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古书奇谭 > 正文 《烈女传》还是《列女传》?一个必须搞清楚的问题
    《列女传》是刘向编写的第三本书。这本书的重要性和知名度都远超他前两本书。其成书和流传的传奇性也更强。最为传奇的是,这本书的书名后来被偷换成了《烈女传》而大行其道。真名反而少有人知。看似一字之差,传达的理念却大相径庭,严重跑偏。且听我细细道来。

    此书产生的缘由颇为传奇。西汉时期汉成帝的皇后是赵飞燕。这是一位著名的皇后,比他这老公的名声可大多了。大家都知道环肥燕瘦,环是杨贵妃杨玉环,燕就是赵飞燕。赵飞燕可以和杨贵妃并列。而汉成帝跟唐玄宗的知名度一比,就直接被秒掉了。他只能跟着赵飞燕蹭热度了。总之二人是一帝一后,举案齐眉。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赵飞燕居然失宠于汉成帝。以她这样大的腕怎能受此委屈?所以她就出了个狠招报复汉成帝!她招来一批壮硕美男,与他们无度。这跟后来的俄罗斯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有的一拼,后者也用过类似手段报复过自己移情别恋的丈夫,后来的后来还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扯远了,我们回来再看汉成帝这边。当时的光禄大夫刘向看到赵皇后如此秽乱,实在无语。最后忍无可忍,又不便明白指出,于是只好费了许多功夫,引经据典,搜罗昔时贤后贞妇,兴国保家之事,写成了一册《列女传》。他把此书呈献汉成帝作为讽劝,力斥孽嬖为乱亡之征兆,以盼望朝廷有所警悟。汉成帝拿到书嗟叹至三,频频予以嘉勉:“啊哈哈,书不错,书不错。”但耐人寻味的是就是不讲实质性的话,也终究未因此做出实际的行动。但刘向的《列女传》却却终于流传下来。这是一奇。

    二奇。此书是《史记》的有益补充。我们都知道,司马迁的《史记》里有七十列传,那是为王侯将相做的传。但可惜的是,七十列传里没有一个女人。作为占人口总数一半的群体,妇女在创造人类文明c推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人类自身繁衍中,妇女更具有特殊的价值,作出了特殊贡献。可是在我国,一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形成以宗法制度为核心,以父系家族为细胞的私有制社会,男女有别c男尊女卑的原则就逐渐被确定下来。反映在史学上,就是轻视和忽略对妇女人物的记载。《诗》c《书》c《春秋》虽有关于妇女的记述,但仅是只言片语。《史记》虽然为吕后立了本纪,为其他后妃设了《外戚世家》,并以较多的笔墨叙述了巴清寡妇c齐女缇萦及卓文君等妇女的故事,影响很大。然而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吕后攥着印把子,叱咤政坛很多年,不可能一带而过。列传里没有妇女同志的身影,终为憾事。

    刘向最早有意识地为妇女立传,专门写妇女,而且一写就写了104个,并形成了比较系统c完整的体裁结构。大大弥补了《史记》的缺憾。在此之后,史家逐渐注重对女性人物的记载,随时缀录,代不乏人。“盖凡以列女名书者,皆祖之刘氏”。无论是纪传体史书中的《列女传》,还是野史杂传和地方史志中的妇女列传,都曾受到刘向《列女传》的启示和影响。

    所以,刘向是中国第一个写妇女传记的作者,他的这本《列女传》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列女传》成书约于公元前20年,书共分七卷,分别是卷一母仪传,卷二贤明传,卷三仁智传,卷四贞顺传。卷五节义传,卷六辩通传,卷七孽嬖传,除母仪传记有14人外,其余各传均记有15人,时间从上古至汉代。

    《列女传》一石激起千层浪,后来千年有余波。它撰成后数十年,班固开始著《汉书》,除设《高后纪》和《外戚传》外,独列《元后传》,所记女性比《史记》要多。《汉书》还受《列女传》编撰主旨影响,增加了劝诫教化的色彩。其后陈寿《三国志》仍为后妃立传。到了南朝宋时,范晔著《后汉书》,除了立《皇后纪》(附皇女),又仿刘向《列女传》,在书中为皇族妇女之外的各阶层妇女设《列女传》,“搜次才行尤高秀者,不必专在一操“,但又重“贞女亮明白之节“,立传原则c编撰形式几与刘向相合。范晔的《后汉书》则正式设《列女传》,后史因之,成为定则。到了晋朝,名画家顾恺之为《列女传》画出了插图,《列女传》成了插图本,影响更大了。《晋书》c《魏书》c《北史》c《隋书》c《旧唐书》c《新唐书》c《宋史》c《辽史》c《金史》c《元史》c《明史》也得以及《新元史》c《清史稿》等,都设有《列女传》。

    实际上,早在范晔之前,东汉后期的《东观汉记》已经仿刘向《列女传》,为皇妃以外有嘉言懿行的妇女撰写了传记,三国时吴国谢承《后汉书》也为妇女设了专篇。这些想必都曾对范晔著书起过参考作用。

    在《列女传》影响下,野史杂传中的妇女传记也相继问世。晋皇甫谧《列女传》c杜预《女记》,南朝宋虞通之《妒记》,明解缙《古今列女传》,清刘开《广列女传》等,都是其中有名的著作。在其他类型的传体史书中,也有系统的妇女传记出现。它们在著述宗旨c内容选择和编写体例上,向《列女传》取资不少,一般既重贞节孝义,又重才学文辩,既随举一事而为之传,又包举一生而为之传。

