万分,看似言尽于此,可后面没有说的话,令闻巽和明序纶的心都忍不住颤了颤。

    明芹纶在朝时,虽说不是靠着揣摩上意过日子,但是伴君如伴虎,谁能不多想想帝王的话里有没有别的意思,常常深入的想便会出了一身冷汗。

    至于闻巽,他最知道人心难测,帝王心思更是除了权谋还是权谋。

    魏国公府和英国公府如今靠的还是皇上的恩荫过日子,要是哪天皇上不想给了,这两家的富贵、前程怕是要到头了,以后少不得和那些落魄世家一样,逐渐淡出人们的耳目。

    国库不丰一直是皇上很头痛的事情,他自诩是个爱民的君王,他提倡节俭,严惩贪官,严禁军队扰民,在他治理下,两代君王因为好战导致的国库空虚渐渐丰盛,显露出民富国强的迹象。

    可高祖为了酬谢功臣所给予的高官厚禄,却成了他的压力。

    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生活上给予最优渥的物质,政务上给予一定的权力,并给予崇高的荣誉,国库丰裕时,这些都不算什么,反正就是从公库里漏几个钱给他们花用,但是国库吃紧时,还要养一堆无用的人,就是种无谓的消耗,何况,这样的好处也给了三代,该够了。

    皇帝很快没了笑容,阖目沉思,但是他身为皇帝,有什么想法只要自己知道就行了,没多久他又睁开眼,话锋一转问道:“不谈这个了,聊聊你对辅佐太子一事可有什么计划?”

    皇上既然不想再在这个问题上头着墨,闻巽也没有穷追猛打的道理,他进宫的目的毕竟是为了太子。

    身为太子,主要的学习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以儒家经典、历史典籍为主的礼法和知识,另一方面是帝王治国的经验传承。

    在培育太子时,政事的实习也很重要,让其熟悉国情,从实践中锻炼治国才能,因此历代帝王多会让太子参政或监国,如此一来不仅增强了治国理政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对祖宗之法产生敬畏心理,意识到为君的责任有多重大。

    可是在闻巽看来,治国理论、参政监国,这些都是半死水,对百姓实质上的帮助并不大,有一件事更为重要,“草民以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书是知识,万里路是见识,要是能相辅相成就更圆满了。

    “什么?你要让太子出宫游学?”皇帝浓眉微掀,不怒自威。 寻常人看见皇上这样的表情,就算原本如何的侃侃而谈,也会不由得闭上嘴,但闻巽可不是一般人,他不卑不亢的问道:“陛下也希望太子能成为一代英主吧?”

    “朕立他为太子,自然对他抱有深厚期望。”皇帝马上回道。

    “那么长于深宫fù人之手的帝王,能有什么出息?”闻巽这话说得可重了,然而他不怕得罪皇上和皇后,续道:“咱们大晁国历代圣君哪个没有微服出宫考察过民间疾苦?不说旁的,就是陛下您继位后,也曾屡次出宫体察民情,不若趁着陛下还年轻力壮,能支撑朝事许久,还用不上太子的时候让他出外游历,看看桑麻是如何落地成长,成为织娘手中的布匹,农人又是如何背朝天,汗滴黄土才能种出我们口中的粮食,更待何时?”

    皇帝深深地看了闻巽好几眼,在他精光四shè,似把锋利的刀,寒光劈面而去带着噬骨寒意的眼神中,闻巽也没有半点要打退堂鼓的意思。

    气氛凝结,殿中只剩下彼此的呼吸声。

    就连眼观鼻,鼻观心的明芹纶也有那么点不自在了。

    “闻巽。”

    “草民在。”

    “太子自小锦衣玉食,外面太危险了,你敢保证,太子若在外出了任何事故,拿你全府的人命来抵?”

    “敢。”

    一字,如千金重,是诺。

    皇帝倒是笑了。“你倒是好胆量,连你母亲的命都赌上了。”他拍拍大腿,也不见表情有任何松动,但语气变了,“太子,出来见见你的太傅吧。”

    这是已经认可闻巽的身分了。

    无数象牙雕就的十二扇屏风后面转出一个二十五岁、宛如一块温润美玉的青年,他身材修长,为了显示端重大方,嘴唇上还留了一小撮胡髭。

    原来太子早在闻巽和明芹纶未到之前就藏身其中,把闻巽的话全听了去。

    太子上前,扬着倾慕的笑,极其恭敬的喊道:“太傅。”

    第十五章 又一次分离(1)

