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张家q后,控制了平绥路,气焰十分嚣张。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与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和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经过会商,决定以主要力量来打通平汉路,控制广大平原,并将晋察冀野战军从冀中平原往冀东。冀北山区驱赶,企图将晋察冀军民困锁在山区,各个歼灭。10月13日,guó mín dǎng北平行辕发出“追击令”:以第十一战区第16军分由矾山堡、琢鹿南下追剿,进占蔚县,相机向灵丘进击;以第94军一部沿平汉路南下,打通平汉后,向西扫dàng房山以西前后地区,攻击易县,向紫荆关进击。俟第16军确占蔚县后,两军配合进占深源。
1946年10底、11月初,依据guó mín dǎng军的进攻态势,中共中央军委和máo zé dōng认为,聂荣臻部已不便再在平绥路上与guó mín dǎng军纠缠,而应转兵于察哈尔以南地区,求歼guó mín dǎng军第16军一部,以利开展战局。晋察冀军区部队立即部署在察南歼敌行动,但与第16军周旋了一阵之后,因主力未能适时集中,guó mín dǎng第94军靠拢过来,遂失去战机。
11月1日,聂荣臻、萧克和刘澜涛又向中共中央军委建议:“敌两路比较靠拢,我极受限制。张垣撤退时民负很重,大军久留颇不适宜。且察南气候再过半月很难作战”,“提议于必要时集中力量于平汉,求得在东面打开局面。平汉战场条件好,易寻歼敌之机。若平汉战局能发展,定可调动平绥敌人,减轻察南负担。敌如会攻深源,亦应集中力量打破东面一路为有利。”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央军委和máo zé dōng的立即批准,因为到平汉路作战,是máo zé dōng自战争开始时就一直主张的。
11月2日,当guó mín dǎng军第94军第121师由深水沿易县公路进犯时,晋察冀军区决心以杨成武第3纵队附冀察军区独立第4旅向当面之敌发起进攻,先求歼其一部,而后视情况到平汉战场扩大战果。门月3日晚,将全系美式装备的guó mín dǎng军第94军第121师第361团一举歼灭。
北平行辕并未因此战失利,而放弃其西取易县、会攻沫源的企图。11月13日,以第94军第5师附第121师1个团共4个团的兵力,沿易泳公路及其以南,再度西犯。同时还以第53军第116师及第130师主力作为第94军的右翼,配合进攻。
此时,晋察冀军区的第1、第2、第4纵队已由察南秘密转移至易县及其西北地区,军区决心集中主力歼灭第94军的4个团,而以小部兵力钳制第53军。16日晚,第3纵队及第2、第4纵队各一部分别进至易县以东的范家台、张家沟、南桥头一线向第94军4个团发起攻击。但由于未能切断第94军和第53军联系,歼敌近4(Xk人后,被迫撤出战斗。进攻部队间配合问题仍没有解决好。
易深战斗结束后,聂荣臻上报中共中央军委和máo zé dōng请求全区部队休整20天。在晋察冀野战军休整期间,guó mín dǎng军北平行辕继续指挥数个集团在平汉路以西地区四处发动攻势,企图寻歼晋察冀主力。12月16日,北平行辕以第j3军6个团的兵力由保定、酒河镇北上,向满城进攻。聂荣臻等决心以小部兵力迷惑进攻易县之第94军,集中主力歼灭进犯满城的guó mín dǎng军第53军一部。12月19日,晋察冀野战军发起满城战斗。经两天激战,歼灭guó mín dǎng军1个总队和第53军第130师第388团,重创第389团。此次进攻,因我军在火力上明显处于劣势,而不能达成大量歼敌的目的。
紧接着,聂荣臻指挥所部迅速南下,准备在保定以南寻找歼敌机会。1947年1月20日至28日,聂荣臻以第4纵队、冀晋军区第3分区和冀中军区第9分区为主,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发起保南战役。攻克平汉路望都、定县、新乐等据点,歼灭guó mín dǎng军地方部队8000多人,取得了晋察冀自解放战争bào发以来较大一次少有的胜利。máo zé dōng对此立即致电予以表扬:“连续攻克望都、新乐、定县,歼灭侯如塘等部,甚慰。望对指战员嘉奖。你们已在平汉线上取得主动,望在今年上半年用围城打援各个歼灭之方法,将平汉线上蒋系各军基本解决,以便下半年主力转人平绥线解决傅作义。”
