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从兵要地志看中苏战争 > 第 4 章
    财政顾问,对外蒙古进行帮助。在此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bào发,俄国卷入了这场战争。中国在这个期间虽然努力控制外蒙古,但是外蒙古在苏联的支援下终于在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八日正式地作为蒙古共和国而独立。一九二九年,苏联因为中东铁路 [ 译者注:我国东北境内的铁路。以哈尔滨为中心,东至绥芬河,西至满洲里,南至长春,全长一千七百二十一公里。 ] 问题入侵北满(东北北部)。一九三一年,满洲事变bào发,接着满洲国成立。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苏联与外蒙古签订军事互助协定,把人口只有九十万、常备兵力大约有一万人的外蒙古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在这以后,又乘一九三九年的诺门坎事件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把外蒙古越来越牢固地控制在手中。特别是在一九四五年二月举行的雅尔塔会议上,苏联以参加对日作战为条件,迫使中国(当时在蒋介石的统治之下)承认外蒙古的独立,中国终于在一九四六年一月十五日承认了外蒙古的独立。战后,中苏两国的关系随着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政权而得到了改善。一九五○年二月,双方缔结了中苏同盟,中国与外蒙古的关系也有了改善。中国派出约四万名技术人员、工人帮助外蒙古建设。另外,到北京大学学习的蒙古青年也不少。从乌兰巴托到北京铺设了宽轨铁路,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之间的直达列车通了车。中国、外蒙古、苏联的关系看来是正常的。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中蒙之间缔结了协定。苏联看出中国有意恢复它在外蒙古的势力,便逐渐地采取强硬态度,终于在一九六六年一月通过和蒙古签定同盟条约,取得了在外蒙古驻军的权利。另外在外蒙古东部,修筑了由西伯利亚铁路干线到乔巴山及其前方地区的铁路,这使苏联向外蒙古渗透和补给更加容易。随着中苏关系逐步恶化,苏联把核武器和数万军队部署在外蒙古,使苏联对外蒙古的控制越来越牢固。

    图5 一九三九年诺门坎作战略图

    注:① 苏军从赤塔出发,利用铁路(博尔集亚-乔巴山路段于8月建成)与公路在夜间把兵力集中到塔木察格布拉克附近。8月20日用南、中、北三个集群对日军实施了攻势作战。

    南方集群:第57师、第8骑兵师(外蒙古),第8旅、第6坦克旅、第11坦克旅。

    中央集群:第36师、第82师、第5旅。

    北方集群:第6骑兵师(外蒙古)、第7旅、第82师第1团、第11坦克旅的二个营。

    预备兵力:第212旅、第9旅、第6坦克旅第1营。

    ② 后方物资储备55,000吨,动用卡车4,300台。

    ③ 哈拉哈河河畔有大蚊群。

    第四节 新疆

    汉族进入现在的新疆这个地区是在公元前一四一至八十七年这一时期。新疆当时称作西域,位于东亚jiāo通的要冲,是争夺的中心。成吉思汗跨欧亚大陆创立元朝大帝国时,这个地区居于中心。但是,这个地区建立的国家一个个由兴盛走向衰亡,无一久长。清朝帝国在新疆建立了屯田兵制度,镇抚各地,于一八八二年成立了新疆省。

    新疆与苏联中亚地区的三个州 [ 译者注:指阿拉木图州、伊塞克湖州和安集延州。 ] 接壤,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毗连,东西经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相连,东面与青海省接连。除航空之外,与中国内地的联系不得不只靠一条铁路(一九六五年时从上海到乌鲁木齐的直达列车隔日开一次)和两条公路进行。从中国内地出发,沿这些jiāo通路线西行,需要通过漫长的陆路才能到达新疆。因此,中国与新疆的联系是不方便的。横贯于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有的地方海拔六千米)把新疆分成了南北两部分。南部地区与西藏相连,它的大部分为塔克马干沙漠所占。

    天山北路经阿尔泰山脉(海拔三千五百米以下)与外蒙古相接。西部有山系(海拔三千四百米)介于新疆与苏联之间。北疆中部有准噶尔盆地。吐鲁番东部的吐鲁番盆地的最低处低于海平面一百五十四米,是中国大陆内部的最低点。沿着这两个盆地呈东西走向的山地(海拔二千至三千米),形成了强有力的抵抗地域,可对付苏联由西部方向的入侵。

    西部的高山常年积雪,冰川jiāo错;而东部地区地势较低,而且很少起伏。在天山的各山系间有很多的盆地和谷地。这里气候湿润,土地肥沃,森林茂密,水草丰富。新疆西部边缘的谷地形成了通往中亚的天然jiāo通路线,这就是古代的丝绸之路。

