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爽快人生 > 正文 第四一章 开始发酵
    这些诗词都不长,不到一个小时就搞定了,但时间已经太晚,要回寝室休息了。来不及发给方承,周一飞起身就要往寝室方向走。

    只是他才起身,就发现身后杵着一人,正是娘炮王老师。

    “王老师,你站我身后做什么?不声不响的,吓死我了!”周一飞吓了一大跳,不由抱怨道。

    王老师老脸一红,讪笑摸头:“一飞,我刚来的时候就发现你在写东西,不敢打扰你。现在”

    周一飞点头,但是时间已经接近寝室熄灯的时间,他不敢耽误,稍微解释一下就表示自己要回寝室了。只是他依稀听到身后王老师还在念叨的声音:“人有悲欢离合”

    我类个去!周一飞僵了一下,满头黑线,合着这娘炮王老师也是个有故事的人?

    想想也是醉了!

    周一飞却不知道这场景还真的在无数地方上演。

    而且吃了鸡蛋,就想找母鸡。

    这天晚上,周一飞成了众多读者寻找的对象。

    也因为方承与之配套的读后感,爱屋及乌之下,无数读者想要看看这个《窦娥冤》到底是个啥,纷纷登上了原点文化公司的官方网站,来到“华夏戏剧创作大赛”专题,找到了这个本子。

    熊建安几乎是第一个从《豫章晚报》转移到《窦娥冤》网页上的人。他今天做了充足的准备,在邮差小哥哥送报的必经之路将他堵住了,第一时间拿到《豫章晚报》,也在第一时间阅读了周一飞的诗词。

    第一首《水调歌头》,开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句,通过向青天发问,将他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而这首词篇幅也不长,“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夭矫迴折,跌宕多彩。熊建安浑身打了一个冷颤。

    “高处不胜寒”

    而下片则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作者无理地埋怨明月说:“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作者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这三句从人到月c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c月对立过渡到人c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

    “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这两句并非一般的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c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可以说这首词是周一飞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第一首词写的意境,熊建安这种有丰富人生阅历的人能理解,也可以接受,甚至觉得颇为欣慰;然而,第二首诗,就画风突变了。

    “悯农?偶观农民田间劳作有感?”熊建安想了想,这么今天发的作品第一首这么仙,第二首就忽然这么接地气了呢!

    他接着往下看。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是十分之简单的,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在前世,这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而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熊建安对这诗c这作者有了更加强烈的兴趣,想要看看编者按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内容之时,扭头却发现同版有一篇《窦娥冤》的读后感,而作者方承,他还是非常熟悉的。

    《文学新星升空》,题目写得非常大,让人忍不住想看内容。仔细阅读,熊建安震住了,方承此人竟然说《窦娥冤》可以成为文学经典!

    文学经典呀!熊建安活了几十年,一路走来,见过不少文人起伏,有新人上来,也有老人逝去,可以被说是经典的文学作品,一个巴掌都数得过来。

    特别是这些年文学商业化之后,能称为经典的戏剧,更是少之又少了。

    这一下,熊建安对《窦娥冤》无比好奇,他甚至不想多等,立刻登陆了原点文化公司的官网,找到了这戏剧,一头扎进去,细细品读。

    与熊建安一样的读者有多少呢?

    数不清!

    最近的一个,就是他的孙女熊黛琳了。

    这个小才女,因为昨天从爷爷手里看了《豫章晚报》,因《静夜思》生起的一股复杂心思后,对作者周一飞也颇为关注了。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