然而,晋察冀军区在刚刚取得几次作战胜利后,在接下来的一战中再度失利。2月6日,guó mín dǎng军乘晋察冀主力南下之机,命第94军和第16军发起向易县进攻。聂荣臻立即命第3纵队主动撤离易县,采取诱敌深人的战法,吸引guó mín dǎng军冒进。同时令第2纵队出击徐水,阻止第53军东援,以利歼击进攻易县之guó mín dǎng军。当第94军占领易县姚村时,此时出现了十分难得的歼灭大股孤立之敌的良机。聂荣臻下令第3、第4纵两个纵队,迅速北进,突然包围了姚村的guó mín dǎng军第94军军部及所率5个团,兵力对比是18个团对5个团,占绝对优势。正当要发起总攻时,第4纵队因一个错误情报误传guó mín dǎng军姚村之敌已分途突围。第4纵队遂下令追击,结果导致整个作战失利。此战只歼敌两个营。
至此,聂荣臻部自转战察南、平汉线以来,已作战4个月。中共中央军委和máo zé dōng给晋察冀第二个四个月的作战任务是“歼敌6个旅”。从1946年11月到1947年2月,晋察冀军区在4个月的作战中,共歼灭guó mín dǎng军8个团,折合2个半旅,连同地方武装约2万人。在异常艰苦的转战中,晋察冀战略区军民尽管尽了最大的努力,也取得部分作战的胜利,取得了与guó mín dǎng军作战的经验,但仍然没能走出自大同战役、张家口保卫战以来连续失利的yīn影。打一场彻底扭转战局的大胜仗是最为需要的。
中共中央军委和máo zé dōng主席对晋察冀战略区的局面也十分焦虑。1947年2月ZI日,保南战役一结束,máo zé dōng专就晋察冀作战指导问题致电聂荣臻:“你们最近时期在保易间争夺战,是在被动情况下进行的,故打不出仗。今后应学习陈粟、刘邓、陈谢三区大踏步进退,完全主动作战方针”。“总之,大踏步进退,不拘一城一地之得失,完全主动作战;先打弱敌,后打强敌,调动敌人各个击破。”
聂荣臻对作战指导存在的问题也有总结。他在回忆录中指出:“那时候,我们的一些作战行动,往往为敌人的行动所吸引,费力气不小,歼敌却不多。有些仗打得不痛快,根本问题就在于没有掌握主动权。”
第十五章鏖兵东北
1946年的冬天,是东北民主联军最困难的时期,也是东北民主联军创造战争奇迹的波澜壮阔时期。
林彪指挥东北民主联军坚决执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与杜聿明指挥下的“青一色”的美式装备的东北guó mín dǎng军,展开鏖战。杜聿明采取“南攻北守”战略,而林彪则反其道而行之,来了一个“北攻南保”。整整与杜聿明在白山黑水间打了七个大仗三下江南、四保临江,遏制住了guó mín dǎng军的全面进攻,并把东北战场的战略主动权稳稳地握在了自己的手上,彻底粉碎了杜聿明“半年内解决东北问题”的美梦。
54.杜聿明的“南攻北防”战略
东北战场,对国共双方来讲,都是一个独立的战场。打仗用强将,这是常理。máo zé dōng用了他长期以来最得力的爱将林彪,而蒋介石用的是最优秀的学生杜聿明。
自1945年冬天,林彪与杜聿明各自统率大军进入东北后,他们之间的军事智慧的大较量就开始了。
在第一次较量中,杜聿明仗着人多器精硬是从山海关一直打到松花江边,林彪饮恨败走四平街。当林彪踏上北撤的途中,还不时地回头张望着身后留下的土地……潜台词是:“我林彪一定要打败杜聿明”。
1946年冬天,则是林彪与杜聿明第二次的较量。其实,第二次较量已经在1946年10月底开始,双方已进行了第一个回合的较量,即新开岭战役。这是林杜四平街较量后第一次相见。第一回合,杜聿明丢失了“千里驹”李正谊第25师。刚一对局就先丢一“车”,这已经预示着杜聿明前途的凶多吉少。但对美式装备、美式训练guó mín dǎng正规军、正规战已经着魔的杜聿明,根本就认为林彪不敢与他打堂堂正正的战争。可怜的杜氏竟然忘了中国人的军事老祖宗、有着世界军事泰斗之称的孙子军事学说兵争有奇、正之分的道理。
因此,杜聿明在新开岭地区遭东北民主联军的重创后,仍然雄心勃勃地向蒋介石夸口“要在半年之内彻底消灭林彪"匪部”,平定东北。
1946年冬,东北guó mín dǎng军共有全副美械装备的正规军7个军,20个师约25万人,连同20个新建的保安团、2个jiāo警总队、4个骑兵支队(相当于师)、7个骑兵团以及pào兵、装甲兵、工程兵等,总兵力约40万人。除以新编第1军主力布防吉林、长春、九台、德惠、农安地区,监视松花江以北之东北民主联军主力,以第71军驻守四平、八面城、梨树、辽源。通辽地区,担任侧翼掩护外,其余5个军(新编第6军、第52、第93、第60、第13军)均集结于南满,一部位于热河北部。此时,杜聿明所属多数部队由于出关作战以来尚未受到过解放军的沉重打击,因而将骄兵怠,盲目自信,经常照搬美国军队的战术,采取多路、多股迂回包抄、分进合击的战术,以团或营的建制单独活动。
