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二卷 > 第 27 章
    团长)。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bào发,阎锡山在太原举兵响应,当上山西军政府都督。此后,阎锡山投靠窃取临时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得以继续执掌山西军政。1916年6月,袁世凯一命呜呼,阎锡山立即又在北洋军阀各派中选择了军政实力最大、且为日本所支持的段棋瑞为靠山,不遗余力地为其效力,甚至不惜充当段棋瑞的帮凶,镇压孙中山先生发起的“护法运动”。1917年9月,身为山西督军的阎锡山又被北洋政府正式任命为山西省长。从此山西军政大权就集于他一人之手。在独霸山西后,阎锡山便全力以赴,巩固自己的地位,扩大自己的权势。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将2个混成旅扩编为4个混成旅,另新组建5个特种兵营、2个骑兵团,后又扩大为12个旅,并在旅之上设置了师,兵力增至4万余人,形成了自己的晋系军阀班底。

    1920年7月,直皖战争bào发,羽翼未丰的阎锡山不敢卷人战争,只能“严守中立”。后来,直系失败已成定局时,阎出兵协助奉系。奉系拥戴段棋瑞出任“临时执政”,阎锡山在北京政府中又有了靠山。阎锡山趁机扩充的军队,总兵力增至17个师又8个pào兵团,共13万余人,正式定名为晋绥军。1926年7月,国共合作的广东国民政府誓师北伐。阎锡山标榜自己是革命“老前辈”,响应北伐军。1927年6月,蒋介石任命他为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1928年2月,阎锡山所部改编为第三集团军,自任总司令。3月,阎参加蒋介石北伐奉张的战争,借此控制了晋、冀、察、绥4省及平、津两大城市,势力急剧膨胀。

    在新军阀混战中,阎锡山惯用两面手法。在1929年2月的蒋桂战争中,阎锡山拥蒋讨桂,是年底他又支持唐生智举兵反蒋。在蒋介石与冯玉祥的矛盾中,阎锡山也同样首鼠两端,媚蒋压冯;当预感到蒋的下一个吞并目标是自己时,又拉拢冯,以增强与蒋抗衡的力量。1930年3月,阎锡山联合冯玉祥挑起反蒋的中原大战失败,成了蒋介石通缉捉拿的要犯。“九一八”事变后,他通过来美龄向蒋介石求情,蒋才表示“捐弃前嫌”,任命阎锡山为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再度统治晋绥两省。自此,阎锡山全身心投人山西建设中。

    由于阎锡山比其他军阀更狡猾、更善于用脑用心,蒋介石数次动用军政手段想制服这个“土皇帝”、“地头蛇”,控制山西,都未能如愿,相反阎锡山不断升官,官至guó mín dǎng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军衔至陆军一级上将,成为民国政坛上的“不倒翁”。

    中共与阎锡山的jiāo往,是从打开始的。1935年10月,máo zé dōng率领红军长征到达陕北,阎锡山如临大敌。他认为自己的兵力、装备都大大胜过红军,故对部下夸口说:“咱们有优势的山pào和大量的手榴弹,在山岳地带作战更是相得益彰。红军缺乏此种武器,咱们对他作战可稳cāo胜算”,还吹嘘说,他的“pào兵是国内无敌的,蒋介石也没有这样的pào兵”。1935年12月24日,máo zé dōng下令全军准备发动东征阎锡山战役。1936年2月20日晚上8时,为了东进抗日的需要,已埋伏在黄河西岸多日的1万多名红军将士,奋勇而起,渡过黄河,开始东征讨阎作战。阎氏苦心经营的黄河防线一夜间便土崩瓦解。阎锡山想:“照此下去太原恐怕也难保”。从不让蒋介石中央军进入山西的阎锡山,这次破例让中央军开进山西。红军在给阎军以沉重打击后,于5月5日西返黄河,回师陕北,胜利结束第一次讨阎战役。

    全面抗战bào发后,阎锡山与中共建立了良好的军事统战关系。但此人的fǎn gòng反人民本xìng是不可改变的。他发动了晋西事变,企图消灭共产党领导的新军,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共产党在山西的抗战力量更加强大。抗战胜利后,阎锡山积极充当蒋介石的fǎn gòng先锋,率部10万抢占太原,积极支援蒋介石发动的内战,开始与中共领导下的军队长达4年的军事对抗。虽然先后在上党地区、晋南地区、晋北地区及太原等地与解放军进行过较量,被打得头破血流,但阎锡山强烈的地盘意识,预示着阎部肯定会成为聂、贺部很难对付的敌手。

    第三个对手是孙连仲集团。他是被蒋介石派回到华北地区做先遣队的,是一个既没有地盘也没有军队的空头司令。何以如此呢?

