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超突然跑回来让令超父母都很高兴,令士林更是笑着说晚上准备和令超一起喝点。以前令超可没和老爸一起上桌喝过酒,这是高考结束把令超当大人看了。
令超显摆了一下手艺,于淑环打下手。
看着令超炝锅,翻炒,加水,弄得有模有样的,于淑环就笑呵呵的,第二次看了,还是觉得很欣慰,儿子是真的长大了。
不一会儿,两个热菜搞定。
红烧鲤鱼直接就是大铁锅做的,小锅也做不下。
排骨炖豆角是电炒锅做的,这会儿还要炖一会儿。
弄好两个热菜,令超又弄了两个素菜。
先炒个青椒皮蛋,又拍两根黄瓜炸了点辣椒油拌了个凉菜。
最后弄个西红柿蛋汤,齐活。
天太热,主食没做,一会直接做点过水面条就行。
令士林在边上看着挺高兴,前几天于淑环回来说吃上了儿子做的菜,老令同志心里还有点吃醋。
这会儿于淑环看看令超的意思明显是收工了,就又炒了个鸡蛋酱。
洗了几个黄瓜大葱青椒,东北名菜——蘸酱菜。
豆瓣酱是自己家做的,菜都是园子里摘的,自家种的,纯天然。
“小根菜和婆婆丁园子里有吗?”
“上学上傻了吧,满山遍野都是,谁种那玩意?怎么,想吃?”令士林一听儿子的话就直接问道。
“嗯,挺长时间没吃到了。”
“那你等会儿。”说完,令士林直接拎个小筐,拿把小铲子就出了门。
“山上不湿吗?前几天不是一直下雨”
“别管你爸了,出门道边上多的是,不用上山,这傻儿子。”
看令超还以为令士林是上山去挖,于淑环笑个不停。
令超每年就放暑假的时候回沟里这边,寒假全是在林业局或者县城里,也就过年回来一阵。虽然是从小长大的地方,但是说实话,这里冬天在外面上厕所的感觉实在太酸爽。
不一会儿,令士林就拎着小筐回来了,还有点趾高气扬,小筐里面满满的小根菜和婆婆丁。
小根菜就是小根蒜,根是白色的球形,和蒜挺像,但是没蒜那么辣,茎和根都能吃。
婆婆丁就是蒲公英,不过要吃肯定是吃那些还没开花结籽的,有点苦,但是很清爽。
跑到前面叫上柱子,直接在院子里支上桌子,几个人边吃边聊。
“小双不在家吗?刚才我特意过去看了,没开门。”
“在他爸厂子里吧,他家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他爸竟然就舍得拿他当工人用!”
柱子一听令超的话就撇了撇嘴。
小双叫许双,令超和小柱的发小之一。因为小的时候感冒,吃错了药,结果耳朵失聪,前年他家里才领着去治了一下,配了个助听器。
这事很多人对他父母都有意见,早干什么去了?他家又不是没钱,结果,就是舍不得治!
现在许双都这么大了,用了助听器也能听清楚别人说话了,早治说不定都能治好!
现在就是说话还是不太行,有点含混不清,不过也能听得懂,有点像外国人说中文,但是这一辈子算是交待了一半了。
小时候该治的时候不治,现在能怎么办?
专门提起小双,就是因为小时候小伙伴大家一起玩,都不带他,也就令超上哪玩都带上他,所以他很粘令超。
而令超带着许双的原因很简单,他一直觉得许双是个天才,是个被父母耽误的天才,从小就这么觉得,而且后来的事也证实了这一点。
令超一直对自己的记忆力很自信,但是从小到大,他只服过许双一个人。
因为小时候,小伙伴一起玩记扑克牌,令超看一遍能记住十七八张,但是许双从来没有低于二十张的时候。
别人家都是重男轻女,他家倒好,受宠的一直是许双的妹妹,就因为有了这个妹妹,当时许双的耳朵才没去治,原因仅仅是听说花大钱可能也治不好!
