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古书奇谭 > 正文 《竹书纪年》:古书界的布鲁诺
    目前正在热播的《盗墓笔记》引起一波盗墓热,但是大家知道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盗墓贼是谁吗?这个盗墓贼就是西晋的不准(f一ubiā一))。他为什么这么著名因为他在把地捅了一个窟窿的同时,也把天也捅了一个窟窿。到底怎么回事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不准盗墓

    西晋咸宁五年(279年)的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汲郡(今河南汲县)的一座古魏国墓地里出现一缕火光。这缕火光从一座大墓的坟头下发出。据说那是战国时魏国的魏襄公的王陵。盗挖这座墓冢的人叫做不准(f一ubiā一))。盗墓当然是不准的,但不准盗墓似乎是可以的。哈哈。当然,不准盗墓时还不知道自己正被载入史册。此时他在黑咕隆咚的墓道中摸索前进,扑面而来的霉味让他赶紧掩住口鼻。手中的火把燃尽了,他顺手从墓道中捡起一根竹片点着当做火把举着继续前进。火光照出竹片上隐约的字迹。墓室堆积着如山的竹片,这是不准丝毫也不感兴趣的。这也是盗墓贼和考古队的最大区别。盗墓贼大多只在乎金银财宝(当然,有文化的盗墓贼除外)。把值钱的东西洗劫一空后,不准把手中的火把随手一扔就出了墓道

    因祸得福大发现

    几天后,金银财宝被偷盗一空的大墓因为持续冒出浓烟火光,人们一开始以为谁家祖坟上冒青烟了,当然也就有很多人围观,也就惊动了官府,待官府的人赶到一看,不是冒青烟,是破财了,墓里只剩下散在地上未被烧光的大批竹简。晋武帝(司马炎)接到王陵被盗的报告后,极为重视,立即组织人进行清理。(这里要给他点个赞,没想到)这批竹简的数量相当巨大,搬运时总共装了几十车,汗了几十牛充了几十栋。简文都是用“蝌蚪文”(即战国古文字)写成,似天书。晋武帝指定由中书监荀勖c中书令和峤总体负责,集合了束皙c傅瓒c张宙c卫恒等几十位文化界名人,进行“自将释读认前朝”的工作,也就是整理c释读竹简的工作。最终写定先秦古书约十余种共七十五篇,共有十万多字的古书。考古结果可以开列出一串华丽丽的书单:

    1《易经》二篇。内容“与《周易》上下经同”。

    2《易繇阴阳卦》二篇。内容“与《周易》略同,(但其《繇辞》则异”。)

    3《卦下易经》一篇。内容“似《说卦》而异”。

    4《公孙段》二篇。内容记“公孙段与邵陟论《易》”之语

    5《国语》三篇。内容“言楚c晋事”。

    6《名》三篇。内容“似《礼记》,又似《尔雅》c《论语》”。

    7《师春》一篇。内容“书《左传》诸卜筮”。

    8《琐语》十一篇。为先秦一部“诸国卜梦妖怪相书也”。

    9《梁丘藏》一篇。本书“先叙魏之世数,次言丘藏金玉事”。

    10《缴书》二篇。为一本“论弋射法”的专著。

    11《生封》一篇。专记“帝王所封”事。

    12《大历》二篇。记“邹子谈天”之言。

    13《穆天子传》五篇。内容记“周穆王游行四海,见帝台c西王母”的传闻。为先秦一部古小说。

    14《图诗》一篇。为一篇“画赞”类古论文。

    另外还有《周食田法》c《周书》c《论楚事》c《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等十九篇“杂书”。

    因为西晋距离战国时代并不是十分久远,竹简可识度很高,尽管烧掉了一部分,剩下的还是不少。相当于无意中发掘出了一座魏国的国家图书馆。所以,这个盗墓贼既有功也有过,功甚至大于过。跟无意中把甲骨卖给清朝金石学家王懿荣的那位老中医差不多――卖掉了不少甲骨,但也因此使王懿荣发现了甲骨。试想如果今天才发掘这座墓,即便一根也没烧掉,那竹简又有多少能够完整地读出来呢?