    更新时间:2017-05-16 20:00:02  字数:4306

    闻巽直到暮色四合才回到府里。

    他成为太子太傅的消息传遍整个闻府,前脚比他先进门的闻泽和闻易破例没有先回自己的院子去,反而到了彝秀堂。

    “娘,老三去宫里给太子当太傅的事,您怎么连风声也没给我们透露一点,好让我们心里有个底。”喝过丫鬟上的茶,闻易迫不及待的一吐为快。

    要不是散朝后,所有同僚都来向他祝贺恭喜,他还被蒙在鼓里,在家门口碰到大哥一问,他也是和自己一样。

    “娘也是昨夜才得知的。”大儿子和二儿子都得到消息了,就算还未听到小儿子亲口证实,可风声向来比人的脚快,消息都传回府里了,可见巽哥儿进宫面圣过程十分顺利。

    “三兄弟都在朝中做事,娘,咱们家这圣恩会不会太过浩dàng,容易招忌?”闻泽舔了舔唇,习惯xìng的捻了捻稀疏的胡须。

    他们兄弟在朝中为官,虽说部门不同,可一样招得许多同僚眼红,处得好,你我嘻嘻哈哈,一个不对盘,什么话都有,说他都位极人臣了,还多了国公府的俸禄,不好好在家享福,来跟他们这些得养家活口的人抢饭碗,太不厚道。

    虽然口气都像玩笑,但次数一多,那个刺耳啊,如今再加上老三,恐怕想踩他们闻家三兄弟的人更多了。

    在他以为盛极而衰,在京里这块地,风头太过并不是什么值得称道的事。

    蒋氏撩了撩眼皮,喝了口廖嬷嬷刚沏好的养生茶。“那你觉得该当如何?”

    闻易看向大哥,闻泽咳了声,挑拣着字句说道:“娘,还是让老三下来吧,他有一摊子的事,要是接了太傅位置,这族里的庶务和家中产业谁来打理?”

    他不讳言,自己做官做得一帆风顺,跟他出手大方有着极大的关系,国公府家底是丰厚,但架不住要吃饭要分银两的人那么多,就说那几个叔父,要维持自己体面的生活,从住房、衣着到下人都十分讲究,还加上整日赴宴、听戏,还有纳妾,哪样不花银钱?

    但自从老三接了庶务和铺子以后,生财有道,单是每年年底的红利就非常惊人,让他们这些坐享其成的人日子过得十分滋润。

    至于他们兄弟也有满肚子苦水,拿他来说,他官至一品,也算是朝廷的高级官员,每年俸禄也不过一百八十两,外加禄米九十石,要是没有三弟那些油水支撑着,可就得掏老底了。

    举凡官场上的应酬,出入总要有人抬抬轿子,各种台面下的花销层出不穷,地方官好歹可以想些方

    式搜括民财,京官只能指望收入,没这些收入,什么也干不了。

    倘若三弟也入朝为官,那谁来赚银子供他们花用?

    他不觉得这是一种自私心态,反而觉得是互利,因为相对的,他的官大,不也能替三弟那些生意打通关节吗?

    两兄弟这心思蒋氏哪里不明白,当年她也是这么被老大说服了,把心偏向了他,可是这么多年过去,她看开了,她微微地吐了口气,说道:“那么,你们兄弟俩谁要辞官下来,换巽哥儿上去?就算轮着也该轮到他了不是?”

    闻泽和闻易有志一同的掏了耳朵,皆是一脸惊愕。

    “娘这……”

    “娘,孩儿不成,您也知道我那里有多少人要靠我吃饭。”闻易很快撇清。

    那些个小妾一个比一个花钱,首饰衣料,谁也不肯输谁一分,这官位要是没了,那后果……他不敢想。

    闻泽则是蹙紧双眉。

    “大哥,不如你致仕吧,就算不做官了,你还有辅国公的爵位,大嫂又掌着咱们这房的中馈,怎么亏也亏不了你们,你说是吧?”闻易马上把脑筋动到大哥头上。

    “胡说八道什么!”闻泽喝斥了弟弟。

    闻易向来以这大哥马首是瞻,见他发怒,立即闭上了嘴巴。

    这时小丫鬟在外头禀报,三爷回来了。

    蒋氏将两个儿子的反应瞧在眼里,心中直摇头。“巽哥儿回来得正好,你们三兄弟面对面的去谈,真的不行,闹到分家我也没有意见。”

    蒋氏示意廖嬷嬷扶她进去,三个孩子有话要说,她就不掺和了。

    她从来都不是死板的人,这一府的人,谁看到她的小儿子这些年的辛苦?

    没有!

    只觉得他赚钱容易,谁心疼他?

    没有!

    就连亲哥哥也只想到自身。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