听说,可能,这两个词是许双的父母一直挂在嘴边的,其实重点就是花大钱,大家全知道,这事儿简直没法说。
许双耳朵失聪的时候还没上学,后来到了入学年龄之后,就在场子里的小学,别的老师也一直不待见他,他就一直跟着混。
直到二年级的时候,有个负责任的班主任薛老师,不忍心看他成文盲,就教了他两样东西,加减乘除和拼音查字典。
整整教了一年,确实是费了很大的心力。
而效果就是,许双上学只上到了小学五年级就不上了,但是他至少会算数了,更是把一本新华字典完完整整背下来了。
是真的背下了来,完完整整的,你说个字,他就能告诉你笔划,拼音,在哪页,什么意思!这事令超都被吓得够呛!
令超因为这事还专门找许叔说过好几次,无奈人微言轻,又是别人家事,时也命也,奈何!
“这湖里的鲤子就是比我养的好吃”柱子看到令超有点沉默,就知道他在想什么,直接开口岔开话题。
“你不是废话吗?湖多大,你的鱼池多大?湖里鱼吃啥,你的鱼吃啥,能一样吗?”
摇了摇头,令超抛开回忆,直接谝了一句。
“我看你明年腾出几个池子养点别的吧,要不然养鲤子和白鲢又卖不上价”
“我也想换啊,不知道养啥好。”
“不行就养点王八吧,那东西虽然长得慢,但是能卖上价儿,再不行就搞点虹鳟苗试试,”
“是啊,柱子,总得试试看,哪怕亏点也比现在这样强!”于淑环也在边上说道。
湖说的是镜泊湖,著名景点,湖里的湖鲜也把周围的养殖水产价格压的很低,一年忙到头赚不到几个钱。
“婶,我也想试啊,关键那帮棒子根本不卖我们苗”棒子说的就是朝鲜人,也不知道这称号怎么来的,之前叫高丽棒子,后来就叫棒子,最开始肯定有歧视的意味,现在大家都这么叫反倒习惯了,都叫了几百年了,那些朝鲜人一直有意见,不过大家背后还是这么叫,就是个称呼。
镜泊湖这边有一种鱼,养殖的,湖里没有,叫虹鳟和金鳟。
据说当时鱼苗是朝鲜国送的,这会儿雪城只有湖区景点周围的朝鲜屯里面有,肉质鲜美,价格也高,少有的没受湖鲜打压的水产品。
“爸,金大爷那没有?”
“有肯定是有,你又不是没去你金大爷那吃过?不过我估计肯定没戏,之前你小舅他们想养,你大舅去要都没要到,他和你金大爷关系多铁?”
“特么这群棒子也是服了他们了。”柱子一听就知道没戏,这么多年了,要能搞早就被搞出来了。如果能搞出苗来,也不会就朝鲜屯里才有虹鳟和金鳟了。
这群朝鲜人拿到鱼苗之后,一直极其团结的守护,不让鱼苗扩散,别人恨的牙痒痒也没用。
当官的来施压都没用,毕竟是当时朝鲜以国家名义送的,他们是真不怕把事闹大。
不过看小说里的意思,这东西也守不了几年了,过两年貌似就有很多地方开始养了,也不知道是通过什么路子弄到的苗。是直接取道朝鲜还是这边出了叛徒?
“喝酒喝酒,”本来就是闲扯淡,柱子倒也没太在意。
“不行你明年先弄点红尾养着试试,那东西至少比你现在弄的这些强,至少游客过来还可能买点,也有名气,可能就是要多投点钱”令超这会儿是想到有本书里面说,明年这边最大的红尾渔场,因为四五个小青年,在渔场上游用药药鱼,结果特么不靠谱,把渔场里面的鱼弄死了好多,据说渔场里面漂了一层死鱼,整整几年都没恢复元气。
几个人最低的都判了十几年,就是不知道什么时间去作的死。再说知道了又怎么样,令超是直接去说还是天天去守着?
