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煤城医路 > 正文 第八章 战地英雄
    何娟把剩下的酒倒完,三个一起又碰一下。书记的话茬子完全打开,听着他似醉非醉的讲述,我们见识了一个全新的书记。

    书记全名王景华,1972年参军,在部队入党提干。在1979年南方自卫还击战前夕,已升任连职干部的王连长从京城调防到南边前线参战。在战场上,王连长多次带着官兵冲锋陷阵,甚至与敌人进行过白刃战c肉搏战。战功显赫,火线提拔为副营长。前线的作战是非常艰苦的,当时整个国家刚刚从十年浩劫中走出来,部队协同作战能力c后勤保障能力都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在战斗前线,战地救护更加显得无力,战场急救有时有卫生员跟随,但处置伤情的能力非常有限,仅限于一些简单的包扎。战斗中主要是靠自救和官兵之间互救,造成很多伤员不是战死在战场,而是因为施救能力不足,或施救不及时白白牺牲。在一次面对面的肉搏战中,王副营长身上多处受伤后倒地,是三名战士将其围住抵抗外面的进攻,另外一名士兵对其紧急实施施救才止住流血暂时保全性命。三名士兵长时间与敌人持刀搏斗,基本上与敌人处在同归于尽的状态,近乎奄奄一息时才在增援部队到达后解除危险,却因伤势过重,救护能力不足而牺牲。这件事情一直是王副营长心头永远的痛,只要一提起就是泪流满面。战斗结束后,部队要给王副营长立功嘉奖,他反复推让,强烈请求加大对牺牲士兵奖励力度。说自己能够活下来就是给他最大的奖励。带他上前线的老首长看他坚辞不受,在批评教育后也就随了他的心愿。一年后,部队准备提拔他,征求他的意见,他主动请求到卫生队去当教导员,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差点牺牲在战场,最懂战场需要什么样的医疗保障。干了两年,碰上百万大裁军,老首长和他一起转业家乡南川省,老首长在省医药管理局担任副局长。他根据组织的分配,安置到柳河湾煤矿,在政工科担任科长。

    三年前,原来的书记因跟胡院长实在尿不到一壶,班子不团结已经影响到医院的正常运转。矿党委决定对医院班子进行调整,说是调整实际上就是调走书记。胡院长除了性格直爽脾气有点怪外,业务和人品近乎完美。征求很多中层一把手的意见,大家都担心在胡院长的光环下难有作为都婉拒。这个时候,王书记主动提出来到医院当书记,矿党委在确认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后爽快的满足了他的要求。

    到医院后,书记与胡院长进行了推心置腹的长谈,诚恳向胡院长表明自己来医院的心迹。书记认为,煤矿医院和部队的卫生队的使命是一样,煤矿危险事故多,要求医护人员也要部队的战士一样,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管理煤矿医院就像带兵一样,要立足于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他跟胡院长约法三章,他不管医院的日常运转,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具体权力。他只管建班子c带队伍c落实党章规定职责,营造业务精湛c甘于奉献c反应快速的医护队伍。至于招什么人c干什么事c怎么干,他一概不管,全部交给胡院长从专业的角度去知人善用。他的坦诚,赢得了胡院长的信赖,两个人就像部队的两个主官,各有侧重又精诚团结。煤矿医院在他们俩合则两利的领导下,一年一个台阶,现在他们共同的心愿是在自己任上冲击二级医院成功。

    听着书记的讲述,就像在听他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既令人敬佩又让人感动。想不到看似外表不出奇的书记有这么光荣的历史。按理说,他就一个比我早几年到煤矿的干部,医院好不好应该是矿党委考虑的问题,哪需要他一个科长来考虑。当科长,在科室职能范围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多洒脱;医院当书记,凡是都要跟院长商量着来。成功了,是院长的功劳,失败了,因为有前车之鉴,他可能难以全身而退。毕竟再怎么说,院长是内行,书记是外行。但是这种经历过生死的人,境界和情怀确实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人难以体会到,凡事不考虑自己个人任何得失。想到这里我准备端起酒杯,邀请何娟一起和书记碰杯,发现何娟已经是泪流满面,一脸敬重。我便郑重地邀请她用杯中酒敬了书记。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