进攻东北的guó mín dǎng军的自信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全系美式装备且不说,这些部队都是参加过抗战的主力部队,其中有数个军都是从印缅战场直开东北的。部队士兵中老兵比重较高,据对海城起义的第184师1个连队的调查,全连112人,军龄在3年以上的老兵达70人,占62.5%,5年以上的也占1/5.部队的战斗力比较强。因此,杜氏敢夸下海口,也是不无道理的。
在与林彪进行的第二次较量时,杜聿明制定的“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虽然受到了“丢车”事件的影响,但总体上没动,只是调整了军事计划。其新的战略企图是,乘东北民主联军第3、第4纵队在临江地区立足未稳、群众尚未充分发动起来之际,集中南满地区的guó mín dǎng军向以临江为中心的长白山解放区大举进攻,一举将东北民主联军南满集团歼灭或困绝于长白山地区,然后转兵北犯,夺取北满解放区,占领全东北。可见此时的杜聿明胃口倒还不错。
其军事部署是:以孙立人之新编第1军、廖耀湘之新编第6军,曾泽生之第60军、陈明仁之第刀军各1个师,赵公武之第52军2个师共6个师,向临江地区发动进攻;以新编第1军、第力军各两个师扼守长春、永吉以北,松花江以南各要点,其中以新编第1军新38师驻守吉林、乌拉街和九台、其塔木一线;以第50师驻守德惠及陶赖昭以南地段,控制江防和农安、靠山屯一线;以第71军第87、第88师,分别驻守四平、八面城、通辽、郑家屯之线。此外还以部分师团和地方保安团队加强其后方守备,并对在其后方坚持斗争的人民武装进行清剿。
对南满的进攻由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郑洞国指挥,时间是1946年12月中下旬。
55.林彪应对“南打北拉”与“北打南拉”
东北的老百姓把林彪的这一战略称作:“筛豆子”。这是非常形象且生动的一种比喻。
所以说1946年冬是东北民主联军最困难的时期,是因为guó mín dǎng军军事上仍然强于东北民主联军,东北解放区仍不十分巩固。当时东北民主联军的总兵力36万人,其中野战军15万人。特别是东北民主联军的士兵大多是东北新翻身的农民,部队中关内来的战士不到1/4,这比guó mín dǎng军差得很远。此外,东北各地特别是解放区的匪患仍未能彻底平息,必须以部分兵力去镇压土匪的暴乱。这些情况,使林彪在与杜聿明进行新的较量之始,就面临了更大的挑战。
对于东北战场的情况,中共中央军委和máo zé dōng始终以巨大精力关注着。新开岭战役一结束,máo zé dōng就开始和东北的领导人分析东北guó mín dǎng军下一步的行动和东北民主联军要采取的对策。
1946年12月上旬,guó mín dǎng军集结重兵于南满,并乘南满军区部队撤离战场之机,占领了宽甸、桓仁。辽东军区的机关、学校、医院、工厂被迫转移至通化的四道江地区。由于guó mín dǎng军大举进犯,南满解放区仅乘下临江、抚松、长白、蒙江4个完整县,人烟稀少,粮食困难,回旋余地狭小,形势相当严峻。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南满解放区军民一度出现思想混乱,党政军领导层也对于南满地区的斗争方针出现了分歧意见东北战场的严峻态势牵动着延安总部的神经,12月13日,máo zé dōng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林彪并告东北局电:“在目前情况下暂取守势,力求拖延敌对北满的进攻,并准备迎击敌之进攻,部署甚妥。南满方面应集中主力各个歼敌,收复失地,于拖延敌对北满进攻必有帮助。”
林彪对máo zé dōng的意图自然心领神会。南满解放区和北满解放区,应当成为支撑东北解放区的两大支柱,缺一不可。同时南满解放区还是联系关内外的战略枢纽,坚持南满,对于保持与华北、华东解放区的联系,策应关内各战略区的作战,也有重大意义。东北局、东北民主联军立即制定了坚持南满、巩固北满、南打北拉、北打南拉的战略,完全针对杜聿明的先南后北、各个击破的计划,迫使东北的guó mín dǎng军处于南北两面作战的不利状态。基本的部署是:以南满部队在临江地区迎击进犯之guó mín dǎng军,保卫解放区;以北满地区的主力伺机南渡松花江,在长春、吉林以北地区寻歼分散之guó mín dǎng军和长春、吉林出援之guó mín dǎng军,策应南满部队作战。
与此同时,1946年12月11日至14日,南满分局、辽东军区在通化七道江召开纵队以上干部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