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课容易,但是封闭的高中出校门难,翻墙出去又被墙下的粪水沟阻挡。王三炮办了一个走读证,在外面花五十块钱随便找个人冒充自己亲戚,到学校写了申请表,办了走读证。
有了走读证,就可以随便进出校门,可以住学校宿舍,也可以住在外面。王三炮办走读证的事情迅速在同学间传开,两天之内就有三十多个学生如法炮制也办了走读证。
他们办走读证主要三个原因:学校大门可以自由进出,可以在网吧通宵,可以时不时的去工地兼职挣钱。
才有走读证的十来天,进出校门的时候,门卫都会拦着检查一下。后来脸熟了,门卫看脸放行,也不按部就班的一次次检查了。
王三炮辗转在县城各个工地干兼职小工,几个高中干兼职的学生差不多百十号人,但是都断断续续的。挣点钱够消费了,要么回学校上课,要么去网吧打游戏,谁愿意天天吃苦受累。
遇到外校的学生,通常都是互相让根烟,寒暄着问一下对方哪个学校的?几年级?
工地的工头喜欢用兼职的学生工,学生工年轻力壮的,干活也踏实,最重要的是工资低!
学生工们搬砖一次一大摞,也不嫌沉;推水泥翻斗车,装的很满照样推的飞快。
尽管这几个高中出来兼职的学生也知道他们干小工的工资低于市场价,但是他们也很满意,日结的工资,干一天活钱就到手了,还有什么不满呢?他们也找不出不满意的理由。
一天,王三炮又去工地兼职了。上午,他在一个工地拎灰搬砖,等着砌墙的人把搬的砖用完了再搬点砖上去,灰料用完了再去拎几桶。
在三楼施工的砖墙刚起半米,工头过来用铅坠量了量。骂骂咧咧的:“盖的什么鸡屎狗粪,都他娘的跑偏到景阳岗了,扒了重盖!”
王三炮疑惑的问:“感觉没差多少啊,不都是平齐的吗?”
工头:“这是靠你感觉的事?这只是盖房子,要是卫星发射的话,相差一毫米会产生多大的差距?”
后来,逐渐地,他才从这个工头那学到:其实墙并没有砌歪,之所以扒掉一面墙重盖,也是杀鸡给猴看,这样工人们会盖的更认真更细心。
现在普遍都是用光线感应来测量,那时候还没有普及光感测量,都是用传统的铅坠。
看来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门道,都有自己的玩法和规矩,隔行如隔山。
工头走后,他们又接着干,把刚推倒的墙又砌了起来。
砌着砌着,瓦工大叔突然停了下来,把瓦刀放在边上,抽了根烟。抽完烟后,瓦工坐在一摞砖上开始晒太阳。
王三炮站在边上歇了一会,总歇着有点不好意思。他就下楼继续搬砖,搬了十几摞砖之后,瓦工还在休息没有开工。他想问一下怎么不干了?想了想还是不问为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看他又下楼搬了一摞砖上来,瓦工大叔有点不耐烦了,说:“小伙子,你不累吗?”
“不累,再搬一百摞砖也不累!”王三炮擦了擦额头上渗出的汗,回答说。
“你不累也不能死干啊,你想累死我?”瓦工大叔不满的嘟囔。
“叔,你歇着,我干就行!”
“你真是不开窍啊,干工地活是有技巧的,哪能一直干,坐那歇会。你搬这么多砖摆在着,工头看到了还以为我干的慢呢!”瓦工大叔点拨说。
王三炮一看,周围的人基本上都在休息,除了兼职的学生还在干。
另一个民工看不下去了,直接说:“你们几个都别干了,咱们都歇着吧,磨刀不误砍柴工。干那么快再累也不加工资,工程干完了还得去找活,慢慢干!你们就会上学考试,书本上没有教你们磨洋工啥意思?”
王三炮仔细一想,才恍然大悟,怪不得很多民工干活都比较慢,有时候干干歇歇。只是他们兼职的学生工跟他们不熟,所以他们防备着学生,没有跟学生工讲这些技巧。
下午,他们还砌墙,差不多一半的时间都在休息。休息时候,离楼梯口近的瓦工放哨盯着楼梯,工头要是上来监工时候,瓦工就用瓦刀对着砖头轻轻一敲,其他民工就开始干活。
瓦刀敲砖头是砌墙的正常动作,工头也看不到他们偷懒,而且工头每次上来时候,他们都干的比较起劲。
王三炮也挺感激他们,通过他们学会了磨洋工,这样干一会歇一会的模式,干活一点都不累,轻松挣工资!
自己为什么那么傻呢?按天结算的,又不是按劳动量结算,自己为什么就没有想到磨洋工!
其实,在当时的一些大城市,凡是按时长结算工资的工地,都已经很普遍流行磨洋工了。只是在他们小县城,朴实的劳动者们并没有磨洋工这个氛围。
就像一件时髦的衣服,在一线城市流行一阵,开始在二线城市流行。在二线城市流行一阵,又开始在三线城市流行。在三线城市流行一阵,才开始在四线城市流行
不管是什么时髦的事情,流行到这样的五线小县城,已经是一年之后了。
教会他们磨洋工的几个工友,都是在大城市的工地流过汗的。洞庭湖的老麻雀,见过大风大浪的。
磨洋工实际上就是消极懈怠,故意干活慢,偷懒。之所以叫磨洋工,是有历史渊源的。
磨洋工这个词源于协和医院的兴建,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我国,清政府赔款求和,这就是近代史上的庚子赔款。美国为扩大在华影响,用赔款在京建造协和医院和协和医学院。自1917年至1921年历时5年,医院和医学院才建好。当时对工程质量要求“磨砖对缝”。
从形式上看,这项工程是洋人出资c洋人设计c洋人监工的洋房,处处带有个“洋”字,也被称之为“做洋工”。于是,人们对参加这项洋工程的磨工,叫作“磨洋工”,这就是“磨洋工”一词的由来。
这次亲身体会到磨洋工,王三炮觉得,一方出钱,一方出力,是一个简单的契约活动,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契约精神。在保障工程正常进度的情况下,偶尔磨洋工休息一下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什么都不干,纯粹磨洋工混工资的话就丧失了契约精神。
但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据一个在外地干过多年瓦工的民工讲,他以前就在沿海地区遇到过把磨洋工磨到极致,磨到过分,最后磨到犯罪的!
“讲讲看!”王三炮好奇的问,他很好奇磨洋工怎么磨到极致和怎么磨到犯罪的。
那个民工讲道:“以前我在沿海地区干工地,周边很多建筑工地连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新招聘来的一批人到工地后,就开始集体磨洋工。”
“他们是怎么磨洋工的?”王三炮好奇的问。
“那一批人先是干一个小时左右,然后就不好好干活了,说工资低c环境差c工地安全不规范。工地要辞退他们,他们就要求工地赔偿误工费和工资。为了工地多赔他们钱,那些人威胁工地,直到工地给钱为止。工地要是不给钱,那些人就以劳动争议为名报警,让警察“帮忙”讨要劳动争议款,警察出警后因一时无法辨别真伪,只能进行调解。工地也是想着破财消灾,花钱将那些人打发走。”
“然后呢?”
“然后那些人就近再找个工地,用同样的套路弄钱。公安机关调查后发现,这十来个人是专门以打工为名,在当地寻衅滋事敲诈工地的犯罪团伙,短短一个个月竟然敲诈了三十五家工地,非法获利二十多万。在证据面前,涉案的那批人被检察机关以寻衅滋事罪提起公诉。”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