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从兵要地志看中苏战争 > 第 12 章
    从这里得到很多经验教训。当今世界已进入核时代,各国所采取的政策必须从全球范围考虑。苏联在考虑其国防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欧洲和远东两个方向,而且还必须同时考虑印度洋方向、北冰洋方向。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西伯利亚和中亚的政略和战略地位的变化。结果,苏联不仅在西伯利亚、中亚部署了大量的中远程弹道导弹和洲际弹道导弹,而且还加强了太平洋舰队(装备潜艇发shè的弹道导弹),在印度洋也部署了常驻舰队。

    一九七四年苏联公布了建设贝阿铁路的消息,现在正在全力以赴地进行着建设。它的目的大概是想在加紧开发西伯利亚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同包括日本、朝鲜、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的联系。另外,苏联越是想在印度次大陆和印度洋扶植亲苏势力,就越会重视中亚的地位。

    图19 西伯利亚地区国内航线要图

    一、中亚的政略和战略价值

    中亚多沙漠地带,很久以来就与世隔绝,开化较迟,因此过去不大为人所知。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俄国的南进政策突然活跃起来。到一八六六年秋,土库曼的重要据点落在俄军手中。随后俄国先头部队转入东部活动,在中国边境挑起冲突。阿姆河下游的希瓦汗国和费尔干纳溪谷的浩罕汗国都处于风中残烛的状态。很明显,俄国的南进是以波斯湾和印度洋为目标的。所以,英国也突然开始关心起来。一八八○年前后,俄国乘中国衰弱之机向中亚方向进一步扩张,一时俄中关系处于紧张状态。俄国逐步扩大了它的势力范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这些地区的开发以及农业现代化和山麓地区工业化的进展,这里人口增多了,同时作为针对伊朗、印度、中国的政略战略基地的重要xìng也增加了。

    众所周知,美国鲍尔斯上尉驾驶的飞机在苏联领土上空实施秘密侦察飞行时被击落。苏联以此为借口中断了美苏首脑(艾森豪威尔与赫鲁晓夫)会谈。当时鲍尔斯上尉起飞的基地就是帕米尔高原东南的吉尔吉特。由此可见,即使从国防的角度看,也不允许苏联低估中亚的价值。而且,随着洲际弹道导弹、中远程弹道导弹、潜艇发shè的弹道导弹和喷气式飞机的发展,这一地区的政略战略价值将不断发生变化,作为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而发挥作用。尤其是在美国能使用“海神”(“三叉戟”)导弹从印度洋海域发动核攻击的今天,就更是如此。此外,无论是从积极包围中国上考虑,还是从支持印度、阿富汗问题上考虑,以及从对付伊斯兰教的问题上(不仅要考虑到中东的伊斯兰教而且要考虑中亚的伊斯兰教)考虑,中亚都是重要的地区。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

    过去苏联曾利用一切机会向南方寻求海港,在沙皇俄国时代曾企图向印度渗透,结果被英国阻止住了。今天,苏联在中东培植亲苏势力,同时把阿富汗置于自己的势力之下,使波斯湾近在咫尺。苏联还利用孟加拉独立和巴基斯坦遭到削弱的形势,通过阿富汗逐步巩固了自己的地盘,并且打着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两国间签定的睦邻友好条约的幌子,把约七个师十万人的大军派进阿富汗,制造了卡尔迈勒政权。苏联无视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各国的反对,企图在阿富汗站稳脚,以便进一步向中东、印度、巴基斯坦和印度洋扩张。如果再考虑一下今后印度洋各国的角逐和伊朗革命,中亚的政略战略价值就只会提高,而决不会降低。

    二、西西伯利亚的政略战略价值

    沙俄时代的重工业中心在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乌拉尔以东的重工业仅占整个重工业的百分之十左右。战后,苏联全力建设西伯利亚,使西伯利亚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重工业的重点正移至乌拉尔以东。回顾西伯利亚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至一九○○年左右)

    在西伯利亚铁路建成之前,西伯利亚是个流放犯人的地方,西西伯利亚是边境地区。据知,这里只能给俄国欧洲地区补充些粮食。

    2. 第二阶段(一九○○年至一九四五年)

    经过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对西伯利亚逐渐关心了。特别是苏德战争初期,苏联由于遭到惨败而开始对乌拉尔以东的地区寄予很大关心。后来又查明西西伯利亚有着丰富的资源,认识到西西伯利亚不仅是粮食的供应地,而且还是石油及其他重要资源的产地,于是战后加紧开发。西西伯利亚作为重工业地区,在政略战略上越来越受到重视。

