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凤在娘家子妹六人,在子妹六人中,按生辰算:李玉香,李金荣,李玉凤,李玉连,李玉真,李玉琴。
在排序上,男与女不同列,所以,李玉凤喊李玉香为大姐,也喊李金荣为大哥,下面的妹妹喊李玉凤为二姐。
李玉凤出嫁的时候,大姐玉香早已婚嫁多年,育有两个子女,仅大女儿就跟最小的妹妹同岁。大姐李玉香早年订得娃娃亲,十来岁时就做了童养媳,生活在夫家。
李玉凤的大哥李金荣,也是早几年结婚的,之前已有一个女儿,唤命红梅,在李玉凤产下第一个孩子时,也添了第二胎,同样是个男孩,比玉凤的孩子晚些天,取名为李清。
李玉凤的三妹李玉连,在李玉凤嫁到陈庄的第二年,就嫁入邻村的赵庄,离李玉凤家也就是里地儿,走门串亲戚是很方便,以至后来,最小的妹妹李玉琴也嫁入了赵庄。
四妹李玉真,也是嫁到了陈庄。李玉凤的母亲可能觉得,姐妹们挨得近,可以相互照顾,不受委屈,殊不知,频来亲也疏,以致同村的姐妹关系往往不如隔远的亲近,如玉凤跟玉真,玉连跟玉琴,她们之间总有矛盾,这是后话儿,暂且不提。
李玉真跟陈庄的陈军订亲的时候,李玉凤的母亲,专门过来一趟儿,向女儿玉凤打听陈军家的情况,这时候,家庭的成分的问题已不在桌面,人们的思想逐渐转变了过来,家庭殷实,小伙实在,就是可嫁的对象。
这时候,李玉凤已经嫁过来几年了,对村里的乡邻的情况,多多少少有所了解,她知道陈军的家庭在村里还属上等的,陈军的父亲是公干,在市区某机关单位,每次歇假,都是开着吉普车回来的,在村里相当有威望,是个见过大世面的人,跟咱普通老百姓不一样,人的一言一行,都是带着官样的。
陈军是家里的老大,他下面还有一个弟弟。陈军这个小伙子是个司机,给某个领导开车,工作体面,是许多人羡慕的对象。小伙子人也不错,不是那种滑头奸诈的人,一眼看上去,老实巴交,是个心善的人,实际上,就是一个性格温和的人,不爱多言多语,但做什么事情都有自己的主见。
李玉凤的母亲,听了女儿对陈军家的描述,满心的欢喜,当即就决定,跟这家人结为亲家。
李玉凤也十分欢喜,有个妹妹跟自己同村,说个知心话也有人了,以后遇到啥事,也有个商量的对象了。
就这样,李玉真嫁来陈庄了,说真的,陈军这个小伙子确实不错,能干活,性子又好,还有一个有本事的老爸,李玉真嫁过来,真比姐姐玉凤享福。
到如今,李玉凤住的房子还是土坯砌筑的,跟着公公婆婆还挤住在一起,空间狭窄,时常有矛盾发生。
李玉真嫁过来就住独院,房子都是大红砖盖的,公公婆婆有人家自己的院落,李玉真根本不受丝毫委屈,双老时常帮助他们小夫妻,条件可算优越多了。
单就妹妹嫁过来,李玉凤就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虽然她没有妹妹家富裕,但也时常送些东西过去,漂亮的衣服首饰是没有的,都是自留地里自己亲自种的疏菜。
李王真家虽说有地,但不侍弄菜园,因为种菜是个麻烦的事,她才没有时间去捯饬菜地,有那时间,她还要打两圈麻将呢。她一嫁过来,就过上闲妇的生活,家里什么活都不用她干。这样的生活,李玉凤想都没敢想,妹妹就是比她有福气,这也是她开心的事情。
李玉凤后来也盘算过,在她们六个子妹中,就属她最贫穷了,吃过的苦最多了,在娘家时候,也是这样。当年,大姐嫁得早,大哥又是唯一的男孩,她就充当着老大的位置,家里的缝缝补补,洗洗涮涮的事情,都是她承包。及至到现在,各兄弟姐妹都已成家,也是属她最苦。
大姐夫是个做生意的人,交朋友,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大姐在那个家里,根本不用干活,管理着家里财政,玉凤有时生活吃紧,大姐总会无私相助。大姐玉香常把多余的衣服给玉凤,仅这些相赠的衣服就比玉凤新买的好许多。
大哥金荣,家里就他一个独苗,父亲是退伍军人,在村里好赖是个生产队长,有父亲的支持,金荣即便不用勤劳工作,生活也会很滋润。
三妹女婿是个小贩,开车在周围村庄收买东西,在杆称上做生意,他也是个精明的人,生活条件不错。
四妹李玉真,不消说,李玉凤跟她相比,简直是天上地下,无法比较。
小妹李玉琴,在赵庄找的夫婿,开着小门市,出售农民所需品,像种子,化肥等等很多品种。
想到这些儿,李玉凤的心里很欣慰,尽管自己的条件不如意,但兄弟姐妹们过得不错。她心中的不甘,不是嫉妒兄妹的生活,而是埋怨命运的安排,她的争强心很大,但生活是最不如意。
李玉凤时常鞭策着陈海,让他有志气,好好努力,把生活条件搞上去,敦促他干这干那,想走出属于自己的致富路。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