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二卷 > 第 14 章
    也证明,决定战争胜败的因素有很多,但人的因素是决定xìng的。国共间、毛蒋间的首战虽然始终是在南京和延安的严密指挥下展开的,但是前线jiāo战的双方将领智慧和谋略的高低,才是真正决定这场jiāo兵胜败的关键。

    第四章华东响惊雷

    1946年7月13日,蒋介石在以30万大军发动对中原解放区进攻后,又以58个整编旅近50万的兵力对华东解放区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华东人民解放军分两个野战集团,分别在华中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迎击guó mín dǎng军的进攻。

    按照中共中央军委全面内战bào发前要求南线的刘邓、陈毅和粟谭三军大举出击的部署,以敌进我也进的方式,实行外线作战,即绕到guó mín dǎng军的背后作战,大量消灭敌人,以争取和平。但是,由于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和máo zé dōng在与前线指挥员反复协商后,又决定改外线出击为内线歼敌。

    华东军民在陈毅、粟裕指挥下,先战苏中,又战淮南和淮北,再战胶济线和鲁南、鲁中,连续作战四个月,取得了歼灭guó mín dǎng军8万余人的重大胜利。更为可贵的是,华中解放军依靠内线,七战七捷,不仅大量的歼灭了guó mín dǎng军(5万多人),而且起到了战略侦察作用,为解放军获得依托内线,从而歼灭用美式、日式装备的guó mín dǎng军的宝贵经验,是南线凯歌的最优美的乐章。

    14.先内线还是先外线一陈、粟之争

    全面内战bào发前,无论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máo zé dōng主席,还是华东解放区的领导人,都十分清楚,guó mín dǎng军肯定将会集中最精锐的部队来进攻华东解放区。其原因是非常清楚的,有如下述:华东解放区,含苏皖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创建的根据地,地缘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它东濒黄海、渤海,南临长江与guó mín dǎng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京、沪、杭地区隔江相望,西抵沟通南北的陆上jiāo通大动脉津浦铁路,与晋冀鲁豫解放区相邻,北与晋察冀解放区相接。境内有黄河、淮河、运河等水上jiāo通线。就地形而言,鲁西地区为平原,鲁中地区多山,淮北地区为平原,苏中地区为平原,且河渠纵横。胶济铁路与陇海铁路横贯东西。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是浩瀚的渤海。解放区面积为31万平方公里,人口6200万,有城市%座。除济南、青岛、克州、潍县等少数几个城市为guó mín dǎng军所盘踞外,全区基本上连成一片。华东地区物产丰富,jiāo通便利,经济比较发达。

    驻扎在华东地区的华东军区和新四军,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máo zé dōng手上掌握的最强大的几张王牌之一,全区兵力共有42万人,其中野战军约13万人,另有民兵150万人。与máo zé dōng一同在井冈山燃起中国革命星星之火的陈毅,是这支部队的指挥官。

    由于华东解放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成为全国解放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始终是guó mín dǎng军进攻的主要目标。

    蒋介石和guó mín dǎng军对华东人民解放军既恨又怕。怕的是华东这支战略xìng力量就在其身边,等于身边睡着一只猛虎;恨的是华东人民解放军能征善战。

    还在抗战时期,guó mín dǎng军就不断制造磨擦,袭扰新四军,还妄图借日本人之手消灭这支抗日武装力量。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即派出重兵大举进攻华东解放区,到1946年6月,蒋介石为进攻华东解放区,已调动58个旅,46万人,约占其进攻解放区总兵力的1/3.蒋介石的部署是,进攻苏皖解放区的兵力共11个整编师30个旅。由徐州绥署直接指挥整编第28师、整编第69师(欠99旅)、整编第57师之预备第3旅和第117旅、第7军、整编第48师等部共12个旅,自津浦路徐州、蚌埠段东进,主要矛头直指苏皖解放区的首府淮yīn;第一绥靖区司令长官李默庵指挥整编第25、第83、第49、第的、第21师及整编第69师第99旅共5个整编师15个旅,由南通、泰兴、扬州北犯,主力沿(南)通(赣)公路直指盐城;有着王牌军之称的第5军和整编第74师,由六合等地向淮南的津浦路东解放区进攻,由南面威胁淮yīn。

    进攻山东解放区的兵力共8个军(整编师)对个师(旅)。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指挥的第73、第12、第96.第8、第54军共5个军15个师,分由青岛、潍县和济南,东西对进。企图打通胶济铁路;第三绥靖区司令官冯治安指挥整编第59、第刀师会同整编第sl师共6个旅,分由贾汪、韩庄进攻台儿庄和枣庄。

