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喋血东线-苏德的较量 > 第 18 章
    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个普遍xìng的国际组织,所有这些国家不论大小,均可加人为成员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四国宣言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它为战后和平的缔造奠定了基础,并为后来的联合国工作确定了一些基本原则。

    外长会议还通过了另外三个宣言,即关于意大利、奥地利和德国暴行的宣言。

    10 月30 日,外长会议结束。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的叶卡特琳娜大厅举行宴会,招待与会代表。赫尔与斯大林坐在一起,并进行了长时间的愉快的谈话。据斯大林当天的译员别列日科夫回忆,斯大林低声对他说:“注意地听一下,把我下面的话逐字逐句地翻译给赫尔先生听:苏联政府研究了远东的局势问题并已作出决定,在盟国打败希特勒德国、结束欧洲战争之后,苏

    联将立即对日本作战。请赫尔先生转告罗斯福总统说,这是我们政府方面的立场。但目前我们还要保守秘密。”赫尔自己在回忆录中也说,斯大林告诉他一个异常重要的信息,“我对他表示衷心的感谢”。

    经三国外长会议的准备和安排,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德黑兰举行了美、英、苏三国第一次首脑会议(1943 年11 月28 日至12 月1 日)。参加会议的人员还有三国外jiāo顾问和军事参谋部代表。

    英、美代表团到达伊朗首都后,按原计划他们的首脑都要住在各自的大使馆里。如果这样安排,罗斯福每天要乘车经过毫无保卫的几条街道前往苏联大使馆和英国大使馆(两处相距不远)。在罗斯福搬进美国大使官邸不久,莫洛托夫便告诉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说,苏联情报人员已经发现,在亲纳粹的伊朗人和纳粹特务中正在策划着一个yīn谋,企图暗杀这次会议的三巨头或其中的一个。所以斯大林建议罗斯福搬到苏联大使馆内一所单独的楼房,那里有苏联警卫人员严密保护,可以安全地举行会议。丘吉尔所下榻的英国大使馆和苏联大使馆紧挨在一起。只要用几块高高的挡板截断两个使馆间的街道,再在中间开辟一个通道,就能把两个使馆连成一个整体。这样苏英两国代表的安全就有了保证,因为这一片领土都警卫森严。罗斯福欣然接受了斯大林的建议,在11 月28 日迁入苏联方面指定的那座楼房。楼下有3~4 个大房间,还有供总统和菲律宾籍佣人及许多特工人员住宿的地方。罗斯福住的房间正对着举行全体会议的大厅,这一点对于下肢麻痹、行动不便的罗斯福来说,也是极为方便的。苏联方面尽一切可能使美国总统在苏联使馆内住得舒适满意。

    根据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建议,11 月28 日下午3 时,斯大林身着一套朴素的卡矾布制服,胸前佩着星形列宁勋章,从苏联人的地段走到美国人居住的别墅,来和罗斯福会谈。罗斯福身穿一套蓝色便服坐在轮椅上,同斯大林握手,并说:“见到你我很高兴。我早就想同你见面了。”斯大林表示,见到总统他非常高兴,他也早就想会见总统,但由于军务倥偬,迟迟未能实现。这次会晤主要是礼节xìng的,相互认识一下,谈话的范围很广,很快从一个问题转到另一个问题,事实上,斯大林在德黑兰的目的,是一门心思地想证实两个西方同盟国是否会贯彻这年夏天在魁北克作出的决定,于1944 年春天攻入法国,开辟对德作战的第二战场。

    德黑兰会议定于下午4 时正式开幕,由美国总统罗斯福主持。会议斤始时,气氛相当轻松,看不出世界上这三位最强有力的人物可能会对涉及千百万人生命和财产的问题作出决定。罗斯福的几句开场白讲得非常轻松,他说:“作为在座的政府首脑中最年轻的一个,我冒味地第一个发言。我愿意向我们这个新家庭的成员们聚集在会议桌周围的全体与会者保证:我们到这里来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尽快地赢得战争的胜利..我们在这里谈论的任何东西都不打算发表,但我们彼此之间要像朋友一样开诚布公。”德黑兰会议参加者相互保证不发表会议上讨论的任何东西,这一点无疑促进了自由jiāo换意见,也有利于彼此之间更好地了解各方的立场,这就造成一种良好的气氛,使三国能够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进行卓有成效的合作,从而加强了这一时期反希特勒同盟的团结。

    在谈到会议工作程序时,罗斯福说道,各代表团的参谋人员可以单独讨论军事问题,同时代表团本身则可以讨论其他问题,如有关战后安排问题。罗斯福说:“我想这次会议将会成功的,在这次战争中联合起来的三个国家将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并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紧密合作创造条件。”

