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金庸三国 > 正文 26、北王
    此前郭靖打仗,一直顺风顺水。毕竟麾下兵力雄厚,又连番胜仗,士气高昂,根本就不需要谋士来进行谋划,以他多年大师兄的经验,直接就可以开打了。也只有在眼前这种棘手的问题上,才会叫来这些一流谋士出谋划策。这些一流谋士可都是经过张好古鉴定的,据说历史上牛得不是一般。而且郭靖还在张好古那里看过电子书,《三国演义》写得明明白白。

    此前兖州战后休整的时候,郭靖和左萍已经在张好古那里看到了电子书。也明白了《粉蒸三国》游戏和靖哥哥到底是怎么回事。更加重要的是,张好古还找来打印机,将其中一些重要的书籍,全部换成了隶书字体,各自打印了一部给他。这中间就包括《三国演义》和《金庸全集》。除此之外,还包括一些张好古说可以在这个时代使用的科学技术,甚至有些技术是超越这个时代的,技术资料也都给他打印了一份。目前这些书籍都装在左萍送给他的乾坤袋里。《乾坤袋》,是《白驹钟》中一个重要的道法,可以把一个普通的荷包变成乾坤袋,什么东西都可以装进去,装进去还可以随时拿出来。当然,限制也是有的,同一种东西,都有上限。例如军马,最多可以装一匹。再如粮食,最多可以装一个曲一个月的口粮。总之,对于打仗的帮助是微乎其微的。

    最近郭靖看得最多的就是《三国演义》《三国志》和《后汉书》。因为在这些书籍上面,他可以迅速了解到接下来发生的历史,好做一个提前的应对。也正是在这些书里面,让他发现了这些人的真正价值。尤其是田丰和陈宫,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让他们好好发挥自己,别像袁绍和吕布一样,让人家明珠暗投。

    对于轲比能,五个人的意见都非常一致,既然人家是接受皇甫嵩的将令,那就是战友。所以再要打人家是不行滴。但既然在他们大军到达之前,东部部落已经归降,那么吃到嘴里的东部部落,就不可能吐出来。而且在整合了东部部落之后,大军又将达到十几万,跟轲比能的实力相差并不大。十几万打二十几万,放在哥几个的眼里,还真不是一个事。

    但荀攸想到的问题是,东部部落不能吐出来,总要给人家一个好处才行。而田丰考虑的问题更加具体,整个鲜卑,虽然现在三大势力都已经平定,但三大势力真正聚居的地方,只在并州和幽州之外,还有着广袤的鲜卑之地,全部由鲜卑从匈奴手里取得,现在却大多荒无人烟。田丰觉得这些地方掌握在鲜卑手里,终究不是好事。必须想办法把鲜卑的这些战略纵深,先拿到手里再说。

    最终由审配建议,举行一个鲜卑东迁的大迁徙计划。首先要把扶余c柔然c肃慎拿下,把这些地盘跟鲜卑连在一起。可以任由鲜卑人迁徙到这些地盘上。当然,整个鲜卑必须由郭靖来号令。

    这个计划好是好,但是包括郭靖和审配本人在内,大家都对这个计划心里没底。因为大家都觉得轲比能不会甘心。

    转眼轲比能大军到达。没有分到一杯羹,果然轲比能有些失望。但在看到郭靖严整的大军之后,再加上皇甫嵩还有十几万大军,轲比能在失望之余也不敢有太多的想法。

    郭靖将轲比能和鲜卑众将迎进大帐,酒过三巡,开始商讨鲜卑的前途问题。

    对于这一点,轲比能不能推托。因为当初跟皇甫嵩讲和,第三条就是战后跟皇甫嵩一起商议鲜卑的秩序。而皇甫嵩随后出征前,已经告诉他郭靖将作为朝廷的全权代表。所以这个问题,其实是在落实轲比能当初的承诺。

    轲比能不能推托,但也不好回答。檀石槐当初统一鲜卑,让鲜卑的疆域空前强大。尽管檀石槐死后,匈奴重新又占领了很多地方,但现在的鲜卑,依旧继承了那时的版图。当然,现在鲜卑最强大的部落,都集中在并州和幽州边境,这也是事实。既想继承檀石槐的疆域,又想给郭靖一个交代,就是轲比能现在的心态。

    “郭将军,说到鲜卑的前途问题,末将也对此考虑了很久。作为檀石槐大帝的继承人,末将很有一番雄心壮志,如果朝廷允许的话,末将一定守好大汉北境。”

    郭靖却摇了摇头:“不然,鲜卑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塞外太苦寒,本将军的意思,鲜卑兄弟不应该总是呆在这样的穷山恶水。本将军的兖州和王芬刺史的冀州,近来因为黄巾之乱,人烟稀少。如果各位鲜卑兄弟愿意的话,大可以到这两个州开荒。本将军一定优先安排。另外,扶余c柔然,还有本将军刚刚得到的乌丸,相比鲜卑兄弟现在的地盘,也更加适合开发,不知道鲜卑兄弟是否愿意一起开发?至于鲜卑,朝廷不希望发生趁着朝廷内乱寇边的的事情了。不知道将军有什么想法?”

