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出劳动人民不屈不挠向大自然、向命运抗争的无畏精神吗?作者简介:陆次云(生卒年不详),字云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康熙十八年(1679)曾应博学鸿儒试,落选。次年出任河南郏县知县,以父丧归,后又起补江yīn县。文章精巧真切,似出天然。有《北墅绪言》。
●清朝山市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chā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愈小。数至八层,才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一。
题记:蒲松龄写过一首描写海市的诗,而这篇小品写的却是山市。山市恰如沙漠中的海市蜃楼,本是由山中特定的气候、风云、光线造成的自然幻景,奇妙多变,气象万千。
在这篇小品里,作者以腾挪自如、连续快捷的笔法勾勒出多幅不同境界的图景,忽而孤塔高耸,直冲霄汉;忽而城郭连亘,市集喧闹;忽而高楼窗明,灯光灿烂;使得山市变幻的景观令人日不暇接。同时,景观的迅速变幻与人一物的惊喜jiāo相映衬,显示了山市奇景的强烈审美效果,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情调。作者简介: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岁即有文名,深为施闰章、王士演所重,但屡应省试皆落第,七十一岁才援例补为岁贡生。除三十一岁时在宝应、高邮作幕客外,都在家乡为塾师。能诗文,善作俚曲,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及关于农业。医yào等通俗读物多种传世。此外,他用数十年的时间写成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是以民间流传的故事为基础,通过自己的丰富想象,运用唐传奇小说的文言体写成的文言短篇小说,构思奇妙,语言生动。其中的小品,描写精细委曲,文气简练隽永,颇得竟陵派神韵。
●清朝石淙
石淙在平地,已不见嵩,而嵩之水口也。盖太室之北原,受平洛洞之委,其上游,水行地中,至阳城之山,石壁百仞,水漱石根,始汇为潭,束为涧,折西,石愈奇。是为上下两石淙。南北两崖,各有洞窟可避兵,有唐武后磨勒诗记两淙。
洞水之石,如怒笋林立,如饮咒卧虎,高或数丈,平或半亩,纵横偃仰,肤骨色态,穷丽极妍。水索其根,穿其腹,幽黝沉碧,相得相忘,极人世光色,无可名状,全混怒狂啮噬之态。是为车箱潭。潭之下,峡愈束,水愈静,筏泛其中,青天如垂片二,人语如出瓮中。而青壁上,复呀石门。游人登岸,皆穿洞腹,出坐石辰,可觞席其上,以览水石之奇。造物赃人至矣哉!自此出峡,旷然禾畴,与峡中各一天地,视东溪、南溪之可游不可家者,又有桃源人世之别。盖三溪嵩室之胜,石淙又三溪之最胜矣。
题记:这篇游记起笔介绍了石淙在嵩山的位置、源头、地貌,以及唐代武皇留下的诗碑等等,使我们很快便对石淙有了大致的印象。石淙之美在它的奇趣天成。怪石林立,或如茂盛的竹笋,或如饮水的卧虎,千姿百态,纵横高低。溪流萦回于石根,穿流于石缝,幽深沉碧。静态的石、动态的水,各得其乐,相得相忘。涧水流至车箱潭,峡谷窄小,仰望青天如一片碧玉。人声回dàng如在瓮中。形色声音,奇观幻景,相映成趣。作者秉持着一片童心,写了游人在山水中的流连嬉戏,笔端流露出对造物主的欣赏与感恩心惰。出了峡谷,豁然开朗,别有洞天。平畴旷野,禾麦弥望。此地可以游玩可以居家,两全其美,胜出世外桃源多多矣。这篇小品文字清丽,音节响亮,给了读者美的享受。
