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散,他们很快就挖开了坟墓。
打开裹尸布一看,孩子的父母吓了一大跳。婴儿的尸体一点儿都没有损坏,跟刚死的时候一模一样。唯一的不同就是尸体上长出了一寸来长的红毛。
这时候,孩子的父母才算是相信了那人的话。他们赶紧将孩子换个地方埋了。之后几日,果然天下太平。
“既然这样,他们还来烦扰爷爷干什么呢?”我问妈妈。
“我还没有说完呢。”妈妈道。
他们准备了一点儿礼品,正打算去感谢那个人,可是就在当晚,奇怪的事情又重新出现了。村里的狗吠,婴儿的哭声,厨房的响声,跟以前没有任何区别。
于是,他们提着礼品直接到了爷爷家。他们之前没有来找爷爷,是因为听说了爷爷不再参与此类事的消息。
“马师傅,我们是被逼得没有办法了,不得不来找您。”一进门,他们就对爷爷说。
爷爷见他们提着礼品进门,心中也就早已明白了八九分。爷爷点点头,将他们领进摇摇yù坠的老屋。他们走到屋里才知道老屋已经颓废成什么样了,小心翼翼地搬了椅子坐下,不敢有大动作,生怕不小心就将老屋碰坏撞塌了。
爷爷去里屋泡了两盅粗茶,端给他们,然后在对面坐下。
孩子的父亲勉强喝了一口茶,将他的遭遇一一道来。
孩子的母亲在旁边不时补上一两句,使事情的原貌更加丰满。
这时,一只邻家的鸡跑了进来,在潮湿的堂屋里寻找什么东西,偶尔用爪子扒拉一下墙角,然后用嘴去啄。
孩子的母亲起身要去驱赶。
爷爷摆摆手道:“别赶,随它吧。”
孩子的母亲说道:“这东西在家里随便拉粪便,脏啊。”
爷爷半开玩笑半认真道:“你没听说过这样的话吧?土里千年,不敌活鸡一只。”
“土里千年,不敌活鸡一只?”
“是啊。意思是,在土里埋了千年的鬼魂,还不如一只活鸡。鸡的阳气是动物里最重的。我这老屋太yīn湿,它在这里反而有益处。”爷爷笑眯眯地看着那只鸡说道。
我对爷爷的这种说法不置可否。我小时候不懂事,经常在爷爷屋里撒尿。妈妈见了要责骂我,爷爷却拦住说,没满十二岁的童子在屋里撒尿没有坏处,只有好处。
35.
孩子的母亲见爷爷这么说,便坐了回去,继续说她的遭遇。那只鸡的胆子也大,旁若无人地走来走去,其间还在爷爷坐着的椅子下面蹲了好一会儿。
孩子的父亲盯着那只鸡看了一阵,转移话题问道:“马师傅,昨晚有狐狸到您家里来过?”随后,他指着鸡的嘴尖。那里粘着一根黄色的长毛。
没等爷爷回答,孩子的父亲又说:“我曾经做过狐皮生意,一眼就能看出来。”
爷爷不去看鸡的嘴尖,微笑道:“好眼力。昨晚是有一只狐狸拜访过我。”
“哦……”孩子的父亲意味深长地看着爷爷。
爷爷不作回避,同样意味深长地看着孩子的父亲。
后来爷爷说,前来拜访的狐狸就是那晚和炎爹一起聊过天的年轻人。再后来,爷爷说,那个年轻人其实就是爷爷年轻时候看见过一次的住在一个大户人家楼上的狐狸。
话题回到了死不掉的婴儿身上。孩子的父母终于将前因后果说完了。
“现在埋的地方不怎么样吧?”爷爷问道。
孩子的父亲说道:“当然啊,随便埋的,不会又碰到了好地方吧?”孩子的母亲面露焦急,抓住她丈夫的手。
爷爷呵呵一笑,说:“没那么好运气的!之前那样的风水宝地已经非常少见了,哪里会再次碰上!”
孩子的母亲舒缓了一口气,放开了丈夫的手。
孩子的父亲问道:“那现在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既然不会碰到,现在应该好了啊。是不是那个人骗我们了?”
“那人没有骗你们,骗你们也没有好处啊。他只是功夫不到家,想做好事没做完全。”爷爷说道。
“没做完全?”