    本来这个盗墓贼是不可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偏偏他又是个笨贼,没几天就被官府抓住了。抓住就全撂了。这就跟实际情况对上了号,不准作为罪犯,其大名也就载入了史册。

    《竹书纪年》很惊艳

    在这堪称浩瀚的古籍坟典里,还有一部价值最大的独特的史书,它就是《竹书纪年》。此书共十三篇。因为它的原本写在竹简上,体例是编年史,所以又被后人称作《竹书纪年》。这部书以三代帝王纪年,先记夏c商c西周之事;再用晋国纪年去记录春秋之事;最后以魏国纪年记录战国之事,至“今王”二十年而止,是《汲冢书》中最为重要c学术价值最高的一种古籍。

    《竹书纪年》是中国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的编年通史。它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皆在古代经史之上。此书开篇是以君主纪年为纲目,上下记载了89位帝王c1847年的历史。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竹书纪年》又与1962年长沙马王堆汉初古墓所出古书近似,而其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c青铜铭文c秦简c《系年》相印证吻合,可见其史料价值很高。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说:“《竹书纪年》在研究夏代的年代问题上有其特殊意义,正在于它是现知最早的一套年代学的系统。”

    《竹书纪年》更雷人

    《竹书纪年》对史学界的震撼,在于它所记录的史料与《史记》所描述的不单只内容不同,而且价值取向相异。这让《史记》也很尴尬。《竹书纪年》描述了从夏朝到战国时期历代所发生的血腥政变和军事冲突:

    比如,五帝纪中关于舜的记载,跟《史记》等正史所载的舜的形象大为不同,让人大跌眼镜。引述如下: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

    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

    舜放尧于平阳。(放,流放)

    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看见没有,毁三观不?所谓的禅让制去哪儿了舜囚禁了尧,取得了帝位。

    再如,其夏纪所载,与《史记》只是记载“太康失国”不同,还记录了羿的事情,让“羿代太康”,成为夏王朝统治者的这些旧事得以重见天日。这不错,原来这位神箭手还篡过位,当了夏朝的国王,史实,实事,很可能是事实。

    又如,根据《史记》所记载,商朝太甲被伊尹(被称为历史第一位贤相)囚禁3年后,伊尹见太甲改过自新,便郑重的将国家交给他。太甲复位后,沉痛接受教训,成为了一个勤政爱民c励精图治的圣君。不过,《竹书纪年》对此却有不同的描述:伊尹放逐太甲后,自立为王,7年后,太甲潜回杀掉篡位的伊尹,并改立伊尹的儿子伊陟和伊奋继承伊家。杜预说“此为大与《尚书》叙说大甲事乖异,不知老叟之伏生,或致昏忘,将此古书亦当时杂记,未足以取审也。”又又如,《竹书《纪年》记“(殷)祖乙胜即位﹐是为中宗”,与《史记·殷本纪》等以中宗为太戊不同。不同便不同,关键是前者还与与甲骨文“中宗祖乙”的称谓完全相合!还如,《史记》所记战国年代往往混乱矛盾,如齐国的桓公陈午《六国年表》﹑《田敬仲完世家》两处都说在位六年。《纪年》作十八年,金文里陈侯午敦记载有陈午十四年的事,这就足证《纪年》为信史。

    《竹书纪年》多劫难

    《竹书纪年》的整理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期间遇上八王之乱等多次政治纷扰,秘书丞卫恒在从事“考正“(考证)时被杀,使整理的进度受阻,之后由卫恒的好友佐著作郎束皙续成。最后负责官员把史书纪录的部分整理好,并将之命名为《竹书纪年》(笔者以为这名字起得太好,高端,大气,上档次,还贴切,有诗意。如果叫《汲冢纪年》则太土太实。)可惜不知起名的是哪位高人。估计是当时汲县县衙的一支笔,而史竟无载)。

    《竹书纪年》原简的劫难并未结束,而是又卷入了世上风波――后来发生了永嘉之乱,《竹书纪年》的原简竟亡佚了!幸亏初释本和考正本仍在继续传抄流行。有证据表明,此书直到唐玄宗开元以前仍旧存在(图书总目录里还有)。但宋朝的《崇文总目》c《郡斋读书志》c《直斋书录解题》已不加著录。所以推测起来,可能毁于安史之乱或唐末五代,这样传抄本也逐渐散佚了。然而到元末明初和明朝中期,又出现了一种《竹书纪年》刻本,其中春秋战国部分均以周王纪年记事,一般称为“今本”。清代钱大昕等指其为明人伪书(假货,赝品),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更推断为明嘉靖间天一阁主人范钦伪作(都知道天一阁藏书颇丰,没想到这伙计居然为了增加自家的藏书而自己造假!这也算奇事一桩。)根据南宋初罗泌《路史·国名纪》戊注曾引用《纪年》桓王十二年事,已不用晋国纪年,除多一字外,与今本全同,推断今本最迟在南宋初即已出现。

    《竹书纪年》再生

    清朝以来,依据今本研究《竹书纪年》的人很多。看来也就“假做真时真亦假”了。嘉庆间有位朱右曾做了件大好事,他的《汲冢纪年存真》开始辑录晋以后类书古注所引的佚文,加以考证,称为“古本”。此后,王国维在朱书的基础上辑成《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范祥雍又有《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这三位都是学术界的良心,大好人。此外洪颐煊c陈逢衡c张宗泰c林春溥等几人也参与了此项工作。1981年,方诗铭﹑王修龄重新辑录为《古本竹书纪年辑证》,内容方面又有新的考证和补充,并将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收入,是较为完备的本子。