作者简介:魏源(1791857),字默深,邵阳(今湖南邵阳)人。道光举人,入赀为内阁中书,改知州。后成进士,知东台,官至高邮知州。曾从刘逢禄学《公羊春秋》。和龚自珍同属主张“通经致用”的今文学派,人称“龚魏”。鸦片战争时,在两江总督裕谦幕府,参与浙东抗英战役。痛愤时事,著《圣武记》。后又将林则徐主持翻译的西方史地资料《四洲志》和历代史志等增补为《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自设船厂,加强海防,抵抗外国侵略。对后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有一定影响。能诗文,其诗颇有揭露清政府腐朽统治、体现爱国思想之作,风格道劲。其文深入显出,独辟町畦。有《古微堂集》、《元史新编》、《老子本义》、《诗古微》等书,并协助江苏布政使贺长龄编成《皇朝经世文编》。
●清朝石头城
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题记:欧刀吴斧:《後汉书.虞诩传》,“宁卧欧刀,以示远近。”欧刀,行刑的刀。吴斧指吴刚砍桂树的斧。风利何曾泊:据《晋书.王浚传》,晋帝要浚到秣陵後受王浑调度,船过秣陵,浚指着船帆对王浑的信使说“风利不得泊也”,自管下金陵抢功去了。作者简介:郑燮(1693--1766),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板桥所作书画作品极多,流传极广。1766年1月22日(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板桥卒,葬于兴化城东管阮庄,享年七十三岁。
●清朝扬州
一
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雨过隋堤原不湿,风吹红袖yù登仙。词人久已伤头白,酒暖香温倍悄然。
二
廿四桥边草径荒,新开小港透雷塘。画楼隐隐烟霞远,铁板铮铮树木凉。文字岂能传太守,风流原不碍隋皇。量今酌古情何限,愿借东风作小狂。
题记:诗人长期居于扬州,并以卖画为生,与当时的几个大画家一起被人称为“扬州八怪”。由此可知诗人对扬州一定是很了解的。我们从诗中来看当时扬州的景象吧,不过仍然是一幅歌舞升平的旧景象,从“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一句可知还是那种楼榭歌台的歌舞场合,脂粉气太浓了。
●清朝说京师翠微山
翠微山者,有籍于朝,有闻于朝,忽然慕小,感慨慕高,隐者之所居也。
山高可六七里,近京之山,此为高矣。不绝高,不敢绝高,以俯临京师也。不居正北,居西北,为伞盖,不为杭障也。出阜城门三十五里,不敢远京师也。
僧寺八九架其上,构其半,胪其趾,不使人无攀脐之阶。无喘息之憩。不孤山,近人情也。与香山静宜园相络相互,不触不背,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怼也。与西山亦离亦合,不yù为主峰,又耻附西山也。
草木有江东之玉兰,有苹婆,有巨松柏,杂华靡靡芳腴。石皆黝润,亦有文采也。名之曰翠微,亦典雅,亦谐于俗,不以僻俭名其平生也最高处曰宝珠洞,山趾曰三山仿。三山何有?有三巨石离立也。山之幸有泉,曰龙泉,澄澄然停其间,其秋之也中矩。泉之上有四松焉,松之皮白,皆百尺。松之下、泉之上为僧庐焉,名之曰龙泉寺。名与京师宣武城南之寺同,不避同也。
寺有藏经一分,礼经以礼文佛,不则野矣。寺外有刻石者,其言清和,康熙朝文士之言也。寺八九,何以特言龙泉?龙泉迟焉,余皆显露,无龙泉,则不得为隐矣。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圣是,见八松矣。邓尉之松放,翠微之松肃;邓尉之松古之逸,翠微之松古之直;邓尉之松,殆不知天地为何物;翠微之松,天地间不可无是松者也。
题记:本文评说京师翠微山,处处用人情世故进行比拟。以俯临京师故而不敢绝高;不居正北为杭障而居西北为个盖,近京而不敢远京,守中安份也;给人以攀跻之阶、喘息之憩,奖掖后进也,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怼,谦让也;不孤山,近人情,不yù为主峰,又耻附西山,不为权贵不附权贵也;名之日翠微,亦典雅,亦谐于俗,不以僻俭名其平生,不以虚名招摇也;羡龙泉之迟,合而不露也;翠微之松肃,颂其严谨庄重也;翠微之松古之直,赞其刚正不阿也;翠微之松天地间不可无,严谨庄重、刚正不阿之志士天地之间不可或缺也……这种写法新颖、独特,不仅把一座山峰写得切近人情、亲切有趣,且道出了作者的高尚情cāo。
