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金光大道 > 正文 第8章 录像厅
    同学们眼见没有热闹可看,不由叹息了几声,遗憾着纷纷摇头,跟着游兮念起了单词。

    “怕她做什么?”

    子鬼抬起头来,明显有责问的意思。

    “她和我老妈很熟,家又离得近,要是来告状,弄不好要挨打,好汉不吃眼前亏嘛。”

    子鬼听完后,脸色好看了一些,高寒接着补充了一句。

    “又不是少女之心,怕什么,等会叫她还给我就是。”

    放学后,高寒早将这事给忘了,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放学路上,宛霞脸色有些羞红,便仍然勇敢的问了出来。

    “你看过那本书没有?”

    女同学们虽然不敢看,但听得多了,心中还是有些念念不忘。

    “看过,初三时上语文课时看的手抄本,两节课刚好看完。”

    这没有什么不好说的,青春期的男女同学,对那些都有着自己的想象。

    这个时代没有人讲这些知识,要到高二的课本中才会学到人体构造,并且听高三的学生讲,布托中学不讲那关键的一章,只能自学,考试自然也是不会考的。

    所有父母都对自己孩子说,是在路边垃圾桶把你们捡回来的,所有的学生也都信以为真。

    宛霞没有再问,高寒也没想给她讲解一下,两人聊起了春游的事情,商量着约哪些同学一起玩。

    路过文化局时,高寒说要去看看郑凉平,让宛霞先回去。

    郑凉平是高寒初中的同学,成绩烂得一塌糊涂,初三上完便辍学在家,帮着父亲做些杂事。

    高寒的烟瘾就是初三时被他带出来的,不过两人的关系一直很铁。

    在布托,高寒分别和两人结拜过兄弟,这年头很流行结义。

    和蒋涛是第一个,是由他先提出来的,两人在小学五年级就结为了兄弟。

    郑凉平是第二个,初三时两人结拜,虽然不在一起上课了,但放学后有时间两人总要聚上一聚。

    来到图书馆,见郑凉平正在那里无聊的坐着,馆里只有二三人在看书。

    没去上学后,他爸就让他在文化局打一份零工,暂时在图书馆工作。

    虽然名叫图书馆,免费让人在馆内借书阅读,但书少的可怜,除了几本幼儿画报,几乎没有值得一看的书,只有一些杂志,特别是电影杂志还能吸引眼球。

    朱琳c张瑜c刘晓庆c龚雪,高寒认识的国内明星不少,至于港台的就知道无线的三龙五虎。

    不过最后一虎是汤镇业还是吕良伟,高寒一直没搞清楚。

    看到高寒,郑凉平走了出来,摸出一包飞雁,将烟递了过来。

    两人吞云吐雾,过足了烟瘾之后,高寒小声问道。

    “上次你说你爸可以从西仓弄到一台录像机?”

    郑凉平点了点头,“二手录像机可以拿到,但没有带子,就算有,也只有可怜的几盘,老爸想了一想便放弃了。”

    他自从辍学在家,打零工钱太少,父亲就想给他找件正经事来做,让他能自立,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开一个录像厅应该是比较赚钱,城都再过两年镭射厅都出来了,在布托看录像还是一件没影的事情。

    主要没有录像带,布托的电影院规模不小,但影片却很少,一旦有新片出来,几乎是场场暴满。

    想着以前在区上只要放露天电影,就算下着大雨,观众的热情还是非常高涨。

    要是将射雕英雄传这样的武侠录像带拿到布托来放映,肯定能赚得盆满钵满。

    写书一下见不到钱,高寒从多个角度开始了自己的赚钱计划。

    “你说服你爸将录像机拿回来,我想办法去弄录像带,咱们承包一个录像厅,绝对赚钱。”

    听了高寒的话,郑凉平来了兴趣,他知道高寒母亲是大城市的人。

    “能搞到多少录像带?”

    高寒准备通过几位舅舅从城都寄录像带过来。

    二舅性格外向,爱交朋友,并且喜欢新潮,能接受新思想,小舅路子广,当年在建设兵团的一批知青好友陆续回到城都,因为没有工作,无奈之下都做起了生意。

    无意插柳柳成荫,几年以后,作为工人的舅舅们虽然生活安稳,但他们的那帮知青朋友好多在青年路c商业场发了大财。

    他们都是被动成为了生意人,而高寒则要主动的开始做生意,自己前身本来就是生意人,当然轻车熟路做自己的老本行。

    虽然现在做生意招人白眼,没有工人这样汗涝保收让人羡慕,但是政策已经放宽,这些行为不算是投机倒把。

    要是重生在六七十年代,高寒只有歇了这份心思。

    高寒出生是在大凉山的乡上,条件比布托县不知要艰苦多少,高寒记得乡上连自来水都没有,洗衣服不是去挑井水,就是用化雪时的雪水。

    电灯也没有,那时用的都是马灯,做饭则用父亲自制的煤油炉子。

    父母去看病都经常背着他爬山涉水,有一次病人情况危急,乡上当时没有男医生,母亲和另一位女医生只好出诊,背着高寒实在走不动了,坐在山顶上痛哭。

    幸好有几名依族老乡路过,将高寒放在竹筐中,用木棍牵着她们,这才翻过了那座高山。

    从那以后,父母便将高寒送回了城都,直到搬家到区上,条件好了一些,高寒已经五岁,到了上小学的年纪,这才和弟弟一起回到凉山。

    外公外婆很喜欢高寒,孙子辈中高寒是绝对的宝贝,特别是外公,认定高寒就是天才。

    因为高寒两岁不到,就捧着书本一本正经的读书,虽然一个字都不认识,但那神情却是无比庄重。

    从那以后,外公对高寒是刮目相看,逢人便说这个孙子是天才,在家里享受起小皇帝的待遇,没人敢惹这位小霸王。

    高寒有把握在外公外婆,七大姑八大姨那里凑到启动资金,用录像带开始自己的赚钱生涯。

    这些谋画却不敢给父母说,不然一切都会泡汤。

    中年人的思想,二十一世纪的见识,放在现在这个年代,无论有多好的想法肯定都会被父母直接否决掉,外公外婆又不在自己身边,没有后台的高寒只能低调行事。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