“嗯,孩子原来在上好的地方,尸体不腐不烂,可惜无福消受,但是也算享了一点儿福。现在你把他换了地方,尸体难以继续保持那样的状态,孩子一时之间难以接受。所以他要来作祟。”爷爷不紧不慢地说道。
“您……能不能说明白一点儿?”孩子的父亲挠挠头。
“打个比方吧。一个人突然得了一大笔钱,可他没有福气享受这笔钱,不是今天生病就是明天生病,买了吃的吃不进,买了穿的穿不上,结果只好把这笔从天而降的钱送回原来的地方。这样他的病才好。可是呢,钱走得太快了,他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还是想着念着要发横财。这时候,他能安宁吗?”爷爷说道。
“我懂了。那怎么让他安宁呢?”
“你家里有桐油吗?”爷爷突然这样问道。
36.
“桐油?”他一愣。
“嗯,桐油。平时用来擦椅子的桐油。”在湖南,桐油使用非常普遍。在从我家去爷爷家的路上,有一段两旁植有桐树的路。桐树到了收获的季节,枝头就长出许多拳头大小的果实。用这种果实榨出的桐油,可以给椅子或者家具或者棺材上油漆。它的防腐蚀、防水能力特别强。
“要那个干什么?”孩子的父亲问道。
爷爷做了一个刷漆的动作。
孩子的父亲瞪大了眼,不敢相信地问道:“您的意思是……”
爷爷点头。
后来孩子的父亲按照爷爷说的做了。他再次将孩子挖了出来,用桐油将他刷了个遍。孩子的母亲不放心,多给孩子刷了好几遍的桐油,又等桐油风干,让孩子像个琥珀一般,或者说,像仍旧沉睡在子宫中未曾出生过一般。
再次将孩子埋入土中的时候,孩子的母亲哭得比刚刚失去他的时候还要伤心。
从此之后,他们家才算是真正获得了安宁。
事情没过半个月,隔壁村的一户人家找上门来,说是要买下之前那块风水宝地。找上门来的是方圆百里知名的发财人家,名叫董有余。董有余非常相信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名叫董念馗,乍一听像“年亏”,年年要亏似的。为了翻转“年亏”的不祥预兆,他父亲给下面的三个儿子取名都另辟蹊径。大儿子叫“有盛”,二儿子叫“有余”,小儿子叫“之余”。
果不其然,三个儿子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尤其是董有余,他做养鸡场的生意起家,后涉及各个领域,均有所成。但唯有一个缺憾连生了三个女儿,却没有一个儿子。这是他的心病。
他找算命先生问过,以后会不会有儿子。算命先生说,除非……
于是,他找到了七星村的那户人家,要出重金买下那块土地。
自从山和田划归个人之后,原来的“化鬼窝”渐渐消失,加上医疗技术日渐发达,夭折的孩子越来越少。各家各户还没有形成火葬的概念,又不能将亡者埋到别人家的山上,所以坟地一般都是属于自家的。董有余想要得到那块宝地,只能找它的主人购买。
董有余很顺利地买下了那块地。
几天之后,那里又建起了一座坟。
周围人都觉得奇怪,莫非董有余将别人的坟迁到这里来了?可是坟前没有墓碑,不知道里面埋着的人姓甚名谁。
好事的人偷偷去看过董有余家的坟。原来是怎样,现在仍是怎样,没有翻动泥土的痕迹。跟他关系好的想询问,他却守口如瓶。
不久,董有余经营了许多年的鸡场突然支撑不下去了。养的鸡大批大批死亡。许多原先签订的订单一下子无法保证,他不得不赔付大量违约金。这是他发家的基本。鸡场一倒,其他事业跟着一落千丈。很快,他亏得一塌糊涂。几十年的经营,仿佛在一夜之间蒸发了。
在别人都以为他要寻死觅活的时候,他的脸上却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媳fù再次怀孕了。当时谁也不知道,他媳fù怀的是龙凤双胞胎。董有余自己也没有料到。
37.
最先知道他媳fù怀上龙凤双胞胎的,是住隔壁的一位五保户老太太。
按照老太太的说法是这样的。一天,老太太在门口坐了一会儿,跟她养的一只老猫说了一会儿话,她知道老猫听不懂,但是她没人可以说话。说得老猫都开始打盹了,她才起身要关门睡觉。这时她忽然看见两个小孩从不远处走来,模样憨厚可爱。
老太太视力不太好,还以为是村里哪户人家的孩子。老太太扶着门框对那两个小孩喊道:“喂,你们俩是谁家的孩子啊?这么晚了还不回家?小孩子魂浅,容易被化生鬼带去玩的!”村里的老人经常用这种语气跟贪玩的小孩子说话。
这时,一个村人从老太太门前经过,听她这么喊,便朝同样的方向去看。看了半天什么也没有看到,他便对老太太说道:“您眼花啦!这里哪有小孩子!”