    清朱右曾和当代陈梦家﹑杨宽等重谱战国年表,所根据的基本上是《竹书纪年》,可以说,它在此时使出了洪荒之力,改写了历史。

    《竹书纪年》传奇

    《竹书纪年》出土后的传奇经历,以宋时亡佚最为耐人寻味:

    如此重要的一部学术著作,在传承了六百年之后,为何会在宋代又一次亡佚呢完全可以想象得出来,《竹书纪年》出土之后,给当时的思想学术界会带来何等巨大的震动。儒学成为国学很多年,宋朝二程c朱熹一派的理学居于正统。与儒家史学体系冲突极大的《竹书》突然从地下杀出,理所当然地被宋儒视为异端邪说,眼钉肉刺。清代朱右曾所著的《汲冢纪年存真》序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学者锢于所习,以与《太史公书》及汉世经师传说乖牾,遂不复研寻,徒资异论。越六百余岁而是书复亡。”满腔愤慨跃然纸上。与这一趋势相吻合,《竹书纪年》在安史之乱到唐末五代传抄本逐步开始散佚,到了宋代《崇文总目》c《郡斋读书志》c《直斋书录解题》便人间蒸发。《竹书》在宋代的亡佚绝非偶然,而是两大价值取向pk的必然。

    原来《竹书纪年》相对于汉儒经典太异类了。实际情况是,《竹书纪年》冲破了儒家古代历史体系。

    一,让我们以禅让为例来说明这一点。禅让在儒家伦理道德治国体系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它是以礼以仁治国的典范,而实际上《竹书纪年》记载却是:“昔尧德衰,为舜所囚”,还说“后稷放帝朱于丹水”。后稷就是弃,周人始祖,舜的亲信,显然是舜监禁了尧,流放了尧的儿子才登上王位的,哪里有什么禅让这个记载跟《韩非子·说疑》相印证:“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

    二,关于商王朝重要辅臣古代第一贤相伊尹,根据《竹书纪年》记载,伊尹放逐了商汤的长孙“太甲”自立,太甲在桐宫被关了两年多,后来趁机逃回王都,杀了伊尹,恢复了王位,还宽宏大量地对待伊尹的两个儿子,让他们分了伊尹的田宅。原文是:“伊尹放太甲于桐,尹乃自立,暨及位于太甲七年,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乃立其子伊陟c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

    但在儒家的史料中,故事却变成这样:太甲继承王位后不听伊尹的劝告,胡作非为起来,太甲被伊尹关在桐宫,深为悔恨,终于改邪归正,有了良好的表现,于是伊尹又把他迎回都城。伊尹称赞太甲悔过自新。太甲则回答:“过去我曾经违背您的教导,将来希望您继续指导我走正路。上天制造的灾祸,还可以躲避;我自己制造的灾祸,就没有办法逃脱了”(天作孽,可违也;自作孽,不可以逭,《尚书·商书·太甲》)。由是,发动宫廷政变篡夺王位的伊尹一下子由乱臣贼子乔装改扮成了大公无私的圣人。

    所以,随着《竹书纪年》像中世纪的布鲁诺到处发表演说一样地在世上流行,禅让制成了备受怀疑的假说,成了人们眼里裸奔的皇帝,大家奉为楷模的贤相成了逆贼,儒家辛辛苦苦树立的圣君贤相典型一时间全部垮掉。儒学理学为之瞠目结舌,进退失据。在发了六百年的狠咬了六百年的牙做了六百年的噩梦之后,他们终于决定除之而后快。说了归齐一句话,《竹书纪年》作为一个资深的古墓派,出来闯荡六百年,拉足了仇恨,终于被以《史记》《汉书》等为代表的正史同盟拥趸加粉丝们组织的异端裁判所给黑掉了,他们是不允许出现两个声音的。他们的借口或许是:“一个叫不准的人发现的东西肯定是不准的!”至于《竹书》到底是怎么死的,我们至今都不知道。或许是装进猪笼沉了塘,或许被施以火刑,也或许是被某个理学家锁进了“亏心暗室”幽禁起来,自此又转入了地下。

    叹叹!

    结语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棵长了六百年的大树其根系早已伸入了文化的土壤,只砍掉地面以上的部分又有何用《纪年》的文字从各处的缝隙里钻出来,在有良知的史学家手下重新集结,形成新的古本《竹书纪年》,好比哪吒借莲藕之身重生,彰显了强大的生命力。真相岂是随便能杀死的?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