    轲比能听得不由一愣。郭靖作为朝廷的代理人,对于鲜卑不放心,这他是知道的。但他总存着一点希望,自己并没有做坏事,朝廷总要给一个薄面,鲜卑掌控在自己手里,相信朝廷也是乐见的。但郭靖现在明确表达了不信任,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所以其他的话,他也就自然过滤了。

    “郭将军,难道末将的忠心表达得还不够吗?朝廷难道就不能容忍末将这样忠勇之士给大汉守边疆么?末将一定会给朝廷一个交代的。”

    不过郭靖还是摇了摇头:“对于将军,朝廷当然是信任的。但是将军百年之后呢?檀石槐大帝死后,鲜卑立刻分崩离析,给大汉制造了隐患。所以本将军认为,天下人皆是一家。大丈夫处世,就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鲜卑人应该跟汉人生活得一样好,也应该跟汉人亲如一家。百年之后,当鲜卑人都变成了汉人,可以在汉人的朝廷做官做将军,为普天下所有的百姓征战谋福利,那时候无论对于大汉,还是鲜卑人,都将是一件美事,将军认为如何呢?”

    轲比能目中精光一闪:“将军这个提议,原是美事。但话是这样说,须知鲜卑人终究是鲜卑人,正如将军怕末将百年之后,鲜卑人恐不能信任,末将也认为,就算将军能够言而有信,恐怕将军百年之后,朝廷也容不得鲜卑人。”

    这时候就听陈宫大笑道:“既然如此,鲜卑人何不奉郭将军为王。郭将军百年之后,自有新的鲜卑王。那时候的朝廷,自然还是要给鲜卑王面子。而鲜卑人有了鲜卑王的保护,也自然就不用怕朝廷出尔反尔了。”

    轲比能听得目瞪口呆。不仅是他,包括郭靖在内,人人都是目瞪口呆。谁也没有想到,陈宫在这时候会冒出这句话。要知道这可不是朝廷的命令,郭靖作为朝廷的一方诸侯,真要这么做,可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但在目前的情况下,陈宫的话还真没有人可以反驳。因为他这句话把谈判的双方一下子就绕进去了。

    轲比能不由怒极而笑:“这位先生不知如何称呼?如果郭将军做了鲜卑王,那末将又去干啥?”

    陈宫再次大笑:“在下姓陈名宫字公台,将军称呼在下公台即可。既然将军已经在郭将军面前自称末将了,当然是继续做将军的末将。郭将军有吞吐四海之志,到时候给将军的,恐怕远远不止一个鲜卑。还望将军三思。试想以将军的大才,郭将军会不重用么?”

    陈宫这一说,郭靖就更加坐不住了:“公台,”

    “主公,”不等郭靖说话,田丰厉声喝道,“丰知道主公要说什么。实际上刚才公台也吓了丰一跳,但丰以为,公台的话的确是太对了。如果主公不做鲜卑王,鲜卑的事情真的没法解决。主公还请仔细想想,有没有其他办法?大丈夫在世,但求无愧于心,何必在乎小节?”

    郭靖不由幽怨地道:“元皓,这是大节,不是小节好不好?”

    田丰再次大喝道:“主公,跟百万鲜卑百姓相比,你觉得还有比这还大的大节么?”

    郭靖一下子默然。而轲比能趁着他们在这边争论,脸上一直是阴晴不定。不时回头跟自己的将领商量着什么。眼看郭靖还要争辩,这时候轲比能已经率众将离席而拜:

    “轲比能等鲜卑众将恭请我主郭靖正鲜卑王位。从今以后,鲜卑百姓定与大王休戚与共,戮力同心,绝不背叛。还请大王体恤民意,不要再推诿了。”

    郭靖不由面红耳赤。作为曾经的大师兄,连董卓都容不下,怎么愿意做这样的事情。

    这时候就听荀攸道:“主公。如今已经是人心所向,还请主公三思。主公应该想到,从前鲜卑就不是大汉的,因为主公做了鲜卑王,从此鲜卑就归于大汉。无论大节小节,都不亏输。”

    轲比能众人也齐声道:“这位先生说得甚是,我王还请担当。”

    这时候田丰又大喝道:“主公,想来你已经知道大家的意思了。不过,鲜卑王这个称呼不好。不如就叫做北王。今后无论鲜卑匈奴扶余乌丸柔然肃慎以及西域各族,皆归入大王王化,共同效忠大汉,岂不甚好?”

    轲比能等人大喜:“北王好。我主北王请从速登基,为我塞北百姓带来万世光辉。”

    郭靖不由苦笑,这一下玩得更大了。人家扶余柔然肃慎匈奴和西域各族,八字还没有一撇,自己就被推上北王的宝座了。且不说将来如何跟皇帝大师父交代,就连皇甫嵩面前,他也不好意思了。

    但读过了五胡乱华的历史之后,郭靖也心知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这个机会如果不抓住,恐怕将来历史的轨迹将继续按照原来的轨迹走下去,这是郭靖不想看到滴。

    当下郭靖一咬牙:“好!既然各位这么看重,那么这个北王本将军就当了。”

    田丰c陈宫c荀攸c审配c沮授当先拜倒:“北王千岁千千岁,我等誓死效忠北王千岁。”

    张宝和张燕这时候也拜倒:“北王千岁在上,北王此举,实乃大贤良师当初拯救苍生的宏愿得到部分实现。我等黄巾众将,誓死效忠北王千岁。”

    杨过c麹义c周仓c廖化c张无忌这时候也拜倒:“我等愿效忠北王千岁。”

    郭靖叹息道:“为救苍生,郭靖勉为其难,实在汗颜。既然大家抬爱,且听封。轲比能为鲜卑将军,张宝为匈奴将军,张燕为乌丸将军,颜良为扶余将军,许褚为柔然将军,麹义为肃慎将军。田丰c陈宫c荀攸c审配c沮授为王府记事。各位将军,各位谋士,今后当各尽其职,共同为朝廷和塞北王庭效力。轲比能将军,请将王庭建立消息,报于皇甫嵩大帅,并托大帅转奏朝廷。”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