    蒋介石还把guó mín dǎng军为数不多的特种作战部队大部部署在华东地区,计有1个快速纵队、1个装甲兵教导总队、3个美式重型地pào团、3个工兵团、1个空军联队及4个jiāo通警察总队。

    蒋介石集团在华东解放区周边摆了这么多重兵,来势汹汹气焰嚣张。

    怎样破敌?何能取胜?máo zé dōng进行了精心的运筹。

    1946年6月22日,máo zé dōng提出了一个南线出击的作战计划,请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考虑。重点是:《一)太行解放区的部队以豫东地区为主要作战方向,集中主力尽可能攻取陇海路沿线南北几十座城镇,着重在野战中消灭guó mín dǎng军有生力量,相机占领开封;(二)山东野战军则以徐州地区为主要作战方向,集中主力配合苏皖解放区部队攻取津浦路徐蚌间以及陇海路黄口、徐州段各点,着重调动徐州之guó mín dǎng军,在野战中歼灭之,相机占领徐州。(三)集中解放军主力对付长江以北之敌,配合太行、山东两军作战;(四)上述作战胜利后,如有利时,可考虑集中山东和太行两大野战军的主力,渡淮河向大别山、安庆、浦口之线前进,直接威胁蒋介石的老巢。máo zé dōng还特别指出,这一计划的核心精神就着重向南,与蒋介石的精神着重向北相反,可将很大一部蒋军抛在后面,处于被动地位。

    两天后,máo zé dōng又对他的南线作战计划作了补充,把计划分为两个作战阶段,以中央军委的名义致电陈毅、舒同,并告刘伯承、邓小平和薄一波。电报名称为(对南线作战的补充指示)。

    máo zé dōng设想进一步扩大南线出击作战的规模:(一)由太行、山东两区主力外线出击,扩大为华中野战军参加的南线三军主力外线出击。即“以苏中地方兵团吸引并牵制(南)通扬(州)线上之guó mín dǎng军,粟(裕)谭(震林)率主力占领蚌(埠)浦(口)间铁路线,歼灭三、四分区(即淮南津浦路东。西两地区)之guó mín dǎng军,策应北线作战。(二)扩大太行、山东两区的作战计划规模,让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担负的作战地域扩大至徐州;山东野战军陈毅和舒同所部的作战范围向南扩展至蚌埠。最后,三军同时渡淮(河)向南进击。

    máo zé dōng的这两封作战电报是绝密级的,只限于刘、邓、薄和陈、舒五人知道,并嘱陈毅、刘伯承、邓小平等认真考虑上述计划的利弊,速告中央。

    电报没有直接发给粟裕所在华中局和华中军区,以及华中野战军的领导人。但为了确保这一作战计划的实施,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máo zé dōng在中原突围作战开始当天,即1946年6月26日已将上述作战计划告知华中局和华中军区领导人,同时还发给了陈毅。

    这份电文同样是máo zé dōng自己起草的,电报全文为:“(一)八天期满后,guó mín dǎng即将向我大举进攻。(二)为粉碎guó mín dǎng之进攻,决令刘邓主力出陇海豫东,陈舒主力出徐蚌间,调动敌人而歼灭之。(三)你区应以一部在苏中吸引并牵制通扬线上之敌,粟谭率主力(不少于十五个团)位于三分区,与陈舒配合,一举占领蚌浦间铁路线,彻底破坏铁路,歼灭该地之敌,恢复三、四分区失地,并准备打大仗,歼灭由浦口北进之敌。(四)用全力策动孙良诚起义。(五)午灰前完成一切攻击准备,待命攻击。(六)你们一切听陈舒指挥。(七)为应付连续作战,你们应准备动员并适当使用自己的各项后备力量,一切作长期打算。”

    电报并限粟谭于7月10日前完成一切准备,待命西移淮南作战。

    陈毅接到máo zé dōng的电报后,表示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军委的作战计划,并于6月27日以华东局的名义致电华中分局和华中野战军,命令华中野战军除留一个纵队坚持苏中地区,牵制guó mín dǎng军外,集中陶(勇)王(必成)两纵队及第5旅、第10纵在六合、天长间整训,准备于津浦铁路蚌埠、浦口段作战。

    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接到máo zé dōng的电报后,却有着与中央军委和máo zé dōng完全不同的想法。这就是粟裕的特点,每当战争的关键时刻,总能以一位共产党员特有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一位长期在前线带领部队冲锋陷阵的将军对士兵、对胜利特别的关爱,一次又一次提出切合战争实际情况的好建议,为赢得战斗、战役乃至整个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粟裕接到máo zé dōng和陈毅的电报时,正在苏中前线指挥作战。他从战争实际情况出发,对南下作战可能产生的各种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认为华中野战军主力应留在苏中根据地内作战,不能立即西移淮南,向外线出击。

