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曰:「毋聚大,毋行大火,毋大木,大臣〔三〕,毋大山,毋戮大衍〔四〕。三大〔五〕而有害也。」天子之夏禁也。
〔一〕石一云:「由春分起,一月有半,四十五日而立夏。言四十六日者,前後二日jiāo未jiāo必合之,言整。」
〔二〕王引之云:「下文曰『秋而冬始,天子服黑黑而』,此云『天子服赤赤而』,者耳。」佩云:「
黑宜於,赤非之服也。此篇去『服赤赤』。『服而』移夏至下,置於此。」石一云:「夏服宜赤,火德王。此言『服』,火xìng烈,不宜助,故服其所生之色。亦不出而,迎夏之,尚不尚,所以之也。」郭沫若云:「
,仍以王是。『服』乃『服赤赤』之耳。或以此文四所服赤色,作本篇出於王莽之,莽曾『赤』(《.王莽》地皇元年)。此一字孤,不足也。」元材案:以上各皆非也。代尚赤,新莽尚。此一字之不同,然代特徵之反映。之初,因高祖夜大蛇,自以蛇者白帝子,而之者赤帝子,故服色尚赤。其後武帝太初改制,曾一度尚,但不同排赤。且自向父子出,倡得火德之,於是服色尚赤乃成定。至於新莽,乃大唱其「赤」之。《.王莽》云:「梓童人哀章莽居,即作,,署其一曰《天帝行金》,其一署曰《赤帝行某予帝金策》……即日昏衣衣,持至高,以付shè。戊辰,莽至高拜受金神嬗。下曰:『赤帝氏高皇帝之,承天命金策之。予甚祗畏,敢不受。以戊辰直定,御王冠,即真天子位。定有天下之曰新。其改正朔,易服色。以十二月朔癸酉建元年正月之朔,以。服色配德上,牲正用白,使之旄皆,其署曰新使五威,以承皇天上帝威命也』。」莽又曰:「予前在大麓,至於假,深惟氏三七之,赤德。思索求所以延期之,靡所不用。……然自孔子作《春秋》,以後王法,至於哀之十四而一代。之於今,亦哀之十四也。晏曰:哀帝即位六年,平帝五年,居三年,共十四年。赤世,不可。皇天明威,德。隆大命,予以天下。」莽又曰:「
改定安太后曰『皇室主』,之於也。」《莽》又:「天二年,二月,言死山中,百姓奔走往者有,莽之。」古注云:「莽自德,故有此妖。」又地皇元年莽下曰「赤,其令郎官皆衣。」服虔曰:「以,自用其行也。赤,役者皆衣赤,行也。」以此本篇互相比。本篇春始天子服青而青,夏始天子服而,秋至天子服白而白,冬始天子服黑黑而,冬至天子黑而黑,有青、、白、黑四色而赤色。《氏春秋》、《月令》、《淮南.篇》,三夏皆尚赤,本篇代之以。此《揆度篇》言「其在色者青白黑赤也」,赤字列於最末一位,皆王莽「赤」思想之反映,非偶然而已也。
〔三〕星衍云:「『』上『毋』字。」俞樾云:「案『大臣』三字衍文也。此以『大木』、『大山』、『戮大衍』『三大』。其上文『聚大』、『行大火』,非之也,故不也。若加『大臣』,四大矣。又『大山』之『』,『』,《形解》『高』同。」何如璋同。元材案:《管子.七臣七主篇》亦有「大臣」三字。惟彼以一「」字下文,此每句均有「毋」字,只「大臣」上之,故知也。又彼以「伐,割大陵、?大衍、伐大木、大山、行大火、大臣」列春禁,《禁藏篇》之以「毋畜生,毋拊卵,毋伐木,毋夭英,毋拊竿」列春三月之事者,皆本篇列夏禁不同。而《月令》此合。
〔四〕元材案:戮即《氏春秋.上篇》「人不敢灰」之,高注云:「灰不以,多。」戮、古通。《七臣七主篇》作「?」,尹注云:「?焚,令然俱。」
〔五〕朱春云:「大木、大山、大衍,夏日蕃秀,禁其。」石一云:「三大,大山、大衍、大林木,故令禁止伐,尤夏令之要政也。」
以春日至始,九十二日,之夏至,而熟〔一〕。天子祀於大宗〔二〕,其盛〔三〕以。者,之始也〔四〕。宗者,族之始也。同族者人,殊族者〔五〕。皆大材,出祭王母〔六〕。天子之所以主始而忌也〔七〕。
〔一〕何如璋云:「『夏至』下宜加『夏至』二字以申言之,文始完。下文一例。」佩云:「日至熟。《孟子》:『今夫,至於日至之皆熟矣。』」元材案:《月令》:「孟夏之月,乃登。」此正同。
〔二〕星衍云:「《太平御》二十三引作『祈天宗』。下文『祀於太祖』,此作『太宗』。」元材案:此是也。太宗者太之室。族祖,宗。
〔三〕元材案:黍稷在器中曰盛,所以供祭祀者也。《孟子.滕文公篇》「以供粢盛」是也。
