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古书奇谭 > 正文 《商君书》:秦国统一六国秘笈
    商鞅奇人奇事

    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受李悝c吴起等人的影响很大。后来做了魏国宰相公叔痤(那时候的人取名都不讲究美感)的家臣,公叔痤病重时对魏惠王说:“公孙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为相。”又对惠王说:“王既不用公孙鞅,必杀之,勿令出境。”怎么样?是不是看到了钱学森故事的古代版?然鹅,公叔痤死后,魏惠王对公叔痤嘱托不以为然,也就没有照做了。

    商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国中求贤者,欲收复秦之失地,便携李悝的《法经》到秦国去。通过秦孝公宠臣景监,商鞅三见秦孝公,提出了帝道c王道c霸道三种君主之策。只有霸道得到秦王的赞许,并成为秦国强盛的根基。前359年商鞅担任左庶长,开始变法,后升职为大良造。

    公元前359年,正当商鞅辅佐秦孝公酝酿变法时,旧贵族代表甘龙c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礼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商君书·更法篇》《史记·商君列传》)。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c“循礼”的复古主张,这场秦国版的“关于真理问题的大讨论”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

    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c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这时太子犯法,商鞅说:“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对其太傅公子虔与老师公孙贾用了刑。秦孝公十六年(公元前346年),太傅公子虔复犯法,商鞅施以割鼻之刑。变法日久,秦民大悦。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前340年,率秦赵军败魏国公子昂将军,魏割河西之地与秦,将人民迁居至大梁,此时魏惠王大忿:“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

    卫鞅因功封于商十五邑。

    商君之法虽然雷厉风行立竿见影,但太过刻薄寡恩。他设连坐之法,制定严厉的法律,增加肉刑c大辟,有凿顶c抽肋c镬烹之刑。尤其是军功爵制度,造成秦国贵族多怨。秦国公族赵良劝说商君积怨太深,宜“归十五都,灌园于鄙”,“不贪商c于之富,不宠秦国之教”,铁腕变法的商鞅不听。

    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谋反,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结果因未出示证件,店家害怕“连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毙”。变法变到这份儿上,也真是没谁了。商鞅想逃往魏国,魏人因商鞅曾背信攻破魏帅,也不愿收留。看来商鞅做人也是如此失败。后来商鞅回到商邑,发邑兵北击郑,秦国发兵讨之,杀鞅于郑国黾池,死后被秦惠王处“车裂之刑”于彤,灭商君之族。

    商鞅奇书

    《商君书》也称《商子》,现存26篇,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

    该书解决了在当时条件下实行变法的理论基础问题,提出了变法的几大原则,既有宏观理论阐述,也有具体的法令军规,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商君书》的文体多样。议论体有《农战》c《开塞》c《划策》等十数篇,或先综合后分析,或先分析后综合,兼用归纳演绎,首尾呼应。有时也运用比喻c排比c对比c借代等修辞手法。《徕民》篇运用了“齐人有东郭敞者”的寓言,以增强说理的效果和形像性,说明体有《垦令》c《靳令》c《境内》等篇,是对秦政令的诠释。辩难体有《更法》,通过人物对话相互驳辩来阐述中心论点,司马迁录入《史记·商君列传》(文字有改动),用以表明商鞅的主张。

    作者争议

    关于《商君书》的作者,曾引起学界好一番争论。第一种意见认为《商君书》基本是伪书,持这种看法的有郭沫若c黄云眉c顾实c刘汝霖等。第二种意见是基本肯定《商君书》的作者是商鞅,持这种看法的人除史志的编著者外,还有吕思勉c谭献等人。第三种意见认为《商君书》是商鞅遗著与其他法家遗著的合编,此书非作于一人,也非写于一时,持这种看法的有高亨等人。有人也提出,前两种意见有些牵强,第三种意见有一定道理。《韩非子·五蠹》篇说:“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c管之法者家有之。”这说明商鞅确著有此书。

    《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引用公孙鞅的话说:“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是谓“以刑去刑”。这与《商君书·靳令》c《说民》篇文字大致相同。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的最后说:“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商君书》正好有《开塞》篇c《农战》篇,这说明韩非和司马迁所见到的商鞅的著作,基本都在这部书里。但此书在后人编纂或流传过程中,搀入一些其他法家的言论,这是不可避免的。古书界的名书哪个的“血统”是纯正的?

    法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法家著作是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批判地吸收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商君书》文字虽然不多,但内容庞杂,其中涉及经济c政治c军事c法治等等诸多重大问题,可谓洋洋大观。说了归齐,这才是秦国统一六国的秘笈。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