    许多地方史志也设《列女传》。清代杨传第说:刘向著《列女传》,范晔《后汉书》“因之为史家成式,下逮郡邑志乘”。拿东晋常璩《华阳国志》来讲,这部我国现存最早的方志,虽未立“列女”之目,但却列有“先贤士女”,收入巴蜀地区汉魏间人物200余名,而女子即占其中1/5强。它的撰作方式全仿刘向《列女传》,“赞”似《列女传》颂,“注”实为各人传记,语言风格也有《列女传》的影子。

    以上都是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那就是《列女传》的味道渐渐变了。

    刘向最初写此书的原意是对上古红颜祸水如妲己c褒姒等秽乱宫廷种种恶行借题发挥讽喻上听的,意思是赵飞燕跟那些败家娘们儿是一路货色。“列女”的意思是“诸女”,《列女传》是为妇女做传,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列女传》也写了很多美德妇女,但都是为了反衬恶妇而作。然而后人仿制的《列女传》,多数内容却偏重于节烈的表彰。宋明以后理学大兴,更是变本加厉,给这本书添加很多新的内容,仅母仪传就记载了30余人,赞扬妇女美德大多数都把注意力放在贞烈上面。于是,许多毒素搭乘“列女传”专列,把好好的一本《列女传》变成了《烈女传》。民间讽刺女子行为之不梗,常说“不读烈女传,不晓妇经”,把“列“解为“烈”,于是后人只知“烈女传”,而不知“列女传”,好比把六耳猕猴当成了真悟空。真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明朝人姚叔祥的小说《见只编》有个“海瑞杀女”的故事,这样写道:“海忠介有五岁女,方啖饵,忠介问饵从谁与女答曰:僮某。忠介怒曰:女子岂容漫受僮饵非吾女也,能即饿死,方称吾女。女即涕泣不饮啖。家人百计进食,卒拒之,七日而死。”翻译过来就是:有一天,海瑞看见他5岁的女儿吃一个糕饼,就问糕饼是谁给的,当得知是某仆人给的时海瑞大怒,训斥女儿说:“女子哪能随便接受男仆的糕饼你不是我的女儿!你如果能饿死,才算我的女儿!”小女从此吓得啼哭不止,不喝也不吃,家里人怎么哄她劝她也没有用,7天之后终于饿死了。这或许是小说,但反映了当时人们可怕的观念。这观念足以杀人。鲁迅先生的《祝福》里不也塑造了被礼教杀害的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吗?

    《红楼梦》里的李纨,也是一个被《列女传》毒害的典型。我们看看《红楼梦》对她的描写就知道——李纨,即贾珠之妻。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看,一字之差,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要么把女人变成木头,要么把女人杀于无形。可见,《烈女传》还是《列女传》?的确是一个必须搞清楚的问题!

    清代人对于这种偏向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明史·列女传》序说:“刘向传列女,取行事可为鉴戒,不存一操。范氏宗之,亦采才行高秀者,非独贵节烈也。魏c隋而降,史家乃多取患难颠沛,杀身殉义之事。”章学诚更明确指出:“后世史家所谓列女,则节烈之谓,而刘向所叙,乃罗列之谓也。”在《永清县志·列女列传》序例和《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二书》中,他提出,“列女之名,仿于刘向,非烈女也”,主张并援刘向之例,“苟有才情卓越,操守不同,或有文采可观,一长擅绝者,不妨入于列女”。谈到论赞,他要求参用刘向遗意,“列传不拘一操,每人各为之赞,各为论列。”关于每传章首的表述方式,他指出,《后汉书》有失列女命篇之义,应仿刘书,“云某氏,某郡某人之妻,不当云某郡某人妻某也”。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刘向《列女传》在当时的重要作用。章学诚的这些做法实际上是在为早已严重跑偏的《列女传》做了一些拨乱反正的工作。

    当然,《列女传》变《烈女传》,毒性越来越强,刘向并非一点责任没有。刘向《列女传》中的节烈妇女也有十几名,约占全书的1/10,集中于卷4《贞顺传》和卷5《节义传》中,这为日后《列女传》变成《烈女传》埋下了病灶,妨碍了历代杰出女性才能和贡献方面史料的开拓。

    刘向《列女传》能够对古代史学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是与它的广泛流传分不开的。有了官方的首肯和提倡,加上成书形式可取,此书一出,即迅速传布,甚至远及西域。《疏勒河流域出土汉简》有“分《列女传》书”的残文。在内地郡国,东汉盛行以它作为石刻画像的题材。山东嘉祥武梁祠画像中,有梁节姑姊c齐钟离春c楚昭贞姜等9事,皆本于《列女传》。《列女传》还受到东汉学者的重视。班昭曾作注释,马融亦为之训解,使它得以广泛流传,历久不衰。

    另外,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列女传》后,历代的《列女传》虽与刘向本意渐行渐远,但到《红楼梦》问世,国人对女子的看法又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红楼梦》作者是集中华文化之大成者,他欲将古今著名女性人物全部揽之于红楼梦一书。“当日所有之女子”并不仅仅是作者身边的女子,而是古今的窈窕之姝c轻盈之媛。《红楼梦》中特别提到了宝玉杜撰的《古今人物通考》,实际上《红楼梦》就是《古今人物通考》,《红楼梦》中的金钗美女就是历史上的古今人物。为闺阁昭传是为中国古代的女性昭传,是一部“美人谱”,是一部“列女传”。

    别管《红楼梦》的作者是谁,其赞美女子c为她们的悲剧命运歌哭的主旨却是很鲜明的。《红楼梦》的作者肯定研读过历代的《列女传》,他的笔下有一条关于古今女子的历史长河。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