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仅用3 天时间就夺取了基辅,随后又将这一地区的战略登陆场扩大为纵深
150 公里,正面300 公里!
短短十天内,德军遭受巨大损失。曼施坦因承认,第4 装甲集团军的11 个步兵师,每师只剩下1 个团兵力。第7、8 和新增援的第25 装甲师,第20 装甲步兵师均受重创。苏方列举的战果和德方材料基本一致,为:击溃德军12 个步兵师、2 个装甲师和1 个摩托化(装甲步兵)师。击毁和缴获火pào迫击pào约1200 门、坦克和强击火pào600 辆、飞机90 架、汽车约2000 辆。歼敌10 万!
而苏军付出的代价却相当轻微。纯减员6491 人,伤24078 人。总损失只有3 万多人。损失坦克自行火pào271 辆,火pào迫击pào104 门,飞机125 架。对红军来说,以这么少的损失取得这么大的战役胜利,可以说是相当罕见的!
德军遭受如此大败,其高层难辞其咎。由于德陆军总参谋部和曼施坦因的迟钝,未能及时察觉苏军主攻方向的变更,结果被打了个猝不及防。加上红军动作迅猛,使曼施坦因的救援部队也无法及时补救。
作为战败的替罪羊,德第4 装甲集团军司令官、长期驰骋东线的装甲“老马”霍特大将,落得了解职的下场。这位将军从苏德战争开始,就在东线指挥装甲集群,曾是何等的不可一世。经历了国境jiāo战、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两年多战争下来,威风留在了昔日,剩下的只有颓唐和疲惫。有人曾向希特勒告密,说霍特在任末期,情绪极其低落,还不断在部下中散布悲观情绪。希特勒向曼施坦因许诺,以后会给霍特在西线安排一个集团军司令的职务,实际却把他编入了后备役,从此再未任命什么重要官职。
11 月底12 月初,劳斯装甲兵上将接手了第4 装甲集团军。这位也是东线的老熟人。斯大林格勒战役末期,他以第6 装甲师师长身份登场,企图救出保卢斯的集团军。以后又长期指挥精锐的第11 军,经历了库尔斯克以来的攻防转换,是德军中少见的一位既精通装甲进攻,又富于步兵指挥经验的将领。曼施坦因指望他的装甲集团军能够反击成功,这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四、日托米尔反击
1、态势
1943 年11 月中旬,夺取基辅后的苏联乌克兰第1 方面军,将登陆场扩大至切尔诺贝利、马林、日托米尔、法斯托夫、斯泰基一线,深深的切入了德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接合部。基辅西南和以西的jiāo通枢纽——法斯托夫和日托米尔,都落入了红军之手。
曼施坦因害怕苏军向南实施迂回,不断调来新锐的装甲部队。11 月8—15 日,部队集结工作逐步完成。在基辅以西的铁路附近,德军集中了三个军,15 个师(8 个装甲和装甲步兵师)。
大致态势为:西部(日托米尔方向),德国有第13 军,苏军为第38 集团军和第60 集团军各一部;东部(至法斯托夫),德军为第7 军和第48 装甲军,苏军为第38 集团军另一部和第3 近卫坦克集团军。德方3 个军中,第13、7 军已是残兵败将。能够用于反攻的,只有第48 装甲军,拥有6 个装甲师,1 个步兵师。包括:
第1 和第7 装甲师,第25 装甲师,“帝国”、“希特勒”师,第19 装甲师(11 月18 日调来),第68 步兵师。
第48 装甲军坦克装备情况:
第1 装甲师:四号长管95 辆,“黑豹”坦克76 辆,7 辆指挥坦克,7 辆喷火坦克。
仅这个第48 装甲军,就集中起约600 辆坦克。包括重型坦克200 多辆,其余大多数也是崭新的四号长管中型坦克。此外,还装备了大量强击火pào(仅希特勒就有46 辆)。实力之强,即使回到夏季,也不逊色于德军在库尔斯克两翼任何一个强大的装甲铁钳。
作为对比,11 月初,苏联整个第1 乌克兰方面军也只有不到700 辆坦克自行火pào,质量更比德军逊色很多。此前10 天战斗又损失了271 辆。用于基辅方向的第3 近卫坦克集团军,只剩下120 —150 辆坦克自行火pào。苏军战车数量处于绝对劣势。