〔四〕尹桐云:「五以早生。《夏小正》『祈』,《
》:『者,五之先者也。』」
〔五〕王念云:「『人』『入』。『』,止也。言同族者入祭,族者止也。」
〔六〕何如璋云:「《易.卦》:『坤,地也,故乎母。』又《卦》:『受介福於其王母。』蔡邕《》:『王者父事天,母事地。』此文有『出』字,疑指夏至祀地方之祭。大材,以●供祭祀之五三酒也。《天官.酒正》:『酒之政令,以式●授酒材。』《.仲冬》:『乃命大酋,秫稻必,麴必,湛?必,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必得。兼用六物,大酋之,有差忒。』此,『大』乃『六』之。六材即秫稻六者之材也。以●式也。《》在仲冬,此文在仲夏,或古今宜!」佩云:「『皆』句。『大材』作『大牲』。《易.革》:『用大牲吉。』《雅.》:『父之妣曰王母。』《曲》:『王母曰皇祖妣。』」元材案:何、二氏皆非也。王母既祖母,有祖母不在家行祭祀而出祭於外之理?此作「皆大材」句。作,持也。材即木材,大材木材之大者也。此文似亦末民祠祭西王母一事之反映。《.五行志》:「哀帝建平四年正月,民走,持?或一枚,相付,曰『行』。道中相逢,多至千。或被徒,或夜折,或入,或乘奔,以置行。郡二十六,至京。其夏,京郡民聚里巷仟伯,祭,博具,歌舞祠西王母。又曰:『母告百姓,佩此者不死。不信我言,下有白。』至秋止。」,《文》:「木薪曰。」仟伯,王先《注》引大昭云:「即阡陌也。」此文所言「皆大材」,即《五行志》「民或持一枚」之也。所言「出祭王母」,即《五行志》「京郡民聚里巷仟伯祭……歌舞祠西王母」之也。此文列「出祭王母」於夏至,《五行志》京郡民祠祭西王母,亦在夏季。如此相合,非偶然矣。又《五行志》於述此事之後,即引用杜之言,是哀帝外家丁傅之。但最後又云:「一曰丁傅所者小,此乃王太后王莽之云。」《.元后》王莽下云:「予伏念皇天命予子,更命太皇太后新室文母太皇太后,於新故jiāo代之,信於氏哀帝之代,世行西王母共具之祥。代母,昭然著明。」然祠祭西王母元后之,即王莽亦自承之矣。
〔七〕佩云:「主始,《.祭》:『室,祧,以疏,教民反古始,不忘其所生也。』忌,《周.小史》:『君有事,王之忌。』司云:『先王死日忌,名。』《左六年》:『周人以事神,名之。』《.下》:『卒哭而,王父母兄弟世父叔父姑姊妹子父同。』注:『是士也。天子侯群祖。』」元材案:主始忌,即《
》「慎追,民德厚」之意。
以夏日至始,四十六日,夏而秋始〔一〕,而黍熟〔二〕。天子祀於太祖,其盛以黍。黍者,之美者也。祖者,之重者也。〔三〕大功者太祖,小功者小祖,功者祖〔四〕。功者皆其位而立沃,有功者於外〔五〕。祖者所以功祭也,非所以戚祭也。〔六〕天子之所以而有功也。
〔一〕何如璋云:「『秋始』立秋也。『秋始』下宜加『秋始』二字,下文一例。」
〔二〕元材案:《月令》「仲夏之月,乃登黍。天子乃以黍。羞以含桃,先荐。」此列「黍熟」於「夏秋始」,《月令》不同。
〔三〕石一云:「祀其初封之祖太祖。故最重於。」
〔四〕朱春云:「大功者大祖,也,五。小功者小祖,家也,三二。功者祖,庶人祭其先,有田祭,田田,以有功也。」何如璋云:「『大功者太祖』三句,言王者祖之所由分。朱氏榷以五三二之,非。」佩云:「《檀弓》:『君於小大,小祖大祖。』《正》:『小祖,高祖以下也。王侯同。大祖,天子始祖,侯大祖也。』」
〔五〕博云:「『功』作『有功』,『有功』作『功』。」志忠云:「『沃』乃『』字。」安井衡云「『沃』『』。,燕食也。」佩云:「『有』『』二字互易。沃、通。《周》『王召士季曰:郊之事,有定。王公立,有房。戚宴,有。今女非他也。而叔父使士季德以王室。唯是先王之宴,yù以女。余一人敢焉。忠而千以前好。且唯戎狄有。夫戎狄冒:而不。其血不治,若禽焉。其班,不俟馨香嘉味,故坐外。而使舌人委之。』又曰:『夫王公侯之有也,以事成章,建大德,昭大物也。故立成而已。』此立,即王公侯之有。於外,即戎狄之坐於外。」尹桐云:「『沃』同『●』,燕食也。不升堂而之●。之立成者也。字一作『』。《周》:『王公立,有房。』」
