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职教风云 > 正文 第六十五章 拜访贫困户
    夜深人静,张中庚躺在床上,闭上双眼,开始静思,主要还是思考当前农村的发展问题。都说安静的时候,是思考问题的最佳时候,这话确实如此,现在张中庚的脑袋里面已经开始了头脑风暴,以前没有过的一些想法也开始慢慢在脑海里浮现,让张中庚仿佛又看到了另一番世界。

    当前农村的现象看似简单,实则错综复杂,在这错综复杂里面,又有一个中心,用一个字来说,就是“利”,通俗一点讲,就是“钱”,想到这一层,张中庚顿时豁然开朗。虽然以前哲学上都讲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自己没有用心来思考这些知识,所以就不能深刻地领略这里的丰富内涵,所以,人呐,还是要经常思考,经常学习。

    想通之后,张中庚睡意全无,马上爬起来开始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进一步补充自己的知识。想到十九大快召开了,作为一名十分热爱学习的青年党员,张中庚想想就激动万分,不过,自己初定的“十一”假期外出参观先进村的计划就因为前几天的受伤事件泡汤了,还是十分可惜。

    第二天,张中庚一大早就起床了,着实把张父给吓了一跳。以前都是张父早上叫张中庚起床,没想到,今天没有叫却起来这么早。

    “好小子,今天起来这么早啊!来陪为父过两招啊!”张父朝张中庚招呼道。

    “老爸,今天不陪你过招了,我真有事儿,等下就要出门!”张中庚说着就拿起卫生纸往厕所跑去。

    “哎,回来也不陪我练练拳,没劲!”张父独自一人出门,去田边转悠了。

    张中庚解决好个人生活问题,迅速拟定好拜访计划,就出门了。

    张中庚刚走没多久,就有一个中年妇女上门来了,看她面带笑容,估计是有什么好事吧,恰巧张母在家,两人聊了聊,就把中年妇女送走了。

    过了一会儿,又有几个中年妇女陆陆续续上门来,把张母都弄得有点不知所措了,也不知道今天到底是啥日子,为啥会出现这样的事儿。

    再说张中庚这边,他准备这两天把村里所有的贫困户都走遍,做一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争取让他们加入合作社,自己竭尽全力,让他们一起脱贫致富。

    张中庚去的第一家贫困户,叫张培江,家在群新村一组,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他今年不过五十岁,却是家贫如洗,不仅如此,还有不少负债。

    要说说这个人吧,还是有不少优点的,勤劳c踏实c不抽烟c不喝酒c也不打牌不赌博,无不良嗜好,家中有十亩田,院子里还喂有鸡和猪,并且平时还很节约,按道理说,像这样的人,应该不会是贫困户的。但是,他老伴和儿子先后患了重病,光看病就花光了他家里所有的积蓄。再加上近几年农村经济不景气,农作物价格不稳定,导致他田里的收成也很不好。大蒜价格高的时候,他种得少,第二年,他跟着大家一起大规模种植大蒜,结果大蒜价格又持续走低就这样,勤劳的他成了村里的贫困户。关于这十亩田的种植问题,他也是很迷茫。

    张中庚到张培江家之后,看到张培江正在做早饭,张培江的老伴和儿子都卧病在床,心中不禁生出怜悯,像这样勤劳善良的人,家中突发如此变故,确实很值得人同情。

    张培江看到张中庚过来了,忙停下手中的活,给张中庚搬来椅子,客客气气地说:“张老师,你来啦,快来坐!吃早饭没,不嫌弃的话,一起吧!”

    张中庚抢着接过椅子,说:“老哥,你先去忙吧,不用管我!”

    张培江招呼了两下张中庚,又去忙活着做早饭了。

    群新村位于中咏镇中部,是一块大的平原,整个村子很集中,总共有六个居民小组,刚好一条公路穿村而过,把整个村子分成了两块,左边的是一二三组,右边的就是四五六组,而张中庚所在的就是五组,他对这一片的四五六组的情况很是熟悉,基本上人人都认识;但是对于公路对面的一二三组,却不是那么熟。整个群新村,基本上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张姓,所以,这里也叫张家营。张氏在这里有个辈份论,按照目前辈份最高的顺序来看,是光祖中培启,全村现在光字辈的只有一个人,张中庚的父母都是祖字辈,张中庚是中字辈,这在他名字中间就已经显示出来了;张培江则是培字辈,单从辈份上论,张培江还小了张中庚一辈,但他比张中庚要大二十多岁,所以张中庚只得叫他老哥了,要是让五十岁的张培江叫二十五岁的张中庚叔叔,那还真成了笑话了。

