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古书奇谭 > 正文 唐宋玉册:泰山封禅祭天绝宝传奇
    封禅是中国古代政治中最盛大的典礼,据说只有具有极大功绩的皇帝才能到泰山上去封禅,历史上到泰山封禅的皇帝前要古人,后有来者。最有名的是秦始皇嬴政和汉武帝刘彻。后来还有汉光武帝刘秀c唐玄宗李隆基和宋真宗赵恒等。

    根据典籍的记载,皇帝在封禅的时候,要宣读玉册上面所刻写的向上天祷告的文书,并亲自跪取玉册放入金匮,用金绳和金泥封好,而后用刻有“受命”二字的玉玺盖在金泥之上。金匮被置于神案之上,皇帝面向神案再拜之后引降下坛,以五色土封存。最后金匮被置于柴上焚烧,皇帝认为玉册上的祭文会因此上达天庭。

    玉册是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告天的册书,也是天子受命于天的任命书,材质虽然是玉,但模仿汉代以前竹简和木简的形制制作。

    20世纪30年代在泰山出土了唐玄宗李隆基和宋真宗赵恒的封禅泰山玉册,是我国古代玉册的代表作。

    唐玄宗封禅泰山玉册为粉白色阶玉,共15简,每一简长295厘米左右,宽3厘米,厚1厘米。玉册上共135个字,为隶书,末尾有两字楷书“隆基”,书法精湛,结构庄重。在简的上下两端,横穿一孔用以穿绳连接各简。

    唐玄宗玉册祭文从撰文到书写均由唐玄宗本人完成,宋真宗玉册祭文是由大臣冯拯撰写,书写则是由宋真宗本人完成。

    宋真宗封禅泰山玉册为白色闪玉,共16简,每简长295厘米,宽2厘米,厚075厘米。玉册上共227个字,为楷书,书法自然洒脱而又有天真拙趣。

    很有意思的是,唐玄宗封禅玉册曾被宋真宗得到,随后宋真宗也进行了封禅泰山大典,并且仿照唐玉册制作了新的玉册,然后又将两件玉册封在一个紫檀木做的金匮里一同掩埋。

    明代两件玉册曾出土过一次,但被朱元璋再次掩埋。

    1931年两件玉册再次出土,为当时的军阀马鸿逵在泰安盗宝时所得。这件事跟1928年的孙殿英东陵盗宝案一样,也引起了一时轰动。而马鸿逵跟孙殿英居然还是拜把子的兄弟,真是一对“盗兄盗弟”啊。

    马鸿逵,甘肃临夏人,自幼随其父马福祥在军旅中生活,13岁时就捐了一个“兰领知县”的虚缺,甘肃陆军学堂毕业后,当过黎元洪的侍从武官,是西北军阀的“四马”(马步青c马步芳c马鸿宾c马鸿逵)之一。

    1924年投靠冯玉祥,1929年与韩复榘c石友三一起叛冯投蒋,被任命为第十五路军总指挥,驻守在山东泰安。马鸿逵虽得高官,但并非蒋的嫡系,仍属杂牌军之列,军饷往往要就地自筹。当时战祸频仍,民不聊生,筹饷极为困难。于是马鸿逵就想效法义兄孙殿英,盗墓寻宝。

    马鸿逵的总指挥部设在铁路宾馆,对面就是嵩里山,此山虽然不高(200米),但气势雄伟,他打听到这一地区地下确实埋有宝物,于是派兵封锁了路口,命传令班长马子周带人去挖,因没有明确地点,胡乱挖了三天,除了层层黄土,结果毫无所见。

    马鸿逵仍不死心,命令副官处长马如龙继续寻挖,他对马如龙说:“根据可靠消息,山下肯定有宝,你务必完成任务。”马如龙认为人少不好办,最少需要一个团。马鸿逵作贼心虚,唯恐人多目标大,容易走露风声,万一传扬出去,名声不好。马如龙献计说:“这件事干得越快越好,结束得越早越好。至于说目标大,这不要紧,我们干脆故意放出风声,假借为十五路军阵亡将士修建纪念碑的名义,堂堂正正地开工,看谁敢说个不字。”马鸿逵点头称妙,并叮嘱他千万不可走露半点风声。

    马如龙带着一团人,日以继夜地连挖了8天,几乎把嵩里山挖平,果然挖出了碾盘那么大的一块石板,上面还钉有10 几个铁把子。马鸿逵亲自来到现场。石板揭开后,露出一个石槽,槽内刻有一行篆字,石槽下面有一黑色小木匣,长约一尺有余,宽数寸。马鸿逵仔细看了看,已经知道挖到了东西,却故作姿态地说:“我以为什么宝贝东西,原来是个木匣匣。我不看了,马如龙你拿去吧!”

    马如龙立刻心领神会,当夜就把匣子送到了马鸿逵手上。这个匣子外面捆着金缕,里面盛着两卷c共31块玉片,每一片的字迹都清晰可见。

    马鸿逵当即找了位老先来辨认,上面写得居然是:“天子臣李隆基诚惶诚恐顿首”马鸿逵觉得事关重大,又亲自到北京找了两位专家鉴定。

    这两卷玉册正是明朝时被挖出来又被朱元璋给埋回去的唐宋玉册。

    马鸿逵显然没有朱元璋的觉悟,知道宝贝价值连城后,再也不肯将玉册示人,对于盗宝之事也是绝口否认。不过消息还是不胫而走,没多久《大公报》就将马鸿逵的罪行给曝了出来。但慑于马鸿逵权势,谁也不敢去问罪。时间一长,加之国家兵连祸结,此事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

    西北解放前,马鸿逵自知罪孽深重,提前逃亡台湾,后又携家人定居美国。子孙们一个个入籍美国,而马鸿逵仍坚持认为自己生是中国人,死后一定要埋在中国的土地上。为了能叶落归根,1971年,马鸿逵向台湾捐出了这两卷国宝级玉册,死后得以葬在台北三张犁回民墓地。马鸿逵一辈子作恶多端,临了也算为国家做了件好事。

    两卷玉册由台北故宫博物院保存至今。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