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小人物在天界 > 《小人物在天界》正文 第二十一章 没钱你修什么仙
    秦矩走在路上,一边欣赏着两侧的人景,一边等着张老道的回复。

    “两山煞主山势和兵家征伐,木卒煞、逐北煞、街亭煞、阴山煞都可以替代,不过我推荐小友选一个关于大泽的煞气,含金、木、水三相,适用性更广一些这样,而且艮兑相合,在结丹的难度上是一样的。”

    “张道长有什么推荐没有?”

    “广阿煞,檀渊煞,都是一年一出的,一个跟两山煞一样增兵家杀伐之气,一个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应该都很容易搞到。”

    “我靠,这么猛!”秦矩愣了一下,还有功能这么强大煞气?逢凶化吉,遇难成祥,这是个挂逼啊!连忙追问张老道。

    张老道解释一番,小秦才知道,原来只是稍微增加一下幸运值,比如战场上法术无眼,十次法术能命中你一次,而他这个“增加幸运值”是十二次法术才能命中你一次——看起来百分之二十的提升很吊,但是依旧没什么用,中了一次你就死了。

    修真界的趋吉避凶,第一靠的是推算,靠的是福德护佑,心血来潮,主动避免可能让自己身死道消的祸端:第二靠的是实力,提前准备好法宝、符箓、丹药,针对性的神通、阵法,把劫难硬挺过去也是本事——就像封神之战里的陆压道人和玄都师,一个去了不死,一个压根不去,这才是“逢凶化吉、遇难成祥。”这种玩概率的幸运,天界中人向来瞧不上。

    “那我就选广阿煞。”下定了决心,给戚兰亭发过去,请他帮忙买一份。反正两个锦衣卫身上的收益都在戚兰亭身上,也不怕周转不开。

    惠州府北面,是道门抱朴道的根据地罗浮山,和禅宗祖庭曹溪宝林寺,儒道咸有,修士鼎盛。南边还有巽寮湾,是一个大型的修士集市,而且每年都会出产四种天罡、两种地煞,端的一处风水宝地。

    刚才戚兰亭的消息来了,两个死鬼身上的东西能卖个万,加上他们身上的财钞,大概在十七万左右。秦矩要了七万,剩下给戚兰亭和小师弟,也包括购买地煞的“代购费”。这样一来,他身上还剩下大概十二万左右的财产,还有一块玄冰精华,两样法宝,七颗辟谷丹,还有一张兑换五行灵宝的单据。作为能够添加战阵杀伐之气的地煞气,广阿煞标价十万,戚兰亭的渠道能降个五千左右,还能免了运费,算是秦矩占了大便宜了。

    可关键的问题是,去了这九万五,小秦身上就连回转徐州府的钱都不够了!

    “怪不得天界人人都能筑基,可更近一步的人缺少,原来是难在这!”秦矩心里默默算了算,以徐州府城的豆腐脑西施和茶叶蛋范蠡两口子来说,一年辛勤能净剩下一两万快,得五年才能攒出一个天罡来!二十年辛苦,才能让两个人同时凝罡练煞,进入蓄养人炁的境界。

    虽说筑基之后能增加一甲子寿命,加上天界的良好环境,能活二百岁,可两人要不要养孩子?孩子要不要资源?就算凝罡练煞成功,两个五六十的人,哪个门派愿意收?就算能成功进门派干点杂活,通过水磨工夫人炁大成,金丹那一道槛,没有天赋也难成就。

    天界向外扩张、“教化下界”的基础就是金丹!没到这个果位,就难以快速获取资源,难以更近一步。很多人就是看到这一点,自己压制着不去获取资源,也得把孩子的天罡地煞攒出来,让他有突破金丹的希望,从而振兴家门。像宝芝林梁捣练的父亲就是如此,靠着父母留下的资源成就人炁,在艺文苑学了功法,却困于金丹,只好把资源留给儿子,希冀其在两代人的基础上能够早早修行,争取突破。

    “六个人养一个人才有可能养出一个金丹来,这赶上买房了。”秦矩想明白此节,暗道侥幸,要不是天界对飞升者的补贴,他连筑基丹都买不起,更别提花钱四处游历,凝罡练煞了。天界开宗立派最少要有一位金丹坐镇的理由也在这里,天界虽说地大物博,但是资源是有限地,没有一位金丹去向外扩张,从混沌神魔嘴里抢世界,怎么养活门人弟子、火工杂役?难道靠当腰子卖屁股?

    “修行难啊!”小秦同学萌生了拜入某个截教分支门派的念头,最起码在体制内,通过一身本领挣钱会容易些。

    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他盘了盘家底,想着要不要把那个能兑换五行灵宝的单据卖了,等到炼化了地煞气,就找张老道去完成飞升者教育,见识见识对外战争,趁机捞点好处,等到金丹期再去把突破五气期的五行灵宝挣出来。

    想到这里,秦矩开始四处观察,看看有没有什么当铺啊、杂货铺之类的,按照一般的情节,除了自己能卖点钱之外,还有可能捡个漏什么的,万一有个旷世奇物砸到自己头上呢?自己识海里的两股气息虽说破了哼哈二气之后就没了动静,以秦矩目前的见识,只能推测跟元始天尊有关。要是有个什么上古神物、稀世奇珍,能惊动这两股气息,自己不就赚到了?

    可惜的是,走了半条街,也没见一个当铺,杂货铺倒是有一个,可人家卖的是柴米油盐,锅碗瓢盆,怎么吃得下几十万上下的五行灵宝吗!

    秦矩手里捏着个洗净的桃,方才水果摊上买的,一边啃一边溜达,准备多走几条街,看到有旧书摊、旧货摊就停下来看看,抱着捡漏心里四处翻找。可惜,人家骗的是半懂不懂的二百五,而不是秦矩这样什么都不明白的外行人。他看哪个都是古意盎然,铜有绿,木有浆,玉石圆润,金银灼灼,符箓上画的他看不懂,法宝的材质也鉴不出。光听摊主吹逼,哪个也没买。

    “果然,捡漏的活不是我这个穷逼能干的。”秦矩自语道,自己以前在旧货市场最大的收获也就是五十块买了一本五几年的旧书,这动辄千万的旧货他可不敢下手。

    正走着,忽然看见一个与众不同、鹤立鸡群的卦摊,边上立着“铁口直断”的幡,后边坐着的,正是徐州城里、豆腐脑西施旁边那位先生!

    “小友,咱们又见面了。”捻着一缕长须,皮肤发黑、笑容爽朗的先生说道。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