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失败。而曼施坦因的南段防线,也在同一时期最终瓦解!
五、曼施坦因第聂伯河防线的瓦解
1、南段态势
曼施坦因向基辅实施反击后不久,11 月下旬,德军又在遥远南段的尼科波尔发起了进攻。曼施坦因对这个反击计划已经没有了兴趣,但在希特勒的要求下,还是采取了行动。
这次反击,在苏德双方的战史中都只有只言片语。笔者只能通过各种资料,将其经过概要大致概括一下:
根据德方的战术地图和作战序列等资料,尼科波尔桥头堡内集结了10 个德国师。包括第24 装甲师(116 辆坦克强击火pào)。另外,尼科波尔—克里沃伊罗格地域还集中了第653 重型坦克歼击营,11 月1 日有48 辆“菲迪南德”。这个营不断重创冲过来的苏军坦克群,自身损失也相当巨大。至11 月29 日仅剩下42 辆“菲迪南德”,其中可用的只有4 辆。
尼科波尔登桥头堡德军序列(第40 装甲军统一指挥):
第24 装甲师
第29 军:第111 步兵师,第97 歼击师,第9、335 步兵师
第4 军:第79、258、302 步兵师,第3 山地步兵师,第17 步兵师
德国人主要攻击了苏第5 突击集团军。由于苏军忙着准备进攻尼科波尔,防备不足,德国人的突击取得了一定效果,冲到了第5 突击集团军3 个步兵师的后方。苏军被迫于夜间撤下了这3 个师,并转入防御。两军恶战了一场。结果德军没能前进多远。
苏联乌克兰第4 方面军的pào兵阵地。1943 年11 月
差不多同一时期(11 月20—28 日),第5 突击集团军友邻的苏第28 集团军(位于卡霍夫卡以北战线),反过头来向德军发起了进攻。为此投入了29 辆重型战车,包括第34 近卫突破重型坦克团(20 辆KV—85)和第40 重型自行火pào团(9 辆SU—152 自行火pào)。当苏联重型坦克驶来时,德军的四号H坦克和“黄鼠狼”躲在壕堑里,用长管75 毫米pào实施了精确shè击。苏联重型坦克防护薄弱的缺点暴露无遗,一天之内就损失了6 辆KV—85 和6 辆SU—152 。
第二天,德军的10 辆四号H 坦克实施了反击。正面jiāo锋中,苏联人寄托厚望的85 毫米坦克pào终于威力大发。5 辆德军坦克被摧毁,苏方没有任何损失。11 月23 日,苏军继续进攻,突入德军纵深5 公里,但第34 团又损失了2 辆坦克,被迫撤往后方休整。经过这几次战斗,证明KV—85 攻击威力尚可,但突防能力不足。
德军的尼科波尔反击,并没有能够打到克里木。但留在此地的第24 装甲师还是发挥了很大作用。由于该师的积极战斗,德军暂时挫败了红军攻取尼科波尔和克里木的计划。
红军在尼科波尔地域还付出了另一个代价:11 月初,苏第44 集团军司令霍缅科将军误入德军阵地并遭shè杀。因为情况不明,斯大林下令解散了第44 集团军。霍缅科也成为罹难苏联将军中遭遇最为奇特的一位。
霍缅科之死
1943 年11 月6 日,苏第44 集团军司令霍缅科中将亲自开着汽车,拉着pào兵司令博布科夫少将巡查部队,误入德军阵地。随后下落不明。
事发第二天的11 月7 日,斯大林为此发布了专门命令,宣称两人已经被俘(后来戈尔巴乔夫的吹鼓手沃尔科戈诺夫也相信了这种看法),并严禁高级将领亲自开车。实际上,斯大林对情况掌握并不多,甚至怀疑两人主动投敌,为此下令解散了第44 集团军。
霍缅科的遭遇直到1944 年才真相大白。1 个被俘的德军中尉向苏方jiāo待:霍缅科等人的汽车,行驶至德第111 步兵师第50 步兵团阵地附近,遭到步qiāng和机qiāng的shè击。博布科夫被当场打死,霍缅科则在3—4 分钟后死亡。事发地点在尼科波尔附近。霍缅科终年45 岁。
霍缅科是苏军的老资格集团军司令员,几乎一开始就参与了这场战争。他担任第44 集团军司令约有一年。其间从高加索到乌克兰,转战千里,一路斩关夺隘,连克亚速、塔甘罗格、马里乌波尔等地。虽倍尝艰辛危险,却也战功显赫。经过如此大风大浪,最后却罹难于一个小小失误。可为一叹。