    孙连仲,河北献县人。原为西北军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的手下的一员大将。在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期间,背弃冯玉祥,率所部投靠蒋介石,被蒋任命为第26路军总指挥,算是准中央系部队。1931年春,蒋介石下令第26路军由山东省南下江西参加对中央苏区的“围剿”。12月14日,第26路军参谋长赵博生(中共秘密党员)和该部第25师第73旅旅长董振堂、第74旅旅长季振同率所部在宁都起义,加入红军。1937年7月,抗日战争bào发后,孙连仲出任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司令官,在平汉路北段指挥所部抵抗。军的进攻。第二年又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台儿庄战役,做出过重大贡献,是抗战时期guó mín dǎng军中少有的杰出的前线司令官之一。

    抗战胜利前夕,蒋介石论功行赏,封孙连仲为河北省府主席,让他率领属于他的西北军新编第8军,再加上几支从未指挥过的中央军,带着第十一战区司令官的帅印,从新乡地区出发,沿平汉路风风火火北上,进攻解放区,抢占抗战胜利果实。但是孙连仲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当他率部沿平汉路北上时,遭到刘邓大军的歼灭xìng打击,副司令官马法武被生俘,另一副司令官高树勋率新8军起义。孙连仲苦心经营的老部队没有了。在guó mín dǎng军中,如果没有自己的部队,还有什么份量。即便是一个司令,那也是一个空头司令。

    1946年全面内战bào发后,孙连仲这个杂牌军出生的将领,根本无法指挥手下的中央军。像guó mín dǎng军第3军罗历戎部、第62军林伟传部、第92军侯镜如部、第16军袁朴部,都是guó mín dǎng军中央系,直接接受“委座”指挥的,各军长有什么事均可直接进京面见“蒋委员长”,可怜的孙连仲过去从未指挥过这些部队。其实包括有着guó mín dǎng华北地区最高军政长官的北平行营主任李宗仁也是一个空头长官,孙连仲的命运能好到哪里?

    由此看来,华北人民解放军的三个对手中,最强大的当属傅作义。孙连仲虽然拥兵10万,但只不过是一个空头司令。北平、唐山和天津三角地带虽然驻了不少guó mín dǎng军队,但却处于各自为政,直接听命于蒋介石的局面。而傅作义部队只听命傅作义,只知有傅长官,不知有其他人。像董其武、马占山都对傅作义唯命是从,房中只挂傅作义像而不挂蒋中正的人头像。再说阎锡山,因其战略重心在太原而不在大同,因此,只要不去打他的老巢,阎锡山也是不会与人民解放军死拼的。弱敌就在平汉路,而不在平绥路,更不在同蒲和正太路。

    正因为如此,在决定北线解放军首战目标时,中共中央军委和máo zé dōng坚决主张把歼敌的目标放在平汉路上,只以部分兵力牵制傅作义,等消灭了平汉路之敌,再去对付傅作义。但最后却先打了大同,过早把阎、傅两个地方实力派给“调动”起来。

    29.晋察冀和晋绥联军受挫大同、集宁城下

    贺龙是久历疆场的军事指挥家,从两把菜刀闹革命开始,他就强调部队必须服从军事纪律。

    在聂、贺联合发起大同、集宁战役之前,晋绥军区部队按照máo zé dōng最初夺取“三路四城”作战分工,动用全部野战军主力和晋察冀军区一个旅发起了晋北战役。战役从1946年6月16日开始到8月15结束,历时两个月,一举歼灭阎锡山部8000多人,解放了除大同、忻县城外的广大农村和10余座城镇,控制了同蒲路南起忻县,北至大同以南近200公里的地段,使晋绥与晋察冀西区连成一片。晋北战役的胜利,为大同、集宁战役创造了极为良好的条件,但事情并非那么简单。

    晋北战役后,大同已成为一座孤城。由于处在平绥铁路和同蒲铁路的jiāo会点,战略地位很重要,既是山西省北部的战略要地,也是太原的北部门户。当贺龙部出其不意地发起晋北战役时,蒋介石和阎锡山已察觉出,解放军下一个目标将是大同。老jiān巨猾的阎锡山,下令守城部队积极加固城防和外围支撑据点的工事,大肆抢掠粮食,征抓壮了,决心死守大同。阎锡山在大同部署了近两万人的兵力:阎部第33军暂编第38师师部及第1团、大同保安教导总队(内有改编的日军800余人)、坦克车队驻城内;暂编第38师第2团驻口泉,第3团驻怀仁;东北挺进军马占山部骑兵第5、第6师驻白马城、卧虎湾、北关及车站;保安第2团驻西关车站;广灵、浑源、阳高等县自卫队分布在城东及东南各据点。

    _7月14日,当晋绥野战军和晋察冀野战军一部联合对峙县城作战时,蒋介石责成北平行营主任李宗仁伙同阎锡山,一同飞往大同策划坚守大同的作战部署,并陆续将大批粮食和军事物资空运到城内。但这一切,晋绥和晋察冀的解放军是无法知道的。