    河流除一部分之外,都是内陆河。高山融化的雪水可用来灌溉土地 [ 作者注:通过“坎儿井”这种方式疏导地下水,利用天山山系的水源。 ] ,流至山麓附近后在沙漠中消失。上游河水的水量大多比下游多。

    塔里木河是自治区内的最大河流,流入罗布泊。罗布泊曾几次移动位置,以移动湖而著称。罗布泊含盐量很多,因此冬季也不冻结,据说水深仅四十厘米。

    新疆地区的气候是典型的大陆xìng气候。天山南北两区气候相差很大,天山北部因北冰洋的水气和寒流袭入,冬季长达六个月,很寒冷,相反,天山南部气温比较高,湿度低,降雨量是中国大陆内最少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了天然屏障。据说冬季百来人,横穿该沙漠要用一个来月的时间才能见到绿洲;如果迷了路,将成为不归之客。

    新疆的面积一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约等于日本的四倍,约占中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中国省、自治区中面积最大的。人口在一九六八年已达一千一百万(一九五三年时包括五十万汉族在内才只有五百万人左右),而且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居民由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乌兹别克族、鞑靼族、吉尔吉斯族等十几个民族组成,其中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居多。维吾尔族人过去占居民的百分之七十四,据说现在汉族已占百分之五十。流动于中苏两国境内的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经常发生问题。

    新疆未开垦的荒地很多,发展农业生产的潜力很大,种植有小麦、稻米、玉蜀黍、棉花、桑树、葡萄、苹果、梨等。森林资源很丰富,杉、落叶松、喜马拉雅松、白桦居多。畜牧业很发达,仅次于农业。牧民饲养羊、马、牛、骆驼等,其中以羊为最多。

    在工业方面,炼钢、纺织、汽车修理、水泥、机械制造、有色金属等发展迅速,多数集中在乌鲁木齐。另外,地下资源有北部准噶尔盆地的克拉玛依油田(贮量为六亿吨),输油管道已铺设到独山子。这里从一九五七年年初开始动工,至一九五八年建成了炼油厂。除石油以外,还发现了铀、黄金和铁等地下矿藏。罗布泊成了中国著名的核试验场,

    这里先叙述一下历史上中、苏、英围绕新疆问题展开的斗争。

    新疆与苏联的中亚接壤,有的地方未划定边界,因此,中苏两国之间的冲突长年不断。事实如下:

    一八四○年,巴尔喀什湖以西的清朝领土被俄国攫夺。

    一八五一年,中、俄两国缔结《伊犁通商条约》,俄国在伊犁、塔城设立了领事馆。

    一八七一年,俄国占领了伊犁。

    一八八一年,中、俄确定以额尔齐斯河为两国边界。

    一九二五年,苏联向伊犁、塔城、乌鲁木齐、阿克苏,喀什强行派驻贸易通商代表,并以卫队为名派遣了约五百人的军队。另外还强制使用苏联纸币。

    一九三一年,苏联乘新疆内部发生动乱之机,与省长缔结秘密通商协定,努力培植新疆的亲苏势力。

    一九三二年,新疆的政权由盛世才掌握,苏联对盛世才采取了怀柔政策。

    一九三四年,盛世才在苏军两个旅(装备有坦克、装甲车)的援助下掌握了新疆的实权,继之与苏联缔结了贷款协定。

    一九三七年,支那事变bào发,新疆作为苏联向中国提供援助的“红色之路”而受到重视,苏联的势力日益壮大。

    一九四二年,第二次世界大战bào发后,中国更加关心新疆(补给线)。这时苏联军队受到德军的攻击而处于苦战之中。中国guó mín dǎng政府利用这个时机策动盛世才发动了反苏事件,把苏联人全部赶出了新疆。

    一九四四年,少数民族不堪压迫,举行了bào dòng。驻伊犁的guó mín dǎng军队被参加bào dòng的民众击败。苏联支持这次bào dòng,占领了伊犁、塔城、承化三个地区,成立了东土耳其斯坦共和国。苏联趁第二次世界大战将近结束之机,对新疆进行了明显的渗透。

    一九四五年,张治中担任了新疆省长,负责统治新疆,但是中国内地的共产党力量取得了发展,张治中后来也投入了máo zé dōng的怀抱。

    一九四八年,新疆省长由张治中换成了包尔汉。当时在新疆驻有陶峙岳指挥下的十万军队(以第四十二师、第七十八师、第一骑兵师为主力的部队)。guó mín dǎng军队必须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抵抗共产党军队。一九四九年九月,guó mín dǎng军队为共产党军队收编,省长也在人民政府成立后投降了máo zé dōng政权。