资料依据:《倒下的苏联将军》、《胜利与悲剧》、《苏联军事大百科全书》、《1943 年11 月尼科波尔地域德军防线态势图》
由于尼科波尔反击,德军的部署发生了一些变化。第1 装甲集团军接管了第6 集团军的北部战线和2 个军。第6 集团军本身只剩下第44 军,防守所谓赫尔松桥头堡。作为希特勒央求的结果,12 月份,该方向还增加了罗马尼亚第3 集团军。12 月26 日包括第4、24 罗马尼亚步兵师,罗马尼亚第15 步兵师一部,第1 斯洛伐克步兵师,德第5 空军野战师一部,德第370 步兵师。
10 月底到11 月19 日,第1 装甲集团军继续增强,获得来自法国等地的第76、384 步兵师,划入其序列的还有来自西线和意大利的第14、24 装甲师(225 辆坦克强击火pào)。此前被降格的第294 、258 、111、62、387 步兵师,第9、23 装甲师等部队经过补充,也恢复建制。
得到增强的第1 装甲集团军,在新司令胡贝装甲兵上将指挥下,自11 月20 日起,连续挫败了第2、3 乌克兰方面军向克里沃伊罗格和基洛夫格勒的进攻。
鉴于德军实力增强,科涅夫意识到基洛夫格勒和克里沃伊罗格一时拿不下来,决心从更北面德第8 集团军防区寻找战机。由于该集团军将大量兵力调往基辅方向,实力已大为削弱。11 月23 日,科涅夫向斯大林报告,将夺取切尔卡瑟等地,把当面德军全部赶出第聂伯河。
在基洛夫格勒地域,科涅夫继续进行局部攻势。12 月6 日,苏第5 近卫集团军攻占了亚历山大里亚;12 月9 日,又在第5 近卫坦克集团军协同下,占领基洛夫格勒以北的兹纳缅卡。
科涅夫遥远的北翼,其第52 集团军渡过第聂伯河,建立右岸登陆场,并于12 月14 日占领切尔卡瑟。登陆场扩大为正面宽60 公里,纵深30 公里。德第8 集团军因兵力不足,只得放弃长达90 公里的河岸,退至一条沼泽水道后建立防线。曼施坦因又匆匆从第1、4 装甲集团军调来第3、14 装甲师予以支援。他的机动兵团,就这样跑来跑去的逐渐消耗殆尽了。
苏第52 集团军继续前进,因遭德军顽抗,未能夺取斯梅拉铁路枢纽。但白采尔科维—斯梅拉—克里沃罗格横向铁路,已处于苏军pào火威胁之下,基本丧失了作用。
第52 集团军南面的第4 近卫集团军沿右岸进攻,于12 月15 日与第52 集团军会合。
同一时期,乌克兰第3 方面军向第聂伯罗彼得罗斯克以西推进,在一些方向前进40—50 公里。其第6 集团军渡过第聂伯河,在扎波罗热以南右岸建立一个小登陆场。11 月30 日,第6 集团军开始进攻,至12 月底,与第8 近卫集团军左翼一道将德军驱赶到了马尔加涅茨市以北20—30 公里处。
至此,苏乌克兰第2、3 方面军在第聂伯河右岸建立起正面450 公里,纵深100 公里的巨型登陆场。德第1 装甲集团军坚守的克里沃伊罗格——尼科波尔地区,已经成为了一个两翼暴露的突出部。
第聂伯河南段战役至此告一段落。曼施坦因被迫接受了战役的结果:扎波罗热以北至切尔卡瑟以南的第聂伯河防线,全部落入红军之手。扎波罗热以南的第6 集团军也被赶出了防区,仅在尼科波尔保留一个桥头堡。
此次战役,自9 月26 日开始,一直进行到12 月20 日,持续了近3 个月。苏联三个方面军在此期间总损失超过75 万人,物资消耗包括:坦克自行火pào2639 辆,火pào迫击pào3125 门,飞机430 架。
德A 集团军群,以及曼施坦因的第1 装甲集团军、第8 集团军一部,无疑也蒙受了巨大伤亡。但至今也没有全面数字,甚至连参考数据都不多。只有第16 装甲步兵师的损失数字难得的保存了下来:1943 年10 月10 日至1944 年1 月14 日,损失达5120 人。这还不包括该师在扎波罗热的伤亡。而第6 集团军很多师的步兵员额甚至减少到连级规模。可以肯定的是,这一线的40 多个德国师,在战役中期就已经遍体鳞伤,战役全期损失也相当可观。
2 、总结
红军损失
1943.9.26—12.20 纯减员 伤病减员 总计
乌克兰第2 方面军 77400 226217 303617
乌克兰第3 方面军 34821 132248 167069
乌克兰第4 方面军 60980 222726 283706