11 月15 日,德原第11 装甲师师长巴尔克装甲兵上将成为第48 装甲军新军长。他是东线德军最优秀的坦克将领之一。有了好头头,加上重兵在握,参谋长梅lún廷等人又飘飘然起来,野心勃勃地计划从法斯托夫直chā基辅突出部根部,阻止苏军西进。
据梅lún廷的说法,第4 装甲集团军新司令劳斯否定了上述计划。此人是个稳健派,认为收回日托米尔,并在这一地域重创苏军就够了。梅lún廷对此不爽,在回忆录中还讽刺劳斯是一战的老古董。
但梅lún廷说法的真实xìng,却很值得怀疑。根据劳斯回忆录《装甲战役》(2003 年英文版)附录的年表(原书第352 页),劳斯11 月26 日被委任以第4 装甲集团军特派员,11 月30 日任命为副司令,12 月10 日任代理司令。成为正式司令,则要到1944 年3 月14 日。而在1943 年11 月5—30 日,他的正式职务是第47 装甲军军长。因此,由劳斯制定第4 装甲集团军反击计划的可能xìng不高。
曼施坦因回忆录则显示,反击思路很可能是他提出来的。值得注意的是,曼施坦因的文尼察指挥部(日托米尔以南),距离战区也不远,利于他指挥反击。最终形成的方案是:德军首先从法斯托夫西南地域向布鲁西洛夫方向实施主攻,击溃正从基辅向西南方推进的苏军部队;然后转向西面,击溃日托米尔地域的苏军,解救被困的德第13 军。
梅lún廷为什么说谎?事实上,他一直表现自己是曼施坦因的忠实部下和坚定拥护者。或许因此不愿批评曼施坦因的计划,而宁可把埋怨发泄到关系不深的奥地利人劳斯头上。
至于说他和曼施坦因的计划谁更正确,笔者的评价是:曼施坦因毕竟比梅lún廷老辣的多,知道现在苏军实力已不可低估,宁可选择稳健的做法。对此他还有战术上的考虑:通过此前第25 装甲师向法斯托夫的反攻,曼施坦因发现当地集结了强大的红军坦克部队(第3 近卫坦克集团军)。为了避开这支苏军,就必须把主攻方向转到更西面。这样,第48 装甲军的主要对手,就变成了比较好对付的苏第38 集团军。另外,曼施坦因对红军第60 集团军自北翼的威胁也特别敏感。
曼施坦因的反击企图早就被苏联人识破。11 月12 日起,瓦图京停止向日托米尔以西的进攻,令左翼部队转入防御,但右翼第13、第60 集团军继续进攻。同时,又从布克林登陆场调集援兵。斯大林也调第1 近卫集团军(12 月15 日起由格列奇科指挥)和第25 坦克军前往支援。
2、日托米尔失守
没等苏军完成防御准备,11 月15 日,德第48 装甲军的600 辆坦克即沿着日托米尔至法斯托夫一线发起攻势。
德军长巴尔克部署如下:以第25 装甲师和“帝国”师为右翼,第68 步兵师和第7 装甲师为左翼;拥有412 辆坦克(199 辆重型)的第1 装甲师和“希特勒”师从中路发起主攻,企图切断基辅—日托米尔jiāo通线。
防守这一线的苏第38 集团军承受不住大量德国坦克的密集冲击,被迫向东北退却。导致其西北面的第60 集团军左翼陷入孤立。11 月17 日,德第1 装甲师和“希特勒”师抵达道路一线,于科罗斯特舍夫市以东切断了基辅—日托米尔公路。随后,“希特勒”师留在原地,掩护第1、7 装甲师和第68 步兵师转向西面,进攻日托米尔方向。11 月17 日夜,第1、7 装甲师攻向有着漂亮圆顶房屋和旧教堂的日托米尔。
据德方的描述,苏军在日托米尔的抵抗不强。当德第7 装甲师的6 辆坦克(含3 辆加强的“虎”)冲入市区时,只有1 门反坦克pào予以回击,也立刻被摧毁。
进攻日托米尔,不仅有来自东南面的第7 装甲师(及第20 装甲步兵师一部)。根据德方战术地图,德第13 军所属第208、340 步兵师,由西北;第1 装甲师由东北;第8 装甲师由西南,均攻向日托米尔。德军夹击之下,11 月18 日,苏第60 集团军部分兵力于日托米尔地域遭到合围。被围苏军苦战数日,11 月20 日突围。
从任何角度看,日托米尔只是一次小胜利。但德国人自库尔斯克以来,败仗实在是吃多了,难得的宣传资本当然不能放过。尤其是第7 装甲师师长曼陀菲尔,更被捧为所谓“日托米尔雄狮”,于11 月19 日接受了专访,内容通过电台向德国全国广播。隔了几天,他又被希特勒召去授勋。一些部下也加官进爵,大发勋章。一时搞得好生热闹。