    3. 第三阶段(一九四五年至现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对抗和两国装备核武器,提高了西西伯利亚的政略和战略地位。这种提高不仅仅限于军事,也表现在经济上。随着西伯利亚的开发加快,丰富的石油、铁、煤等资源使西西伯利亚迅速地成为大工业地区。特别是秋明油田这个宝库更名实相符地提高了西西伯利亚的价值。

    西西伯利亚北临北冰洋,南接中亚,东为东西伯利亚,西为乌拉尔山脉,形成了苏联的中心部位,对于来自外部的进攻,处于最安全的位置。这意味着它在政略战略上处于最为有利的地位。可以想象,西西伯利亚的丰富资源将进一步提高它的地位,这一地区将出现大的重工业地区。

    三、东西伯利亚的政略和战略价值

    东西伯利亚包括贝加尔湖两岸的伊尔库茨克、赤塔工业地区,介于远东地区和西西伯利亚之间,南接外蒙古,东经雅布洛诺夫山脉、科累马河和远东地区相连,拥有包括雅库特共和国在内的广大地区,形成苏联向亚洲扩张的基地。以往的历史证明,苏联在这一地区的各种政策直接反映了苏联的远东政策。

    一九二九年围绕中东铁路发生的中苏冲突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苏联的对日作战,都以这一地区为作战出发地域。东西伯利亚和外蒙古接壤,在军事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西伯利亚其他地区所无法比拟的。如上所述,苏联越重视西西伯利亚,当然就越要倾注全力开发东西伯利亚。苏联前几年公布的建设贝阿铁路的计划就是西西伯利亚大发展的必然产物。

    过去,人们只知道这里是流放犯人的地方;如今,发现这里的地下埋藏着大量的黄金和金刚石,仅燃料资源就有二万亿吨(煤占百分之九十七),还有极丰富的天然气,具有毫不亚于西西伯利亚的大工业区的前景。现在已经在稳步地开发。

    总之,当贝阿铁路全部建成之日(需要近十年的时间,估计要到一九八五年左右),苏联远东地区也将得到进一步开发,这将给日本、朝鲜、中国在内的西太平洋形势以重大影响。

    四、远东地区的政略和战略价值

    我国对远东缺乏明确的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约六十万关东军官兵和约十万文职人员曾长期被关押在这里服苦役(死亡约二十三万)。这里距我国最近,与我国利害关系大,是我国国防上需要特别注意的地区。

    苏联远东地区气候普遍寒冷。由于远离苏联欧洲地区,jiāo通、通信十分不便,而且自给能力很差。很早以来,这里就是流放大量犯人的地方,至今还给国内外一个险暗的印象。这里人口稀少,有着广阔的未开发地域。这一点和东西伯利亚、西西伯利亚相差无几;大不相同的地方是:这个地方濒临海洋,陆地与中国东北、北朝鲜相接,隔白令海、日本海与美国(阿拉斯加)、日本相对。这意味着它有其他地区所没有的国际xìng质。所以苏联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部署了太平洋舰队。这增大了苏联在太平洋,特别是在亚洲的发言权。

    但是,这个地区存在着东面暴露于太平洋,很多海域冬季结冰,各地区难于互相支援等缺陷。另外,由于受天候气象的限制,各项国防措施不仅不能全年实施,而且要花费大量的资材和劳力。这里虽有几个工业区,但由于自给困难,补给仍不得不主要依靠西伯利亚铁路和海、空运输实施。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苏联在改善西伯利亚铁路、东西空中航线、北冰洋航线的同时,还全力以赴地开发经由苏伊士-印度洋的欧亚航线。随着丰富的资源(海洋中的鱼类)得到开发,这种倾向将会越来越明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和美国同被称为超级大国。苏联不仅拥有包括洲际弹道导弹和潜艇发shè的弹道导弹在内的庞大的军事力量,而且还有横跨欧亚大陆的辽阔国土。苏联甚至在远东地区也部署了强大的军事力量。

    苏联远东地区及其近海海域,形成了从北面包抄日本、朝鲜半岛、中国(东北)的态势。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动向(建设贝阿铁路、苏联陆海空军的动向、渔业问题) [ 作者注:一九七九年十一月,苏联新设远东、后贝加尔建设部,负责贝加尔湖以东至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建设。同年十二月十八日任命谢尔盖巴西莫夫为部长,此人在国家计划委员会任建设部长多年。估计此项措施意在战时形成以远东后贝加尔建设部为中心的政略战略指导部门。 ] 甚至有可能左右日本、中国、韩国 [ 译者注:指南朝鲜傀儡政权,下同。 ] 的生存,因此我们不能不寄予极大的关注。