总计 173201 581191 754392
1943 年还没有全部过去,曼施坦因的第聂伯河防线就瓦解的只剩下一小段残山剩水,从沿岸被击退的德军身后丢下无数尸体。曼在回忆录中称,从1943 年7 月—1944 年1 月,南方集团军群仅损失405409 人。但这个数字和此前已被证实缩水的材料属于同一体系,可靠xìng不高。
依据德国发布的新史料,1943 年10—12 月,东线德军死亡总数达169957 人。与第三季度相比,死亡人数略有下降。但俘虏人数却逐渐上升。1943 年下半年,红军俘获德国及其盟军总计77742 人。尤其是第四季度,仅梅利托波尔和基辅两次进攻战役,就有28000 人落入红军手中。由此推估,第四季度伤亡与第三季度差不多,均在100 万左右。其中德国陆军约80 万。这段时期,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加上A 集团军群,师团占东线总数的45% 。按照这个比例推算,南线伤亡约45 万左右。
第四季度,东线德军装备消耗也依然居高不下,彻底损失了1997 辆坦克强击火pào。其中10 月585 辆,11 月748 辆,12 月664 辆。
同样在第四季度,红军伤亡超过215 万人。比第三季度减少70 多万。这证明红军的战斗效率有了大幅度提高。
东线德军1943 年下半年死亡数字:
10 月 53264
11 月 67363
12 月 49330
红军损失
1943 年第4 季度
战场阵亡(包括撤离中因伤死亡) 418225
因伤死于医院 70903
病死等非战斗死亡 15315
失踪、被俘 85512
伤 1349890
病 217607
冻伤 443
总计 2157895
事实上,摧毁第聂伯河防线的秋季战役中,红军的装甲力量比夏季战役要逊色很多。夏季拥有3000 辆以上坦克自行火pào的苏联方面军,至秋季只剩下数百辆。而曼施坦因却依然维持着强大的装甲部队,甚至有能力在基辅以西几个jiāo通枢纽间集中超过600 辆坦克。
拥有强大装甲兵力的曼施坦因,为何会反而遭到更大失败?分析起来,大致有3 个原因:
首先,曼施坦因9 月撤退中,未能及时于第聂伯河一线建立完整防线,红军乘机在右岸建立数个大型登陆场。这些登陆场宛如德军防御堤坝上的裂缝,不断扩大,最终导致了几个方向的大决堤!
其次,曼施坦因自夏季战役后,步兵员额一直严重不足。单纯靠装甲反击和轰zhàpào击,既无法守住漫长战线,也不足以把苏军从桥头堡上赶走。
最后,就是曼施坦因自己的战术问题。他最擅长的一手,就是寻找出苏军的主要突破方向,然后最大限度集中装甲部队,实施凶猛反击。但在秋季战役中,斯大林却采取了四面出击,到处开花的进攻方式,使德军的装甲部队疲于奔命,顾此失彼。曼施坦因最终也被迫承认:每当他打算集中装甲兵力恢复某处态势时,被削弱的地段就可能产生新的危机。
当然,曼施坦因最终还是孤注一掷,拿出不顾其他战线安危的气势(这一点受到了希特勒的限制),把大量坦克甩到了基辅以西的大赌场上。但遗憾的是,德军的密集装甲突击没有像过去那样产生神奇的效果,而是表现出比夏季更甚的疲弱势头。这从另一方面也证实了红军反坦克能力的提高。苏联人越来越倾向于保存优秀的技术兵员,大量没有经过训练的pào灰只是用来充实散兵线而已。
曼施坦因在第聂伯河的失败,是对兵力集中和机动原则的一次挑战。事实证明,这些原则并非保医百病的灵丹妙yào。苏德战场的特有环境下,如果不重视战线的完整xìng和稳定xìng,一味的追求兵力集中,轻率实施大规模机动,只会让庞大的重兵集团变成无所依托的散兵游勇,或者中国人所谓的“流寇”。
曼施坦因已经处于类似的窘境之中。他的装甲部队被牵制在战线各地,即使集中起来,也无法根本遏制红军的攻势;更可怕的是,由于丢失了此前寄予重大指望的第聂伯河天险,被赶出来的众多部队没有了坚固依托,有些甚至被丢到日渐寒冷的原野之上。而斯大林一直扣在手中的强大战略预备队,却陆续集结在了战线附近。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