    丘吉尔最善于辞令,而且也相当坦诚,他说:“这次会晤,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世界力量的最伟大的集会。人类的前途掌握在我们手里。我们的手里握有缩短战争、赢得战争胜利和决定人类未来命运等问题的决定权。我愿为我们无愧于上帝赐给我们造福于人类的良机而祈祷。”

    斯大林作为主人,欢迎了他的贵宾,然后说:“在祝贺三国政府代表会议召开的时候,我想讲几句话,我想我们是历史的宠儿,历史赋予我们极大的力量和极好的机会,我希望在这次会议上,我们要竭尽全力为了共同合作,而更好地利用人民授予我们的力量和权力,现在让我们开始工作吧。”

    会议接着进入实质xìng问题的讨论。首先由三国首脑介绍了各自战场的情况。罗斯福回顾了美军在太平洋所作的努力。斯大林着重介绍了苏德战场的情况,他说:“本来我们在准备进攻,结果德国人抢先了。今年8~9 月份所取得的胜利连我们自己也没有估计到。原来德国人比我们想象的要弱。现在德军在我们战场上有210 个师,还有6 个师正在调往前线的途中。此外还有50 个非德国师。苏联方面在前线作战的有300 到330 个师。”

    斯大林在谈到苏联战场的近况时说,正是这一部分超过的兵力被苏联方面用来进攻。但是,因为我们打的是进攻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优势会越来越小。德国人在撤退时野蛮地摧毁了一切,这就造成很大的困难,给我们运送弹yào带来麻烦。这就是苏军攻势放慢的原因。

    “最近三周,德国人在乌克兰的基辅以南和以西地区发动了进攻,”斯大林继续说,“他们占领了我们重要铁路枢纽日扎米尔,这已经公布了。大概他们还要夺取科罗斯田,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铁路枢纽。在这个地区德军有5 个新坦克师和3 个原有的坦克师,总共8 个坦克师,还有22 个到23 个步兵师和摩托化师。他门的目的是重新占领基辅。所以我们前面会遇到一些困难..因此,盟军开辟第二战场,加速进入法国北部是非常重要的。”

    在展开讨论这一问题时,罗斯福认为,“霸王”行动,即盟军进攻法国北部的行动代号,不应当被次要问题所推迟。丘吉尔打迂回战,一心想推迟“霸王”行动。他第一天说,英国和法国决定要在1944 年5 月至7 月调遣100 万大军登上欧洲大陆。后来他又提出盟军在巴尔干登陆的作战计划,企图以此代替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罗斯福看出,丘吉尔是想楔入中欧,阻止苏联进入罗、匈等国。罗斯福为了加速对德战争的胜利,不愿为英国在东欧扩大势力范围效劳,不同意丘吉尔的计划。后来罗斯福对陆军部长亨利史汀生说,他如何一次又二次地扭转了丘吉尔的方向。他说:“我为‘霸王,行动作了艰巨的斗争,由于斯大林的帮助,我最终获得了胜利。”在斯大林的坚持下,会议最后决定,美、英将于1944 年5 月实施“霸王”计划,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稍后,还应在法国南部进行牵制xìng登陆。

    在讨论波兰问题时,丘吉尔用三根火柴分别代表德国、波兰和苏联,主张三根火柴都应该从东向西挪动。也就是说,苏联西部边界往西移到寇松线,从而确认了1939 年9 月苏联根据苏德秘密议定书而占领的地域;波兰西部边界则往西移到奥得河,让波兰从德国取得一些领土来补偿它在东部失去的领土。斯大林表示,如果把东普鲁士北部,包括柯尼斯堡划归苏联,他将接受寇松线作为苏波边界。美、英要求苏联恢复同波兰流放政府的关系,苏联指责该政府反苏,但表示如果它能改变态度,苏联准备同它开始谈判。

    关于远东问题,斯大林表示赞同《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朝鲜应该独立,满洲、台湾和澎湖列岛应归还中国。斯大林还提出,苏联在远东没有一个不冻的港口。罗斯福提出,大连港可以成为国际保证下的自由港,斯大林认为这是个不坏的主意。

    会议还就建立未来的国际组织和战后处置德国等问题jiāo换了意见。

    会议最后签署了《苏美英三国德黑兰宣言》和《苏美英三国德黑兰总协定》。德黑兰宣言宣称:关于战争问题,三国已经议定了消灭德军的计划,并就从东、西、南三面对德采取军事行动的规模和时间达成了一致协议;关于和平问题,三大国的协力同心将导致永久的和平,苏、美、英和所有联合国家负有创造和平的至上责任。三国一致同意1944 年5 月前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实施“霸王”作战计划,美英军队将在法国的北部和南部登陆。苏联声明,一俟欧洲战事结束,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