    过去的驻军和民族革命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到一九五五年为止,这个军一直由以包尔汉为主席的人民政府统辖。

    一九五五年十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维吾尔族人赛福鼎担任了自治区主席。中国(中国共产党)政府除努力开发新疆和维持治安以外,还从内地移民,孜孜不倦地努力使新疆处于中央政权的控制之下。

    图6 新疆略图

    一九六二年,伊犁河谷的哈萨克族(六万人)到苏联驻固尔扎 [ 译者注:固尔扎即伊犁,现在的伊宁市。 ] 领事馆求援,苏联把这些人送到了苏联。 [ 译者注:实际是苏联通过其驻中国新疆的机构和人员,在伊犁地区进行大规模的颠覆活动,胁迫中国公民去苏联。 ] 第二年,苏军军官将这些人组编成四个师,提供给他们弹yào,把他们送回了新疆。

    一九六三年,据说中国为预防新疆发生事变,往新疆移居了九十万学生。新疆驻有八个农业师和两个工业建设师,在一九六二年九月到一九六三年二月的这个时期,补充了五万多名新兵。

    从上述事实可以了解到,苏联(俄国)野心勃勃,觊觎新疆。另外,谈及新疆时,还必须附带说明一下帕米尔高原地区周围的情况。

    英国自从攫取印度作为它的殖民地以后,一直担心俄国(苏联)南下,十分关心新疆的动向。一八九八年,它与俄国秘密签订协定,瓜分了帕米尔高原,确定了各自的势力范围。协定规定:明铁盖山口以南属印度,东南一角归新疆,明铁盖山口北侧由俄军警戒。可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印度、巴基斯坦取得了独立,明铁盖山口以南的归属问题成为印巴之间争论的一个问题,巴基斯坦以军事手段占领了这个地区。中国政府认为苏联占领了帕米尔高原附近的中国领土,于一九六三年与巴基斯坦签订边界协定,把吉尔吉特地区弄到了手。这样,中国得以直接与巴基斯坦接壤,与巴基斯坦关系进一步密切起来。与此相反,苏联由于帕米尔高原和新疆与本国有重大利害关系,因此反对中巴的举动,认为吉尔吉特地区是印度的领土,在支持印度的同时,加强了与阿富汗的关系。苏联之所以如此,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美国曾经把明铁盖山口南面的吉尔吉特地区作为军事基地,从那里派出U-2飞机到苏联上空进行秘密侦察,苏联对此强烈反对过。总而言之,帕米尔高原及明铁盖山口附近的地区是中国、苏联、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毗连的地区,很容易成为这些国家之间的争执之地。

    第五节 西藏

    被称作世界屋脊的西藏,可以说是人迹罕至之地,未开发的地方极多,至今不为世人所知。这个地区虽说一向处于中国的主权之下,但那只不过是形式而已,实际上它长期处于英国的影响之下,因为从地理位置来看,它与印度的关系很深。西藏生产青稞和小麦,一九七四年实现了自给自足,一九七八年粮食总产量达到了九亿公斤。

    西藏东连青海省及四川省,北连新疆省,形成海拔三千至四千米的高原地带。东西走向的昆仑山脉坐落于它与新疆之间,唐古拉山脉与外喜马拉雅山脉之间是西藏高原,高原上耸立着许多五六千米的山峰。西藏与北部的jiāo通(除航空之外)明显地受到了限制,没有一条铁路可通。与新疆进行联系只能通过喀什、莎车、喀喇昆仑(山口)进行。最近,从青海省的西宁到哈尔盖(七十五公里)已正式通了火车,从哈尔盖到格尔木的路轨已铺设完毕(一九七九年七月底竣工)。在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预计建成格尔木至拉萨全长二千二百公里长的铁路。铁路铺成以后,西藏的面貌将为之一变。

    西藏的东部地区是长江、湄公河、萨尔温江、布拉马普特拉河等河流的发源地和上游地区。海拔六千米左右的山岳和流经其间的上述河流(包括支流)纵横jiāo错,jiāo通、通信明显地受到阻碍。从中国内地通往西藏的公路仅有两条:一条是从东面的成都方向经巴塘到拉萨;另一条是从北面的青海通到拉萨。

    西藏南部的著名的喜马拉雅山系,海拔七八千米,与印度相连。西藏的东部经喜马拉雅山中的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与印度东部、孟加拉相连。因此,西藏与印度、孟加拉的jiāo通联系要比与中国内地的jiāo通联系方便得多,甚至与外国进行的贸易也要通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