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四书五经合集 > 第 158 章
    全可能孤独。因此,是否孤独,难以用是独自一人不是众多人 相片这个外在标准来衡量。

    尤其可注意的是,我们害怕孤独,却又喜欢独处。这里面有 太多的话可说。

    ------------------

    无衣

    睹物思人最伤怀

    【原文】

    岂曰无衣,

    七兮①。

    不如子之衣,

    安且吉兮②。

    岂曰无衣,

    六兮。

    不如子之衣,

    安且燠兮③。

    【注释】

    ①七:表示衣服很多。②安:舒适。吉:好,漂亮。③燠 (yu):暖和。

    【译文】

    谁说我没衣服穿,

    至少也有七套衣。

    它们不比你做的,

    又舒适来又漂亮。

    谁说我没衣服穿,

    至少也有六套衣。

    它们不比你做的,

    又舒适来又暖和。

    【读解】

    睹物思人,这是人间最普通、最伤感、最动人的一种情怀。

    一方面,物本身的价值已变得不重要,无论它是一件极其普 通的用具还是一件价值连城的首饰;物已变成了一种象征,一种 引发无尽情思的触媒。这样,物本身的价值不知不觉中发生了转 换,由使用价值变成精神价值或审美价值,因而倍加珍贵和神圣。

    另一方面,睹物思人的“人”,必定具有敏感的心灵,丰富的 情感,忠诚的品质和执着的追求。这些条件缺一不可。水xìng扬花 的人,见异思迁的人,铁石心肠的,心如死灰的人,心怀叵测 的人,都不可能有睹物思人的高尚情怀。

    除此之外,长时期的朝夕相处,两情相投,彼此间情同手足 的亲情,都是促使睹物思人的重要条件。

    如今,这种古典的情怀似乎已不时髦了。然而,它水远不可 能消失。斯人长已矣,此情仍依依。

    ------------------

    葛生

    --最是悲怆悼亡时

    【原文】

    葛生蒙楚①,

    蔹蔓于野③。

    予美亡此”,

    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

    蔹蔓于域(4)。

    予美亡此,

    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⑤,

    锦衾烂兮(6)。

    予美亡此,

    谁与独旦?

    夏之日,

    冬之夜。

    百岁之后,

    归于其居(7)。

    冬之夜,

    夏之日 。

    百岁之后,

    归于其室(8)。

    【注释】

    ①蒙;缠绕。楚荆条。②蔹(lian)草名,即白蔹。③予美: 指所爱的人。④域:坟地。(5)角枕:有四个硕的枕头,敛尸所用。粲: 色彩鲜明。(6)锦衾:锦锻褥子,裹尸用。烂:色彩鲜明。(7)居:指 坟墓。(8)室:指墓穴。

    【译文】

    葛藤缠绕着荆树,

    蔹草蔓延上山野。

    我的爱人葬在此,

    荒郊野岭谁同住?

    葛藤缠绕着枣树,

    蔹草蔓延遍坟地。

    我的爱人葬在此,

    荒郊野外滩同息?

    角枕颜色光灿灿,

    锦被鲜艳亮闪闪。

    我的爱人葬在此,

    荒郊野外独特已.

    夏日炎炎日子长,

    冬夜漫漫寒难耐。

    待到百年身后时,

    同归到你墓室中。

    冬夜漫漫寒难耐,

    夏日炎炎日子长。

    待到百年身后时,

    同归到你墓穴中。

    【读解】

    这是迄令我们见到的最早的悼亡诗。对已亡者的不绝哀思,深 切各念,在诗中表现无遗。

    睹物使人伤感,悼亡更让人悲励yù绝。谁都明白死人不可复 生,正如死亡本身是人生无法超越的大限一样。然而,死者生前 留下的一切,在心灵之中是那么清晰,那么深刻,那么刻骨铭心, 以至让人无论如何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   最无情、最冷酷的恰恰在于:铁一般无可更改和挽回的事实 就在眼前,迫使你必须违背自己的意愿它面这冷酷的事实,没有 任何商量的余地。事实与意愿的尖锐冲突让人捶胸顿足,悲天怆 比,撕肝裂肺。

    最是悲lún悼亡时。只有在这时,我们才会真切感悟到生命的 可贵,余清的难得,时光的无情,内心真诚的忏悔。这份真挚虔 诚,足以感天动地,惊泣鬼神。我们会为自己平时的哪怕极微小 的过失、伤害而后悔,为平时的不周到、不细致、不体贴而遗憾, 为种种的失职而自责。