老太太揉了揉干涸的眼睛,果然发现刚才的两个小孩子不见了。“咦?刚才还在这里的呢?”老太太嘟囔道。
那个村人哈哈大笑而去。
老太太关上门,chā上闩,将老猫抱进它该待的纸箱子里,然后朝床的方向摸索。她家里的灯坏了,自己不会修,也没有人帮她修。常山村的九坨跟她沾亲带故,以前还经常来帮她做一些活儿。自从娶了媳fù之后,他也很少来了。
她摸到了床沿,刚坐下,就听到“咚咚咚”的敲门声。
“谁呀?”老太太只好又摸索回去。夜里虽暗,但勉强有一点点微光可循。
外面没有回答。
老太太犹疑地打开了门,低头一看,门边上站着刚刚看见的两个小孩子,一男一女。他们的脸很白净,如空中的月亮一般。老太太注意到,男孩子的左脸和女孩子的右脸上各长着一颗明显的黑痣。
“你们是谁家的孩子?找谁呀?”老太太慈祥地问道。
“我们找董有余。”两个小孩异口同声,乖巧地说道。
“你们是他家的孩子啊?”老太太指出了董有余家的方向,“他家在那里,从这里笔直朝前走,第一家就是了。”
两个小孩甜甜地回答道:“谢谢nǎinǎi。”然后那个男孩牵着女孩朝董有余家走去。
老太太关上门,刚要上闩,突然明白了什么。
董有余家里只有三个女儿,最小的也上小学了,根本没有两个这么小的貌似三四岁的孩子。何况其中还有个男孩!再者,如果是董有余的亲戚家孩子,又怎么会不知道他家住在哪里?
老太太心中一惊,不敢再开门,就在窗口朝两个孩子的方向望,只见那两个小孩在幽幽的夜色中走进了董有余的家。
次日一大早,老太太故意走到董有余家门前,拦住出门洗衣的董有余媳fù,神秘兮兮地问道:“喂,你家昨晚是不是来亲戚了?”
38.
董有余媳fù将装了满满一桶的衣服放下,笑道:“没有啊,怎么啦?”
老太太脸色难看,摆摆手道:“没怎么,就问问。我以为你家来亲戚了呢。”说完,她急忙颤巍巍地走回了自己的小屋,留下董有余媳fù莫名其妙地在背后望着她。
而后不久,老太太就得知董有余媳fù怀上了的消息。
董有余欣喜地带着媳fù去医院检查,回来后说医生预测他媳fù怀的是双胞胎。
老太太那时候就偷偷告诉人家,董有余怀的是龙凤双胞胎。人家问她为什么这么说,她谨慎地摇头,说等孩子生下来了再告诉别人。
董有余的经济状况越来越不容乐观。陆陆续续可以看到讨债的人经常出入他家。后来几个债主一起来到他家,将他家里的家具都搬走了。董有余媳fù和三个女儿跪在地上求债主不要将东西全部拖走。债主见她们可怜,便留下了几袋米。
几个债主原来也算跟董有余有些jiāo情,他们也听说了董有余买风水宝地的事。一个债主临走前拉起董有余媳fù说道:“嫂子,你别怪我们心狠。我不拿董有余的东西,我们的债主就会拿我家的东西。董有余不给我钱,我就没办法给上游的人付钱。要怪只怪你们家董有余,买什么风水宝地,你看看,不但没带来好运,反而让他亏得一塌糊涂。嫂子你多劝劝他,叫他把那个破宝地尽快转手,说不定他还有东山再起的那一天。”
几个债主说完就走了。
债主说这些话的时候,董有余就在旁边。他假装没听见。
当天夜里,他借钱买了一点儿香和纸,用篮子提着去了他的风水宝地。
七星村的人看见他在那里恭恭敬敬地在坟头chā上香,一边烧纸一边说着感谢的话。
当晚回去之后,董有余大病了一场。对于他们家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董有余媳fù只好到处借钱为董有余治病。等钱凑了起来,董有余的病却好了。他不再发烧,不再浑身无力,不再喊痛。但是,他多了一个特殊的爱好。
每到天快亮的时候,他就跑到那个别人不知道里面埋着啥的坟上去,然后伸长了脖子,“喔喔喔”的学公鸡打鸣。
就连他媳fù以前都没有发现过,原来他学公鸡打鸣学得这么出神入化,简直跟真正的公鸡打鸣不差分毫。
他在坟头一叫唤,附近人家养的鸡就跟着叫了起来。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周扒皮”的故事。不过他是单纯地打鸣,而不是为了叫人家早点儿起来干活儿。他更不会半夜起来学鸡叫,打扰人家睡眠。他叫的时间跟正常鸡打鸣的时间差不多。所以也没有人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