    6月27日,粟裕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致电中共中央军委和máo zé dōng及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提出他对华东战争局势的思考和对策。电报全文如下:山野、军委、华中东区:(一)中央二十六日电及华东局二十七日电敬悉。中央作战方针完全正确。惟在三分区集中大兵团作战,粮食、民夫和jiāo通运输均极困难。如集中兵力过多,则所需粮、夫必超过当地负担,不仅影响当地,且影响战斗更大。因此,特提出以下两点建议:1.将五旅调往淮南,连同淮南独立旅及十八团并路西部队共约八个团,如必要时可能从九纵抽调三个团至淮南参战,共十一个团。山东既有生力军至七分区,则九纵愈可以南下,苏中主力则以扬(州)。泰(州)为进攻目标,以钳制顽军西移。

    2.如第一方案不成,则谢(十)纵队必须留苏中,协同七纵方能守住海安、东台、兴化、高邮之线,否则对华中影响甚大。俟苏中顽军西调后,再适时抽调谢纵西去三分区参战。但目前我们主力都集中于苏中,民夫及作战用具都准备完毕,如不在苏中打仗即西移,不仅群众很难说服,即对部队亦难说明。因一、六师和七纵指战员大多是苏中人,有些家中已遭顽军摧残。为此,我们是否在苏中先打一仗再西移。

    (二)如立即执行第一方案,在七月十日以前无法完成新的进攻准备,最快需迟至七月二十日到新区集中完毕。

    (三)我明晨召集各师、纵首长传达中央方针,明午后由海安出发回淮安面商。

    上述意见,请军部即派专人送新安镇转呈军长(陈毅)

    粟裕发出此电后,感到事学重大,立即赶回淮安,同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一起商量。粟裕向华中局和华中军区其他领导人陈述了他所以提出建议的三点基本考虑。粟裕在其战争回忆录中写道:第一,淮南地区人口仅一百三十余万,抗日战争后期,该区环境比较安定,转入战时状况需有一个过程。战争初期,我华中野战军主力如在淮南作战,不仅粮食需由苏中供给,就连支前民工也需由苏中补给。主力部队开到,加上民工、干部,每天至少需要粮食十万斤,两三个月的粮食将达数百万斤,其他军需也相当繁重,将给初期作战带来很大困难。

    第二,苏中当面有敌军九个旅,如我华中主力西进,留守部队难以担任钳制任务,该区有被敌迅速占领之极大可能。苏中地富人稠,人口九百万,占华中总人口的五分之二,粮食亦占华中总产量的五分之二,沿江商业繁盛,税收占华中的一半,这些都是支援战争的巨大力量,一旦沦入敌手,就为敌所用。而且苏中地近京沪,如不战而弃,政治影响也不利。

    第三,淮南之敌有第五军,整编第七十四师一个旅也在淮南(另两个旅在南京,一打起来势必北渡淮南)。这两支部队均属guó mín dǎng军五大主力,加上淮南其他敌军,兵力较强。相对来说,苏中之敌较弱。

    6月29日,粟裕和其他领导人联名又给中央军委、陈毅发了一份电报。称:“华中主力转至淮南后,不仅粮食须由苏中供,即民夫运输恐难支持,因淮南地广人稀,jiāo通不便”,“苏中公粮收人占华中二分之一,人口亦占五分之二,对支持今后的战争有极大作用”,“苏中地(方)武(装)已很弱,难于担任钳制任务。如苏中失陷,淮南战局万一不能速胜,则我将处于进退两难,如是,不仅对苏中本身不利,即对华中整个作战部队之供应更有极大影响”。因此,粟等再建议:“在第一阶段作战中,华中野战军第一师和第六师仍留苏中解决当面之敌,改善苏中形势与钳制敌人;在山东及太行两解放区部队完成第一阶段任务后,华中野战军第一、第六师再加人蚌埠、浦口作战,完成第二阶段任务。”

    就在粟裕等人提出建议的同一天,máo zé dōng致电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舒同和邓子恢、张鼎丞,继续就南线出击作战问题进行部署,并要求华东和晋冀鲁豫两大区的主力开始调动部队,准备作战,支援中原突围的李先念部:“(一)我郑李除留万人于原地打游击外,主力四万余决于二十九日突出平汉线,向豫鄂西前进,以求生存,该军西进必能吸引该地敌军大部向西,但我军被强敌压迫在豫鄂西地区,恐难支持长久;(二)你们行动可以救中原为名,时间迟早以部队调动及攻击准备之完成为标准,由刘邓统一规定,总以既能完成准备又能不失时机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