    在悼亡故人的时候,我们实际上也在清洗自己的灵魂,使自 己的精神得到净化和升华,仿佛让自己变成了圣徒似的。人们常 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就悼亡者而言,悼亡之时,其心也善, 其魂也洁。我们从亡者身上照见自己,自动剖析自己,去领悟生 命的意义和价值,去思索对死亡的超越。

    ------------------

    蒹葭

    --不懈追求的精神

    【原文】

    蒹葭苍苍(1),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2),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3),

    道阻 且长。

    溯游从之(4),

    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5),

    白露未(6)。

    所谓 伊人,

    在水之湄(7)。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8)。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9)。

    蒹葭采采(10),

    白露未已(11)。

    所谓伊人,

    在水之(12)。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13)。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14)。

    【注释】

    ①蒹葭(jian jia):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②伊人:那个人。 ③溯涸:逆流而上。丛:追寻。④溯游:顺流而下。⑤凄凄:茂 盛的样子。(6)(XT);干。(7)湄:岸边。(8)跻(ji):登高。 (9)坻(Chi):水中的小沙洲。(10)采采:茂盛的样子。(11)已:止,干。 (12)(si):水边。(13)右;弯曲,迂回。(14):水中的小沙洲。

    【译文】

    芦苇茂密水边长,

    深秋白露结成霜。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

    道路崎岖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追寻,

    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水边长,

    太阳初升露未干。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那岸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

    道路险峻难攀登。

    顺流而下去追寻,

    仿佛就在沙洲间。

    芦苇茂密水边长,

    太阳初升露珠滴。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岸边立。

    逆流而上去追寻,

    道路弯曲难走通。

    顺流而下去追寻,

    仿佛就在沙洲边。

    【读解】

    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渝,这 是一种可歌可泣的坚贞和追求精神。那个“伊人”,其实也可以看 作一种尽善尽美的境界,一种指向理想的超越。

    这让人想起一篇叫做《海鸥乔纳森》的小说。海鸥乔纳森从 不愿像自己的同类那样一心盯住眼前的臭鱼烂虾,总想飞得更高, 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为了练习飞翔,他的翅膀被折断受伤,依 然不改初衷。同伴们引诱他,讥笑他,他照样坚持自己的追求,宁 愿饿着肚子,也不去追逐眼前的吃食。

    乔纳森想达到的,是对凡夫俗子的超越,是向尽善尽美的境 界靠近,是努力向理想冲刺。《蒹葭》的主人公所追求的,也是自 已心月中尽善尽美的理想,是自己魂牵梦绕的意中人,因此不惜 一切代价去上下求索,不断追求。

    对于真正的求索者来说,目标是一种指向。达到目标固然重 要,更重要的还是过程。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过程。生存的价值和 意义,就存在于过程之中。同样,追求的价值和意义也存在于过 程之中。如果忽视过程,实际上也是忽视了追求本身。

    尽善尽美的境界,无论是从理论上说,还是从实际上说,都 是不可能达到的。换句话说,尽善尽美只是一种理念,一种心灵 指向的理想。它指引我们在平庸琐屑的生命历程中向前渡过,就 像夜中照亮道的火光,迷途中的指南针一样,让我们不断地前行,追求。

    ------------------

    无衣

    --雄纠纠的英雄气概

    【原文】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1),

    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2)。

    王于兴师,

    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3)。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

    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注释】

    ①王。指国家。于。语气助词,没有实义。②泽:内衣。③偕 作:一起行动。

    【译文】

    谁说我没有军衣?

    与你共同穿战袍。

    国家调兵去打仗,

    修好咱们的戈矛,

    与你共同去杀敌。

    谁说我没有军衣?

    与你共同穿内衣。

    国家调兵去打仗,

    修好咱们的矛戟,

    与你共同去作战。

    谁说我没有军衣?

