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古书奇谭 > 正文 北周灭佛:这次焚书没毛病
    大家都知道的我国历史上的南北朝到底是怎样统一的?

    我们知道秦始皇统一六国是通过变法自强,国力大增后扫灭了六国实现了统一。那么,南北朝也是分裂局面,南朝有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先后存在。北朝有北魏c东魏c西魏c北齐c北周五个朝代先后存在。到北周开始统一全国时,北方有北齐与之并立,南方有南朝陈与之对峙。这样三国鼎足而立的形势,实力都在伯仲之间,为什么北周能够有实力统一全国呢?

    其实,除了北周政权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外,其在文化方面的尊儒灭佛之举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众所周知,南北朝是佛教在中国的黄金时代。南北朝政权都支持弘扬过佛教。尤以南朝为盛。弘扬发展佛教的节奏从未中断。对于文化事业这倒也无可厚非,但国家的国力因此大为削弱。因为很多人为了逃避徭役c兵役c赋税都出家为僧尼。寺院广占田产,享受香火供奉之外,还不纳税,纯消费。实际上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拖累。一个国家放任佛教发展,跟一个人患上了癌症失去劳动能力是一样的结果,必然日益衰弱下去。在这种情况下,谁有勇气有魄力向佛教开刀,谁就摆脱了颓势,占得了先机。

    历史的重任就这样搁在了北周政权的肩上。

    公元572年,周武帝诛杀宇文护,把大权收归己有之后,于次年十二月,又召集道士c僧侣c百官再次讨论佛c道c儒三教的问题。这一次,“帝升高坐,辨释三教先后,以儒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把佛教抑为最末,事实上已是灭佛的前奏。当时有些佛教徒不知周武帝用意所在,还一个劲地争辩不休,说明佛教当在道教之上,心里很不服气。而另一些明眼人却看透了周武帝的心事,指出:“若他方异国,远近闻知,疑谓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深诚可怪。”他们认为周武帝这样做并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因为“但顽僧任役,未足加兵;寺地给民,岂能富国”。

    僧侣的讥讽c反抗都无济于事,反而更增添了周武帝对灭佛的决心。建德三年(574)五月十五日,周武帝下诏“断佛c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c道士,并令还民。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一时间,北周境内“融佛焚经,驱僧破塔宝刹伽兰皆为俗宅,沙门释种悉作白衣”。

    建德六年(577)正月,周武帝率军攻入齐邺城。当时齐地佛风最盛,周武帝决心将尊儒灭佛的政策在齐地推行。齐国有一个叫熊安生的国子博士,博通五经,听说周武帝入邺城,连忙叫家人扫门准备迎接周武帝前来拜访,他的家人都感到奇怪,熊安生说:“周帝重道尊儒,必将见我。”果然不久,周武帝就亲自来拜见他了。周武帝给了这个儒生很高规格的礼遇,“不听拜,亲执其手,引与同坐,赏赐甚厚,给安车驷马以自随”。在尊儒的同时,周武帝又召集北齐僧人,讲叙废佛的理由。僧人慧远以地狱来威胁周武帝,他警告周武帝说:“陛下今恃王力自在,破灭三宝,是邪见入。阿鼻地狱不简贵贱,陛下何得不怖。”周武帝没有惧怕所谓死后下地狱的警告,将灭佛进行到底,下令禁断齐境佛教。

    周武帝灭佛一事,被佛教徒视为佛教浩劫,竭力攻击。但从当时历史来看,周武帝的灭佛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利大于弊的。周武帝不顾世俗偏见,从公元574年到578年,他下令“毁破前代关山西东数百年来官私所造一切佛塔,扫地悉尽。融刮圣容,焚烧经典。八州寺庙,出四十千,尽赐王公,充为第宅。三方释子,灭三百万,皆复军民,还归编户。”也就是说,毁寺4万,强迫300万僧c尼还俗,相当于当时总人口数十分之一的人重新成为国家编户,这对急需兵源和财力的封建朝廷来讲,其意义之重要不言而喻。

    周武帝灭佛,时间较长,涉及面广,触动深,成绩很可观,这一点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因此当时有人称赞说:“帝独运远略罢之(指灭佛),强国富民之上策”。灭佛事实上也起到了“民役稍希,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西定妖戎,国安民乐”的作用。正因为北周成功的灭佛运动,才使它国力大大增强,为灭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佛道二教极度兴盛的南北朝时期,周武帝独树一帜,毁佛断道,但并不屠杀僧侣,显示了其统治的高度灵活性。纵然周武帝个人十分认可甚至是推崇宗教思想,但当宗教的发展与国家机器的运作发生冲突时,他能清醒认识,挈重量轻,果断抉择而不拘泥于传统,实为难能可贵。对比同一时期,即北齐c江左政权的各位封建君主,大多不能正视宗教特别是佛教过度发展给国家带来之不利而盲目推动,更可衬托周武帝统治政策之灵活。

    历史上,曾出现多次皇帝焚书事件,给文化事业带来浩劫。但北周武帝这次灭佛焚经却很少有人诟病。原因就在于这种行为符合历史进步的要求,没毛病!更何况,北朝佛经烧了,南朝还有得是,影响不大。所以,周武帝的灭佛只相当于摘掉了门口一个碍事又不产蜜的马蜂窝而已。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