这种鱼只有黑省这边有,也算是特产。
“行,那我回头问问,行的话明年开春就弄点。”柱子挺高兴。
其实有时候,人们需要的不是什么方法,而是别人的鼓励支持。
“你那蜂蜜怎么样,过几天给我拿点。”
“行。今年收的不少,就是质量不太好,今年雨水多的有点过分了,反正到时候你直接吱声。”
“现在场子里面有没有人抓林蛙?”
“有吧,老王头那肯定有,别人弄到可能也是送他那,怎么了,你要?”
“嗯。”
“自己上山去抓就是了”
“我要的多!再说又不是现在要,估计下月初的时候要!”看到几人疑惑的目光,“高考考完了,总想着给老师送点什么东西,我想弄点林蛙,蛤蟆油还有田鸡什么的,下月初的时候老师应该都上课了,好找。”
“那是得不少,蛤蟆油估计还得等上一个月,到月底都够呛能有,明天你去找老王头问问。”
林蛙是属于山珍的一种,这东西肉质细嫩,很容易为人体吸收,而且含有各种有益成分,适合全年龄段的人食用。
尤其是对体弱多病的和老年人,更是食补佳品。
这东西只有黑省和临省白山才有,所以一直是供不应求,听说白山省那边都有人开始试着养殖了,倒是没听说成功了没有。
蛤蟆油也不是癞蛤蟆身上的油,而是东北这块对林蛙油的简称,gd香港那边叫雪蛤油。
这东西更是了不得,早在明清的时候即为贡品,是药用,滋补和美容的圣品。
这东西在这片倒是不贵,但东西是好东西,纯野生的上品在南方价格已经炒上天了。
田鸡也不是鸡,又称蛙c水鸡c坐鱼,包括普通青蛙c牛蛙等。因为肉质细嫩胜似鸡肉,故名田鸡,春天鲜,秋天香,是餐桌上的佳肴。虽然是有益的动物,但是市场上从来也没见少了它。
“再准备点木耳吧,今年一直下雨,前阵子顶着雨收的木耳结果还一直晒不干,不过总能挑出点好的,家里还有点儿”
“还有松蘑和猪苓什么的,那东西现在应该也有,反正你要去找老王头,让他帮你收点”
一听令超说是要送给老师,几个人都挺积极,七嘴八舌
在东北这块,不管这个人怎么样,哪怕是混子流氓,好像都挺尊师重道的,更不谈普通老百姓。
“行,我再看吧”
“钱够不够?不够我再给你点?”
“不用了,这点东西也花不了多少,我这还有”
因为要还饥荒,令超父母手头本来就很紧,平时是省吃简用的,沟里这边除了个黑白电视机电饭锅电炒锅连个家用电器都没有!
也就是对令超,家人才由着他性子来。
这一个月不到,老妈已经给了两千多了,估计老爸老妈身上都没多少钱了,再想想证券帐户里面的钱,令超莫名的有点心虚
“你高考什么时候出来分?”柱子问了一句。
其实柱子当时学习也挺好,虽然和令超没法比,考大学还是有希望的,但是家里母亲重病,负担太重,只能辍学回家干活。
前年的时候柱子母亲还是没熬住走了,父亲身体也不太好,家里也欠了不少饥荒。
他对令超的学习一直很服气,令超家也了解他家的情况,都想着能帮就帮衬一把。
“24号就能查了,不过通知书可能得下个月了,这回肯定放个大炮仗!”令超拍着胸脯吹牛。
“叔,那你可得准备请客了啊?档次低了肯定不行!”柱子一听也很高兴,直接和令士林叫板。
“已经订好了,林业宾馆,档次够了吧?下个月,收到通知书就请客。”
“那感情好,哈哈,我可就等着喝三儿的喜酒了啊!
叔,你和婶这算是熬出头了,大姐在银行上班,二姐和三儿这全是名牌大学生,你家这以后可不得了啊”
哈哈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