苏联方面,斯大林对日托米尔的失守也有些过敏,并迁怒于瓦图京。他命令罗科索夫斯基以大本营代表身份前往乌克兰第1 方面军,必要时甚至可以直接取代瓦图京的职务。
这次会见在基辅西边森林内一个别墅村举行。按照罗科索夫斯基的单方面描绘,瓦图京显得极为慌张,为了保住乌纱帽而竭力辩白。只是通过罗科索夫斯基的循循善诱,瓦图京才发现形势其实并不可怕,不应该单纯防御,而应该积极回击。
考虑到瓦图京不久前攻占了基辅,夺走了罗科索夫斯基自认为应该属于自己的荣誉,上述说法的可信xìng无疑需要打上折扣。但罗科索夫斯基有一点倒没有说错:参谋出身的瓦图京,几乎包揽了自己参谋长的工作。这一点得到了朱可夫的证实。事无巨细的工作方式,无疑加重了瓦图京的压力,甚至导致其身体状况的恶化。
来自战场的压力依然不断增大。西面日托米尔失守的同时,东面,苏第38 集团军撤至布鲁西洛夫一线,以阻止德军向基辅推进。苏第3 近卫坦克集团军也于夜间机动到布鲁西洛夫。11 月17、18 日,苏军实施反击,但未能将科罗斯特舍夫地区的德军赶走。战斗至此,苏军虽在德军优势坦克压力下节节后退,却并未被对手的战车xìng能优势所压服,反而不断施以有力回击。其反坦克武器威力的上升,直接震动了德军最高层。
尽管损失较大,巴尔克仍决心继续向东(基辅方向)推进,首先需要吃掉布鲁西洛夫的苏军重兵集团(3 个军)。为此,他准备以新到的第19 装甲师由南面,“希特勒”从西面,向布鲁西洛夫发起钳形攻势。同时把西面的部队调回来,以第1 装甲师沿着日托米尔—基辅铁路推进,第7 装甲师则转到北面加以掩护。由于调动需要一些时间,攻势预定于11 月20 日后开始。
进攻开始后,巴尔克却大失所望。“希特勒”师由正面向布鲁西洛夫的进攻完全失败,据说这是该师战争中第一次未能完成战术任务。德军在侧翼发展却较为顺利,第1 装甲师和第19 装甲师分别突破苏军两翼,但这两个师却并没有立刻封闭包围圈,而是在11 月20 日夜停顿了下来。
巴尔克对此大发雷霆,强令第1、19 装甲师继续进攻,围歼当面苏军。但战机稍纵即逝,苏联人很快采取措施,将布鲁西洛夫地区的军官和技术兵员首先撤了出去。11 月23 日,苏第38 集团军最终放弃了布鲁西洛夫市,退到城东8—10 公里处设防。同时,大量援军陆续抵达,包括大本营预备队调来的近卫第1 集团军一个步兵军。来自布克林登陆场的第40 集团军、第27 集团军一部,早在11 月15—17 日就调至法斯托夫、特里波利耶地段,充实了苏军的整个防御纵深。
巴尔克虽然在布鲁西洛夫捕获了一些俘虏,153 辆坦克和320 门pào,却也清楚苏军骨干并未受到重创。11 月25 日,瓦图京以3 个步兵军由拉耶夫卡、博罗夫卡地域,向布鲁西洛夫德军的翼侧实施了反击。数日激战结果更使巴尔克明白,继续向基辅推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11 月26 日,天气骤然变冷,泥雪浆化的地面难以通行,进一步毁灭了德军向东推进的希望。至11 月30 日前,此处战线稳定在切尔尼亚霍夫、拉多梅什利、斯塔维谢、尤罗夫卡一线。
3、第48 装甲军转向
德军向瓦图京左翼反攻期间,瓦图京的右翼依然在向前推进。11 月17 日,苏第60 集团军攻占了科罗斯坚;11 月18 日,第13 集团军赶走了奥夫鲁奇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与中央集团军群的联系于此被切断。
苏第60 集团军左翼,也在日托米尔—拉多梅什利公路以北站稳脚跟,威胁着德第48 装甲军的侧翼。曼施坦因决定消除这个威胁。11 月30 日,第48 装甲军奉命突袭日托米尔—拉多梅什利苏军的右翼,从西向东实施攻击。
尽管巴尔克对这一线苏军的防御状况并不了解,还是迅速做出了部署:第68 步兵师由日托米尔攻击苏军右翼,该师左侧展开了“希特勒”师和第1、7 装甲师。第13 军左翼也将配合行动。
按照计划,“希特勒”师和第1 装甲师先头应于6 时穿过日托米尔—科罗斯坚公路,最左侧的第7 装甲师,则向东北方实施深远的迂回突击,以求chā入苏军纵深。由于沿途路况很差,没有给第7 装甲师配属重型坦克。
巴尔克此次计划成功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