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1841),一名巩柞,字瑟人,号定含,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嘉庆举人,道光进士。先后任内阁中书、礼部主客司主事等小京官,“一生困厄下僚”,四十八岁辞官南归,主讲江苏的丹阳云阳书院,五十岁暴卒。早年从外祖父段玉裁学文字学,又研讨经学、史学。在经学上,他提倡“通经致用”,是嘉、道间今文经学派的重要人物。在哲学上,反对孟子的“xìng善”论和苟子的“xìng恶”论,持“xìng无善无不善”的观点。在政治上,他反对封建专制,主张社会改革,主张平均土地。晚年支持林则徐禁烟,建议加强战备,抵御英军入侵,不与妥协。在文学上,正视现实,发抒感慨,纵横议论,“开一代风气”,他的思想中带有浓烈的启蒙主义色彩。他的山水小品,注重述说山川形胜的沿革及民俗风情的变化,视野开阔,意象生动,多寓有伤时忧国之意。有《龚自珍全集》。
●清朝天寿山说
由德胜门北行五十五里,日沙河。沙河有城。出沙河之北门,实维广隰,丰草肥泉。引领东拜,大山临之,是为天寿山。明成祖永乐十年所锡名也。京师西北诸山,皆宗太行山,此山能不与群山势相属,有明尊且秩焉。自永乐至天启十有二帝葬焉,谓之十二陵。独景泰帝无陵,崇祯十五年,妃田氏死,葬其西麓。十七年,帝及周后死社稷,昌年民发田妃之墓,以葬帝、后,因日十三陵矣。山多文杏,春正月而华。山之势尊,故木之华也先。山气厚,故木之华也怒。山深,故春甚寒。深且固,故虽寒而不冽。其石其鹿,皆绝大。山之理如大斧劈,山之色黝以文。山之东支,有汤山焉。其泉曰汤泉焉。山之首尾八十里。题记:这篇小品文字简洁,意蕴深长。全文只有二百三十个字,却把天寿山的地理形势、气候条件和生物特征等都一作了介绍,而且还chā入了天寿山的来历,追述了十三陵落葬的起始。有条不紊,真实生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明朝衰亡的叹息。昌平人民发掘田妃墓以葬崇祯帝之举的记载,可以看出作者对人民节义行为的褒扬。文章结尾,以情写景,文杏“春正月而华”;山势尊,故木之华也先;山气厚,故木之华也怒。势尊气厚,草木争荣,隐约地传达出作者对汉民族血脉水继、繁荣昌盛的信心。
●清朝西樵
广州有三樵,日东樵,曰南樵,曰西樵。西樵者,南海之望;而东樵,罗浮之佐也。去广州治西百余里,奇可秀峭拔,捐云霄而上之,望若青莲之花。而四面方立,立皆内向民请峰大小相联属,皆隐于削成之中,又若芙蕖之未开然者。
山之东几二十峰,南十有五,西十有八,北亦十有八,合为七十二峰,而以大科为绝顶七阳。岩二十有一。洞有十。其飞泉散出于诸峰间,乍合乍分。合者为卧泉,分者为立泉,状各不一。凡泉二十有二。
其一在喷玉岩。一在锦岩。一在漱玉岩。二在垂虹洞,左右jiāo流,如双虹下饮,故曰垂虹。又有二泉在云谷中,群峰回合,势若层城;有白沙书院,瀑布左右夹之。合流行石上,委曲数里,从岩顶喷飞,因名其下岩曰喷玉又有泉二,在天峰左者曰左天泉,右者曰右天泉,合奔云谷,注于九曲之溪;有二亭,曰左瀑,日右瀑,以收其胜。其在广朗洞口者,凡作三级,逶迤而下,冰轰雪吼,倒shè青冥,势益瀑。又一在水帘洞,是日水帘,为九曲溪下流,披洒壁间,靠微若珠箔。又一在云端村,其日泻钱泉者,从空细下,倾击有声,石薄岩虚,琮挣相应,亦一瀑布也。其在碧玉洞者,擘崖而出,横直恒无定势,余气为烟为雾者,冥蒙竟数十丈,望之常若非泉然。盖自喷玉岩至此,为飞泉者十有三矣,而以此碧玉之瀑为最奇。
题记:这篇描写岭南山水胜景的小品清新秀雅,别具一格。首先,作品描绘了西樵山的总体形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