    德黑兰会议加强了英、美、苏三大国的合作,特别是确定了开辟第二战场的义务,有利于加速打败德国法西斯。斯大林说:“德黑兰会议关于对德国共同行动的决议以及这个决议的光辉实现,是反希特勒联盟战线巩固的鲜明标志之一。”罗斯福说:“我们的风俗习惯、哲学以及生活方式是不同的。我们各自根据本国人民的意愿和思想制定自己的事业计划。但是我们在德黑兰这圣已经证明,我们这些国家的理想各不相同,仍然可以欢聚一堂,融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为了我们自己以及全世界的利益,手挽手肩并肩地前进。因此,当我们离开这个历史xìng盛会时候,我们第一次能够在天空中看到传统的希望象征彩虹。”但是,在德黑兰会议上,已开始出现了大国主宰世界的苗头。美、苏、美首脑背着中国就轻率地决定把大连划为国际自由港,进行牺牲盟国利益的策划,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这里值得再写一笔的是,尽管西方的政治家们在意识形态方面和苏联领导人不同,但他们都赞赏斯大林的风度和才能。人所共知,斯大林有时容易动怒,而且不容异见。但在整个德黑兰会议工作期间,他都能克制自己。甚至在气氛十分紧张的时刻,他也很沉着、镇静、彬彬有礼。罗斯福说,他言简意赅,目的明确,为达到目的耐心而又坚韧不拔。英国总参谋长艾lún布鲁克认为,斯大林具有杰出的军事头脑,说他每次发言都以他那敏锐而又准确的洞察力来弄清局势的各种含义,“在这方面他比罗斯福和丘吉尔突出”。美国驻莫斯科的军事代表团团长迪安将军说:“谁也不会看不到此人的伟大之处。与这种本质上的伟大结合在一起的还有一种魅力,有时还有一种通情达理的热情,这种人情味似乎同他在为苏维埃国家利益表现出来的那种令人生畏的无情不相吻合。”美国航空队(美国空军前身)司令阿诺德在日记中曾这样评价斯大林:他“无所畏惧,才华横溢,思想敏捷,能言善辩,不讲情面,是一个伟大的领袖,他关于英国人,关于首相和布鲁克的既幽默又尖刻的评述,表明了他对他深信不疑的事情上的勇气”。

    丘吉尔也说:“斯大林的风度是很有魅力的,如果他想表现出这种风度的话。”

    斯大林从德黑兰返回莫斯科之后,就着手实施战略大反攻,把德军全部赶出苏联领土,直捣法西斯的老巢。

    E德军黔驴技穷苏军越战越勇

    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连续3 年,每当夏季到来,德国军队就在欧洲大陆上发动大规模的攻势,但是到1943 年时形势却发生了逆转。

    这一年是苏德战争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根本转折的一年。法西斯集团危机四伏,败北消息频频传出,希特勒的迷梦同拿破仑一样破灭在斯大林格勒的冰天雪地,可以说败局已定,无法挽回。

    由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苏德战场的战略形势发生了有利于苏军的急剧变化。

    一苏德会战高加索

    1943 年1 月初,苏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称南方方面军,南方方面军和外高加索方面军于1 月1 日开始在高加索会战中转入进攻,并得到空军第八、第四、第五集团军的支持和黑海舰队的积极配合,其任务是孤立进入北高加索的德军A 集团军群主力,而后予以歼灭。

    1942 年年底,德国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就向希待勒建议,德军应迅速从高加索撤退。直到1942 年12 月28 日蔡茨勒才说服了元首,元首同意放弃部分石油目标和黑海的部分目标。但是为了罗斯托夫以北顿河右岸的安全,希特勒不同意从高加索全面撤退,他只允许部分撤退,分阶段地撤至马内奇运河和库班河一线。因为他想保住迈科普地区以及刻赤海峡和顿河下游地区桥头堡,作为今后打回里海的一个牢固的基地。鉴于苏联红军可能突入A 集团军群的后方并对其实施包围,德军统帅部决定撤出高加索东南部的部队,加强黑海沿岸和山区的防御;并计划先把坦克第一集团军主力从纳尔奇克、莫兹多克地域撤出,由顿河集团军群在罗斯托夫以东阻止苏联红军的进攻。德军统帅部于1 月1 日开始把坦克第一集团军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