    张培江做好早饭,伺候好老伴和儿子,就过来招呼张中庚一起吃。虽然张中庚没吃早饭,但自己一点都没感觉到饿,况且这次上门是找人家谈重要的事情的,再蹭人家点早饭,自己也感觉到不好意思,便推辞道:“不了不了,老哥,我早上已经吃过了,你先吃,吃完我再向你了解点情况。”

    “好好,你等我会儿,我马上就好!”张培江盛了一碗面条,只听着滋溜滋溜几声,他就吃完了。然后他搬了把椅子坐到了张中庚旁边,说:“张老师,我吃完了,要了解啥情况,需要我咋个配合?”

    “老哥,你这么快就吃完啦?”张中庚也是惊诧张培江吃饭的速度,这速度,太惊人。

    “没事,一碗面条,几口就吃完了!”

    “老哥,今天过来找你呢,是想找你谈点重要的事情!”张中庚一边说着,一边在脑海里酝酿该怎么说,张培江“嗯”了一声,就一直看着张中庚。

    突然,张中庚说了一句:“老哥,你信任我不?”

    张培江回答道:“当然啦!上次我家的玉米还真是多亏了你呢,比往年价格都卖得好!”说到这里,张培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那就好那就好!”张中庚说道:“老哥,我呢想成立一个合作社,把咱们村所有的贫困户都拉拢进来,通过合作社的统一运作经营,让大家都脱贫致富,你觉得怎么样?”

    “这主意好啊!”没想到,张培江还是挺开明的:“我这几年家中突遭变故,家里的情况你来了几次也都看到了,又恰逢我点被,种什么亏什么,去年的大蒜,今年的鱼腥草,总之吧,我对现在种什么东西都感到很茫然了。今年的玉米,价格我早就打听好了,要不是你带人过来收,我估计又是亏。所以,你搞合作社这个事情,我是坚决支持的。再说,我们都是一个村里的,就隔条公路,你也不会骗我们,对吧?”

    看着张培江那信任的眼神,张中庚点了点头,说:“肯定啊,我本来是在学校教书的,这次回村的目的,就是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经常说,他最关心的就是困难群众的生活,作为一名党员,我肯定是要让总书记放心,竭尽全力让大家的生活都更上一个台阶!”

    “好,看着你这么有激情,我也是很支持的,你说吧,需要我怎么做?”张培江说道。

    张中庚从包里掏出几张纸,递给了张培江,说道:“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老哥你把你手中的十亩田入到合作社,合作社帮你算股份。然后,你这十亩田就全部交由合作社来打理,等到合作社里的东西出售有了收入,就按股份给你分红,不管什么时候有收入,什么时候就会给你分工。比如说,今天合作社卖了十万块的玉米,你的十亩田占股10,那合作社就给你一万;第二天,合作社卖了二十万的花米,那合作社就给你两万。什么时候有收入,什么时候就有分红。老哥,这么说,你能明白不?”

    张培江看了看纸上的内容,又听了张中庚的讲解,点了点头,说:“明白,这样挺好!”

    “这其中,还有个情况,就是出现天灾这样不可避免的灾害导致田里颗粒无收的情况时,合作社会适当地给你们一些补偿,不多,具体情况还要请你谅解!”

    张培江说道:“这个我懂,有总比没有好嘛,是吧!这个啥时候开始啊?”

    “等到老哥你田里的庄稼都收完之后吧!如果你愿意的话,这里有几份文件,都是一式两份,你我各留一份,你看完之后签一下,签完之后,你就正式成为合作社的一员了!”张中庚说着,就拿出几份文件递给了张培江。

    张培江看完之后,很爽快地签了字。

    “多谢老哥!”张中庚把文件整理好,把属于张培江的那几份文件给了他,交待说:“老哥,这几份文件你要留好,这是证明你是合作社会员的合法材料。到时候,我们还要制作会员证,给你们统一发放。等到合作社实力逐渐强大,这个家属看病我们也是可以考虑报销的!”

    “那真是太好了!”张培江很感激地握住了张中庚的手。

    今天一天,张中庚把公路对面一二三组的贫困户都走遍了,总共30户贫困户,有26户愿意加入合作社,还有4户持观望状态。张中庚也不急,等到第二天把四五六组的贫困户都访完,再来想计策。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