    苏联如果失去远东地区,那么它在太平洋和亚洲的发言权就会削弱,它在世界上的地位就会减半。

    五、欧亚jiāo通线的价值

    苏联在积极推行西伯利亚和中亚政策时不能忽视铁路的作用。最初,当欧美各国企图对亚洲进行帝国主义扩张时,俄国就于一八九○年制定了建设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计划。为称霸中亚,一八八○年俄国出乎各国的预料,派遣安年科夫将军麾下的军队,把铁路从里海穿越沙漠地带修到了塔什干和撒马尔汗。这两条铁路成为俄国进行扩张的支柱,给世界形势以极大影响。就是说,随着这些铁路的建成,英俄、日俄之间的对抗加剧,终于发展成日英同盟和日俄战争。由此可见铁路所起的作用之大。这些铁路对各地区的开发所作的贡献是无法形容的。

    在日俄战争中,出乎日本的预料,俄国利用西伯利亚铁路把大部队集中到满洲并前送了庞大的军事物资,充分地发挥了铁路的作用。如果没有西伯利亚铁路,苏联也不可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对满洲发动进攻。满洲事变后,苏联于一九三四年把大约十四艘潜艇(三百吨级的M型)拆解后通过西伯利亚铁路从欧洲运至远东,加强太平洋舰队。可见,西伯利亚铁路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

    据估计,一九四四年全年西伯利亚铁路的运输能力为一千三百零三万吨 [ 作者注:除铁路运输外,还有海运和空运。海运为五十万吨,空运为十万吨至二十六万吨。 ] ,其中军事运输为九百四十万吨(接近实际情况)。根据苏联战后出版的战史资料,一九四五年二月末至八月上旬,西伯利亚铁路东行车皮总数共约十三万六千节,其中军用约占百分之八十。如以一列火车由四十节车皮组成计算,估计为二千列火车。

    现在西伯利亚铁路已经实现了电气化,并得到种种改进,因此它的运输能力应该有所增加,估计每天运输二十万吨是可能的(一年可达七千万吨);但由于目前缺少机车和货车等,每天大概能运输十四万到十五万吨。

    图20 西伯利亚好远东地区的主要铁路(1978.8)

    除铁路以外,苏联欧洲地区和远东之间还有以下航线可通。

    1. 黑海-苏伊士-印度洋-远东海上航线;

    2. 绕南非经印度洋的海上航线;

    3. 北冰洋航线;

    4. 空运。

    六、西太平洋的政略和战略价值

    堪察加半岛、日本、台湾这一锁链形地带,从亚洲大陆的角度看,它形成掩护大陆的态势;从海洋的角度看,它控制太平洋和亚洲大陆海岸之间的通道。这个地区(以库页岛、北海道、朝鲜半岛、台湾划线)可分为鄂霍茨克海、日本海、中国东海(含黄海、渤海湾)、中国南海几部分。宗谷海峡、津轻海峡、朝鲜海峡和台湾在政略战略上占重要地位。北面的鄂霍茨克海由于有半年时间的结冰期,其价值有所减小;日本海由于有苏联太平洋舰队存在,重要xìng很大;朝鲜海峡的价值是宗谷海峡无法相比的,特别是如果从中国东北部的东海、黄海、渤海湾的海防上考虑,它和日本的动向对中国来说就更加显得重要,而且这种重要xìng是无论怎样强调也不会过分的。一个平静的朝鲜半岛自然是符合中国利益的,然而即使北朝鲜始终对中国严守中立(包括友好),在中苏战争时也不能保证它不让苏联航空部队通过自己的上空。

    苏联把“明斯克”号航母和“伊万罗戈夫”号大型登陆舰配属给太平洋舰队并使这个舰队保持着二个团的海军陆战队,大概是因为它们估计到将来要在这个地区实施岛屿登陆作战吧。

    七、北冰洋的政略和战略价值

    包括北冰洋在内的北极本来与中苏对抗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如果考虑到这个地区有连结欧亚的航线以及苏联太平洋舰队在太平洋的活动,北冰洋的政略战略价值就不可轻视了。

    含北冰洋在内的北极,在中苏战争时可以看作是苏联的后方地域,同时又是苏联对付假想敌国美国的第一线。对于这一点,我们决不可忘记。

    目前,苏联百分之七十的导弹核潜艇部署在以摩尔曼斯克为中心的海域内。如果考虑到这些兵力可以经过北冰洋向亚洲机动,北冰洋的政略战略价值就只能更大了。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