    7月31日,攻大同的外围战役展开。当日即将大同至怀仁的铁路切断。至8月4日,由于没有集中兵力,迅速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使guó mín dǎng军得以逐步收缩兵力,退回到大同城内。同时,由于没有一举夺得城东南的机场,使guó mín dǎng军得以从太原、包头和北平运来大量物资,加强了大同的防守力量。

    蒋介石、阎锡山见攻城部队进展缓慢。更增强了守住大同的决心,一方面从包头空运来了精锐的jiāo警第16总队第3大队数千人,另一方面调动傅作义率几乎与聂贺部攻城部队一样多的部队,驰援大同。攻城作战面临新的情况、新的困难。

    8月14日,大同前线指挥部下令主力攻城部队开始攻城,战至9月4日,才攻占北关、西关车站和部分城关街区。

    但此时(8月11日),傅作义已率近4万大军,其中包括他的王牌军第35军,攻向集宁城,采取“围魏救赵”的办法,以解大同之围。

    在围攻大同作战期间,máo zé dōng曾于8月28日致电前线指挥员张宗逊、罗瑞卿并告聂荣臻、贺龙:“(一)蒋军北线作战计划规定,大同属于十二战区,傅部有相机占领卓资山、凉城之任务;(二)你们必须立即开始部署歼灭傅军向卓资山、凉城进攻之部队,同时不影响我对大同之攻击;(三)你们所得情况如何,歼灭傅部把握如何,及是否可以不影响对大同之攻击,均盼告。”

    当天,大同前线指挥部领导人张宗逊、罗瑞卿即回电中央军委和máo zé dōng:“大同战役计划本已包括打击傅顽出援在内,在野战中消灭傅顽一个到两个师是比较有把握的。进行对傅作战时,大同亦能围困和保持既得阵地,俟消灭傅顽后,再回师继续攻击夺取之。”

    前线指挥部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和máo zé dōng的指示和战场情况,认为,傅作义部可能沿铁路进犯集宁,或沿公路进犯丰镇,以解大同之围。决定先行消灭傅作义援兵,而后再攻取大同城。留下3个纵队和其他一些地方部队,由第三纵队司令员杨成武和政治委员李志民指挥,继续围攻大同。张宗逊和罗瑞卿则率第358旅和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由大同北上集宁打援。为了集中优势兵力,还将正在五台地区休整的第4纵队第11旅调往集宁,又将第1纵队的两个旅,由平绥路东段急调丰镇,作为打援的预备队。

    如此,在集宁地区集结了优于博部的兵力,只要指挥得当,是完全可以消灭来援之敌的。

    9月5日,傅作义攻占卓资山。9月8日,开始猛烈进攻集宁城。大同前线指挥部立即投人优势兵力,与傅部3个师在集宁城下展开会战。经过两夜一天的激战,傅部3个师被解放军打得支离破碎,阵形已乱,被歼5000多人。

    此时,只要稍加攻击,傅作义攻集宁的3个师,将会走投无路,只得束手被擒。换句话说,如果继续坚决地打击傅部这3个师,消灭掉这支部队是完全可能的,而且聂、贺两大野战军也是有这个能力的,即使大同未攻克,这个战役也是成功的。但就在此时,大同前线指挥部在指挥上又出现了重大失误。

    9月12日,傅作义最具战斗力的第101师及新编第32师。新编骑兵第4师,正全速向集宁增援。

    此时,正确的指挥应是加速吃掉傅作义攻集宁的3个师,而后再打击新上来的三个师。但大同前线指挥部却作了相反的决策即出动打击傅作义来援的先头部队第101师。

    第101师是傅作义的看家部队第35军的王牌师,武器装备基本上是美械,战斗力十分强。那为什么决定去打第101师这个强敌呢?聂荣臻回忆说:“到9月12日下午,傅作义的主力第101师已经赶来增援。这时本应先歼灭即将被歼之敌,然后再去打援兵,但不意我军前线指挥部却决定,掉转主力部队立即西进,要求先歼灭赶来增援的第101师。这个决定显然是极为错误的。当时各部队接到命令后,都不愿意放弃即将被歼灭的敌人,但最后还是执行了前线指挥部的命令。”

    当夜,因打援部队对临时改变部署没有准备,对敌人所在位置也没有调查清楚,加之黑夜作战,塞外天气已异常寒冷,给部队作战带来很大的不便,致使打援失利。

    13日晨,处在绝望中的集宁城下之guó mín dǎng军,听到援军来了,士气为之一振,乘解放军围城主力西去重新聚集战力,逐一恢复了被晋绥和晋察冀军区部队夺占的阵地;并全力猛攻集宁城,并于当日攻占集宁。

    此时,傅作义调来的增援部队新编第32师、新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