    与你共同守下裳。

    国家调兵去打仗,

    修好铠甲和刀qiāng,

    与你共同奔战场。

    【读解】

    好男儿赴疆场,理当雄纠纠气昂昂,披上战袍拿起qiāng,生死 决战样一场。这个时刻,最能见出男子汉大丈夫的英勇气概。流 血牺牲算什么,兵戎相见,勇者胜。

    当兵的打仗,骑马打qiāng,这一特殊的社会角色,注定只能由男 子汉来担当,正如织布绣花,注定只能由女子来进行一样。

    这一角色是由天xìng的决定的,无可争议的属于男子汉。英雄气 概的丧失,英雄主义的失落,也就是男子汉的失落;失落了男子 汉的社会,必定是个畸形的、变态的社会;没有英雄的时代,肯 定也是个诛儒充斥的时代。

    常言说,时势造英雄。这不完全对。在很多时候,是英雄造 时势。勇武的气概,一往无前的精神,可以成为一个时代在精神 上的支柱。英雄主义在本质上是浪漫的。它在理想的召唤和指引 之下,敢于去抗争,进取,拼搏,并且敢于献身,由此造成一种 时代精神。

    可惜的是,英雄主义,英雄的时代已失落得太久了。

    ------------------

    权舆

    --富贵显赫有尽时

    【原文】

    於我乎①,

    夏屋渠渠②,

    今也每食无余。

    於嗟乎,

    不承权舆③!

    於我乎,

    每食四簋①,

    今也每食不饱。

    於嗟乎,

    不承权舆!

    【注释】

    ①於(Wu):感叹词。②夏:大。夏屋:大房子。渠渠:深而大的 样子。③权舆:起初,开始。④簋(gui):古时盛食物的器皿。

    【译文】

    唉,我呀我呀!

    从前住深宅大院,

    如今吃饭无剩余。

    啊,可叹啊,

    再也无法比当初!

    唉,我呀我呀!

    从前每顿四道菜,

    如今每顿吃不饱。

    啊,可叹啊,

    再也不比当初好!

    【读解】

    太阳再耀眼,也有日落西山的时候。花儿再鲜艳,也有凋谢 的时候。人再显赫,也有失势的时候。这是一点也不奇怪的。天 上没有不落的太阳,自然中没有不谢的花朵,人间没有不倒翁。

    虽说我们已不太相信命运无常一类的说法,但新陈代谢的规 律却是亘古不变的,由不得你信不信。就连皇帝的江山都可以轮 流坐,更何况区区小民?昨日大鱼大ròu,今日粗茶淡饭,更是不在话下。

    从既得利益者的角度看,大概很少有人会以非常平衡的心态 去面对已经失去或即将失去的一切。既然得到了,总想永远占有; 既然富贵了,显赫了,总想永远富贵下去,显赫下去。一旦既得 利益受到损害,就会暴跳如雷,拼死保护。这样的闹剧、悲剧和 喜剧太多了,不足为怪。

    太阳落了,还会照样升起。花儿谢了,便不会复现。大江东 流,不可能倒流回来。既得利益失去了,也难以再挽回。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地球依然在转。

    ------------------

    衡门

    在yù望面前知止而退

    【原文】

    衡门之下(1),

    可以栖迟(2)。

    泌之洋洋(3),

    可以乐饥(4)。

    岂其食鱼,

    必河之鲂(5)?

    岂其取妻(6)。

    必齐之姜(7)?

    岂其食鱼,

    必河之鲤?

    岂其取妻,

    必宋之子(8)?

    【注释】

    ①衡门:横木做成的门,指简陋的居所。②栖迟:居住休歇。 ③泌:泉水。洋洋:水流不息的样子。④乐:疗救。⑤鲂(fang): 鱼名。(6)取:同“娶”。(7)齐之姜;齐国姓姜的女子。(8)宋之子: 宋国姓子的女子。

    【译文】

    木门简陋的住所,

    可以当作安身处。

    泉水流淌不停息,

    可以止渴还充饥。

    难道想要吃鱼时,

    定要吃那黄河鲂?

    难道想要娶妻时,

    定要娶那姓姜女?

    难道想要吃鱼时,

    定要吃那黄河鲤?

    难道想要娶妻时,

    定要娶那姓子女?

    【读解】

    食有鱼,可见不是平民百姓所能过的生活。然而,食有鱼便 知足,不求高档昂贵奢侈,却是在无止境的yù望面前知止知足知 乐,亦属不多见。

    在掉进yù壑不能自拔与知止退而求其次之间作选择的话,选 择后者的人不会占多数。yù壑难填,道出了人心的贪婪和弱点。掉 进yù壑,是异化的开始,是自投罗网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