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古书奇谭 > 正文 《续六经》:王勃,原来你有一个这样的爷爷
    王勃是初唐著名诗人,其诗文《登鹳雀楼》c《滕王阁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因为要去看望在交趾(今越南)做县令的父亲,归途中船只失事,28岁的他落水惊悸而死。后人深以为憾,认为天妒英才。

    而王勃出生于书香门第,他的爷爷王通也是一个奇人。王通最著名的一件事是,他居然模仿孔子编的儒家教材“六经”,自己也编了一套“六经”,史称《王氏六经”》,或《续六经》。这真是太有意思的一件事。

    王通(584—617),字仲淹(这字也很厉害吧?比范仲淹早好几百年呢),道号文中子,河东郡龙门县通化镇(今山西万荣县通化镇)人,隋朝著名儒家c教育家c思想家。

    王通出生在官宦世家,其父王隆,曾于隋开皇初,以国子博士待诏云龙门,向隋文帝奏《兴衰要论》七篇,“言六代之得失”,颇为隋文帝所称道。王氏家学渊源深厚,所以王通从小就受到儒学的熏染。《中说》“立命篇”中有“夫子十五为人师”的记载,夫子指的是他自己。要知道,孔夫子十五岁时刚刚“有志于学”,而他这个岁数已经“为人师表了”!可见王通少年时即精通儒学,学问极好。

    据说在隋文帝仁寿三年( 603),王通曾经“西游长安,见隋文帝,奏太平十二策,尊王道,推霸略,稽今验古”。但没有受到重用。大约是由于同乡薛道衡的推荐,才被授以蜀郡司户书佐c蜀王侍郎。王通并不满意,所以不久就“弃官归,以著书讲学为业”。

    王通弃官归乡后,便潜心钻研孔子的“六经”,据说曾经受《书》于东海李育c学《诗》于会稽夏典,问《礼》于河东关子明,正《乐》于北平霍汲,考《易》于族父仲华。

    经过潜心研究后,王通觉得学问有成,便模仿孔子,作《王氏六经》,或称《续六经》。包括《礼论》c《乐论》c《续诗》c《续书》c《元经》c《赞易》。并开始在家乡的白牛溪聚徒讲学,“门人常以百数,唯河南董恒c南阳程元c中山贾琼c河东薛收c太山姚义c太原温彦博c京兆杜淹等十余人为俊颖,而以姚义慷慨,方之仲由;薛收理识,方之庄周。”他的弟子姚义是个慷慨之士,相当于孔子的弟子仲由;薛收在哲学方面很出色,相当于庄周。哎呀,居然有模有样的真像那么回事!尤其看看他的这些弟子,你就不得不对他肃然起敬。要知道,那个他没有特意表扬的弟子温彦博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啊!那是唐朝的一代名相啊!

    这个记载大体是可信的。后世附会唐初名臣房玄龄c魏征等也是王通弟子,但据考证并不是事实。

    明代之后,南学兴盛,尤其信奉阳明学者出于对北学的偏见,对王通开创的“河汾道统”肆意加以贬抑。后世妄人语结无词之处,颇多泼妇长舌之言,评王通好自求名,模仿孔子作《续六经》,在河汾讲学时,便以“王孔子”自诩,是一个华而不实的人。其著作《续六经》,约于唐代散佚。今存《元经》一书,题王通撰,薛收传,阮逸注,前人考证后,认作伪造。

    今天研究王通的思想,主要依靠《中说》一书。《中说》一书,有人也疑其为伪作,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此书虽非王通所作,但其原本是王通门弟子姚义c薛收汇编而成的,大体上是弟子们对其师言行的回忆和追录。相当于孔子之后有其弟子所编的孔子语录《论语》。“中”即“文中子”,是王通死后他的弟子给他取的谥号。不过,此书到了王通之子王福畤(王勃之父)手里后,福畤对其重新分类编排,在这个过程中,加进了许多吹嘘王通的不实之词,以至后人疑其为伪作。其实,《中说》还是有一定价值的,朱熹就讲过:“《中说》一书如子弟记他言行,也煞有好处。虽云其中是后人假托,不会假得许多,须具有个人坯模,如此方装点得成。”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

    《中说》所反映的王通思想,还是有许多可贵之处的。王通在政治上,以恢复王道政治为目标,倡导实行“仁政”,主张“三教合一”,基本上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有进步性;在哲学上,王通致力于探究“天人之事”,围绕“天人”关系这个核心,阐述了他关于自然观c发展现c认识论和历史观等方面的思想,表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倾向和主变思想,在文学上,王通论文主理,论诗主政教之用,论文辞主约c达c典c则,主张改革文风。这些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总之,王勃的爷爷是一个有趣的爷爷,他原来是这样的一个“王勃的爷爷”!不过,且住!事情到此为止还不算奇。更奇的是,王勃作为王通的孙子,深受其影响,他不仅继承祖父遗志完成了王通“续六经”之一的《续书》所阙十六篇的补阙,刊成二十五卷,而且自己也编了一部书,叫做《次论语》!这部书是收集孔子《论语》以外散见于其它典籍史料中的言论,有十卷之多,很有学术价值。只可惜,也已经亡轶了。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