〔六〕志忠云:「『所』字皆涉下文『所以』字而衍。」何如璋云:「宗乃戚祭,此祖宗之。」
以夏日至始,九十二日,之秋至〔一〕,秋至而禾熟〔二〕。天子祀於大〔三〕,西出其百三十八里而〔四〕,服白而白,玉,〔五〕,吹〔六〕之,〔七〕金石之音,朝侯卿大夫列士,循於百姓,曰祭月,牲以彘〔八〕。出令〔九〕:而勿,而勿予。罪而勿生。之罪,毋有所赦〔一0〕。作衍牛之在野者王〔一一〕。天子之秋也。
〔一〕何如璋云:「秋至即秋分。」
〔二〕元材案:禾即也。《月令》:「孟秋之月,乃登。天子新,先。」
〔三〕安井衡云:「大星名,疑即心星。心三星,故其字作。《》曰:『七月流火。』秋分祀心,其也。《文》:『,心疑也。若。』非此。」何如璋云:「,《文》:『心疑也。』祭名涉。乃心之。心星,大火也。大火即大辰也。《四篇》日月星辰,分四。此文春祭日星,秋祭心月,略同。」佩云:「依上文熟祀於大宗,黍熟祀於太祖,大亦太之名。其未。」元材案:上文已有祭星,此不得再言祭星。此大二字,究何,已不能。各家推,或作(王),或即之省文(江瀚),或乃?之假借(章炳麟),或「大」即「大郊」,後世社稷之(郭沫若),皆不可信,仍以疑是。
〔四〕俞樾云:「按上文『以冬至日始,四十六日,冬而春始,天子出其四十六里而』,『以冬至日始,九十二日,之夏至,天子出其九十二里而』,下文『以秋至日始,九十二日,天子北出九十二里而』,里皆其日相符。此云『以夏至日始,九十二日,之秋至』,亦宜出九十二里,乃出百三十八里者,自夏日至上溯春而夏始之四十六日而并之也。然所云『四十六日』,乃成而言,止四十五日有奇。故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四出,三百六十八里也。」佩云:「
百三十八里甚,作四十六里。」元材案:俞「自夏日至上溯春夏始之四十六日」,「春夏始」似是「夏秋始」之。「
作四十六里」,「四十六里」似是「九十二里」之。然仍不可通。
〔五〕元材案:《周.考工.人.注》:「金半之燧之。」,以也。
〔六〕元材案:即。《.小雅》「伯氏吹,仲氏吹」,朱注:「音,音池,器。土曰,大如子,上平底,似,六孔。竹曰,尺四寸,三寸,七孔。一孔上出,三分。凡八孔,吹之。」
〔七〕何如璋云:「『』『吹』,字衍。」
〔八〕佩云:「『牲以彘』,依《郊祀志》『羊』字。」元材案:此文所言各制度,其他古籍多不相同,不宜彼改此。
〔九〕戴望云:「此句下『曰』字,依上下文例。」佩、陶同。
〔一0〕元材案:「而勿」云云,《管子.七臣七主篇》「秋毋赦罪刑,秋政不禁,jiān邪不」及《禁藏篇》「秋行五刑,大罪,所以禁yín邪,止」,意略同。
〔一一〕朱春云:「『王』句。《》曰:『牛羊有在野,收之弗禁。』此『王』,今律所『八官』也。」何如璋云:「『王』乃『主』之。衍,大也。言作牢以收在衍之牛而稽其也。若仍有散而在野者,得者即之主。《月令》『仲冬牛畜有放佚者,取之不』是也。」佩云:「『者』字句。『王』字文。《.篇.》曰:『作,始也。』《文.京.薛注》:『衍,申布也。』『作衍』始申布其令。《月令》『乃命宰祝循行』也。」金廷桂云:「《.》『思斯作』,《注》:『作,始也。』《.司相如》『靡衍』,《注》『
衍,布也。』始牛之於野者而散布之。《月令》所『游牝於牧』也。『王』字衍。」生云:「凡『衍』字者,皆衍之。以前放此。」郭沫若云:「『作衍牛之』句,『在野者王』句。『王』去,今人以『旺』字之。」元材案:此文必有,不可解,疑可也。
以秋日至始,四十六日,秋而冬始〔一〕。天子服黑黑而,朝侯卿大夫列士,循於百姓,出令曰:「毋行大火,毋大山,毋塞大水,毋犯天之隆〔二〕。」天子之冬禁也。
〔一〕何如璋云:「冬始立冬也。」
〔二〕何如璋云:「『隆』宜作『降』。《子.行》『降登』,亦一作『隆』,可。之不通,守以助天地之,不可有所犯也。《.月令》:『孟冬天上,地下降,天地不通,塞而成冬。』又:『仲冬君子戒,必,身yù。』即其也。《繁露.燠孰多》:『天於是出漂下霜而天降,物固已皆成矣。』本此。」佩云: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